急性前壁心肌梗死PCI 术后肾动脉去交感神经术对心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2022-08-08 01:46郜俊清刘宗军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22年6期
关键词:肾动脉左心室消融

叶 健, 席 鑫, 汪 谞, 郜俊清, 刘宗军

我国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发病率和病死率呈现上升趋势[1]。 迅速开通闭塞血管、恢复缺血区域血流对缺血区域心肌供血能极大降低患者病死率,然而心肌缺血坏死及再灌注引起的心肌损伤会导致患者心功能下降,进而发生心力衰竭(心衰),影响患者远期预后[2]。AMI 患者规范治疗后,1 年内仍有近8% 发生心衰,而5 年发生率达到20%[3]。心衰与多种体液因子密切相关,交感神经过度激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4]。 肾动脉去交感神经术(renal denervation,RDN)能通过损伤肾交感神经起到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RAAS)激活、降低全身交感神经活性并抑制心肌重构的作用[5]。早期研究主要集中于RDN 治疗难治性高血压,现逐渐应用于治疗心律失常、心衰等疾病[6]。目前动物实验已证实RDN 能改善AMI 后心功能[7]。 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观察RDN 用于防治AMI 后心衰的效果和安全性,以供临床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9 年1 月至2020 年12 月在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诊断为急性前壁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入选标准:①急性前壁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4 周左心室收缩活动异常;②年龄18~85 岁。 排除标准:①有肾动脉狭窄病史或影像学证据显示有肾动脉狭窄;②肾小球滤过率<45 mL/(min·1.73 m2);③有心肌梗死病史;④有明确室性心律失常病史;⑤有严重狭窄性心脏瓣膜疾病;⑥怀孕或在研究期计划怀孕;⑦计划短期内再次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或PCI;⑧住院期间发生不良心脏事件(再次心肌梗死、心绞痛、心衰)。 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PCI 术后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RDN 组(PCI 术后4 周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接受RDN)。 本研究已获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ChiCTR1800020362),患者均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接受标准化心肌梗死药物治疗: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必要时用抗凝或Ⅱb、Ⅲa 受体阻滞剂、他汀类治疗,无禁忌证情况下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 和β 受体阻滞剂。 RDN 组充分抗血小板聚集,术中静脉注射普通肝素50 U/kg;右侧腹股沟处备皮消毒,于股动脉处穿刺,置入7 F 血管鞘,送入7 F 指引导管行左右肾动脉造影;置入Lima 导管于左右肾动脉开口处,5 F 消融导管对左右肾动脉主干及分支以温控模式43℃进行环形射频消融,每个点消融60 s,每个消融点相距0.5 cm 左右,术后复查肾动脉造影。

1.3 随访

自首次入院开始记录:①患者基线情况,如年龄、性别、既往史,尿酸、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血红蛋白水平等;②PCI 术后4 周(随机化时)、6 个月时心脏超声检查结果;③PCI 术后6 个月心肺运动试验(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CPET)结果;④PCI 术后即刻、4 周(已RDN 治疗)、6 个月时儿茶酚胺、肾动脉CTA、血肌酐、诊室血压、心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方差齐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偏态分布计量资料以M(P25,P75)表示,组间差异用Mann-Whitney U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或Fisher 确切概率法。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共纳入108 例患者,每组各54 例。 两组患者间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随访6 个月, 心脏超声检查显示RDN 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缩短分数、左心房内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改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见表2;CPET 检查显示RDN 组患者最大摄氧量、代谢当量(MET)、最大心率及半分钟心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RDN 可改善AMI 患者心肺功能, 提高生活质量;两组患者间循环儿茶酚胺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两组患者间诊室血压、心率及血肌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5,RDN 组患者均未出现肾动脉狭窄。

3 讨论

交感神经过度激活是心肌梗死后发生心衰的关键[4,8]。 AMI 后会出现自主神经失衡,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后交感神经会长时间持续兴奋[9]。 过度激活的交感神经会产生大量儿茶酚胺类物质,早期去甲肾上腺素可通过收缩外周血管增加回心血量,增强心肌收缩力,从而增加心排量,维持心脏基本功能,但长时间刺激会诱导心脏肥大、心肌纤维化和心肌细胞凋亡,进而引起心肌重构,导致心脏功能下降[10]。 抑制交感神经活性可改善心功能[11]。此外,RAAS 系统也能对心功能产生影响,病理状态下血管紧张素(Ang)Ⅱ会增加心肌活性氧含量,诱发心肌细胞凋亡,最终导致脏纤维化、肥大和功能障碍[12-14];还能通过中枢与外周途径引起交感神经兴奋[15-16]。抑制RAAS 系统能改善心衰患者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17-18]。

表1 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比较

表2 随访4 周和6 个月两组心脏超声检查结果比较(x±s)

表3 随访6 个月两组CPET 结果比较 (x±s)

表4 随访4 周和6 个月两组循环儿茶酚胺含量比较 (x±s)

表5 随访4 周和6 个月两组血压、心率、血肌酐比较 (x±s)

临床时常通过调节交感神经系统及RAAS 系统治疗心衰,药物治疗包括ACEI/ARB、β 受体阻滞剂、生长激素释放多肽、脑啡肽酶抑制剂等[19]。 随着科技发展,介入技术逐渐应用于心衰治疗,除左心辅助装置外,通过导管消融抑制交感神经活性已应用于临床[20]。 Malek 等[21]首次报道采用消融内脏大神经治疗心衰,结果发现能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尽管介入治疗方法能改善心衰患者心功能,但仍存在不足如左心辅助装置不能抑制交感神经活性[20],内脏大神经消融有导致患者腹泻、腹绞痛、血压下降的风险[11]。 RDN 通过导管或化学消融法损伤肾交感传出神经[22],是治疗心衰的另一介入治疗手段。 RDN 抑制交感神经活性的机制尚不明确,但可能与增加下丘脑室旁核中γ-氨基丁酸含量有关[23]。RDN 还能抑制RAAS 系统,降低去甲肾上腺素、AngⅡ等表达[24]。 基于对交感神经系统和RAAS系统的双重抑制,RDN 可改善心衰患者心功能,降低脑钠肽(BNP)水平[25-27]。 本研究结果显示RDN 对于改善AMI 患者心功能具有良好疗效。

RDN 治疗可提高心衰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和缩短分数[28-29]。本研究中RDN 组随访6 个月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 对照组仍偏低;缩短分数虽未恢复到正常水平,但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 AMI 后心肌重构是导致心衰的重要诱因, 通常AMI 后6 个月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增加20%以上,可认为发生了左心室心肌重构[30]。有研究发现RDN 可改善心衰患者左心房内径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并改善心电重构,抑制AMI 后心肌重构和心电重构有利于心功能改善[28,31-32]。

本研究CPET 评估显示,RDN 组随访6 个月最大摄氧量、代谢当量、最大心率、半分钟心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提高,与既往文献报道类似[28,33-34]。 运动耐量改善可能与心功能的改善相关,另外也得益于迷走神经活性的恢复[35-36]。RDN 通过降低AMI 后儿茶 酚 胺 水 平 恢 复 迷 走 神 经 活 性[37], 是RDN 改 善AMI 后心衰患者运动耐量的可能机制。 本研究中两组随访6 个月循环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较4 周时下降,但组间差异并不明显,可能与循环儿茶酚胺水平受较多因素干扰相关。

本研究中两组患者血肌酐、心率、血压对比没有明显差异,说明RDN 对AMI 患者肾功能、血压、心率影响不明显, 可能与患者基线血压偏低有关。RDN 早期用于治疗难治性高血压, 但AMI 后需维持患者血压稳定以增加心肌灌注,对于恢复心肌功能具有积极意义[38]。 肾动脉夹层和狭窄是RDN 常见并发症, 本研究中未发现RDN 组患者肾动脉出现夹层或狭窄, 表明AMI 患者PCI 术后行RDN 具有一定安全性。

猜你喜欢
肾动脉左心室消融
消融
肾动脉供血形式与DeBakey Ⅲ b型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肾萎缩的关系探讨
血压“飙升”或因肾动脉狭窄
血压“飙升”竟是肾出了问题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异常的临床应用
消融边界:城市中的多功能复合空间
血压居高不下可能是肾脏惹的祸
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如何选用降压药?
消融
腹腔镜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