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 的荧光免疫分析技术检测分析

2022-08-09 15:24
食品安全导刊 2022年15期
关键词:偶联共轭花生

宋 姣

(新正检验检测有限公司,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是很多食品中的常见代谢产物,其致癌性和致畸性影响极为突出,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对食品中的AFB1检测限量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由此,针对AFB1的检测技术研究也在不断进行。目前,传统的液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和气相色谱法等技术已然难以满足实际需要,由此,荧光免疫分析技术应运而生,但这种技术尚处于初始发展阶段,其技术细节等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究。

在本次食品AFB1荧光免疫分析工作中,主要应用免疫磁分离荧光检测法,对花生中的AFB1进行检测,这项技术主要使用磁性纳米粒子(Magnetic Nanoparticles,MNPs)进行[1-2]。MNPs 材料具有更高的比表面积和更优的生物相容性,其在免疫化学反应完成后,会向反应体系中提供一个磁场,不同反应物因其电磁性质的差异,会在电磁力的作用下向着不同方向做定向运动,由此便实现了各种反应物的有效分离。在此过程中,食品样品内含有的AFB1会大量被抗体所捕获,而后使用近紫外波段光线对其进行照射,即可得到具有强荧光的衍生物,以此来实现对AFB1的精准分析[3-4]。目前,对于免疫磁分离荧光检测法的研究已经相对较多[5]。XIE 等[6]引入了“传感探针”技术,在MNPs 材料的基础上,以多孔C3N4 纳米薄片材料作为探针,再辅以离子迁移谱(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IMS)技术来实现对AFB1的检测,其检测效果较好,但其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偏高。为了克服高成本的缺陷,BECHEVA 等[7]研究人员在此基础上做进一步研究,将纳米薄片替换为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和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FITC)来进行检测,这种检测方法在时间和资金成本上大为降低,同时仍保持了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AFB1、AFB1-BSA 偶联物、荧光素5(6)-异硫氰酸酯、二甲基甲酰胺、G25 培养基、2-氨基-2-羟甲基-1,3-丙二醇、AFB1抗体、牛血清白蛋白以及吐温80 等。同时本次研究使用花生材料为基础材料。

1.2 仪器与设备

SW-2 型荧光免疫层析定量检测仪、AFB1 荧光免疫层析定量检测卡、电子天平、旋涡混匀器、离心机、超纯水制备器和移液器。

1.3 实验方法

1.3.1 制备黄曲霉素-牛血清白蛋白-异硫氰酸酯荧光素偶联物

为制备此种偶联物,将一定量的AFB1-BSA 加入pH 值为9.6 的碳酸盐缓冲液中,再将适量的FITC溶于二甲基甲酰胺中待用。而后将二者混合于棕色试剂瓶中,于4 ℃下反应24 h,并使用G25 中性柱对其进行过滤,过滤完成后使用Tris 进行洗脱处理,得到AFB1-BSA-FITC 偶联物。

1.3.2 纳米磁性颗粒与抗体的固定化

在本实验中,MNPs 按照Gabrovska 研究团队[8]的制备方法进行制备,并使用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进行表面改性处理,确保MNPs 表面上的氨基与抗体中的氨基通过偶联作用相连接。而后基于以下几个步骤进行固定化处理:①在MNPs 修饰完成后,再使用戊二醛的磷酸盐缓冲液溶液对其进行活化,活化完成后,使用pH 值为7.2 的磷酸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PB)进行洗涤;②将适量的AFB1抗体加入纳米粒子当中,将混合体系于4 ℃下反应24 h,再使用PB 进行3 次洗涤操作,并加入含有少量BSA和吐温80 的PB 溶液在摇床上反应1 h,反应完成后,再使用PB 溶液对反应体系洗涤4 次;③将已基本固定化的MNPs 和AFB1抗体重新悬浮于PB 溶液中,调整固定化产物的终浓度至5 mg/mL。

在固定化步骤完成后,还需要对固定化后的AFB1抗体的活性进行检测。在该环节中,使用聚苯乙烯微效板,将固定化后的AFB1抗体放置其上,对其进行非特异性吸附。具体的抗体吸附量则通过Bradford 法(100 μg)进行测定,AFB1抗体的数量则与MNPs 的数量等同。在以上条件准备就绪后,设定AFB1-BSA-FITC 荧光共轭物质的浓度梯度分别为30 μg/mL、50 μg/mL、100 μg/mL,以此来进行固定化后的AFB1的抗体活性之测定。

1.3.3 样品前处理

选取适量的花生材料,对其进行充分研磨、过筛,得到花生粉。而后准备4 个容器,其中3 个容器为实验组,放置等量的花生粉样品,另一个容器为对照组,放置甲醇溶液。在实验组中,分别加入溶于甲醇的AFB1,使之分别达到0.4 ng/g、1.0 ng/g、2.0 ng/g 的浓度水平。花生样品均在室温条件下干燥过夜,并使用浓度为80%的甲醇溶液进行提取。①制备适量的MNP-Ab,并等分为4 份,分别放置于4个瓶子中待用;②加入适量的花生AFB1稀释提取物,混合为悬浊液后,再将该悬浊液在37 ℃条件下于摇床中反应15 min;③在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加入适量的AFB1-BSA-FITC 偶联物,仍在37 ℃条件下于摇床中反应15 min,而后对上清液的荧光强度进行测定。

1.4 对MNPs 用量与荧光共轭浓度进行优化

为实现MNPs 用量与荧光共轭浓度的优化,在本次实验中,设定3个不同的MNPs用量,为0.125 mg、0.250 mg、0.375 mg,并使用PB 的甲醇溶液进行稀释。具体的分析步骤如下:①将浓度分别为0.25 pg/mL、1.00 pg/mL、12.50 pg/mL、50.00 pg/mL和100.00 pg/mL的AFB1样品等量加入到含有MNPs 的容器中,在37 ℃条件下于摇床中反应15 min;②每个样品中均加入等量的AFB1-BSA-FITC 荧光偶联物,继续在37 ℃条件下于摇床中反应15 min;③使用磁力分离器对AFB1的MNPs 和AFB1-BSA-FITC 分别进行收集,测定上层清液中过量的AFB1-BSA-FITC 荧光强度,此数值即可用来描述AFB1与MNPs 的结合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MNPs 的最佳用量

对于给定浓度的目标抗原(即AFB1),均有一个最合理的MNPs 浓度与之对应,当AFB1浓度不同时,3 种不同数量的MNPs 中所获得的归一化信号如表1 所示。

表1 不同浓度梯度的AFB1 的归一化信号情况

从表1 中的数据可以得知,MNPs 的最佳用量为0.250 mg,在这种前置条件下,上清液中过量的AFB1-BSA-FITC 荧光强度维持在相对偏高的状态,在AFB1的不同浓度梯度下,荧光强度值的变化梯度也最为明显。因此MNP 设置为0.250 mg 时,本次荧光免疫分析技术有着最为准确的分析效果。

2.2 荧光共轭物最佳浓度的确定

为确保在不同抗原浓度下的荧光信号均能准确分辨,因此对不同AFB1浓度和不同AFB1-BSAFITC 共轭浓度下的荧光归一化信号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当AFB1-BSA-FITC的共轭浓度为28 μg/mL时,荧光信号的强度和分辨率均可最大限度上满足要求,信号归一化后可得到证实。因此,此共轭浓度为最佳的AFB1-BSA-FITC 共轭浓度,能够确保本次建立的荧光免疫分析技术的分辨率和准确性。

2.3 花生样品中AFB1 的测定情况

在前文的3 个实验组中,均对其进行提取程序,并在提取程序完成后对提取液进行稀释,以此来计算RSD 和回收率,计算结果如表2 所示。

从表2 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花生样品中的回收率相对较高。同时,在不提取情况下,检测工作均可在35 min 内完成,同时获得的LOD 指标参数为0.9 mg/mL,已经处于足够低的水平,由此可知,本次所建立的食品中AFB1的荧光免疫分析技术能够用于实际样品中AFB1的检测,同时这种方法在没有非特异性干扰的前提下,能够对较低浓度的毒素进行较为准确的测定,检测的线性范围在0.25 ~100 pg/mL。

表2 各组花生样品中的AFB1 检测结果及回收率(n=3)

3 结论

本次研究工作中,以检测花生样品中的AFB1为实际案例,建立了一种灵敏度和检测效率均较高的基于MNPs 的荧光免疫分析技术方法,该方法具有较宽的检测线性范围和较低的LOD 免疫检测值,且获得的免疫测定时间也位于35 min 以下。显然,这种荧光免疫分析技术方法相较于传统方法而言,在检测的时间成本上优势较为突出,预计其在今后的食品AFB1含量检测中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有必要进一步深入探究和优化。

猜你喜欢
偶联共轭花生
掏花生
一个带重启步的改进PRP型谱共轭梯度法
一个改进的WYL型三项共轭梯度法
巧用共轭妙解题
一种自适应Dai-Liao共轭梯度法
解偶联蛋白2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小鼠肺组织的动态表达
到底埋在哪棵树下
花生去哪儿了
过渡金属催化的碳-氮键偶联反应的研究
环氧树脂偶联纳米颗粒制备超疏水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