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针配合再灌注活动治疗颈源性头痛临床研究

2022-08-09 10:50赖雪燕陈亮波赵嫦莹卢雨晴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2年6期
关键词:颈源浮针进针

赖雪燕,陈亮波,赵嫦莹,卢雨晴,孙 健

(1.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广东 广州 510440;2.广东省中医院,广东 广州 510120)

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高强度伏案工作、手机使用日渐增多以及劳逸结合意识薄弱,颈源性头痛的发病率正逐年上升,而且日趋低龄化[1]。颈源性头痛(Cervicogenic headache,CEH)是指因颈椎伴或不伴颈周组织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所致的以单侧,或双侧头痛( 包括双侧交替发作性头痛)作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系列综合征[2]。由于其疼痛的程度较重,且病情反复迁延,患者较容易产生消极、焦虑和恐惧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用浮针配合再灌注活动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64例,均为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中医科门诊及住院的颈源性头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2例。治疗组男18例、女14例,平均年龄(43.22±15.62)岁,平均病程(23.59±2.60)个月。对照组男15例、女17例,平均年龄(41.34±16.72)岁,平均病程(24.03±2.18)个月。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采用2009年版颈源性头痛国际研究组(CHISG)的颈源性头痛的诊断标准[3];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1994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头风”的诊断标准[4]。

纳入标准:①年龄18~70岁;②符合2009版颈源性头痛国际研究组(CHISG)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诊断标准;③对试验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②合并有其他影响研究结果的疾病,如严重的循环、内分泌、血液、免疫系统等原发性疾病或精神病;③严重颈部、头部外伤或皮肤病变;④不能接受针灸及浮针;⑤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浮针配合再灌注活动治疗。浮针操作参照符仲华的《浮针医学纲要》[5],患者取坐位或卧位,暴露颈项部,评估患肌,颈源性头痛的主要嫌疑肌包括额肌、颞肌、肱桡肌、胸锁乳突肌、头上斜肌、头下斜肌、头颈夹肌、斜角肌、斜方肌、肩胛提肌、竖脊肌等,医者仔细触诊确定责任患肌,距离患肌5~6cm处为进针点。碘伏常规消毒皮肤后,将一次性使用浮针(国家发明专利申请号97-1-143188,公开号CN-1186653A,直径1.5mm,长度为3.2cm)放入浮针专用进针器的卡槽中,针尖与皮肤成15°~25°将针快速刺入皮下层,待针身完全推入皮下后,将针尖后退至软管内。医者以拇指及中指夹持芯座,食指和无名指配合一前一后作跷跷板样扇形扫散,扫散频率约100次/min。扫散的同时配合相关肌肉的再灌注活动,如卧位低头、侧头抗阻(头上斜肌、胸锁乳突肌、斜方肌、斜角肌),坐位仰头抗阻(斜方肌、头颈夹肌、肩胛提肌),小燕飞(竖脊肌)。头部肌肉采用被动再灌注活动,如大把抓住患者头发,沿着相关肌肉的方向和缓拉扯,每个再灌注动作重复2~3次。操作完毕后抽出不锈钢针芯,将塑料软套管留置皮下并用胶布固定,留管5~8h,缓慢将软管拔出,用消毒干棉签按压针口。1周3次,隔日1次,连续治疗4周。

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应用针刺疗法,结合查体循经取穴及王氏《针灸治疗学》指导[6],以百会、风池、率谷、头维、完骨、天柱、颈夹脊穴、外关以及阿是穴作为取穴。选取0.30mm×25mm、0.30mm×40mm环球牌一次性无菌针灸针,对穴位进行常规消毒,百会、率谷、头维平刺10~15mm,风池向鼻尖方向斜刺10~15mm,完骨、天柱、颈夹脊穴、外关直刺15~20mm,以得气为度,留针30min,每日1次,每6天休息1次,连续治疗4周。

3 观察指标

用头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7]评价头部及颈肩部的疼痛情况。

用颈椎关节活动度(ROM)评分来评价[8]头颈部体征的改善程度。1分:头颈部活动自如,可正常生活;2分:头颈部活动程度、范围受限,对日常生活有一定影响;3分:头颈部活动时僵硬、费力,对日常生活影响很大;4分:头颈部基本不能活动。

4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9]。临床痊愈:头痛症状及伴随症状消失且持续4周。显效:头痛症状减轻,头痛持续时间或发作次数较治疗前减少60%。有效:头痛发作时间较治疗前缩短30%~60%,头痛症状稍减轻。无效:头痛症状或头痛发作时间较治疗前无改善或呈加重趋势。

5 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分,±s )

表1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分,±s )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32 6.28±1.11 1.94±1.08*△对照组 32 6.19±1.26 2.47±1.61*

两组治疗前后ROM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ROM评分比较 (分,±s )

表2 两组治疗前后ROM评分比较 (分,±s )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32 3.16±0.45 1.28±0.63*△对照组 32 3.06±0.35 2.06±0.56*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6 讨 论

颈源性头痛是最常见的继发性头痛,其发病原因与颈枕部的肌肉、筋膜、肌腱、韧带和神经血管等软组织受到应力损伤、炎性刺激等密切相关[10]。研究表明,颈部肌肉,如斜方肌、胸锁乳突肌、头半棘肌、头最长肌及头夹肌的损伤多与颈源性头痛相关[11]。颈枕部肌肉僵硬、痉挛会卡压从其中穿行而过的神经和血管,从而导致头痛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取额肌、颞肌等病痛部位作为进针点,符合“以痛为腧”的针灸治疗法则。选取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头夹肌为进针点,符合中医“近治原理”,可以疏通局部经络气血,通脑活络而止痛。中医认为,本病病位主要在头窍,因手足三阳经脉及督脉均会聚于头,所以将头称为诸阳之会。在本研究选取的进针点中,肱桡肌、斜方肌及竖脊肌上段肌腹的进针部位与手阳明大肠经及足太阳膀胱经重叠,而且浮针在皮下进针,可以振奋皮部的经气,又留针时间长,因此可以通畅气血,使头部经络之气“通则不痛”[12]。

浮针疗法是传统针灸学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的产物,对痛症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浮针在皮下进针做扫散,一方面通过挤压、牵拉可以使液晶态的皮下疏松结缔组织的空间构型发生变化,产生压电和反压电效应,可以调动人体内在的抗病机制,迅速恢复组织细胞的生理作用;另一方面皮下丰富的神经末梢接收到信号后,不但会布散缓解疼痛的物质,还会抑制对机体有伤害的反应,并阻断一部分痛觉向大脑传导从而镇痛[13]。另外,浮针在扫散的同时配合再灌注活动,可以深度挤压、灌注颈枕部的肌肉和周围组织,快速松解肌纤维内的痉挛和粘连,及时消除对穿行在肌肉中的神经和血管的卡压,从而缓解头痛。

浮针之所以能够有效治疗颈源性头痛,笔者认为这跟浮针治疗的每个环节都息息相关:①治疗前,需要明确责任患肌。患肌是指在放松状态下,全部或部分依旧处于紧张状态的肌肉,它是浮针治疗的唯一靶点[5]。医者需要先用食、中、无名指指腹沿着与肌肉走向垂直的方向触诊嫌疑肌肉,并结合功能解剖、生理、病理学基础,分析确定责任患肌。只有明确引起CEH的责任患肌,治疗方能立竿见影;②治疗中,需遵循浮针治疗原则,同时患者需配合主动或被动再灌注活动。由于CEH的患者往往存在多个责任患肌,治疗时应遵循从远到近的原则,先从肱桡肌处,尽量用最少的干预来纠正多个患肌的缺血缺氧状态,然后再逐个突破每个患肌;③行针结束后,将塑料软管留置皮下,并交代浮针医嘱。软管在皮下的微扫散可以维持治疗效果,同时不影响患者日常活动。同时交代患者尽量避免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如低头伏案工作、玩手机、卧床看电视等),并选择合适的枕头,注意劳逸结合,同时加强颈项部肌肉的锻炼,恢复颈部力学平衡,方能减少CEH的复发。

此外,浮针疗法不仅仅只是治疗手段,也是辅助诊断方法。颈源性头痛容易被误诊为偏头痛、青光眼或神经官能症等疾病,相当一部分患者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14]。通过详细问诊及医师查体,疑诊颈源性头痛的患者可以使用浮针进行诊断性治疗。由于浮针疗法起效迅速、创伤极小,医者可以先在颈枕部患肌治疗,如果头痛当场缓解,就基本可以明确诊断。浮针疗法治疗CEH起效如此迅速,提醒当出现头痛时,应对其颈枕部的肌肉多加关注,而不只是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在头部。

综上所述,浮针配合再灌注活动治疗CEH能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误诊率。

猜你喜欢
颈源浮针进针
浮针疗法治疗眩晕的临床进展*
针灸治疗颈源性头痛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肌骨超声引导针刀进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低头族”注意了:当心颈椎病引发高血压!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头痛,您查颈椎了吗?
浮针联合推拿手法治疗肩胛肌筋膜炎的临床观察
浮针疗法配合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60例疗效观察
浮针与度洛西汀治疗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