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I+InCites助力高校学科建设研究
——以郑州轻工业大学为例

2022-08-09 03:25
江苏科技信息 2022年19期
关键词:轻工业郑州发文

胡 稳

(郑州轻工业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0)

0 引言

2021年12月1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突出培养一流人才、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争创世界一流的导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统筹推进、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1]。《若干意见》中指出,新阶段“双一流”建设应当坚持以学科为基础,淡化身份色彩,探索自主特色发展新模式,引导各高校在各具特色的优势领域和方向上创建一流。教育部表示,引导建设高校切实把精力和重心聚焦有关领域、方向的创新与实质突破上,创造真正意义上的世界一流[2]。在这一新的起点上,高校要审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分析现有学科形势,合理规划资源进行重塑,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学科体系,强化优势学科并加强潜力学科的发展,争取晋升“双一流”。作为图书馆信息咨询员,在数据查询及统计方面存在优势,有责任和义务为学校学科建设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及建议。

1 数据来源

世界著名的学术信息出版机构美国科技信息所(以下简称“ISI”)于2001年推出了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ESI),该数据库用以衡量科学研究绩效、跟踪科学发展趋势。数据来源于汤森路透Web of Science(SCIE/SSCI)所收录的全球12 000多种学术期刊,1 000多万条文献记录[3]。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将ESI作为学科建设和发展的科学计量学评价工具。ESI的数据每两个月更新一次,将全球范围内22个学科的数据进行比较,具有实时性和客观性。InCites数据库的数据来源为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七大索引数据库,涵盖了超过14 000种期刊、20 000多种会议记录以及110 000多本学术典籍。数据包含的年限从1980年开始至今。本文通过ESI和InCites平台对郑州轻工业大学的学科进行分析,对已经进入全球前1%的学科进行数据挖掘,找出突破口和提升途径;对郑州轻工业大学有可能进入ESI全球前1%的潜力学科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提升的方法,为学校发展战略的制定和调整提供数据支撑。本文所列出的数据,ESI数据库的更新时间是2022年3月10日,InCites数据库的更新时间是2022年4月1日,包含Web of Science标引内容(截至2022年3月12日)。

2 重点学科数据采集与分析

InCites数据库的采集时间为2022年3月18日—4月1日,分析时间段选取2011—2021年,文献类型选取Article和Review,学科分类体系选择ESI。近十年郑州轻工业大学的Web of Science论文总数和被引频次趋势,如图1所示。从图1中可以看出,郑州轻工业大学的发文数量呈增长趋势,近几年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且2020年发文量达到峰值,论文数目739篇;被引频次2011—2019年一直保持稳步上升,在2019年被引频次达到峰值,次数为10 155。从趋势上看被引频次在2019年之后有所下降,但由于被引频次受时间影响,时间周期较短的文章在被引频次上相对较低。反映文章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是被引频次,但文章被引频次的峰值一般出现在文章发表后的2~4年。武汉大学评价研究中心邱均平教授在对文献信息引证规律和引文分析法进行研究后指出科学文献被引用的最佳年限,中文文献大致为出版后的2~5年,而外文文献约为3~8年[4]。从图1中可以看出郑州轻工业大学的科研产出在数量和被引频次上一直保持快速增长。

图1 郑州轻工业大学论文数、被引频次趋势

ESI数据库采集时间为2022年1月13日—3月10日。目前,郑州轻工业大学进入全球前1%的学科有化学、工程学和材料科学。其中:化学全球排名936,国内排名166,国际排名百分位59.35%,国内排名百分位61.71%;工程学全球排名1 266,国内排名215,国际排名百分位64.86%,国内排名百分位65.75%;材料科学全球排名1 061,国内排名214,国际排名百分位93.73%,国内排名百分位94.69%。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从表1中可以看出,郑州轻工业大学进入ESI全球前1%的3个学科在国际和国内排名情况基本一致。

表1 ESI全球前1%的学科排名百分位 (单位:%)

2.1 化学学科数据分析

化学学科作为郑州轻工业大学首个进入全球前1%的学科,在发文数量和发文质量上一直位居前列。2011—2021年,郑州轻工业大学化学学科的论文数为1 064,占学校科研总产出量的26.8%;被引频次20 018次,占据学校总被引频次的39.9%。由于被引频次受时间因素影响,现结合学科规范化影响力(简称CNCI)对化学学科进行分析。从图2可以看出,2011—2015年间,CNCI均小于1,表明这段时间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从2016年起,该学科的CNCI大于1,表明学校的发文质量有所提升。其中,2019年的CNCI为2.86,超出全球水平2倍多,该年度化学学科的高被引论文有21篇。

图2 化学学科论文数、CNCI趋势

近十年来,郑州轻工业大学化学学科与国内外各高校该学科积极开展合作,包含国际合作155次,国内合作575次。其中,合作最多的是郑州大学,次数为129;其次是中国科学院,次数为104;第3位是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次数为48。图3按照合作次数由高到低对机构进行了排序,从图3中可以看出合作机构主要为国内机构,与郑州大学的合作次数最高,与国外机构合作次数较少。合作机构中,郑州大学的被引频次和论文数量最多,University of Tennessee Knoxville和山东科技大学的学科规范化影响力较高,超出全球水平7倍多,中国科学院的篇均被引频次和学科规范化影响力较低,表明与该机构合作的论文质量一般。综合来看,与国际机构合作的文章篇均被引频次和学科规范化影响力相对较高,应加强国际合作,提高学科国际影响力。

图3 合作次数排名前10机构

图4 工程学论文数、学科规范化影响力趋势

2.2 工程学科数据分析

2011—2021年间工程学科在Web of Science的发文量为800篇,被引频次7 314次,学科规范化的引文影响力为1.06。国际合作论文130篇,被引用的论文百分比75.75%,高被引论文12篇。由图4可知,工程学科的发文量2011—2015年间增速缓慢,2016—2020年间发展较快,发文量在2020年达到最高,为188篇,2021年发文量为184篇,与2020年基本持平。学科规范化影响力的整体趋势呈现“W”形,浮动范围为0.8~1.3,其中2011年,2017年,2018年,2020和2021年超过全球水平。

从合作国家和地区上来看(见图5),工程学科主要合作机构在国内,合作率高达77.20%;其次是美国,占比6.20%;其余所占比重较低,说明工程学科的对外合作能力较弱。表2列出的是与工程学科合作前10的国内机构(按照论文数由高到低),在表现出色的前3所机构中,郑州大学的论文数、被引频次及学科规范化影响力均靠前,表明与郑州大学合作的论文质量较高。北京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重庆大学的合作次数和被引频次居中,但机构的学科规范化影响力较低。河南大学、中科院和河南科技大学的篇均被引频次及学科规范化影响力较高,可以考虑增加合作频次。

图5 工程学合作国家和地区分布

表2 论文数排名前10合作机构多指标数据

2.3 材料科学数据分析

郑州轻工业大学材料科学学科2021年9月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国际排名百分位9月为99.53%,11月为97.78%,2022年1月为96.20%,3月为93.73%。可以看出该学科实力在逐步提升,但是排名需要进一步提升。材料学科的论文数为582篇,被引频次9 386次,学科规范化的引文影响力为0.96。国际合作论文92篇,国内合作论文303篇,高被引论文4篇。由图6可知,论文产出量在2019年达到峰值,为83篇,2019—2021年产出量相当;学科规范化影响力自2017年起超过全球平均水平。综合来看2019和2021年表现较好。

图6 材料科学论文数、CNCI趋势

针对材料科学学科与其他科研院所的合作情况,以论文数、被引频次、学科规范化引文影响力、高被引论文数以及国际合作论文数为指标,综合排名前10的合作机构中中国科学院的合作论文数最多,为44篇,被引频次857次,CNCI为1.37,国际合作论文9篇;郑州大学论文数43篇,被引频次571次,CNCI为1.3,国际合作论文4篇;与新疆大学合作论文数13篇,被引频次901次,国际合作论文9篇,CNCI为2.14;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作论文5篇,其中1篇为高被引论文,被引频次362次,CNCI为4.48;国际合作单位伍伦贡大学论文数7篇,被引频次246次,CNCI为3.03。因此,排名前10的合作机构中只有一个国际合作,这不利于提升学科影响力,需要对外扩展,发展优质全面的合作机构。

3 潜力学科数据分析

潜力学科是指虽然还未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但有很大的优势和发展特色,有望进入ESI全球前1%的学科。可以用潜力值对其进行衡量,潜力值的计算公式为学科近十年的引用次数除以ESI全球前1%该学科阈值[5],其值越接近100%说明该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的可能性越大。从表3中可以看出,近一年郑州轻工业大学农业科学的潜力值呈现快速上升趋势。2021年1月潜力值为59.27%,2022年1月潜力值为92.22%,年度增加32.95%。2022年3月已经达到96.38%,2022年冲入ESI全球前1%可能性较大。

农业科学近十年的论文数为247,被引频次3 343次,篇均被引频次13.53次,CNCI为1.81;高被引论文6篇;国际合作论文58篇,国内合作论文163篇,国际合作率为23.48%。被引频次排名前10的机构中,浙江大学排名第一,被引频次479次,篇数13;河南农业大学第二,被引频次301次,篇数14;中国农业科学院排名第三,被引频次265次,篇数27。其中,与韩国江原大学合作的一篇文章被引频次199次。排名前10的合作机构中CNCI均大于1,说明该学科合作机构的论文表现水平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有5个合作机构的CNCI大于2,南京农业大学的CNCI高达7.81。该学科在发文量上需要进一步提升,以提升被引频次。

表3 农业科学潜力值 (单位:%)

4 结论与建议

在河南省高校中,郑州大学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进入ESI全球前1%学科有13个,河南大学为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进入ESI全球前1%学科有7个。与两所高校相比,郑州轻工业大学还有很大差距。“双一流”高校建设对普通高校来说是一个新的发展契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学科进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成为发展目标和动力。

本文通过对论文发文量、被引频次、学科规范化影响力、合作机构状况、热点论文等进行数据分析,客观反映了郑州轻工业大学3个优势学科和1个潜力学科的发展情况。总体上看,近十年来郑州轻工业大学十分重视学科建设,学科科研水平提升显著,ESI总体发文量较高。特别是2018年由郑州轻工业学院更名为郑州轻工业大学以来,科研水平和产出能力显著提升。其中,化学学科发文数量较多,被引频次较高,高被引论文数量约占全校高被引论文总数的55.7%。同时,也应看到学科建设的不足,如发文质量和合作机构需要进一步提升和优化。工程科学排名前10的合作机构全部为国内高校,国际合作能力较弱,并且发文数量和学科规范化影响力一般。材料科学的发文数量和国际合作机构也需要加强,不然有可能会被挤出ESI全球前1%。农业科学作为最有希望进入ESI全球前1%的潜力学科,发展势头迅猛,合作机构相对均衡,但发文数量较少。

基于以上结论,针对郑州轻工业大学的学科建设和发展,本文提出如下建议:(1)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优势学科和潜力学科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提高国际合作论文的比例,增加高影响力论文的产出。(2)根据学科特点,建立有效的学科评价体系,注重科研水平创新,数量和质量齐头并进,引导教师产出高端成果。(3)加大高质量论文奖励力度,奖励范围面向师生,激发师生内在动力。(4)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引入高层次学科带头人,稳固人才体系,避免已有人才流失。

猜你喜欢
轻工业郑州发文
第九届“博博会”将在郑州举办
郑州轻工业大学成果展示
哥哥从郑州来
哥哥从郑州来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2018年7月轻工业景气指数88.24
梦启郑州
2018年7月轻工业景气指数88.24
2018年7月轻工业景气指数8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