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福建省科技支撑主导产业创新发展研究*

2022-08-09 08:55柳国辉王紫斌
海峡科学 2022年6期
关键词:主导产业十四五数字化

柳国辉 王紫斌

(1.福建省院士专家交流协会,福建 福州 350001;2.闽江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指出,“要优化提升产业结构,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重点强调了“科技”在支撑主导产业创新发展中的核心作用。从科技支撑的角度审视福建产业发展的现状,探讨推动科技支撑主导产业创新发展的重点领域、路径选择及保障措施,已成为当前福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对于推进产业结构升级、重塑产业发展和竞争新优势,加快打造现代产业发展新高地,全面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 福建省科技支撑主导产业创新发展现状

事实上,学界有关“科技支撑产业发展”的讨论甚至可以追溯到20世纪末,相关研究主要聚焦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立足产业谈“科技支撑作用”,即基于量化研究,论证科技对于某一行业产业发展的意义、实效。二是立足区域谈“科技支撑作用”,即聚焦某省域、市域甚至县域,论证科技进步对产业带来的增益效果。相关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助推“科技支撑产业发展”逐步成为一种社会共识,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体现在:一是实证性研究居多,而建构性探索较少,指导产业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能力不足;二是学术研究争论多,真正指导实践少,对于各级政府经济发展政策的影响力有限。本研究立足福建省“十四五”时期的经济发展规划,提出主导产业发展、整合的创新性思路和保障措施,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相关研究的不足。

纵观福建省的经济和产业发展现状,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逐步探索形成了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纺织服鞋四大主导产业,并培育了一批产值超千亿元产业集群、规模超百亿元工业企业和能级较高产业园区。“十三五”期间,主导产业规上增加值年均增长8.4%,高于规上工业1.3个百分点,已经成为福建经济发展的“基本盘”“稳定器”和“压舱石”。

然而,立足科技支撑的角度,审视福建省主导产业发展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大而不强”的特征依然明显,产业有待进一步整合,逐步打造适合福建省的“拳头”产业。二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企业之间、行业之间信息交换效率低,工业互联网体系尚处于初级阶段。三是创新研发能力不强,科技资源转化利用率不高,主导产业智能化处于较低水准。四是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总体处于中低端,亟需向上游服务业拓展延伸。五是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距离“双碳”战略目标仍有较大差距。总之,要稳固主导产业在福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将科学技术作为解决方案,增强科技创新第一动力。

2 “十四五”时期福建省科技支撑主导产业创新发展的路径选择

面对国内外竞争格局的变化和福建主导产业基础条件,“十四五”时期,福建省要着力推动科技进步作为支撑主导产业创新发展的根本动力,确立以创新策源、“增芯强屏”为着力点强化电子信息产业,以全链赋能、融合协同为着力点升级装备制造产业,以智能运维、绿色低碳为着力点发展石油化工产业,以能级跃升、品牌焕新为着力点重塑纺织服鞋产业为重点领域,推动主导产业转型和升级。转型的要义是“转轨”,表现为不同发展模式之间的转变,即由数量扩张模式向质量效率模式转变,从要素驱动模式向创新驱动模式转变,从传统生产制造模式向先进制造模式转变。升级的要义是从较低的等级上升到较高的等级,表现为产业领域的工艺升级、技术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和产业链升级等。转型和升级的关键在于科技,助推产业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低碳化,走出一条全新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2.1 科技助推主导产业数字化

深入实施数字经济战略,把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作为主攻方向,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支持、市场主体培育等方式,对主导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改造,发挥数字技术对主导产业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推进主导产业数字化转型,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首先,要加快研发数字化技术,特别是关键技术的应用和集成创新,夯实数字化转型技术支撑。一要打造数字化企业,升级制造装备、生产线、工厂、产品的智能化水平,加快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提升企业智能决策、精益制造和精准服务能力。二要构建数字化产业链,打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数据通道,推动全业务链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全面贯通,促进产业链高效协同。三要培育数字化生态,推进数字化转型与业务流程重塑、组织结构优化、商业模式变革有机结合,打造“研发+生产+供应链”的数字化产业链,构建设备数字化—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数字化—工厂数字化—企业数字化—产业链数字化—数字化生态的典型范式,形成产业链上下游和跨行业融合的数字化生态体系。

其次,努力搭建更具技术含量、更高集成能力、更广应用前景的数字化平台。创新数字化运营解决方案,优化采购、销售、库存、物流一体化的供应链与分销体系,帮助中小企业提高运营效率和综合竞争力。

当然,更要注重数据资源的开发和共享,提升生产过程的协同性、数据信息的交互性、制造资源的利用率;开发更多数据产品、提供更优数据分析服务,如搭建能够满足中小企业对数据需求的资源池,提供众包、众创、云共享、云租赁等新业态新模式,将中小企业深度捆绑在主导产业链、创新链中。

2.2 科技助推主导产业网络化

工业互联网对未来工业发展将产生全方位、深层次、革命性影响。福建需要结合自身发展条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把技术研发、发展和应用协调统一推进,持续深化“5G+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全面推进工业互联网在主导产业领域产业化、规模化应用,加快主导产业生产方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变革。

一要夯实企业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重点推动企业内外网建设,推进企业IT网络IPv6改造升级,推进企业OT网络建设;推进有条件的企业与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信息系统、企业节点的对接,促进供应链管理、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应用。

二要打造平台体系,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进企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强化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资源集聚能力,开展面向不同行业和场景的应用创新。关键共性技术攻关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加强研究新型网络互联技术,力争提供菜单式的工业互联网整体解决方案。推动中小企业实现云制造、云服务,加快企业业务系统云化迁移,满足企业各种云化需求。

三要开展应用示范,加强工业互联网在企业内部和外部的整体应用,形成具有示范和推广价值的典型经验和通用解决方案。完善生态体系,建设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和新型研发机构,培育和引进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商和服务商,组建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打造与主导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

2.3 科技助推主导产业智能化

推动四大主导产业生产、制造的全过程智能化升级,将生产的全部要素和全部环节都纳入智能化管控体系,推动先进过程控制系统在企业的深化应用,对于构建新型制造体系、促进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具有重要意义。

聚焦单项关键核心技术开展攻关,如仿真设计、混合建模、智能感知、高性能控制、人机协作等,支撑制造装备和制造过程全面智能化改造。同时,注重在系统集成技术方面寻求突破,面向不同载体、链条、过程,开发跨领域、跨平台、跨企业的信息交互和业务互联技术。

加快智能制造装备发展,聚焦感知、控制、决策、执行等核心关键环节,开发一批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和控制执行软件,研发一批工业App、云化软件、云原生软件等新型软件,依托重大项目和骨干企业开展工业软件应用示范,推进工业软件工程应用和产业化。

深化智能制造应用示范,培育智能制造生态体系。如开展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智慧供应链等多场景、多层级、全链条应用示范,打造智能制造标杆企业。面向主导产业智能制造发展需求,形成以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商为核心、各领域领先企业联合推进、一批细分领域企业深度参与的智能制造发展生态体系。

2.4 科技助推主导产业服务化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进步和应用拓展,催生制造业的服务化转型,服务型制造的模式、业态将不断创新发展。服务型制造是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的新产业形态,是制造业企业将制造与服务融合发展的新型制造模式。

一要培育定制化服务,以柔性的方式推进生产、制造关键环节调整和改造,探索柔性化制造和定制化服务新模式,实现供需精准对接和高效匹配。优化供应链管理服务,构建数据协同的柔性供应链和智慧供应链体系,提升供应链一体化水平和竞争能力。

二要推动协同制造服务,加快建设以制造企业为中心的网络化协同制造服务体系,推动创新资源、生产能力和市场需求的智能匹配和高效协同,突破资源约束和空间约束。提升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实施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应用互联网平台和系统软件进行在线支持服务,拓展产品增值空间。

三要发展总集成总承包服务,有条件的制造企业通过组织结构重构和业务流程再造,建设“硬件+软件+平台+服务”的集成系统,提供咨询设计、远程运维、项目经营管理等一体化系统解决方案,向咨询设计、设备制造、施工安装、维护管理等一体化服务总集成总承包商转变,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实力。

2.5 科技助推主导产业低碳化

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福建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主导产业创新发展整体布局,对标对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措施和要求,强化绿色低碳发展导向,按照科学、有序、分类的方式推动主导产业领域节能降碳和绿色转型,加强绿色低碳共性关键技术、前沿引领技术、颠覆性技术和相关设施装备攻关,加快先进成熟绿色低碳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

要科学有序做好石油化工等高载能行业节能降碳技术改造,重点提升高耗能项目能耗准入标准,新建、扩建高耗能项目严格落实产能等量或减量置换,坚决遏制高耗能项目盲目发展。结合行业、企业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制定各行业能效标准,以此作为企业节能降碳技术改造的目标方向。采用统筹谋划、分类引导、分步实施的策略,对拟建、在建的项目严格落实环保要求,对低效能企业制定改造升级的时间表和帮扶指导计划,对整改仍不达标的企业坚决淘汰。总之,各行业要进一步提高大局意识、细化要求、坚决行动,积极、稳妥地落实节能降碳任务,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和经济社会平稳运行,努力走出符合福建实际、体现福建作为的“碳达峰、碳中和”实现路径。

3 “十四五”时期福建省科技支撑主导产业创新发展的保障措施

“十四五”时期,福建省科技支撑主导产业创新发展,要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明确目标任务,强化保障措施,扎实推进支持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纺织服鞋四大主导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和措施落细落实。

3.1 加强上下联动,凝聚发展合力

加强党对主导产业创新发展工作的全面领导,健全主导产业创新发展工作体制,统筹主导产业创新发展全局性工作。以“福建省“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规划”为指导,在全省产业布局中找准四大主导产业的地位、方向,加强战略谋划,广泛凝聚共识,形成强大合力。推动建立发改、工信、科技等多部门参与的协调机制,强化上下联动、部门协调和政策协同,加强组织、协调和督导,动态考察四大主导产业的发展前景、企业竞争状况,科学制定行业经济指标,推动重大政策制定、重大项目建设、重点企业发展,协调解决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如在纺织服鞋产业发展方面,积极推进“莆田鞋”品牌建设和推广,培育主导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新的增长极。与此同时,分别研究制定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纺织服鞋产业的发展规划,明确主要目标、任务、工作举措、完成时限、主体责任,确保主导产业创新发展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3.2 产学研用融合,健全机制创新

探索优化组织模式、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快推进重点实验室、产业技术研究院、工程研究中心、协同创新基地等科技创新研发平台建设。一要健全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新机制,形成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的技术创新体系,特别注重利用好各高校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创新平台。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可依托厦门大学、福州大学重点实验室和科创基地,建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与各类科技创新研发平台对接服务、资源共享机制,巧用市场化的创新方向选择机制和鼓励创新的风险分担、利益共享机制,化解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应用的鸿沟。二要完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和科技评价机制,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纺织服鞋和石油化工产业特别依赖科技创新,而科技创新绝非一蹴而就,需要给予科研创新人员更多的自主权限、自由度和支持保障。三要完善技术入股、股权期权激励、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等机制,拓展知识、技术、技能和管理要素参与分配途径,尊重科研人员对自己科研成果的所有权和使用权。

3.3 聚焦人才培养,强化队伍支撑

针对四大主导产业编制人才需求指导目录,明确人才需求数量、要求和具体引才措施。制定更加优渥、周到的引才计划,依靠纺织服鞋、电子信息等产业的集聚优势和先发优势,提升对一流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的吸引力。建立分层次、分类型的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帮助四大主导产业培育各级各类管理者、劳动者,深化校企合作,推动校企联合培养,共建产业学院,构建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体系。完善产业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服务、激励等体制机制,如依托“劳动模范”“最美劳动者”等荣誉体系,挖掘基层员工的先进事迹,讲好劳动者的奋斗故事,提升从业人员的荣誉感、获得感,拓宽产业技能人才的多元发展路径。

3.4 创新金融体制,加大资金保障

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纺织服鞋四大主导产业的发展均有赖于资金支持,需不断拓宽资金筹措渠道,按照财政资金引导、社会资本共同参与的模式,统筹用好各级各类政府基金、资金,可进一步探索设立主导产业创新发展基金;加大金融服务的创新支撑力度,引导银行机构加大对主导产业企业精准信贷支持力度,如开发适合四大主导产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和信贷模式,甚至发展产业链金融服务、供应链金融服务等。扩大直接融资比重,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鼓励符合条件的主导产业企业发债融资、上市融资,鼓励创投机构加大对主导产业的资本投入。

3.5 立足协同共享,构建产业生态

依托四大主导产业的规模效应,探索“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生态圈”的产业协同发展模式,带动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以纺织服鞋产业为例,可整合上下游的材料化工、服鞋设计等相关产业,推进产业要素之间共生、互生与再生,构建产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有机系统,推动主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依托“链主”企业、头部企业开展协同合作。同时要放眼全国乃至全球,锚定和优化福建省四大主导产业的特色和优势,推动主导产业在区域间错位发展、互补发展,构建要素共享、企业共生、相互成就、整体成势的产业生态圈。

总之,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严峻复杂,全球产业分工、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加速形成,产业竞争博弈更加激烈,为福建主导产业深度参与国内国际产业合作竞争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唯有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主导产业创新发展,才能夯实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产业基础,助力福建实现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

猜你喜欢
主导产业十四五数字化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校“十四五”规划中学科建设要处理好五对关系
“十四五”规划研究的新坐标新方位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中辉大鹏数字电视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打造千亿主导产业 争创全国一流园区——国家级宁乡经济技术开发区欢迎您
数字化制胜
外资流入与资源型区域主导产业升级──以山西为例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核心先导区潜在主导产业选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