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皆内卷的现代化焦虑下慢综艺出圈的内在机理探究

2022-08-10 13:06王燕雨
声屏世界 2022年9期
关键词:内卷文娱综艺

□ 王燕雨

当下,个人主体性崛起,加速社会表征下约定俗成的框架叙事模式颠覆逆转,主动断联的切片心理开始占据主导地位。众多文娱作品开始突破内卷化的现代性焦虑外壳,追逐超越一切纷繁事物背后未出场的“本我”的达成。于是,纯真的微观叙事和本真的自然景观便成为我们回头审视的素材城池。但如何在文娱市场中将市场效益和个人表达的跷跷板达到平衡,仍是当下文娱业态的困惑。恰在此时,慢综艺凭借独特的机理表征为文娱市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样板,在这个万物皆焦虑的内卷社会中,既恰到好处地为受众呈现了悦耳悦目的艺术美境,又恰如其分地为受众提供悦心悦意的人生至境。

芙蓉出水:内卷化污浊下慢综艺的应运而出

当下的时代,科技加持,速度为先,焦虑蔓延。这般景象就似罗萨加速社会理论所阐述的一般,“谁掌握了速度谁就拥有了权力。”当一定量的速度催促社会无限追逐,社会中的个体就会被迫卷入以速度、效率为甄择标准的加速奇观之中,因此普遍性的内卷化焦虑由此产生。

最初的内卷化概念是由美国人类学家戈登威泽提出,后来历史学家杜赞奇借用“内卷化”描述中国清代劳动生产率低下,经济驱动势头宛如“没有发展的增长”的一种经济形态模式。然而,时代变迁流转,种种阐释内卷化概念的出现印证了马克思所言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反观当下,内卷化的应用已然延伸至各个领域,以求解决诸多问题。在没有共识性的内卷化焦虑的席卷之下,全民性的普遍焦虑弥漫开来,进而使得个体层面的偶发性西美尔症状转而成为弥漫社会层际间的西美尔病态表征。

可是,人的主动性潜能谁又能绝对否定?伴随社会的加速表征,个人主体性的崛起已然大势所趋,抵抗盲目焦虑感的反抗之声此起彼伏。适度断连开始成为主动拒绝加速社会的首要标签,慢风格的审美意蕴开始成为市场主流。于是,慢综艺在种种复杂情景下应运而生。溯其本源,慢综艺的前身“慢直播”首先在生活节奏慢的北欧地域成功收获好评。而真正有开创性借鉴意义的节目则源自2013年韩国慢综艺的雏形节目《花样爷爷》,年近杖朝之际的老演员到世界各地旅游的慢生活风格,让这档节目拿下了2013年百想艺术大赏的最佳综艺作品奖。而中国的慢综艺开辟期则是2017年在湖南卫视开播的《向往的生活》,它以“自力更生、自给自足、温情待客、完美生态”加持的慢生活格调引领我国综艺市场迈向全新转折。至此,慢综艺如嫩芽破土在文娱市场另辟蹊径,尽展魅力。

花开两朵:内卷化焦虑下慢综艺的出圈机理

宗白华先生说:“艺术美境与人生至境的相互融合,才能打通艺术和人生历史的关系,使得艺术人生化、人生历史化。”这种天地相生、万物合一的境界才能使人们在焦虑性的西美尔病症中获得自愈。慢综艺,这朵在万物皆内卷的情景场域下萌生的花,生发两朵、各表一枝,将外部艺术图景与内核人生至境融会贯通,为受众提供了心灵寄托的绝佳落地场景。

悦耳悦目的艺术真境。共赏,打造视觉景观,达成感观按摩。“媒介即按摩”是麦克卢汉所提出的观点,即媒介的使用会对受众身体和精神情感产生方方面面的影响,也就是说媒介的使用是变相的情感体验。慢综艺主要通过摄录悠闲生活和自然图景,让受众在纷繁加速的社会当下生发贴合自然的感官归属和心灵潜移,打造一种手可摘星辰的新型感官体验的中间景观。

以《向往的生活》为例,它突破了传统综艺摄制路线风格,以媒介朝觐的纪录片拍摄手法,再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之感。云南西双版纳、北京雾灵山脚、浙江桐庐山水、湘西风光皆是《向往的生活》取景之地,这里有乡土中国的烟火人情、钟灵毓秀的人杰地灵、道法自然的中国浪漫,更有流水潺潺、鸟鸣莺歌、民歌齐韵、古塔钟鸣。此节目通过媒介空间“迁徙”的跨度让受众暂时逃脱情绪化崩盘的内卷化场景,转而脱嵌到牧歌风情的场域之中,完成了释放压力的视听按摩。在《向往的生活》中占据半壁江山时长的黄大厨做饭过程,更是以非瞬时的叙事格调来演绎生活本真。在这里,做饭不单单是日常生活的简单映照,而是一种无形却深沉的情感形象的寄托景观。在加速社会中的事物皆以效率为指标,而在《向往的生活》中,受众忘掉了被效率支配的烦恼,黄磊做饭的过程竟成了一种感官享受,油焖笋、三杯鸡、葱油拌面等美食宛如通感具象化的感知扑面而来。

《亲爱的客栈》是一个在远离喧嚣的慢节奏生活中寻找生活初心的体验经营类节目。他们在节目里俯瞰泸沽湖,驰骋阿尔山。此节目借助“在地性”生态景观的加持和花字文案的辅助搭配,从而产生世外桃源的想象与真实契合影像的交织张力,在相互渗透的内在机理中建构悦耳悦目的强大视觉性表征。比如,节目在碧波粼粼的湖面右上方配有“湖边湿润的清风与懒懒的船,山间雨后的秋天与矮矮的房”的花字,不仅在视觉上让受众在纷繁无感的加速社会中体悟到诗性的复归,更让受众在自我视野解读下产生不同的形象标签;泸沽湖上空那片斗转星移的天幕上的花字“在一起就是抬头看星星,低头玩手机”,更是让当下Z时代的原子式个体找到共同体的心灵归宿,于虚幻之中模糊了真实生活与幻想世界的边界,从而在裂痕之中实现感官按摩。

不同于上述两档慢综艺节目的定位,《妻子的浪漫旅行》是夫妻间的感情治愈节目,妻子在游玩之际体味人生,丈夫在观察室观察妻子,通过慢格调的旅游生活倾诉夫妻之间的相处之道。由于节目本身是以游玩为主线的设置,所以它必定会带领受众进行观赏不同的场域转向。从白云椰林树影婆娑的三亚到碧空如洗绿水荡漾的石榴岗,再到清澈不竭绿荫如海的莫干山,在不同的场域之间留下跨时空的温暖期许。在春暖花开的时节,海珠湿地岸边长达3.2公里的水上宫粉紫荆花带竞相开放,蔚为壮观。随着现代生存压力的加剧,众多人群情感弥散,无力打卡。《妻子的浪漫旅行》选择此处盛景,并让妻子们乘坐观光车徜徉在粉色浪漫中,在相机中定格回忆,在笑语中品位人生。而屏幕外的大批受众在紧碎的时光切片中通过节目所预设的艺术化审美想象,唤醒内心深处的慢享情愫。

悦心悦意的人生至境。“媒介情景论”是媒介技术学派美国传播学者梅罗维茨提出的观点,即电子媒介主要通过改变社会生活中的不同情境场域来对我们产生影响。置身于灯红酒绿的纷杂人世间,媒介的跨时空碰撞让人们暂时将内卷化焦虑“悬搁式”存放,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焦虑之下短暂停歇,达成中间景观的浪漫心理凝视。

做饭、下田、喂狗、聊天,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在当下成为逃离城市不可触及的梦想。而《向往的生活》就是以此为抓手,在“蘑菇屋”的活动场景中上演归园田居的浪漫停歇。节目里最常见的镜头格式便是宛如纪录片的固定镜头,它相比竞技综艺的移、跟、甩的运动镜头而言,多了一份沉静的静谧。以正片里张子枫坐在屋檐下撸狗发呆的画面为例,单个时长竟达数十秒,而正是这看似毫无爆点的发呆却生活般再现了人物的日常真实,极为贴近原有乡土归根性的生活状态;手持拖拉机驾驶证的偶像张艺兴在田地里松土耕种的非宏观型叙事镜头话语,更是以自然流动的时光痕迹达成变迁流转的人生至境。节目中,他们的饭桌时光、喝茶闲谈、共做家务之中都流露着真实的情感对接。在一缕炊烟中、在一抹斜阳里,足以让人们窥见出朴实纯正的田园烟火气和普世人情味。正是因为现实生活的加速与田园牧歌生活中慢速之间的张力,从而构成了一种强烈的反差之感,在交错对接的时空格局中增强了受众的心灵体验。

放眼当下,在网络裹挟的Z时代中,无数“电视人”“容器人”和原子式的个体主义者充斥其间。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单身成年人口2021年上升至9200万。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这档以社交群居体验类为主打基点的慢综艺《五十公里桃花坞》主动迎合受众心理需求,在距离北京50公里的桃花坞构建一个虚幻且真实的乌托邦世界。在首期节目中,15位艺人已然为受众展现“尴尬又真实”的社交图景。宋丹丹的“长辈式语态追问”,舒淇的“灵魂式情景拷问”的代际差别引发受众心理触动交互;“90后代表”周也、郭麒麟面临冰点交际时的应对方式又带给受众沉浸式的体验叙事。这些在之前被普罗大众认为是“后台”格调的场景画面,如今在这档慢综艺中鲜活真实地展现出来,而在场景之间的那些暗涌流动的情绪共振也成为了当下受众不可磨灭的情感印记。

不同于上述几部慢综艺那隐入归田般的“出世”情怀,由央视综艺频道和央视网联合出品的一档新青年生活分享节目《你好生活》则是情感唤起般的“入世”情结。“哥,我有多久没有生活了。”在节目中,朱迅对康辉说的这句话让电视屏幕外的无数观众破防。而正是这句发人深省的话语,更是直抵节目本身存在的意义,那就是对于生活人们一直都是向往的,就算挫折来袭、悲痛加身人们也要微笑地说一声:“你好生活。”节目中,撒贝宁、王冰冰等几位嘉宾为保护环境素颜潜海种珊瑚的举动;面朝无边的海岸,呼唤远方自我的洒脱;在贵州支教,在田野耕作,他们一边体验百态生活,一边驻足停歇。就像节目宣发文案中所言:“人生三分之一的时间用来好好生活,才能让另外的三分之二,充满前进的动力。”正如中国新闻网所评:“《你好生活》不仅以简单的人间烟火,引领观众一起感受生活本真的状态,通过好友间的一次次深度对话,解锁人生的辩证哲学,确保观众在解压之余能有所思考,向青年群体不断传达正向的价值观。”

乘风破浪:内卷化焦虑下慢综艺的进军策略

从慢综艺节目概念定型到如今众多节目类型的破壁崛起,慢综艺以直抵人心的温暖在文娱业态里掀起一股清风,从《向往的生活》到《亲爱的客栈》,从《妻子的浪漫旅行》《五十公里桃花坞》到《你好生活》,慢综艺正在以愈加全新的方式无限赋能。但众多模式的出圈也并非普遍性概括文娱业态,只有把握慢综艺出世现象后的本质才能在进军路上赋予慢综艺新时代的独特情结。

去饰情感陪伴为主导,找寻心灵涵化,增强交互共鸣轴。白居易言:“感人心者,莫乎于情。”场景间的情感共鸣才是祛除内卷化社会的病理表征,情感的加持能够让人们在纷繁复杂的流动空间中达到共鸣的贯通。因此,拒绝强硬变味的鸡汤加油站是创新的首要一环。心灵的补给是纯粹的情感陪伴,它或许来自天人合一下的悠然,或许有着万物一体间的灵魂,归根到底在于“相通”二字。哲学领域下的万物虽不同而相通,就在一石一世界、一情一悠远中超越自我,到达本我;其次,利用人际范式激活受众的情感领域,循环节目情感叙事的场景格调。生活需要“难得糊涂”,也需“精神抖擞”。在交互的情景规则中放下焦虑与不安,流露纯粹情感,才是当下慢综艺的必由之路。

乱花渐入迷人眼,内容为王,增强垂直共鸣轴。随着慢N代系列节目的繁衍,同质化节目框架带来审美疲劳。马不停蹄的流量明星、应接不暇的陌生面孔、众多杂乱的广告植入让大批受众摇身一变成为模式囚徒。真正的心灵契合并非仅有感官的刺激感染,而是文化内蕴的潜移默化。因为属于本我的慢生活格调无法在媒介再拟中获得永存,因此找寻一种契合生命之美、底蕴之美、自然之美的涵化表征的节目内核已然是大势所趋。在浩如烟海的古籍词章中寻得一方天地,在钟灵毓秀的自然风光里找到心灵栖所,聚焦普遍性的人类价值故事才是沉浸式代入的典范核心。因为诗词歌赋依旧可以慰藉人心,柴米油盐照样能够抚平伤痕,阳光大地依然可与人们心灵互通。

结语

当内卷化的焦虑已侵蚀生活的方方面面,当慢综艺的风口已迎来新的风潮,慢生活的格调已然成大势所趋。放眼当下,慢综艺的崛起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深思熟虑、契合时代的必然结果,它的出现无疑为文娱市场增添了新的活力。优秀的慢综艺节目不仅可以在纷繁杂乱的人世间给予人们心灵的休歇之地,更能让人们笃志前行、心向未来。拨开众多慢综艺的面纱,它们的独有风格可以被复制也可以被后来者超越。在万物皆内卷的焦虑性社会当下,若想让慢综艺广泛传播,就必须对其进行创新和突破。因此,接下来慢综艺究竟如何发展还有待于体悟和观察。但可以肯定的是,慢综艺作为一种寄托人们情感的景观表征不会消失,消失的也只是打着情感寄托为噱头的资本外壳。

猜你喜欢
内卷文娱综艺
莫陷内卷空焦虑,有益努力最可取
口语步步高 说一说文娱与体育
摆脱内卷焦虑,你只需要做这一件事
摆脱内卷焦虑,你只需要做这一件事
《爽食行天下》饕餮的“下饭”综艺
大热WOB发型
“高而不冷”的文化慢综艺
从“使用与满足”理论看网络自制综艺的崛起
党报创新文娱报道的实践与思考
孙红雷:我不是综艺咖,还是要好好演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