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都不能少”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三苏路小学十年教育改革成效

2022-08-11 03:36陈俊忠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三苏路小学
教育家 2022年29期
关键词:眉山市家校榜样

陈俊忠 |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三苏路小学

这些年里,一位学生一直存在于我的记忆里。彼时她三年级,之前对学习并不上心,平日表现也不佳,受到的关注较少。那年元旦,学校举办了歌唱比赛,女孩报名参赛。谁也没想到,她居然歌惊四座,在一片掌声中,拿到了一等奖。此后,她像是变了一个人,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不仅上课发言积极,成绩也越来越好。女孩的变化引发了管理者的思考:其实,这类孩子并非学不好,只是由于种种原因,暂时掉了队,一旦有了自信,他们也能成为“好学生”,而教育者们就是要为他们的成长提供阳光和雨露。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三苏路小学开始了不放弃每位学生的教育改革,各类教育实践迅速在全校展开。

易班帮扶,确保每位学生都成长

对于少数后进学生,本班教师束手无策,不妨换个教师来试试,学校关工委牵头的易班帮扶激励策略由此诞生。关工委主任由校长担任,认为自己有爱心、有耐心、有时间、有精力、有经验或有方法的教师可自愿报名成为其中一员。各班班主任将本班需要帮扶的“问题学生”挑选出来并秘密建档,档案收集好后,关工委教师成员可确定帮扶对象。在认真研究学生材料后,教师成员通过制造巧遇,巧妙地、自然地与帮扶学生建立联系,逐步拉近心理和情感距离;之后,结对师生可经常见面“闲聊”,深入了解学生,为“对症下药”提供依据,同时也奠定感情基础;而后,经常与之谈心,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看见自己的长处,正视当下的问题;接着,给学生设立一个个小目标,让他们逐步建立信心,拥有学习的动力;随着学生的转变,结对教师也可以逐渐“放手”,与班主任教师密切配合,关注学生的后续成长,巩固已有的教育效果。这种面向具体学生的针对性教育取得了明显成效,“学校无差生”“一个都不能少”等教育理念深入教师内心,成为学校每名教师的自觉行动。十年来,全校接受帮扶的“问题学生”累计达到126人。

励志教育,确保每位学生有志向

随着在校学生的不断增加,学校启动了第二轮教学改革,确定了“秉三苏之志,做有为之人”的校园文化主题,开展励志教育,重点通过环境浸润、榜样引领、读书感悟、活动体验实施。环境浸润包括显性物质环境与隐性人文环境两方面,学校通过校园建筑、景点等营造浓郁的诗书校园氛围,通过校训、校歌、校刊等,宣传优秀师生事迹;榜样引领是让师生及家长由知到行、知行合一,学校编撰《东坡故事集》《三苏对联录》 《古今眉山名人》等校本教材,让师生及家长在阅读、传讲榜样故事的过程中自觉践行榜样精神;读书感悟是让校园充满书卷气息,设立阅览室和图书室,在公共空间设置开放书架、流动书箱,汇编以三苏诗词为主要内容的主题古诗文;充分利用各科课堂及元旦诵读经典活动,演绎中华经典,弘扬传统文化;活动体验包括研学活动和传统的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以三苏为榜样,立志报效祖国。

家校协同,确保每位学生都幸福

为更好发挥家校合力,学校成功申报省重点课题“活动引领·评价激励:小学家校协同育人的有效路径”。研究显示,主题活动引领和多元评价激励更能让学生们在学校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成长的幸福。前者包括学校引领家庭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和质量、家校共同引领学生全面发展,如“中华经典同读”“家训家风传承”等常态化活动。后者以评价为着力点,评价内容多维、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方式多样,包括操行积分评价激励、成长记录评价激励、综合素质评价激励等方式,激励学生展开丰富精彩的发展历程。数年来,学校提升了2300多个家庭的育人水平,实现了家校共育质量的全过程提升。同时,该成果被东坡区教体局采纳并在全区推广,使40000多名小学生受益。

回顾三轮改革实践,学校坚持“一个都不能少”的基本点,逐步形成了“文化引领,科研推动,抓实常规,创新发展”的改革思路,在大胆探索、创新实践中,有效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为每位学生的成长和进步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眉山市家校榜样
谈如何有效的开展幼儿园家校共育工作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校携手,共促发展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My Opinions on How to TeachSection B 2a
榜样
榜样
榜样
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