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期服役的“愣头青”
——记山东省夏津县实验小学校长牟桂青

2022-08-11 06:03王俊文
教育家 2022年28期
关键词:教师

文 | 王俊文

熟悉牟桂青的人戏称她为“愣头青”,没想到歪打正着,刚好彰显了她的“个性”。牟桂青在女同志中身材较高,虽已年过半百,但做事干脆利索,心态仍如少年,用她同事们的话说就是,“50多岁的人,15岁的心态”。在多年职业生涯中,牟桂青曾获“山东省希望工程20年模范教师”“德州市劳动模范”“德州市十大创新型校长”等称号,并因课题成果突出,受邀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等平台做专题讲座,创造了小学教师站上大学讲台的佳话,其《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教师精神成长》专题报告还被收入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课程资源库——这对于一个欠发达地区的县城小学教师来说,实属不易。及至近年,进入“超期服役”阶段,牟桂青又凭着这股“愣头青”的劲儿,后发先至,在教育的赛道上跑出了冲刺加速度。

走路带风,童心永驻,拉长教育事业的链条

刚出任山东省夏津县实验小学(以下简称“夏津实小”)校长时,牟桂青有点不适应。彼时,她发现教师们对自己的支持度不高,八小时之外安排工作会遇到阻力,如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即使她亲自带队外出,有些教师也会以个人原因请假,不积极响应;工作日上午,还不到下班时间,等着打卡签退的教师就排起了长队;学校的读书氛围不浓厚,课堂教学模式陈旧,教师们职业倦怠明显……一向要强的牟桂青很不习惯这样的工作环境,打起了“退堂鼓”:反正还有两年就要退了,干脆做个“维持会长”,不出事就行了。但有一件事,改变了她的念头。

2016年10月,北京师范大学的楚江亭专家团队与夏津县教育局签订合作项目协议,进行义务教育课改。牟桂青对楚江亭教授讲:“按照我县干部退休规定,我还有两年就内退了,我该如何度过职业的最后两年?”楚江亭说:“如果你再不做出什么改变,目前的状态就是你职业生涯的‘高光时刻’,接下来就是走下坡路,你甘心吗?”这句话在牟桂青的内心掀起了巨大的波澜,唤醒了她强烈的冲动和欲望,也使她卸下包袱,轻装上阵,义无反顾地扛起了课改大旗。

熟悉牟桂青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觉:她走路时常带着一阵风,就像少年奔跑的样子,有一种很强的带动力和感染力,由不得你懈怠。牟桂青经常告诫教师们,原地踏步就是退步。在牟桂青的带动下,夏津实小的教师形成了这样一种习惯——不管在哪里参加培训学习,都要“争三抢一”,即积极争取坐前三排,只要第一排有空位,要抢坐前头,以便更好地听讲、发言,与讲课专家积极互动,回校后,牟桂青还鼓励教师做课件进行分享。

课改是一场硬仗,作为校长,牟桂青肩上的担子最重,千头万绪系于一身。为了打好开局战,牟桂青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一本书,她要反复阅读咀嚼;一次报告,为了领会精神,她会录音反复听;一份讲稿,她会改了又改,直到讲座开始。放学后,继续工作几个小时是常态。长期的超负荷工作使她累出了肩周炎和颈椎病。由于过度投入,思考问题专注,有时她回家都能走错路……2021年6月,夏津实小向省有关部门申报“全环境育人示范校”,当时正值期末考试,第一次报到市里没通过。材料总共400多页,牟桂青亲自梳理,一页一页地修改,整整熬了一个通宵,终于如期完成材料。同事们看到眼睛熬得发红的牟桂青,十分心疼和感动。

经过三年的努力,夏津实小的课改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实现了当初“教师以专家的身份去送课”的承诺。楚江亭给予了较高的评价,称赞牟桂青及其团队是课改的排头兵。

挥洒春风,痴情不改,搭建师生成长的阶梯

知人善任,用别具一格的视角发现人才,是牟桂青的独门绝技。她培养的人才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业务精湛。

有这样两件小事——夏津县第二实验小学招聘干部时,夏津县教体局准备让牟桂青的手下李静玲去担任副校长,因为经牟桂青的培养,李静玲已是齐鲁名师、省特级教师、省教学能手。但李静玲放弃了这个机会。她说:“跟着牟校长,我学到的不仅仅是教学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做人的本分、做老师的良心。我想一直跟着她,好好报答她。”无独有偶,牟桂青的另一名部下邢秀玲,夏津县教体局准备调她到局里任教研员,也被她谢绝了。她诚恳地讲:“牟校长这样的领导可遇不可求,跟着她比什么都强。”能得到如此拥戴,与牟桂青用人的智慧和开阔的胸怀分不开。对待师生,牟桂青永远像和煦的春风,让人感到安全和温暖。

为带好夏津实小的教师队伍,牟桂青带领课题组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围绕帮助教师实现立德立功立言的“三立”追求进行顶层设计。她从课堂抓起,成立“鸿雁课改队”,运用小组合作方式,改变教学关系,颠覆传统课堂模式,鼓励教师开发课程,丰富学生成长的平台和机会。同时,通过设计教师成长梯队、完善推进“读写共同体”平台等方式,成就教师的“三立”追求。

在牟桂青眼里,谁想成长,谁就可以站在事业舞台的中央。她用心带队伍,时刻睁大双眼,发现好苗子就因人而异定方向、做规划,为其提供机会。只要教师有成长愿望,牟桂青定然鼎力相帮。年轻教师王姗姗,有激情、有抱负,但阅历较浅,牟桂青主动给她压担子,鼓励她外出支教。王姗姗把在夏津实小学到的课改经验带到新学校进行实践和创新,带出了一批优秀的新人,使这所薄弱学校有了很大起色。这期间,牟桂青还多次深入支教校,同王姗姗和其他教师一起研究课堂中发现的问题。经过一年多的锻炼,王姗姗进步很大。回到夏津实小后,牟桂青再次给她压担子,任命她为德育处主任,王姗姗勇挑重担,敢于创新,工作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让掉队的跟上队。牟桂青用人的高明之处还在于,她不仅为想成长的教师搭阶梯,还为那些“不想成长”的教师建平台,因势利导,不让一个人掉队。有一位女教师,因性格内向,加之教学成绩始终在后进位置徘徊,一度对工作失去热情。牟桂青结合一些重要的活动,动员她和大家参与演讲讨论,慢慢打开她的心扉。之后,牟桂青又带她外出参观学习,同她讨论分享别人成功的经验,慢慢地让她有了追寻的目标。正当这位教师迈开前行的脚步,班里学生成绩又出现了滑坡,使她刚建立起的信心再受影响。牟桂青又及时找到她,帮她分析原因,对症下药。在牟桂青的帮助下,这位教师终于消除了心理阴影,逐渐找到感觉,调整对策。不到半年,她所在班级的成绩由年级垫底跃升到中游水平。

让“钻牛角尖”的牛起来。差异所在,就是优异所在,牟桂青在培养人才时特别注重“两头冒尖”的偏才、怪才,力争让长板更长、短板不短。有一位教师,底子很好,但是怀才不遇,为此,他时常会发牢骚。牟桂青根据他古文功底好的特点,把他吸收进“读写共同体”,并给他指派具体任务。感受到牟桂青对自己的赏识,这位教师的工作热情一下子被点燃,工作十分卖力,写出不少好文章。还有一个中层干部,在艺术教育方面有特长,但是脾气暴躁,经常顶撞领导,让领导下不了台。牟桂青为此多次找他沟通,开始他还自恃有理,经过多次的磨合和交流,这位教师逐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认错,牟桂青又鼓励他把自己的特长发挥出来。而今,这位教师在音体美融合教学方面有所尝试,收到了显著效果。

让走神的孩子有精神。在夏津实小,牟桂青带领团队设计了与学生做人、生活、学习紧密联系的“三层六类”课程,即“立品、立学、立行”三大层面,以及“品礼、品艺、学文、学理、行研、行健”六类课程。除此之外,夏津实小还提倡“十个好”,即吃好饭、睡好觉、敬好礼、做好操、上好课、读好书、写好字、说好话、走好路、护好绿,并把这“十个好”标准化,对应“十个章”,由学校少先队大队部牵头开展“雏鹰争章”活动,通过“定章—争章—颁章—护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此过程中,牟桂青不仅注意发挥优等生的优势,让他们锦上添花,还关注那些上课走神的“后进生”,带领教师们做课题研究,关注学生的“课堂精神流失率”,对症下药,真正让他们长精神、聚精神、有精神。

掀起“旋风”,聚合裂变,扬起县域教育的龙头

有这样一组镜头——

镜头一:57岁的牟桂青不习惯用电脑打字,戴着老花镜,每月手写完成3000多字的读书笔记,一丝不苟。

镜头二:2021年3月,在从上海学习回来的列车上,牟桂青同大家分享、探讨了专家讲授的亮点后,深更半夜不睡觉,坚持写完当天的“千字作业”……

这些都是“成长学校”的开班掠影。

2020年6月,夏津县开启首期“校长成长学校”计划,此计划又被称为“蛟龙计划”。其要实现的团队成长目标为:发现优秀人才、打通培养渠道、实现共生共长。牟桂青被委以重任,担任执行校长。

为了充分挖掘夏津实小的资源,使其不断聚合裂变,形成强劲的“龙头”,牟桂青掀起了一股强劲的旋风,带领校长班的学员们,勤勉好学,开拓创新,改变夏津的教育生态。

因为是首期,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寻,“蛟龙计划”的制定执行对牟桂青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经验丰富、善于谋划的牟桂青精心组织,表现了出色的才能。从开始的开班方案到课程设计,牟桂青都亲力亲为,每个环节都要反复审核,确保准确无误。她把学生分成两个班,由现任的校级干部组成提升班,中层干部组成潜力班,按照常规学校的建制竞选班委会,安排班主任和学校干部,设计课程计划,安排授课教师,制定“外聘讲师与同伴互助相结合,听课、作业与考试相结合,专业培训与专业阅读相结合”的方案。系统的课程计划,规范的学校建制,严格的考勤制度,让校长们加快了工作节奏,把心拉到了课堂上。同时,在学校管理上抓住“关键少数”,打破了校际壁垒,使校长们从“小我”走向了“大我”。

有这样一组数字:第一批学员有132名,分布在33所学校,一年来,集中研修牺牲休息日24天,邀请专家对33所学校的规划进行论证,记录研修日志人均3.6万字,最多的达35万字,人均读书7.8本,最多的达26本;多位学员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文章,研究课题达29项,得到了山东教育厅领导的高度评价。

成立“西部联盟”是牟桂青的又一“精品力作”。“西部联盟”的成立源于“鸿雁课改队”的成功。牟桂青牵头起草了联盟章程,并制定了全年活动计划和实施方案。最初,“西部联盟”只有4所乡镇的中心小学报名参加。一个学期后,北部、东部的8所乡村小学也申请加入。几年下来,联盟校通过开展有计划、不间断的慕课活动、德育活动、主题大教研活动,加强了校际交流,集中了优势资源,为以后共同体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办好集团校,强校带新校。2019年,夏津县在开发区新建了一所高标准小学,牟桂青被指派为这所学校的校长。夏津实小由此走上了集团化办学之路。两年来,牟桂青在南北两校区实施“一校两制”,探索出了集团化办学的新路子,让北校区迅速规范、发展起来,打造了“从一棵树到一片林”的发展模式。

高尔基讲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就发展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牟桂青,这个超期服役的“愣头青”,凭着自己对事业的童心、痴情和干劲,最大限度地释放了自己的潜能,拉长事业的链条,活出潇洒的人生,在夏津的土地上续写着精彩的华章。

猜你喜欢
教师
教师作品选登
教师作品选登
《教师节快乐》
在课堂生成中凸显教师引导作用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点评教师:祁斌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