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对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2022-08-11 05:00陈柯羽贾春岩
医学研究杂志 2022年7期
关键词:注册量医疗器械医疗

李 婷 吉 祥 陈柯羽 贾春岩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下简称新冠疫情)不仅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威胁,而且对国家整体经济运行造成了巨大冲击[1~5]。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我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12.8%,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下降6.2%,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上年同期下降1.6%[6~8]。另一方面,由于突发疫情导致的市场需求和全民防疫的需要,国内医疗器械市场空前活跃,特别是医用防护用品、核酸检测试剂盒、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及看护设备等器械短时间内订单量激增,产品价格持续增长,甚至一度出现部分医疗器械脱销的状况。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沪深A股上市企业收入共计577.38亿元,仅前三企业[迈瑞医疗国际股份有限公司、英科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乐普(北京)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就高达192.52亿元[9]。从医疗器械行业整体来看,疫情发生以来,体外诊断和医疗防护领域相关企业营业额增长幅度最大,队伍扩充速度最快;截至2020年10月,国内医疗器械上市企业达到92家,其中34家为体外诊断领域企业,占比高达36.96%。

疫情发生以来,在医疗器械市场营业额整体高速增长的大环境下,行业各细分领域市场状况又不尽相同。我国著名财经评论员刘艳[10]分析指出,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和治疗相关的医疗器械领域,其增长速度较快;进一步结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五版)》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第六版)》相关内容,与疫情防控及病例治疗相关的器械主要包括消杀防护设备(如防护服、医用口罩、消毒液等)、检测诊断设备(如体外诊断设备、核酸检测试剂盒、核酸提取分析仪器等)、治疗康复设备(如呼吸机、除颤仪、影像设备等)以及预防免疫设备,在疫情初发阶段,这其中大部分医疗设备供不应求[11]。而像骨科手术器械、植入设备、口腔科设备等这些与疫情关系不大或者无关的医疗器械领域,受疫情期间劳动力缺乏和市场流通受限等因素的影响,其营业额增长较慢,甚至出现负增长[12]。

在全国医疗市场火热的背景下,随着我国疫情防控工作的成熟和疫情发展的逐渐稳定,特别是2020年6月之后,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行情开始出现回落的趋势。疫情发生以来,在商业利润和社会责任感的双重驱动下,各大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积极抗疫,很多新兴企业和其他行业也顺势转行投入急需医疗器械的生产中,在全民抗疫的关键时刻,保证了后方医疗物资的及时供应。2022年以后,随着我国疫情形势的稳定,医疗器械生产力已经逐步满足市场的需要[13~17]。

一、医疗器械市场整体分析

1.医疗器械市场模式:经过多年的自主创新和研发积累,现阶段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已经步入成熟阶段,形成了比较稳定的产业模式(图1)[18,19]。医疗器械产业链主要包含上、中、下游3个模块,产业链上游涵盖了医疗设备生产、销售及服务相关机构,诸如医疗器械产品及电子配件生产商、机加工元器件厂商、软件外包商家以及企业销售部门和售后服务等部门;上游是整个医疗器械市场的中流砥柱,特别是大型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掌握了核心技术,其研发与设计制造能力决定了整个行业的市场定位及走向[20,21]。产业链中游代表了区域内市场的需求,大致可以划分为医用医疗器械、家用医疗器械和医疗耗材3个部分。医用医疗器械在整个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通常科技含量较高、购置费用昂贵、产品数量较少、市场流向稳定,诸如大型的医疗影像类设备、手术器械、电子生理监测仪器和生化分析仪器等;相对而言,家用医疗设备处于弱势地位,多用于家庭成员的自我诊断,如血糖测试仪、电子血压计和电子体温计等;而医疗耗材多是一些医疗辅助用品;中游市场是“无形的手”,决定了上游产业的发展方向和企业效益,是下游消费者需求的真实反映。下游是医疗器械的消费目标,主要是各级医院、家庭用户和医疗卫生相关的医疗服务机构,他们是医疗产品的最终归宿,其需求决定了市场的趋向和规模。就目前来看,随着我国人民对健康重视程度的提高和国家医保福利力度的加大,国内医疗器械行业整体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19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行业规模达到5234亿元[22]。

图1 我国现阶段医疗器械市场模式

2.2020年上半年生产企业注册量:疫情发生以来,消费目标群体数量急速膨胀,消费目标的需求在短时间内变化巨大,并且对医疗器械及产品的需求很大部分是刚性的,对上游医疗器械企业带来冲击的同时也创造了巨大的商机。根据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发布的5批《关于推荐新冠肺炎疫情防治急需医学装备的通知》显示,疫情期间国内医疗器械市场急需装备涉及重症监护治疗设备(如呼吸机、体外膜肺氧合机、病人监护仪、氧疗仪等)、检测诊断设备(核酸检测和免疫监测)、医学影像设备、消杀防护用品及预防免疫设备等[23]。各大医院及地方疾控中心等卫生防疫部门大批量采购医疗设备的行为极大地刺激了市场发展,各地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图2A显示了2020年上半年国内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注册量增长率前10名的省(自治区)[24]。通过分析可以得出结论:(1)国内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快速增长,侧面反映出该阶段国内医疗器械市场的活跃和消费者需求的旺盛。(2)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国内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已经初步显现出从集中的某几个地区(如长三角、珠三角及环渤海地区)逐步覆盖全国的趋势。

图2 2020年上半年全国医疗器械企业及产品注册情况统计A.2020年上半年全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注册量增长率前10名的省(自治区)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量;B.2020年上半年全国医疗器械产品注册量

2020年上半年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快速增长不仅是我国人民对身体健康日常基本需求的体现,更重要的是为了满足各地区疫情防控及病例收治的硬性需求。在全国医疗物资短时间内极度紧缺的情况下,各级医院等医疗卫生机构再依靠既有的市场供应链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基本的需求,并且疫情导致传统供应链模式下的销售及运输规模极大缩减,跨地区调度医疗物资成本较高,效率较低,病例的跨地区支援式收治已无可能。因此,在市场需求和政策引导双重作用下,全国各地区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短时间内注册量大增。同时,很多传统的企业也顺势“跨界”转战基本医疗必需品的生产,如五菱汽车、格力电器等都转移出部分产能用于防疫基本物资生产,这无形之中极大拓宽了上游医疗设备相关企业的市场。

二、疫情对医疗器械市场的促进

1.产品市场发展:下面从产品定位以及注册产品细分领域两方面来阐述新冠疫情对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1)产品定位:首先从疫情发生以来国内医疗器械产品注册量来判断整个医疗器械市场的发展动态。根据众成医械数据平台的统计数据,笔者绘制了2020年上半年我国三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2)[24]。由此得出结论,从总量来看,我国医疗器械产品在2020年1~4月注册量持续增长,2020年4月之后,注册量又出现回落现象;从三类医疗器械的统计数据分别来看,注册的医疗器械产品绝大部分是第Ⅰ类和第Ⅱ类医疗器械产品,Ⅲ类医疗器械产品的注册量占比较小且浮动不大。从图2可以看出,我国医疗器械产品注册量在2020年1~2月增长最快,2020年6月基本回归到疫情发生之前的正常状态。因此,2020年上半年我国医疗器械产品注册量与新冠疫情发展态势息息相关,这不仅体现了突发疫情对医疗器械市场的巨大扰动,更是国内相关企业敏锐商业嗅觉和快速应对市场变化的集中反映。同时,在疫情期间“战时”状态下,虽然涌现出大批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但新兴企业在短时期内不可能掌握高精尖医疗设备的核心技术,只能从事一些基本防疫物资生产或是已经技术成熟医疗设备的设计制造,这使得此期间第Ⅰ类和第Ⅱ类医疗器械的注册量变化较大,而相对风险程度较大、科技含量较高的第Ⅲ类医疗器械注册量虽有增长,但长势较为平缓且回落较快。(2)产品细分领域: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2019年度医疗器械注册工作报告》数据显示,2019年国内注册量前5位的第Ⅲ类医疗器械,除体外诊断试剂外,其他细分领域及占比如图3A所示[25]。可以看出,2019年国内无源植入器械占比最高,注输、护理和防护器械次之。同时,根据众成医械数据平台发布的数据,笔者统计了2020年上半年我国医疗器械产品细分领域注册量及占比,如图3B所示[24]。对比可以发现,2020年上半年各细分领域医疗器械产品注册量均极大超出了2019年的统计数据,且2020年注输、护理和防护器械注册量以绝对优势跃居首位。进一步分析认为,疫情发生以来,注射器、血管内输液器械、医用口罩及防护用品等需求量短时间内迅速膨胀,并且此类注输、护理和防护器械绝大多数为一次性使用且消耗量大,此类用品普遍科技含量不高,多属于第Ⅰ类医疗器械,能够实现短时间内大批量生产。因此,在疫情期间防疫物资极度紧缺的情况下,各地区企业集中注册注输、护理和防护类医疗器械生产,导致该类医疗产品注册量激增。

图3 全国医疗器械产品细分领域注册量A.2019年全国医疗器械产品细分领域注册量;B.2020年上半年我国医疗器械产品细分领域注册量

图4 全国医疗器械价格指数同比增长率

2.产品价格及企业利润:(1)产品价格:从市场供求关系来看,特定时间段内某商品需求量急剧增加,而市场前期存储商品明显不足的情况下,会形成卖方市场,必然会导致商品价格的持续攀升。图4展示了2019年7月~2020年7月全国医疗器械出厂价格指数同比增长率曲线,可以看出,2020年1月之前,全国医疗器械产品市场基本稳定,没有较大价格浮动,2020年1~5月,产品价格持续增长且幅度较大,2020年5月之后产品价格有所回落,但总体仍远高于2019年水平。进一步结合新冠疫情发展态势来看,由于疫情突然发生、来势凶猛,导致全国医疗资源极度紧缺,特别是在医疗消杀防护、检测诊断、治疗康复领域,这种紧缺性更为突出。医疗市场的稳定事关抗疫工作全局,面对突发疫情带来的巨大市场波动,国家同时也出台了一系列管控措施和支持政策,以防价格过高引起的市场崩溃。从数据也可以看出,虽然全国医疗器械价格指数不断增长,但是总体没有出现“疯长”现象,并且随着疫情的有效防控和国家政策的落实,产品价格已经出现了回落现象。这表明,突发疫情带来了医疗器械产品市场的活跃,并且产品价格是在市场稳定范围之内的,并不是混乱无秩序的盲目跟风生产;在国家管控和市场自我调节的双重作用下,2020年全国医疗器械市场稳中有升。(2)企业利润:全国医疗器械市场的膨胀给相关企业带来了高额的利润,特别是与疫情息息相关的消杀防护设备及其产业链附加企业,核酸检测设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及康复设备,疫苗研发、保存及运输设备等企业,应市场需求,疫情期间加班加点生产,以供抗疫前线所需。表1列出了2020年上半年我国净利润同比增长率前10名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这其中圣湘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常州东方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广州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硕世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华大基因生产核酸检测设备,英科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振德医疗用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口罩、医用丁晴手套等消杀防护设备,康泰医学系统(秦皇岛)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宝莱特医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津九安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肺功能仪、除颤仪等治疗监护辅助设备,这些企业在为疫情做出突出贡献的同时,也获得了丰厚的企业利润。以圣湘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例,他们所生产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试剂盒、Natch S全自动核酸提取仪等在疫情期间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新冠疫情的确诊工作提供了准确、有效、快速的途径,大大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其企业净利润增长迅速,净利润同比增长率达到了14687.20%,新冠疫情对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促进作用可见一斑。

表1 2020年上半年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净利润

三、医疗器械企业发展建议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极大地刺激了我国医疗器械市场的发展,不仅既有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收益可观,许多新兴企业也瞄准了商业机遇,着手谋划企业发展新思路。但是,在全国医疗相关企业行情高涨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疫情尚未彻底结束的大环境下,国内整体经济市场并不乐观,与某些医疗器械企业的良好发展态势不一致;就医疗器械行业自身而言,也并不是所有企业在疫情发生之后都处于盈利状态,很大一部分企业包括国内医疗器械的龙头企业,其营业额远没有达到疫情前的统计数据。图5A展示了2020年上半年我国营收前15名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可以看出,虽然疫情原因使得部分企业2020年上半年净利润远超往年数额,但是从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整体来看,迈瑞医疗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华大基因等国际知名企业营收总数额依然领先。图5B展示了2020年上半年我国部分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营收同比增长率,可以看出,虽然像迈瑞医疗国际股份有限公司、迪安诊断、华大基因和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等这些知名企业上半年营收总额非常可观,但是其同比增长率并不高,新华医疗甚至出现了负增长的情况。因此,在全国医疗市场火热的大环境下,不排除疫情期间部分企业效益下滑的情况,特别是随着我国抗疫工作逐步进入到“后疫情”阶段,医疗器械行业更应该如履薄冰,积极应对,提前规划企业未来发展思路,避免疫情结束后市场变化导致其被动淘汰。

图5 2020年上半年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数据统计A.2020年上半年我国营收前15名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B.2020年上半年我国部分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营收同比增长率

四、展 望

疫情是一把“双刃剑”,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更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机遇和挑战之间的辩证关系。突发的新冠疫情促进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同时也是巨大的考验,“后疫情”阶段,我国医疗器械相关企业更应该总结经验,制定前瞻性的应对策略:(1)要制定企业整体发展规划,最大程度利用“互联网+”模式,无论是从行业信息交流还是产品供求及服务,都应更多地支持线上模式;疫情期间,线上互联网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是疫情“战时”最有效的复工及生产指导模式;疫情之后,相关企业更应该为“数据化”应用全面提速做好充足的准备。(2)未来几年,政府必定会加大力度支持医疗卫生方面的投入,并且开展医疗行业基建投资;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更应该抓住机遇,实时关注国家政策变化和市场需求,真正地做到将企业命运同国家整体结合起来,在为国家及社会做出贡献,尽到企业责任的同时,着力提高企业利润,不断发展壮大。(3)要根据疫情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对企业内部资源配置做重新调整;疫情期间,企业采取“抗疫需要优先”的策略,在体外诊断、医疗防护产品等部门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资源,适当削弱了其他部门的资源配置,这也符合我国抗疫工作的需要;但是随着疫情的稳定,企业应该及时反思,总结经验教训,适时调整部门结构,比如加大对企业生产自动化的研发投入力度,减少对工人的依赖程度,把握机会提升企业稳定性,增强抗突击风险的能力。

猜你喜欢
注册量医疗器械医疗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医疗器械检验数据修约问题的探讨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外来医疗器械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医院医疗器械维修中存在的问题及维修管理策略
家用医疗器械监管现状与发展趋势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我国个体户今年注册量高于去年同期住宿餐饮业复苏缓慢
遇到疾病,如何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