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态环境景观设计在城市公园中的应用

2022-08-13 09:36钱秋敏浙江誉全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2年13期
关键词:城市公园原生态公园

钱秋敏 浙江誉全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城市公园是城市居民重要的活动场所,且受城市居住密度高影响,公园已发展为集娱乐、锻炼、休闲以及旅游为一体的综合区域。随着我国城市的不断扩张,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城市,加剧了城市环境污染问题,加上城市人口密度持续增长,导致城市生存环境逐渐变差。由此可见,在城市内打造温馨生态环境,建设原生态环境景观的公园极为重要。

城市公园被视为城市的“绿肺”,既可满足城市的发展需求,又可满足人类的精神需求[1]。因此,城市管理者尝试以原生态环境设计理念建设城市公园,既可高效利用城市原有生态资源,又可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稳定、促使生物群落延续发展。本文对城市建设公园区域原有生态环境开展调研,结合原生态具体情况进行人工改造,使人与自然不断融合,为城市居民打造适宜居住的生活环境。

1 城市公园设计中运用原生态环境设计理念的价值及设计原则

1.1 设计价值

原生态设计是指充分、合理地利用区域环境中的自然条件进行的一种新型设计,可充分发挥自然环境与生物的作用,并融合设计区域地貌、水文等元素,保障城市公园设计多元化。因此,想要充分发挥原生态环境景观价值,设计人员需考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损坏,充分发挥自然资源的作用。所谓原生态即指自然环境,是经数百年、数千年演变形成的区域性环境。因此,设计人员在对城市公园景观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用原生态环境具有以下价值。

一是节约成本,最大化利用资源。设计城市公园景观时,若设计人员未能充分利用生态环境,仅重视再造景观设计,将会增加成本投入,造成原有资源浪费;若设计人员充分利用设计区域原有生态环境进行设计,可缩减成本投入,降低公园建设成本。二是减少环境污染。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期间,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生态环境,可减少生态环境损坏。而且尊重原地貌进行设计,可减少应公园建设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三是重视公园个性化设计。不同的城市拥有不同的特色,设计城市公园景观期间,若设计人员能够充分利用原有生态环境,可保留城市特色,进而反映出城市历史文化、地域文化,打造出具有本土特色的公园。

1.2 设计原则

1.2.1 生态原则

在原有生态基础上优化城市公园设计,可保持公园固有的环境特征,规避水土资源、植被资源污染风险。因此在改造环境时,设计人员应充分利用河流湖泊资源,将水资源作为中心建设湿地公园,提升城市公园休闲、美观等实用性,保护湖泊河流资源。同时,设计人员应充分利用山区资源建设风景区,结合不同植物类型设计出特色景区,满足人们的爬山、观赏、娱乐等不同需求。

1.2.2 植物利用原则

城市公园建设讲究因地制宜,因此,设计人员应结合公园规划区域地理位置、地势气候等特征选择植物种类,进而改造出适宜植物生长的生态园林。例如,北方地区的生态公园可种植枫香、乌桕、美国红枫等植物,同时运用不同色系、不同形状的花卉进行搭配设计。此外,设计人员还可依据花卉开花季节与生长季节组合种植,保障城市公园在一年四季都能呈现出不同的景观[2]。

1.2.3 经济节约原则

除遵循自然生态原则外,设计人员在设计城市公园时还需遵循经济节约原则,在保障建设材料、建设设备符合标准的基础上提高利用率,加强成本把控,缩减工期,节约成本。通常公园建设均由政府主导投资,一般无回报率,因此规划设计标准中节约投资标准极为重要。这就要求设计者优化、创新建设方案及种植工序,以保障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完成公园建设施工。

2 城市公园设计中运用原生态环境设计理念存在的问题

我国引入原生态景观设计理念时间较短,因此城市公园中原生态景观设计经验仍在累积过程中。我国城市公园实际建设期间,部分设计者考虑到了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利用,但施工操作缺乏专业设计理念、技术指导,仍存在一系列的施工问题[3]。假如城市公园建设者无原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并且未对建设区域生态环境开展全面核查,可能会破坏动植物的生存环境。或者施工期间,施工人员未合理运用原生态系统,盲目进行施工,浪费了自然资源与能源,同时增加了公园建设成本。又或者城市公园设计者未能充分考察城市特征,不重视城市文化设计,不利于城市公园可持续发展。

3 城市公园设计中运用原生态环境设计理念的措施

3.1 重视原生态环境主导作用

设计人员在设计城市公园景观期间,需充分考虑公园的功能性、生态性、艺术性,以打造出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城市公园。上述3 个功能要素缺一不可,否则设计出的城市公园可能存在缺陷,尤其生态性要素,若设计者未能重视城市公园生态性,而过分强调城市公园功能性,可导致公园内生态环境被破坏,甚至与自然、文化相隔绝。

在实际开展城市建设中,仍存在破坏城市公园原有生态环境的项目,如为公园便捷性或其他方面利益砍伐树木致使原有植被体系被破坏;为打造景观效果将山地推平、将水域填实等。上述设计并不可取,采取上述方案打造的景观难以让城市居民感到心旷神怡。为最大化利用资源,响应国家生态建设号召,建设城市公园景观期间,设计人员需发挥城市生态环境主导作用,保障城市公园能够展示自然美、天然美,如鸟语、花香、虫鸣等,使人们进入公园后能够切实感受自然的美感[4]。城市公园设计者只有充分尊重公园内原有生态环境,才能打造出兼具生态性、功能性的公园,为人们提供真舒适的场所。

3.2 保障植被种类多元化

在原有生态环境基础上强化植被类型多元化,保障园林景观环境更为丰富,可提升城市公园整体美观性。此外,不同植物的形状、颜色均可影响环境效果,如南方城市公园中存在橄榄树、木棉、广玉兰等植物,但上述植物花期均在春夏季,因此设计人员规划园林时,可搭配种植藤本植物、梅、竹、松等植物,规避秋冬季节景区干枯的情况,进而保障公园一年四季整体的美观性[5]。

3.3 融合原生态建设理念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与原生态理念相融合,以生态元素作为主题规划功能区,可创建休闲、自然于一体的封闭园林环境。此外,人们对自然生态景观的喜爱度逐年上升决定了公园建设方向,因此设计人员应以生态性为主导要素,在自然条件下进行改造,以满足人与自然的需求,使人们能够切实感受到自然景观的魅力[6]。

3.4 重视公园景观与生态环境整体联系

结合我国生物学、风水学分析,环境属于整体系统,且每种环境景观均具备完整性的系统,而人属于系统核心。在建设城市公园景观时,设计人员除了应充分利用场地原有条件创建景观外,还需重视公园景观与生态环境的联系,凸显生态环境主导作用,以形成整体性的景观系统[7]。

如设计“广州大一山庄”时,设计人员了解到原地形内存在水库,同时存在大量榕树、凤凰树等树种及绵延不断的小山。因此,设计者选择尊重自然现状进行建设,依据场地原有山形、水势,在群山间规划出小瀑布,使瀑布水贯穿山庄,依据水系统创建出整体系统。此外,设计人员坚持利用原生态环境进行设计的理念,保护了山庄内原有树种,充分融合了古典园林韵味及现代建设手法,真正做到了尊重原有生态环境。

3.5 建设城市公园功能区

城市公园建设不仅包含生态景观区建设,还需融合当地建筑特征建设不同的功能区。例如,建设人员可在公园外墙种植藤本植物,使藤本植物包裹建筑外墙,并且与邻近植被相呼应,提升装饰效果。在建设公园中央湖面时,可利用塔状结构呼应湖面,满足人们登高望远的心愿[8]。

4 城市公园设计中原生态环境设计的运用

在对城市公园中原生态景观进行设计,设计人员需要融合自身植被和地形的特征,合理利用城市公园内自然生态环境,充分发挥原生态环境的优势,因地制宜地设计自然资源,多方面考量、优化公园区域土壤,栽植适宜的植被。同时,设计人员应结合园区内水资源特征与山体特征设计城市公园景观节点,提升城市公园建设质量和游客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4.1 综合性公园建设

现代城市发展期间综合性城市公园必不可少,且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建设速度提升,城市人口密度逐渐增加。因此,为满足居民生活、休闲、娱乐需求,城市需要为居民创建集户外活动、休闲、运动于一体的综合性场所。在建设综合性城市公园时,设计人员需结合城市原有自然资源特征进行规划,尽可能保留原有生态环境,同时增加绿色植物栽培面积,选择适宜在城市气候环境内生长的绿植,并开展人工干预、改造,使自然生态与综合公园相融合,建设城市标志性区域。此外,建设综合性城市公园期间,建设人员不可仅考虑居民需求,还需综合分析公园区域内动植物生存环境,以保障人与生态和谐发展。

4.2 湿地公园建设

设计人员在规划城市内湿地公园时,应融合原生态设计理念,将区域内湿地生态环境作为建设主体,在湿地环境周围建设生态景观。湿地公园规划的核心为保护湿地环境,因此在建设期间,建设人员可结合功能性、实用性等要素重新构建城市公园,在保留公园原有生态布局和原有植物基础上,发挥景观主体作用。

例如我国著名的湿地公园——杭州西溪湿地,集农耕湿地、城市湿地与湿地文化等不同要素于一身,保留了丰富的原始生态资源,打造出质朴的湿地景观,且经系统设计、规划后,实现了多功能和多区域的趣味性、参与性、体验性的景观设计,既对沼泽湿地区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封闭保护,又将原始沼泽区域规划为缓冲过渡区,依据年限开展了封闭保护。此外,如果湿地场地内还存在人文遗址,可将其规划成对外开放旅游区,充分发挥湿地公园的文化传播功能及休闲娱乐功能。同时,湿地还可结合带状分布、规律分的区设计园区,依据不同层次种植绿色植物,创建环绕保护区域长廊,同时打造“湿地景观带”“田园风光带”“都市林阴风情带”等带状区域,如图1所示。建设人员在建设湿地公园时,需充分运用生态系统优势,科学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进而缓解城市水污染问题、空气污染等问题,创建污染物屏障以促进生态环境发展。

图1 西溪田园风光带

4.3 山体公园建设

我国地域辽阔,部分城市处于山区附近,因此城市内存在一定的山体自然资源。我国大部分山川均具有丰富历史意义,包括佛家、道家思想,体现着我国文化的历史深远。因此,设计者在设计山体公园时,应充分遵循山体自然特征以及植物生长属性,同时综合分析当地气候环境,尽量规避栽种不适宜当地环境条件的植物。合理的规划设计可使城市山体公园建设更为丰富、更富层次感,能够在一年四季呈现出不同风貌。

此外,因地势原因需架设栈道、步行道路时,建设人员应尽量选择当地材料,减少改造成本、降低人为因素对山体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设计人员在设计城市山体公园设计,还需延伸周围山体植物景观并加以修旧,尽量不破坏环境资源,提升城市生态景观健康度。

5 结语

遵循自然生态景观建设城市公园,基于节约理念改造公园区域原有生态景观,可建设出具有区域特性的依山傍水的城市公园。此外,结合人们生活习惯在城市公园中设计街道与功能区,充分运用多元化植被类型规划公园空间,有利于自然理念与文化理念的融合,取得较好的园林景观效果。由于城市公园是为城市居民服务的,因此建设期间建设人员,还应结合大众审美观念与公园实用性等要素,优化公园建设各项小细节,提升公园整体体验感。

猜你喜欢
城市公园原生态公园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形式美的研究
刘玮玉艺术作品
我将打扫城市公园
在公园里玩
立体绿化在城市公园设计中的运用
“最天然”的经济形态——零加工、原生态
回归“原生态”
一见如故
滇国贮贝器 浮夸还是原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