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方法与质量控制

2022-08-13 09:36谭福平甘肃一安建设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师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2年13期
关键词:压实市政道路路基

谭福平 甘肃一安建设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师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快速路建设步伐逐步加快,促使市政道路设计及质量要求愈发严格,如何在现有条件下做好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提高施工质量,是当前建筑行业面临的首要问题。施工技术及其管理是施工管理的核心,前者需要软硬件技术间密切配合,后者是保证工程有序开展的前提。

1 市政道路工程的特点

1.1 工程概况

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城关镇大营村安置点配套道路新建项目包含3 条道路,全长为1 827.054 m。其中纬二路为次干道,纬1-1 路和经四北路为支路,具体工程参数如表1 所示。

表1 榆中县城关镇大营村安置点配套道路新建项目参数

1.2 质量要求

一是科学设计施工方案,保证市政路段符合规定养护周期、使用年限符合国家标准。

二是路面结构施工质量必须符合《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质量检测符合《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使用粗粒、中粒及改性(4%SBS 改性剂)沥青混凝土铺设市政路面。

1.3 工程特点

第一,交叉作业。与其他工程相比,市政道路工程具有复杂性、专业性等特点,且道路左右侧地质复杂、地下区域涵盖各管线,不仅会影响各项工序间的紧密配合,还会加大施工难度。第二,干扰因素多。由于线路长短、地质地形及工程要素等因素的制约,导致市政道路工程建设规模和等级存在差别,不利于分项和总项的衔接。第三,场地流动大。市政道路整体跨度较大,需要依据现场情况随时调整施工进度工序、人员和设备数量,极易因工序衔接不到位增加作业难度。第四,成本投入大。市政道路工程对原材料、配件均存在极大要求,工程建设期间原材料成本约占总成本50%~70%,如何保证原材料质量是控制工程质量的关键。第五,水文地质条件影响大。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对原地质要求极高,若地下水位较高,应借助降水和排水等操作,降低水位以确保路基施工质量。

2 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方法

第一,现场测量。路基施工前全方位测量施工现场,以便为后续作业提供数据支撑,保证施工质量。实际施工中,施工人员和设计人员应及时沟通,准确测量现场横纵截面、水准位及导线位置等信息,待审核无误后方可开展下一项作业。第二,原材料加工。市政道路工程中,原材料配比、搅拌以及运输等操作均会影响施工质量。为避免此状况,可采取以下操作。混凝土搅拌时推荐使用搅拌机,特殊情况可配合人工搅拌,但应依据工序逐步上料,即碎石→砂子→水泥。同时,科学调整搅拌机和搅拌站间距,既可保证二者间稳步运行,又可缩短混凝土运输时间。第三,清理路基。该项作业施行期间,综合考虑施工进度,但杜绝过度追求速度,确保路基杂物彻底清除。第四,路基回填。路基回填作为市政道路工程的核心环节,应预先采取压实操作,待满足各项标准后方可回填,使用逐层回填法,确保碾压后煤层厚度达到14.5 cm,以保证路基质量。第五,路面摊铺。预先明确路基的宽度和厚度,运输材料时应确保自身质量及混凝土搅拌均匀,借助机械和人工联合摊铺作业,保证摊铺均匀。依据现场情况,酌情选择摊铺材料,避免路面分离。第六,防滑处理。施工完毕时,应对各路面施行防滑操作。例如,设备辅助下进行路面磨光操作,可有效保证道路整体施工安全性[1]。

3 市政道路施工存在的问题

3.1 混凝土路面问题

混凝土路面问题包括配合比不符合要求、和易性差、抗压抗折度差以及路面裂缝等。处理方式分为以下几种。

一是为保证混凝土强度及和易性,在搅拌前准确调整各材料配合比,根据施工条件和气候变化加入外加剂。二是混凝土28 d 后抗拉、4 ~5 Mpa 为抗弯强度、30 ~35Mpa 为 抗压强度。三是浇筑时基层部分用水浇湿,再使用平板式振捣器均匀振捣,确保砂浆层厚度处于5 mm,接口边及模板边使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再改用平板振捣。四是对于反射裂缝和纵横向裂缝,若缝宽<5 mm则灌入改性乳化沥青,避免水渗入裂缝影响道路结构质量,若缝宽≥5 mm 则灌注SBS 改性沥青,但灌注前清理缝隙内垃圾和角料,灌注完毕后在撒匀石屑与粗砂。五是对于网状裂缝,若因沥青层过薄导致可在清除后重新铺设,若因路基导致的不牢固则可使用石灰和水泥予以加固[2]。

3.2 人行道问题

人行道主要有面层不平整性积水、预制砖不牢靠翘动等问题。处理方式为借助侧石对人行道进行放线,再以5 m为间隔布设水平桩,便于调整各路段方向以及高程。机械压实后应该保证其压实度>96%,再铺设100 mm 水泥石粉稳定层、3 mm 砂垫调平层。路面稳定层施工完毕并且验收合格后,方可铺设预制砖(50 mm 厚、C30 混凝土砖,横向坡度1%),铺设时小心平放,并做好后续养护,3 d 内禁止通行[3]。

3.3 排水管道问题

排水管道问题和管道接口不平顺、接口渗漏、管道变形断裂、管道堵塞以及检查井不均匀沉降等因素有关,可采取下列处理措施。一是沟槽开挖时,槽底禁止扰乱现状土,特别是在挖掘机开挖时应预留20 ~30 dm 土层,辅之人工清槽行为调整槽底高程,预防被水浸泡,若存在淤泥、湿陷性黄土改用级配砂石予以换填。二是管道和管件安装时准确核查管道质量,确保各线接口密封,依照顺序调整其中心线与高层,禁止管道滚动。三是汛期来临时尽量缩短沟槽开挖长度,做好检查井的核查工作,确保管路安装合格后方可回填作业。四是管道浇筑期间应严格遵循对称、分层、等高等原则,避免浇筑期间管道浮动,影响安装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3.4 路基质量问题

路基质量问题主要包括局部凹陷、边坡失稳、路床积水、滑塌、土方塌落以及侧移、回填土未压实和沉降不均等。通过以下处理方式可有效提升路基质量。一是对路基、沟槽处边线和中线进行反复测量,准确核对其标高,制定已有线路及建筑保护措施,之后使用挖土机进行挖方碾压,但应酌情调整基底标高,避免超挖引起的回填问题。二是填筑前彻底清理基底,去除垃圾、有机土及树根等,若为软弱地基则应及时处理,必要时借助平地机压实。三是使用颗粒级粗粒土填筑,但应控制含水量,对路基及沟槽等部位土方进行分层填筑,压实厚度<20 cm。四是边坡和路基等区域施行全断面填筑、分层填筑等压实处理,若设计新旧路基衔接部位则可布设台阶,用于排水。五是路基填筑时禁止过快,避免回填土内掺加干土、建筑垃圾等,待压实合格后方可从事后续作业[4]。

4 市政道路施工技术控制措施

4.1 测量控制

测量是市政道路工程的首要环节,前期测量可为后续各项作业提供数据支撑。正常情况下,市政道路呈线性分布路线,依据导线布设各平面控制点,但建筑物、交通线路及地下管线均会影响施工作业,保证测量工作的准确度是避免各环节交叉和擦边的根本方法。

4.2 设计方案控制

施工作业依托于设计方案,而市政道路工程质量和方案细节等因素有关。设计人员应深入施工现场,详细掌握现场地形地质等信息,制定最佳设计方案,预防细节性问题。待初步方案设计完毕时,由专家协同审核,对方案内潜在问题予以调整和优化,保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4.3 材料控制

材料是否合格与工程质量密切相关,施工企业应全方位参与到施工建设等层面,稳控质量关。由于市政道路工程具有规模大、材料种类多以及数量多等特点,因此各环节均应做好验收。特别是采购环节,应严格按照材料标准对市场内各材料价格、性能进行反复比对,并与可靠的企业达成合作,进场时还应落实验收关卡,避免劣质材料入场[5]。

4.4 技术控制

不同施工技术对施工效果影响各不相同,依据现场情况提供技术支持,如路基回填及沟槽回填作业时保证参数准确。此外,挖土作业时做好支护工作,避免于沟槽边缘、支撑等部位碾压行驶;土方及时送往现场,且准确控制挖方数量,避免超挖和欠挖等行为;路基填筑时彻底清理基底杂物及树根等,干净后方可对基底压实,保证其压实度[6]。

5 影响市政道路工程的因素

5.1 工程造价

市政道路工程在筛选施工企业时,多倾向于招投标模式,而企业为提高中标率会降低标价,后续为扭转亏损出现“偷工减料”行为,难以保证质量。将质量控制落实到实处,可保证工程造价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杜绝违法行为。

5.2 工程设计

该环节问题集中在工程养护层面。从整体上来看,大多数市政工程是以计划控制年投资总额,但却和实际需求存在差异,基层部门因经费不足只能调整设计标准,有时甚至会降低设计值,埋下安全隐患。此外,工程设计时相关人员未到达现场进行实地勘探,导致数据不准、套用标准图、设计过于保守等情况出现,不仅会增加项目投资,还会因与实际不符而引起质量问题。

5.3 组织计划

开工前,施工企业以合同工期为前提制定施工组织计划,再依据客观突变调整既定计划。市政道路工程组织计划是动态且多变性的项目,需要施工企业进行动态化管理。

5.4 施工技术

对于施工人员而言,需要熟练掌握工程状况、设计图纸、质量标准以及施工方法等诸多内容,以便在施工时及时发现问题,有利于后续调整及纠正。将测量和试验等作业贯穿始终,杜绝不合格产品。

6 市政道路工程的整改措施

6.1 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是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控制的基础环节,也是施工方案与组织设计的前提。在实际工作中,施工企业应依据设计要求和施工现场情况等诸多因素,科学设计施工方案及各项工序,施工人员要全方位熟悉各要素,落实岗位职责制和分工责任制,确保各机械设备、材料及人员有序进场,将组织计划及施工方案等工作落实到实处。

6.2 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应增强施工工艺管控,评估相关文件是否准确执行、是否遵守规程等;严格按照流程完成各项工序,避免不合格产品入场;做好试验检查、测量检查及验收等工作。

6.3 交工阶段

交工阶段需详细核查施工方案是否准确实施,必要时可设立审查制度。稳抓关键性工序,落实现场测量及检测等工作,从根源上杜绝质量缺陷。针对已竣工路段,于责任期内实施修复事项,便于质量控制。

7 结论

市政道路工程的质量和公众出行的便利性、安全性密切相关。但在实际施工中,市政道路工程存在诸多独立于其他道路工程的特点,不仅增加了施工难度及复杂性,还会面临各类质量问题,因此需要做好质量控制。例如,增强工程设计、监理等环节质量管理,再运用科学决策、精心设计和施工等管理措施提高工程质量,达到既定投资目标。

猜你喜欢
压实市政道路路基
工程造价控制中竣工结算在市政道路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市政道路路基质检与控制探析
振动压实法在水稳配合比设计中的运用探究
无障碍设计在市政道路中的应用
浅析市政道路软基处理技术
软弱路基加固处理设计探究
浅层换填技术在深厚软土路基中的应用
抓落实要“放权赋能”——要压实责任,不要“层层加码”
关于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施工的探讨
路基换填技术在公路工程中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