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2030”背景下走班制体育教学构想
——基于体育高考和青少年抑郁症的思考

2022-08-14 00:56田志凯金圣杰陈祥和
少年体育训练 2022年7期
关键词:身体素质体质体育教师

田志凯,金圣杰,陈祥和

(扬州大学 体育学院,江苏 扬州 225127)

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医疗水平的突飞猛进,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在稳步提高,但同时国民身体素质下降的问题日益严峻,其中特别以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普遍下滑最为严重。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将普及健康生活作为首要篇章,并以“促进心理健康”“加大学校健康教育力度 ”“促进重点人群体育活动”3节内容为主,塑造自主自律的健康行为,提高全民身体素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形势有所好转。研究表明,走班制体育教学可以有效提高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同时发现走班制体育教学可以明显改善青少年的抑郁症情况。此外,建议把体育作为高考必考科目的声音不断出现,我国“应试教育”能否包容体育或者体育进入高考能否从根本上改变青少年体质健康下滑的现象引发思考。因此,本文基于体育高考和青少年抑郁症,对“健康中国2030”背景下走班制体育教学进行研究,以期提高青少年身心素质,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1 《纲要》解读

1.1 加强健康教育已势在必行

为了加快提高我国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纲要》明确提出,加强健康教育的战略指示。在“提高全民健康素养”一节中指出,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建立健全健康促进与教育体系,提高健康教育服务能力,从小抓起,普及健康科学知识。为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在“加大学校健康教育力度”一节中也提出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以中小学为重点,建立学校健康教育推进机制,把健康教育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学校教育展开体育教学和相关服务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进行促进和保障,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构建完善可行的健康教学体系,对存在身心健康问题的青少年加强运动训练和干预。

1.2 推行走班制体育教学是当今之务

我国青少年的身体素质不断下滑和学校体育课程的教材反复与衔接错乱有一定关系,我国现有的体育课程设计存在弊端,实施缺乏统筹。《纲要》中提出,基本实现青少年熟练掌握1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确保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针对此要求,推动中小学传统体育课堂向走班制体育教学的转变势在必行。走班制强调以青少年为主,自主选择运动项目的课堂,满足青少年的个体所需和特长发挥,为实现青少年熟练掌握1项体育运动技能,走班制体育教学已成为未来课堂改革的主要趋势。例如,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第一中学已采用走班制体育教学方式,参与的青少年的兴趣和技能均得到不同层面的提高。

1.3 体育高考恰逢其时

2012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积极探索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增加体育科目的做法,曾引起社会舆论的轩然大波。调查数据显示,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2013年我国青少年体质状况已无好转,而青少年体质稍微出现上升波动的分割线则是在参加体育中考的15岁的青少年中。随后,体育是否应该纳入高考再次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纲要》中要求:制定实施青少年、妇女、老年人、职业群体及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体质健康干预计划。体质健康的干预,不在一朝一夕,体育高考的实现或许可以扭转青少年的体质与观念,但目前尚未解决的青少年身心健康问题仍是隐忧,体育高考是否符合《纲要》所旨,还需要不断完善教育法规、考试方案和标准衡定等问题。

1.4 防治青少年抑郁症仍除疾遗类

近年来,抑郁症呈现低龄化趋势,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逐年增多,甚至严重者还会出现自杀行为,抑郁症已成为目前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最为严重的精神障碍之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更新进步,影响青少年抑郁症的因素越来越复杂,防治青少年抑郁症刻不容缓,因此要加强抑郁症知识的普及,增强社会各界对抑郁症的重视程度。

青少年抑郁症的发生发展多与遗传、心理及社会环境等相关,治疗青少年抑郁症时需综合考虑其严重程度、病发原因和个体身心等诸多因素,以往对青少年抑郁症常采用物理治疗、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但效果并不理想,只能暂时缓解抑郁症,甚至药物治疗还会产生副作用。目前政府学校正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贯彻落实《纲要》要求,加大防治青少年抑郁症工作力度,鼓励地方政府机构建设试点学校,探索开展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加强家长的抑郁症宣传工作,组建家校心理互助小组,定期开展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检测活动,并结合青少年抑郁症现况开设符合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做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工作。目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情况虽有好转,但仍是尚未解决的社会隐忧。

2 “健康中国2030”背景下走班制体育教学体系构想

2.1 走班制体育教学的实施构想

近年来,走班制体育教学体系逐渐成为学校体育变革的主要方向与趋势,《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政策的出台进一步推动了走班制教学的进程。走班制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体育课的管理边界,更注重青少年的兴趣指向和个体发展,有助于青少年的技能学习和学校的教学活动。但目前走班制体育教学也面临着考验与挑战,甚至存在一定的困难和压力,走班制教学能否适应学校管理方式、青少年流动性和师资需求等问题仍值得商榷。基于此,本文对走班制教学模式进行分析,阐述走班制教学实施现状和教学模式的现实困惑,并探讨其和社会大环境下的体育高考以及青少年抑郁症的关联,以期促进走班制教学模式在我国更好地发展。(图1)

图1 走班制体育教学体系的构建组成因素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青少年能否养成终身体育的观念取决于学校体育的发展。而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如何扭转青少年在体育课上的消极心理,关键在于培养青少年养成良好的兴趣爱好。中小学应尽早推动走班制体育教学,指导青少年根据个人兴趣、特长和认知基础选择体育项目,并开设选课指导内容,包括介绍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并根据青少年的兴趣和身体情况进行个别辅导,帮助青少年选择心仪的体育课程。当指导青少年选课时,体育教师要考虑青少年个体的运动水平、学校的师资配备和器材设施以及家长态度,尊重青少年个体差异,帮助青少年客观分析,调动青少年自主运动的积极性,确保其在走班制课堂中发挥特长,确保青少年在每学段都可以学到相应的运动技能,保证青少年选择契合的运动项目勤加练习并养成终身体育的思想。另外,针对走班制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青少年兴趣迁移,对选定的运动轻易言弃、畏难情绪等现象,应持开放理解的原则,但对于中高年级青少年来说,兴趣泛化并不值得鼓励。中高年级青少年的走班制体育教学需要以深入学习为主,盲目扩大兴趣爱好只会事倍功半。

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到2022年,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育全面培养体系进一步完善,立德树人落实机制进一步健全。其中体育指的是青少年身体素质和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包括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灵敏、协调和平衡等全面发展。这要求在走班制体育教学中,首先,体育教师授课时应注重通过运动项目促进青少年身体素质和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的全面发展,以此达到提升身体素质的目的,同时帮助青少年养成终身体育的思想。其次,要杜绝存在学习多种项目或多次换项目的乱象。走班制体育教学不仅要求体育教师保持优秀的专项技能和出众的教学能力,还要求每个项目的体育教师具备出色的课程设计、协调组织能力和应急变化能力,保证青少年身心健康,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体育教师在指导青少年选择运动项目时,应结合学校和当地情况提供合适的运动项目给青少年进行选择。因此,实施走班制体育教学时需要因地制宜,创造体育教学的理想环境。教学时不同的专项同时开展,教学经费、教学器材和教学场地以及活动空间都会给体育教师的授课增加难度,削弱青少年的学习积极性。因此,体育教师应根据地理环境和学校的情况因地制宜,创设适合的运动项目,如沿海地区的中小学开展的游泳课居多,乡村中小学大多以三大球开展专项课程教学,虽然项目不同,但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促进效果一样。

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促进需要长年累月的积累,走班制体育教学提供了青少年发挥兴趣特长的机会,提高了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达到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和学习运动技能的目的。同时,结合走班制体育教学形成的不同专项班级,一支小型的“运动队”已经初具规模,通过不同比赛和游戏交流,能促进青少年对体育学习的理解,加强青少年对体育精神的认同,还可以提升青少年的训练水平,成为走班制体育教学开展的新平台。

2.2 体育高考和走班制体育教学

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持续下滑已经成为社会隐忧,体育高考的设想再次成为舆论焦点。体育高考的初衷是为提高现阶段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这与走班制体育教学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目标相一致,但从组织形式、考试内容和青少年的体质状况等因素看,我国目前还不具备体育高考的条件。走班制体育教学的构想中包括为体育高考的未来准备,体育高考需要青少年基本的身体素质作为支撑,走班制体育教学的目标是从小学至中高年级开始促成青少年体育锻炼一体化。从体育教育改革的全局看,体育高考可以改善青少年的体质状况是毋庸置疑的,作为一个促进青少年身体素质的重要环节,体育高考的准备工作迫在眉睫,走班制体育教学也应围绕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和体育高考积极开展。

2.3 青少年抑郁症和走班制体育教学

运动干预对青少年抑郁症的改善效果已经在国内外得到广泛认可。有研究表明,有氧运动、球类运动和团队运动等运动对抑郁症有良好的改善效果,但目前如何根据抑郁症的不同情况,在体育课堂中分配不同运动强度、时间进行不同运动项目尚有难度,因此如何有效实施运动干预仍需斟酌。而走班制体育教学的专项班模式可以解决无法同时进行多个运动项目的困难,既达到了青少年积极学习运动技能的效果,也增强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同时确保了足够的团队活动,促进了师生和青少年间的沟通交流,可以预防和有效缓解青少年抑郁症。

3 走班制体育教学的现实困境和未来展望

作为体育课程改革方向的教学模式,走班制体育教学正在被接受,但在具体实施中仍存在较多障碍。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再适合走班制体育教学体系,体育教师需转变体育健康教练员的身份,注重发展青少年的兴趣爱好和全面发展。目前体育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定位还在不断摸索。此外,开设多个专项班无疑增加了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导致一名体育教师可能担任多个运动项目的课程,无法达到一师一专的要求。走班制体育教学的开展面对的是一个年级或者一个学校的全体青少年,不同专项的体育教师在同一时间内进行授课,难以统一学习进度,体育教师在调整教学计划和临时调换课上都存在难度。并且,过早地进行专项运动学习,还会对青少年的身心造成负面影响。在走班制体育教学中如何保障青少年的安全问题也变得格外紧要。

目前,青少年的体质下滑已不再是小修小补的漏洞,而是上升至国家发展层面的隐患。在中小学开展走班制体育教学为时未晚,这样不仅能促进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同时还可以缓解青少年抑郁症,且在体育高考的推想中预先筹 划也不失为未雨绸缪。

猜你喜欢
身体素质体质体育教师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针对性身体素质训练在标准舞技术中的应用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锻炼
新发现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针对产妇体质特定食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