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历史数字故事制作,打造“双减”特色课堂*
——以科大附中初一特色课堂“历史数字故事制作”为例

2022-08-16 09:02李宏梅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21期
关键词:双减数字历史

李宏梅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中学 安徽合肥 230039)

为深入贯彻“双减”工作要求,安徽省根据中央文件精神制定了“双减”方案。方案中明确要求学校“提高课后服务质量。……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实践、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

科大附中从2015年开始,就在初一年级开设辩论、书法、排球、商汤人工智能、纸笺工艺、健美操、化学实验等共十多门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登录选课系统自由选择。这些课程丰富多样且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需要,故被称为“特色课程”。现以科大附中历史学科“历史数字故事制作”课程为例,阐述如何打造“双减”特色课堂。

一、“历史数字故事制作”概述

数字故事是20世纪90年代末在欧美兴起的一种新的教学技术。“其技术门槛低,中小学生皆能参与制作并能在此过程中提升学习兴趣,提高知识与能力水平,因而在西方教育界广受关注,并成为辅助教学的重要手段。”由于国内硬件的限制,中国引入数字故事的时间比较晚,关于数字故事的研究和实践较少。随着近几年国家对基础教育投入的增加,各个学校都基本配备了多媒体设施,再加上教育改革对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视,各学科对数字故事的关注与研究逐渐增多。检索知网,2001-2021年间与“数字故事”相关的文章约为740篇,维普网上数量偏少,但也有387篇。相关数据如下图表:

通过表格,我们可以发现数字故事的研究内容多为“数字故事的运用”,且集中于小学数学学科,历史学科的研究较少,知网和维普上相关文献仅为26篇和14篇。近两年广东不少历史老师和师范类本硕学生开始从事历史数字故事的探究与实践工作,他们教授学生制作并参与历史数字故事创作比赛,探究通过数字故事提升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途径。在他们的带动下,《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网站专门开设了“数字故事”专栏,越来越多的中学历史老师和师范类历史系学生开始关注并实践历史数字故事与学生核心素养之间的研究。合肥市包河区在2021年也启动了首届历史数字故事创作比赛,对历史数字故事的推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历史数字故事就是以历史故事为主线,使用图片、声音、视频、动画等现代多媒体技术,创造可视化的历史情境来讲述历史事件的一种教学手段。“历史数字故事制作”就是学生利用学校提供的信息技术条件,将与教材相关的历史故事自己讲述出来。一般来说,历史数字故事制作有以下几个步骤:

1.选好历史故事内容,设计数字故事脚本;

2.搜集整理相关的图片、地图、文字信息等素材;

3.将素材按故事顺序配上文字制作成PPT;

4.配上音乐或者其他音频;

5.用录屏的方式将PPT播放过程录制下来,剪辑合成。

二、“历史数字故事制作”课程开设的可行性

1.七年级历史可开发数字故事资源较多

该课程主要针对七年级学生,而七年级历史教材中的故事资源非常丰富。七上:人文初祖炎黄二帝、妇好其人、葵丘之盟、城门徙木、马棚失火、揭竿而起、楚汉之争、缇萦救父、风声鹤唳……七下:魏征讽谏、鉴真东渡、范仲淹、岳飞精忠报国、四川“交子”、郑和下西洋……

2.历史数字故事的广泛性让学生有话可说

历史故事具备一定的趣味性和广泛性。它可以展示出战争的残酷、历史的变迁、祖辈们的辛苦付出等等。总之,历史数字故事题材广泛,叙述的角度可宏大、可细微,学生可以从自己的喜好和知识储备入手,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人物等等,随意切换。

初一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历史知识,尤其是男生在小学阶段喜欢看一些历史故事、电影或者纪录片,他们对战争和军事非常感兴趣。对初一学生来说,选择“历史数字故事制作”这门课,他们有故事说、有事做。

3.历史数字故事制作的技术要求不高,学生容易上手

制作数字故事最重要的技术就是PPT操作和视频录制剪辑。一个三分钟左右的数字故事大约12张PPT即可。12张PPT配上图片、文字,辅以一定动画,就可以娓娓叙述一个完整的历史数字故事。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小学四年的信息技术课程、现代家庭电脑的普及以及网络的使用让他们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对于稍难的视频录制和剪辑技术,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根据软件情况进行教授,掌握起来也不复杂。

所以,无论从内容上还是从技术上看,在初一年级开设“历史数字故事制作”特色课程完全具备可行性。

三、科大附中“历史数字故事制作”课程实例

1.课程基本信息

时间:每周三下午第三节课,时长45分钟。人数:20人。地点:学校机房。电脑要求:联网,装配Camtasia或者Corel VideoStudio软件、耳机。一学期共15次课。

2.课程内容设置(见下表)

节次课程内容教学目的节次课程内容教学目的1历史数字故事介绍与展示通过介绍,让学生知道数字故事的特点9PPT背景音乐的下载及插入教授学生音乐下载和插入PPT的方法,培养学生尊重知识版权的意识2数字故事脚本撰写学生思考数字故事选材、切入点,深挖历史,选择重点内容,掌握历史学习规律,激发创作思维10录屏软件的操作方法教授学生录屏技术,增强学生动手能力3利用网络查找素材通过图片、史料等资料的选择和使用,培养学生史料甄别能力、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11视频录制和剪辑教授学生视频剪辑技术,磨炼学生意志力4PPT的常用操作方法教授数字故事制作技术,让学生能更好地展现自己想表达的效果,给数字故事增加色彩12视频录制和剪辑给予学生技术上支持,提升数字故事制作水平5PPT制作学生将所思、所想付诸实践,体会数字故事制作过程中的辛苦,磨炼毅力,增强感性体验13视频录制和剪辑检查和完善数字故事6PPT制作同上;给予学生PPT制作中细节指导,对于画质、文字内容等进行过程性把关14展示各位学生所制作的数字故事,请学生评论让学生体验到自己制作视频的喜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7PPT制作同上15展示各位学生所制作的数字故事,请学生评论同上;学生写出学习心得或感悟,增强学生实践体验8PPT制作同上

在向学生交代制作过程时要和学生强调:

(1)历史数字故事一定要符合课程标准,可以适当延伸,但不能与课程标准脱节;

(2)PPT总体的布局、配色、版式要和谐统一,不能太过花哨;

(3)故事介绍要简洁清晰,有一定的可读性;

(4)背景音乐要符合故事情节需要,能起到烘托和渲染的作用;

(5)尽量使用高清图片,不要有水印等其他无关信息;

(6)录制时一定要清晰流畅,不要卡顿,更不要太快或太慢。

3.课程实践中的注意事项

(1)任课老师需要具备一定的电脑技术,会使用相关软件并能对学生进行指导。

雇主与家政服务员建立劳动关系,主要通过投亲靠友、运作不规范的劳务市场和小家政公司撮合。大多数家政服务员没有与招用的家政公司、雇主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进而引发劳动纠纷,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组织调解难、仲裁难,致使家政服务员、雇主、家政公司的合法权益难以保障。家政服务员多为社会弱势群体,收入水平偏低而且不稳定,流动性大,家政公司、雇主、家政服务员三方都不愿接受国家现行的社会保险政策。现在,家政服务员不买社会保险已成为社会公认的事实。

(2)数字故事的定义和制作方法一定要向学生介绍清楚,防止学生不理解或者理解不透彻。介绍完之后,一定要写脚本。脚本是数字故事的核心所在,没有脚本,学生就没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真正操作时就会漫无目的地在网上搜索,浪费时间。

(3)老师一定要把好关。除了背景图片、字体大小、颜色等技术性指导外,教师一定要注意数字故事本身有没有明显的史实错误、有没有使用不规范的地图、有没有表达负面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等。

(4)PPT看似简单但制作起来非常复杂,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和技术困难,老师一定要耐心指导。

(5)制作过程中一定要和学生强调版权意识,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不要随意使用他人PPT。

(6)特色课程的任务只能在教室里完成,学生不要在家进行处理,以防花费时间太多,影响正常学业的进行。

(7)请学生自己准备优盘并及时备份。

四、“历史数字故事制作”课程开设的意义

1.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

“历史数字故事制作”课程让学生亲手将教材中“死”的历史知识通过电脑制作,变成大家可看的甚至是老师上课可用的数字故事,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件非常有成就的事。可以自己选题制作,也可以团队合作,个人主观能动性完全被调动。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当每个少年从教育者那儿得到‘活水’,他们的才干才能发挥出来。”“历史数字故事制作”课程,就像给初一学生的“活水”一样,他们可以按着自己的喜好展现历史故事,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钻研精神,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中提出:“鼓励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倡导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方式的创新。”历史数字故事的制作从选题、设计脚本、选材、制作PPT到最后的合成,每一步都有一定的难度,对学生的知识储备和信息技术能力都提出了挑战,需要学生不怕烦躁,耐心研讨、设计并细心制作,培养了学生探索和钻研的精神。

为了讲好数字故事,学生需要对大量史料进行甄选、对众多图片进行取舍,在介绍战争或者其他大的历史事件时还少不了地图的运用,这些工作的开展更是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挑战。“历史数字故事制作”课程的开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合作探究实践能力等历史核心素养。

3.顺应当前教育发展趋势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要求:“从中小学做起,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科学兴趣和创新意识,……充分利用各类社会科技教育资源,大力开展校内外结合的科技教育活动,加强对学生科学素质、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全力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鼓励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水平、创新教学模式,利用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多种方式用好优质数字资源。”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历史课堂教学向信息化教学模式转变成为必然。“历史数字故事制作”课程的开设,是顺应当前教育发展趋势的一种有益尝试。

综上,科大附中“历史数字故事制作”特色课程的开设,顺应了国家教育改革要求,是“双减”政策推行下的一种积极尝试。课程的开设调动了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和史学核心素养。而且课程结束后,每位学生制作的数字故事也可以作为新的课程资源投入使用。这些都是对传统历史课堂教学的补充和拓展。相信在“双减”政策的推动下,今后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学校开设“历史数字故事制作”特色课程,丰富历史课堂、活跃历史课堂。

猜你喜欢
双减数字历史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答数字
新历史
数字看G20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