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教学校智力障碍学生入学适应问题浅析*
——以H市特校为例

2022-08-16 10:20陈新月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21期
关键词:本班入学智力

陈新月

(肥西县特殊教育学校 安徽合肥 231200)

一、研究缘由

随着我国特殊教育的逐步发展,愈来愈多的智力障碍儿童进入学校,好的入学适应能力可以为其之后适应学校生活打下基础。对普通儿童来说,入学适应亦普遍是一个问题。而智力障碍儿童由于自身智力水平的限制,在感知觉、语言表达、生活自理等方面存在障碍,其适应学校生活更为困难。下面通过对某所特教学校新生班智力障碍学生入学适应问题的研究,了解智力障碍儿童进入特校在入学适应方面存在的现实问题,引起教师对于智力障碍儿童入学适应问题的关注,进而采取措施,提高智力障碍儿童的适应能力。

智力障碍学生是指18岁以内,智力明显低于一般人的水平,并伴有适应性行为障碍的学生。

关于入学适应的专门测量工具,尤其是针对特殊儿童的测量工具较少,大多数学者以Sangeeta的模型为理论依据进行研究,将入学适应分为学习性适应和社会性适应两个方面,也有学者根据自身研究需要对其进行适当的调整。综合国内外的已有研究发现,大多数学者采用二维划分的方法。本研究参考此方法进行划分,主要从学习性适应和社会性适应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其中学习性适应包括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三个维度,社会性适应包括生活自理、人际交往、情绪情感三个维度。

二、学生存在的入学适应问题

(一)在学习性适应方面的不良表现

1.学习态度消极

学习态度是指学习者对学习较为持久的肯定或否定的行为倾向或内部反应的准备状态。本班共有5名智力障碍学生,学生刚入学时都或多或少对新的学校生活有排斥情绪。恒、睿曾在普通幼儿园就读,雯在本校学前智康部学习过,而卫、林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他们告别了原来熟悉的环境,在特教学校的学习使他们感到陌生。他们对新学校缺乏认同感,学习意识淡薄,所以会出现学习不适应情况,主要表现为学习任务不明确、学习态度淡漠、没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其中,林对课堂有着较大的抵触情绪,虽有一定的基础,但不愿意学。而卫、雯的理解能力较差,对课堂上讲的知识一时无法理解,经常走神。

2.学习习惯差

综合教师的主观评价及观察记录表的结果发现,本班学生学习习惯问题最为突出,引起了各科教师的普遍关注。本班教师主要提及的学习习惯不良现象有:注意力不集中、随意离座、无法保持安静、坐姿不良。

表1是从实际课堂观察和教师提及的主要适应不良方面,即课前准备、坐姿、课堂问答、课堂纪律、注意力五个方面整理的入学时各个学生的主要学习习惯适应问题。

表1 本班学生学习习惯适应问题

3.学习能力存在差异

在学习能力上,睿、恒的综合学习能力较好,尤其是睿,其学习能力得到了各科教师的认可。而班主任评价恒不愿意学,但能力不错。林的能力次之,对学习有兴趣,进步明显。卫、雯的能力较差,需辅助完成作业。

(二)在社会性适应方面的不良表现

1.人际交往

由于学生自身认知上的局限性,刚入学也并未进行相关语言训练和交往训练,所以其不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入学初,学生的交往能力较差。

(1)表达意愿弱

睿、林、雯有较强的意愿,上课时愿意和教师互动。而恒、卫表达意愿稍弱,不会主动提问。入学初,本班学生基本上不会与人交流。经过一段时间的共同学习后,情况有所改善。

(2)语言表达能力

总体来说,本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差,交际用语贫乏,与人交往能力欠缺。常常出现吐字不清,说话断断续续的情况,加上词汇量少,常出现词不达意或语无伦次的现象。

2.生活自理

智力障碍学生要想顺利融入社会,首要任务就是解决生活自理问题,掌握基本生活技能。本文主要从如厕、饮食两个方面讨论学生生活自理方面的不良适应表现。

(1)如厕

在生活自理问题上,睿、恒、林都能自主如厕,可以把如厕需求告诉教师,但不能准确分辨男女厕所,卫不愿意在学校上厕所,雯有过相关训练,如厕问题较小。学生主要表现出来的问题是排斥学校厕所环境、不能分辨男女厕所。

(2)饮食

在饮食方面,学生主要表现出排斥食堂环境、挑食等问题。教师可以直接利用吃饭时间针对学生不良行为进行干预,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饮食行为。

3.情绪情感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或者现象体验而产生的态度。作为一种主观体验,它主要通过各种活动和认识过程表现出来。

本班学生在情绪情感上的主要不良问题有情绪不稳定,易受情绪支配,一点小事就会表现出强烈的反应,缺乏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不会自主调节情绪,常常出现不明原因的哭笑。以满足低级的需求为主,在道德感、荣誉感等高级情感方面发展缓慢,没有形成良好的道德体系,常表现出无羞耻、不知道难为情、不懂得是非曲直,例如在教室里换裤子不会觉得害羞,拿别人的东西,教师指出后仍然不改。

(1)主要表现

刚入学时,本班多数学生畏惧学校,产生了强烈的抵触情绪,因而出现了一系列的情绪问题。在新环境里,学生要独立处理一些以往生活中从未接触过的事物,面对陌生的老师和同学,他们缺乏信任感和安全感,每天的接触反而使他们不知所措,其孤独、无助、愤怒等负面情绪加剧。

恒、林、卫主要表现为不知所措,精神紧张。例如,一到上课要离开家长进教室时,就产生强烈的分离焦虑,不愿意进教室,在家长身边耍赖,哭闹大叫,不想让家长走,等等。除了情绪问题,更为严重的会出现难以控制的行为问题,如随意跑动,甚至会衍生出攻击行为,如打人、抓人、踢人等。有的学生在家长离开了之后也不能马上坐好,不停地站起来,他们比较焦虑,甚至会拍桌子、拍人,等等。

睿、雯由于感知觉存在障碍,从而对新环境表现出情感淡漠的情况,反应迟钝,不太关注身边的人和事物。雯上课的时候不会说无关的话,但是也不听课,经常发呆,或者上课拿出画册涂鸦,大声喊她她才会有一点反应。

(2)问题持续时间

在情绪情感问题持续时间上,由环境变化和分离产生的焦虑,在1~3周后,学生渐渐熟悉了学校环境和课程设置,分离焦虑很快就自然而然消失了。恒表现得最为明显,由一开始的紧张,到现在可以在教师的提示下坐下。林、卫的情绪情感问题相较为严重,同时学习性适应能力较差,在三个月的学习中有些许改善,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三、应对入学适应问题的措施

(一)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个别化教育

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很大,产生不良适应行为的原因有所不同。哪怕同样的行为,其产生原因也可能不一样,如上课说话,林更多是吸引老师的注意力,而卫更多是对课堂内容不感兴趣。面对这样的情况,应找到原因对症下药,否则就是治标不治本。为此,教师对每名学生的行为进行评估,制定个别化教育方案,并在教育教学中持续跟进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时针对学生的现状对个别化教育计划进行修改,使每名学生逐步适应学校生活和学习生活,得到最优化的发展,使教育取得最大化的效果。

(二)应用代币制,解决入学适应问题

代币制是一种用代币作为强化物来进行行为矫正的治疗方法。根据智力障碍学生的喜好,选择对应的代币以及强化物,并告知其兑换规则。当学生出现适应学校生活的行为(如上课积极回答问题、不挑食、保持餐桌整洁),教师立即进行奖励,激发学生的兴趣,逐渐培养他们的适应能力。通过实施效果来看,该方法极为有效。

(三)调整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

针对新生,在开学的最初一个月,先以课堂行为规范教学为主,让学生先适应学校的学习节奏,再慢慢进行课本内容教学。另外,刚入学时,教师应适当放松课堂限制,允许学生不完全按照时间进教室等,在学生出现错误时要及时进行教育。课程设置上,制定单元教学课程,每月一个主题,融合进各科教学。学习方法上,采用情境互动法、工作分析法、游戏教学法等适合特殊儿童的方法。

(四)家校联系,形成合力

入学初,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尽快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仅依靠观察评估表远远不够,还需要家长提供相关资料。此外,教师要积极与家长沟通,组织家长培训,帮助家长树立起新型的家庭教育观。课后及时向家长反映孩子的学习情况,并根据学习内容向家长提出家庭教育建议,同时开展丰富的主题活动,让家长充分参与到教育之中,形成教育合力。

四、结论

从此次调查来看,本班学生在学习性和社会性适应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

学习性适应问题较多,尤其是学习习惯表现较差。其原因一是学生大多是第一次接触课堂教学,还未形成学习意识,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原因二是家长对孩子的学业成绩抱有较高的期望,而忽略了对学生其他能力的培养。

在社会性适应方面,人际关系问题、生活自理问题和情绪情感问题都有待改善,生活自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如厕、饮食能力不足,人际关系问题主要是表达能力欠缺以及表达方式错误,情绪情感问题主要表现出情绪不稳定和情感淡漠。由于学生的障碍程度有所不同,其适应问题严重性也有所不同,适应的时间也长短不一。

针对该班学生的入学适应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指导。虽然该本学生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但是经过一定的教育之后,都有一定改善。多数教师也对学生入学适应问题表示乐观,认为最重要的是找到儿童行为背后的原因,采取合理的措施,对症下药。只要充满信心,就一定会有改善。

猜你喜欢
本班入学智力
入学通知书
扫黑“扫”进幼儿园
五行真经
入学面试
智力闯关
智力闯关
入学第一天
欢乐智力谷
我班小组说
校园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