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贯彻立德树人

2022-08-16 09:02张芳芳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21期
关键词:树人立德德育

周 兵 张芳芳 刘 榴

(1.合肥市第三十中学淮合花园校区 安徽合肥 230000)(2.合肥市第四十二中学中铁国际城校区 安徽合肥 230000)(3.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学工业区分校 安徽合肥 230000)

引言

在义务教育阶段开展德育有助于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有助于践行教育中“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目标,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当下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的相关策略,为今后开展体育教学提供参考,从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一、体育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的原则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课堂氛围较为枯燥,师生之间沟通交流较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而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们的身体健康,更要关注学生们的心理健康,这需要教师转变传统教学理念,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二)树立公平公正的理念

体育课程是一门技巧性和公平性极强的课程,体育精神中不畏艰险、奋力拼搏的精神与德育中持之以恒、克服困难等理念有着共通之处,因此,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对在体育项目中出现的不和谐行为及时进行制止,培养学生公平公正的体育精神,并在沟通与交流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三)抓住时机正确引导

一堂完整的体育课,运动技能教学不是唯一,我们还要在运动技能教学中渗透德育。然而将德育单独拎出来显得有些刻意,且不符合教学规律,所以选择正确的教育时机是非常重要的。体育是一门锻炼人意志的学科,在学生感到困难、心理防线最脆弱、意志力开始动摇的关键时刻,给学生以语言和行动上的鼓励,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调节和控制,帮助他们克服眼下遇到的困难,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达到德育的目的。例如在某项运动技能的学习上始终没能掌握运动技能,在中长跑项目上出现“极点”,许多学生对此感觉无比辛苦甚至想放弃。那么这时教师就要适时进行语言、行动鼓励,如“你要相信自己可以的”“快看我们已经坚持这么久了,成功就快来了”,或者陪着学生跑一小段距离等,诱导和鼓励他们,让学生在自己的坚持不懈下克服困难。下次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就会知道自己有能力完成,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就会不断地给自己心理暗示,相信自己是可以的。久而久之,坚韧不拔、不轻易放弃的品质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

二、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唯“中考”而教学,教学内容单一

随着体育中考分数的不断增加,各个学校都重视起体育教学,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体育学科地位。但是,中考体育的测试内容和方法相对单一,很大程度上导致中考体育考什么,体育课堂教什么、学生练什么的局面。学生在体育课中缺乏兴趣,参与度不高,长此以往将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和学习压力的释放起到极大的阻碍作用。枯燥乏味的训练课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更不用谈立德树人。

(二)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模式单一

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和家长过度关注成绩,“唯分数”论,没有认识到体育教学的真正意义。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只重视学生体育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该项目在考试中获得多少分,而忽视了对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长此以往就会形成较为单一的教学模式,课堂中常以简单的跳绳、坐位体前屈、中长跑等训练为主。重复性较高的教学内容,使得在开展教学时教师不注重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只是机械地沿用传统教学手段,即我讲你听、我做你学,这就极大地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体育教学效果不佳。

三、体育教学中立德树人的实施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需明确体育教学目标和立德树人教学目标,寻找二者共通之处,并合理设计融合教育目标。《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水平四”部分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如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形成合作意识与能力、形成良好的体育道德行为并迁移到日常生活中、积极应对挫折和失败并保持稳定情绪等。尽管不能单靠几堂体育课就培养出学生的这些品质,但是实践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非常有效的手段,所以每一堂体育课都制定合理有效的目标是非常关键的一步,有了目标我们才有方向。传统体育教学中,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通常以提升学生体育技能为主,对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重视程度不足,更没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目标,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在教学中将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渗透到教学过程中,明确教学目标,重视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更好地感受体育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和体育精神,从而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道德素养的共同提升。

(二)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将体育教学和立德树人进行融合时,可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增加实践类课程比重,提升教学质量。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合理设计教学内容。以排球的教学为例,教师可在课堂中播放有关我国女排的纪录片,使学生真切感受到奥运健儿坚韧不拔的拼搏精神,学习排球队员在日常训练中的要点及比赛战术,提升学生排球水平的同时促使学生形成合作共赢精神。

由于体育课程自由度较高,学生的纪律意识相对较差,因此,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还需加大对纪律的重视程度,从而促使学生形成纪律意识。例如,可在课上集合时严格要求集合时间,出现迟到情况进行严肃处理,潜移默化地促使学生形成时间观念和纪律意识,营造出良好的课堂纪律氛围,促使学生逐渐形成不畏艰苦、严格要求自身的思想品德,在身体素质得到锻炼的同时收到德育效果,全面践行初中体育教学中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为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可引入趣味教学法,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教师需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合理设计教学内容。例如,女生力气较小,耐力较差,可设计一些舞蹈类内容,也可设计一些气排球等简单球类项目;男生力气较大、耐力较好且胜负心更重,可设计一些竞技类项目,如篮球、足球等,提升锻炼效果。这些趣味活动使得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在体育教学中得到提升,促进学生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健全学生人格,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不断提升,以此落实素质教育的各项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初中学校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三)以学生为主体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师需转变传统教学理念,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优化教学成果。教师可引入分层教学法,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分层,并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对于体育水平较高的学生,关注其技能上的层次提升,培养其坚忍不拔的精神;而针对基础较差的学生,以巩固为主,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更好地感受体育精神。

与此同时,在立德树人的过程中,学校还需注重师资力量的强化,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不仅要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更要注重教师德育素养的有效提升,促使其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将德育融入其中,实现体育教学中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四)教师言传身教

在立德树人的教育背景下,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时要把握方式方法。大多数教师都会在教学中选择“言传”,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讲道理。我们会以说教的口吻告诉学生哪些事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我们很直接地让学生知道大多数事情的利弊,但不可否认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受益于这一方式。一部分学生由于家庭环境对于别人的付出和关心觉得理所应当,没有感恩和体谅之心。这样的学生对于“讲道理”式的教育多半是抵触的,这时“身教”或许收效更快。例如在篮足排这种集体项目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适时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给学生传球、挡拆等等,让他们知道合作共赢,并在他们完成一次漂亮的配合后给予言语上的鼓励和夸奖。学生在教师的身上看到合作与配合,在与同伴合作配合的配合中得到肯定和鼓励,潜移默化地培养了集体荣誉感和合作精神。

结语

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最根本的教学目标。在立德树人的理念之下,体育教师需重视其重要意义,积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将立德树人与体育教学工作相结合,明确教学目标,积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并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提升体育教学质量,使德育渗透到体育教学中,促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增强品德意识,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树人立德德育
《中国德育》
Stories about labor education家校劳动,立德树人
利用PBL教学模式完成初中数学教学立德树人的德育使命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
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立德教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基于立德树人的办学思想凝练——以“启思明德,悟理达行”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