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道光三十年钟太安人寿幛考

2022-08-16 04:05刘聪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12期
关键词:祝寿长寿

刘聪

(河源市博物馆,广东 河源 517000)

1 寿幛概况

1990年,河源市博物馆于东源县漳溪畲族乡鹊田村征集入藏一幅清道光三十年(1850)钟太安人寿幛,这是目前河源地区发现时间最早的刺绣寿幛。该寿幛颜色鲜艳,字迹清晰,纹饰可辨,除些许折痕、四周镶边部分缺损和有十余个缺字外,整体保存状况良好。

河源市博物馆馆藏的清道光三十年钟太安人寿幛为直式,纵3.67米,横1.47米,整体呈长方形。寿幛布料为红色绸缎,分为刺绣的吉祥主题纹饰和使用金粉书写的寿序两部分,两者分区明显。寿幛顶端绣有“寿”字和梅花题材的四条丝带(其中一条已失),其作用是将寿幛悬挂在厅堂以向众人展示。寿幛四周镶褐色绸边,顶端为“龙凤呈祥”纹样,双凤展翅,中间为盘龙,祥云围绕在四周。周边纹饰与寿序的布局形成一个“回”字形,多种颜色的云纹、回字纹等构成一个长方形的纹饰框将寿序与周围纹饰区分开。寿幛正中为寿序,上方绣福、禄、寿三星像,中间是寿星南极仙翁手执拐杖,白须冉冉,额头向前隆凸,似仙桃又若鹤顶,蕴含着长寿不老的寓意。福禄两星与鹤鹿立于寿星两侧,鹿是寿星的坐骑,被视为长寿的瑞兽,是“禄”的谐音;在民间观念中,鹤是不死的“仙禽”,故以仙鹤称之,象征着长寿。松柏为辅,它们均属长寿之树,作为常见的表达长寿的植物题材出现在祝寿图像中。两侧为脚踩祥云的“八仙”形象,即铁拐李、汉钟离、吕洞宾、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曹国舅和韩湘子,他们面朝寿序。“八仙”原为凡人,羽化后成为道教神仙。他们作为善仙形象,且因其人数众多,被人们认为更容易烘托庆寿活动的热闹喜庆的气氛,深受各阶层人民的喜爱,成为元明清至今常见的祝寿图像中的内容。寿幛最下方绣三只狮子滚球,祥云缭绕。

寿幛绘有人物形象、祥禽、瑞兽和植物、水果等多种题材,元素鲜明而丰富,且结合人们熟知的民间谚语和故事,通过拟人、比喻、谐音等艺术形式构成一幅寓意长寿、吉祥的明清时期常见的祝寿图像,祝寿者以此向寿星表达了强烈的祝愿健康长寿、吉祥如意的美好祝福。

寿幛字体清晰,纹饰绣法精细,人物栩栩如生,花鸟动物活灵活现,是道光年间刘氏族人、乡人为钟太安人庆寿的热闹场面的见证,是清代河源祝寿风俗的载体,也是一幅清代民间刺绣精品,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2 寿序内容

寿序内容如下:

恭祝大壶范刘母钟太安人八袠开一荣寿/

窃以天婺星耀,藜庭分照夜之光;玉女峯高,荆楚毓浚明之胄。老者考也,考仙录之遐龄;寿者酬也,酬箕畴之好德。/昌齐姜扵五世,瑟叶凰鸣;庆虞母扵百年,融延鹤筭。矧乃珩璜协韵,兴门之壶范堪师;箴诫杨徽,青史之女宗足式。/知灵萱荫户,丽北堂红旭以弥荣;看孝笋森阶,护南极紫云而竞秀。允光彤管,合记元珠。属在同乡,饫闻穆行。懿维/刘母钟太安人,乃故贡生候选儒学□□□。羽仪老先生之淑配也,颍川世传其谱牒,彭城大显其门楣,翠妫聿表其温恭,庄姝素蕴其淑慎。洎乎归相扵□先生/也,挽车晋鹿,夏侯氏曾明礼仪;举案齐麋,何承天不烦姆教。独谱尊章之性,婆娑而料理羹汤;佐成夫子之名,援例/而经明禄阁。当夫齐敦家政,共扇仁风,善每同功,贤称内助。指画虀盐薪米,兰室灯青;躬操郑络秦篝,芦帘发白。抱/真忱以艾物,X杂佩而留X。筹比屋均见良图,耕读有咸绥之业;喜解囊都为义举,路桥无履险之人。佣奴悉庇扵/慈云,戚族多饮其德水。凡□先生泽穷济困,有情扵身后之诒谋;皆□安人养俭积勤,力赞乎耳鸣之阴德。宜其寿/随年茂,福与时臻。门庭罗五色之枝,芳联燕桂;机杼警三余之课,苦耐熊丸。以故籍提命扵慈帏,标滴露梯霞之伟/器;习仪文扵内则,储让犁怀橘之英材。长君则腾实胶庠芹藻,香分孟荀;仲季并蜚声璧沼襕衫,舞当莱衣。马氏孙/曾恰舍饴以娱化日,谢家子弟堪分班以乐余年。蕃厘之瑞霭长薰,乐府之云璈竞响。而□太安人正可恬扶鸠杖,/阅瑶池益寿之花;健写龙钟,X阆X恒春之树矣。兹际尚章徂,欣逢揽揆佳辰,华龄正届古稀,寿域徐开大耋。朋/簪亲串,数亥字添筹;男唯女俞,捧庚觚绕案。以门春蔼四代风和,觥觥乎谭刑之女宗,钟郝之壶范焉。X等情叨桑/梓,谊切X榆。瞻宝婺之星芒,人都有曜;种灵根扵宿世,草亦延龄。媿无麟脯鸯浆,偕群仙而侑爵;拟X冰桃雪藕,同/制锦以跻堂。因思姬姜之寿以仁徵,硕人之德能昌后。此日槎江设帨,齐斟兕酒X欢;他年/枫陛褒纶,再录鸾章祝嘏。以是为序。

(注:方框“□”表示原文缺字,字母“X”表示未辨明之字。)

安人是女性的封赠名号。“封赠散阶,是赋予官员及其长辈直系亲属、妻子的身份性荣誉等级职衔称谓,女性封赠淑人、恭人之类。在世者用‘封’,死者用‘赠’。这种封赠,是按实任官员的品级予以封赠,且划分为两大档:五品以上所颁给的状物,称‘诰命’,六品以下所颁称‘敕命’。”根据相关记载,安人对应六品官级,因子孙功绩被封为安人的,则在前面加“太”字,故钟太安人的封赠名号源于其官至六品的孙辈,这也是钟太安人教子有方的体现,其太安人名号实至名归。

3 祝寿风俗

3.1 做寿

《说文解字·老部》云:“寿,久也。”意为长寿永久,这也是人类普遍和现实的生存意愿。“在物资相对匮乏、医疗条件低下,尤其是对于战争、灾荒、疾病等缺乏有效防御的古代社会,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尽其天命,显然是一种奢望。”人作为自然存在的生命个体,所有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但是渴望生命常在是人类普遍心理,万寿无疆等祝福语不仅仅是一种祝愿,也反映出人们内心对长寿的强烈渴望。寿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尚书·洪范》云:五福是“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对人而言,寿即生命,是所有事情的基础,故将其作为五福之首。

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孝的具体表现,孝道也作为社会文明程度的衡量标准之一。自西汉推行“独尊儒术,罢黜百家”政策以来,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忠、孝等观念被国家倡导推行,并被列为选拔人才、官员的一项标准,即推行“察举孝廉”。自此之后,孝亲不仅仅是伦理道德行为,而且成为一种被社会认可并倡导的行为准则,是除竞争激烈的科举外另一种进入仕途、改变自身社会阶层的晋升途径。“经过较长历史时期的灌输和积淀,这种孝道传统已经成为社会公认的伦理道德标准,其影响一直沿袭至今。”家庭成员为父辈或家族长辈举行隆重的祝寿活动以庆贺健康长寿,这是孝亲、尊亲的具体表现,也是向父母、长辈表达感谢养育之恩的方式。渴望长寿、祝福生命常在是中国祝寿文化存在、发展的思想基础。

人的一生有几个重要阶段,包括出生、成年、结婚、寿礼、葬礼等。在这几个重要的人生节点举行相应的礼仪,用这种方式肯定生命的价值,强化生命意义的认识。民间有“六十为寿,七十为叟,八十为耄,九十为耋,百岁为星”的说法,即自六十岁开始做寿,这个年龄在平均年龄不高的古代社会算是比较长寿的。客家地区的传统风俗一般从六十岁开始做寿,十年做一次,称之为“做十”。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对做寿年龄的规定有所不同,这由当地的数字禁忌及年忌习俗等因素共同决定。“年忌习俗在我国各民族非常普遍,且都有与之对应的禳解方式。数字本身并不具备善恶,但在年纪习俗中这些数字就成了不吉的代名词。”九有“极限、限度”的象征寓意,“明九”(逢九)、“暗九”(九的倍数)年忌被认为是关坎,寓意为凶。在老人的年龄与九相关联时认为可能对其不吉,故其后辈子孙会举行盛大的祝寿活动以帮助老人度过这一关,祈求老人健康长寿。

“称寿者,必以十为成数。赣属多取晋一,谓之‘开秩’。昔人谓,前之十年必加一而后成,后之十年必从一而生,此大易贞观之义。”客家地区有句“男做齐头女做一”的俗语,也就是说,男性逢十的年龄(如60岁、70岁、80岁等)做寿,女性逢一的年龄(如61岁、71岁、81岁等)做寿。清道光三十年钟太安人寿幛是钟太安人八十一荣寿的寿礼,这与客家地区女性逢一做寿的习俗相符。如今,河源仍延续“男做齐头女做一”的做寿习俗。

为家族长辈举办祝寿仪式,家庭成员悉数参加,乡邻前来恭贺,场面甚为热闹,这不仅是祝愿长辈长寿、吉祥的盛大仪式,也是展示家族兴旺、家庭财力,同时在凝聚家人、邻里之间感情上发挥着一定的作用,体现出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

3.2 寿礼

明清时期祝寿礼仪活动逐渐复杂化,活动规模越来越大,贺礼数量增加,演戏唱曲是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当时的祝寿礼仪活动不仅仅是祈寿求福,还往往与人们的娱乐、享受等精神需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逐渐成为人情往来的场合。

寿礼一般蕴含祝福长寿、吉祥如意的含义,起到衬托祝寿活动热闹、欢快氛围的作用。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士大夫及中国传统知识分子非常重视道德名节和功名事业,亲友们投其所好,会在他们寿诞时送上一些赞颂文字,以此宣扬他们的高风亮节和对国家的贡献。一般来说,这些赞颂的文字写在布帛、绸缎等载体上,逐渐演变成寿幛、寿屏和寿联等符合士大夫和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品位的高雅寿礼。

明清时期常见的寿礼有绘画、雕刻、剪纸、刺绣等丰富多样且精美的工艺品,寿幛是其中之一。“寿幛出现于明朝而兴起于清朝。明代祝寿时盛行幛词,后来人们为年老的人祝寿时将祝寿文字绣于布料之上,作为寿礼赠送给对方,挂于厅堂正中,形成寿幛。”寿幛的文字最常见的是“寿”字,最典型的一般是四字,如“松柏同春”“松鹤延年”等,也有像清道光三十年钟太安人寿幛记述寿星生平事迹和美德,内容众多的。“寿幛布料大多为红色,字体一般为金色,金红相间的寿幛呈现一种雍容华贵的风格,与祝寿活动热闹喜庆的气氛十分相配。”

中国祝寿文化源远流长,发展至清代更加兴盛。“在当时,为家中老人举行庆寿活动十分常见,布置寿堂,子孙拜寿,宾客随礼,搭台唱戏,场面热闹壮观。”一般寿星年龄越大,为其举办的祝寿仪式越隆重。后辈们希望通过举办隆重的祝寿仪式实现延年益寿,同时,此举也是表达孝心、尊老敬老传统美德的直观体现。

4 结语

健康长寿是人类永恒的向往和追求,家庭成员为长辈举办祝寿仪式、送上表达浓厚吉祥寓意的寿礼是加深感情的一种方式,表明重视亲情。“寿幛作为一种祝寿贺礼,色彩鲜艳,寓意吉祥,既富有浓重的生活气息,又不失深厚的人文情怀。”河源市博物馆收藏的清道光三十年钟太安人寿幛有确切年代,有神话人物、动植物等丰富的吉祥图像,是研究清中期河源祝寿风俗和民间刺绣工艺的珍贵文物,表达了该家族晚辈尊亲孝亲的传统美德。寿序中众多的儒生、官员的题名可与地方史志相互印证,作为研究河源科举成就、职官的资料。寿幛是祝寿活动的物质载体,是社会关系的见证,记录了主人的事迹和精神,具有一定的历史资料价值,是研究民俗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

注释

①杜家骥.清代职官的复杂等次及相关问题[J].历史教学:下半月刊,2020(1):10-22.

②③程海波.民俗艺术学视角下的祝寿图像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16.

④游珍海.“年忌”习俗的文化阐释[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81-83.

⑤魏瀛修,鲁琪光.贛州府志:七十八卷首一卷:卷二十:舆地志[M/O L].1 8 7 3(清同治十二年).https://sso.zslib.com.cn/rwt/CHINASZFZK/http/GEZC6MJRFZZUEN3PGE4DJ/BookRead.aspx?pID=7d228a75-0604-4d81-aa11-465d7af331f1&pTitle=%u8D1B%u5DDE%u5E9C%u5FD7%5B%u540C%u6CBB%5D&txt_url=undefined&SearchKeyword=undefined.

⑥⑨马卫红.清道光萧太孺人寿幛的工艺特征及文化诠释[J].文物天地,2018(11):57-60.

⑦蔡丰明.生命之树常青:中国寿礼[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

⑧许敦平.明清时期花鸟祝寿图及其文化内涵[J].美术学报,2020(5):124-128.

猜你喜欢
祝寿长寿
长寿秘诀
走路是最好的长寿药
群仙祝寿图
群仙祝寿图
万人之功——屏风
论紫砂壶“祝寿”的创作感想
美丽的长寿花
蔡英文借世大运为自己“祝寿”
世界最长寿的人
一切要做到无心才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