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博物馆青铜文物保护与传承发展的创新分析
—以龙口市博物馆馆藏为例

2022-08-16 00:45王志萍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12期
关键词:青铜器青铜馆藏

王志萍

(龙口市博物馆,山东 龙口 265701)

0 引言

新时代背景下,信息传播速度快,文化传承价值凸显,这给博物馆馆藏文物的保护与传承发展提供了机遇。随着人们接触文物的途径越来越多,人们对如何对其进行更加全方位的保护以及具有深远意义的传承思考就更多。本文认为加强对文物的宣传与保护,对于强化民族记忆,深度推进文化事业高速发展有重要意义。青铜器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的文物之一,如何对其进行更为科学的保护从而助力传承值得深思。

1 博物馆青铜文物保护及传承现状概述

保护层面:博物馆馆藏中的青铜器物都是有着悠久历史、具有较强传承价值的文物,因此上到国家,下至群众都应当予以保护,从而让其存续更久,延续我们的民族记忆,因此当前很多博物馆对于青铜文物的保护也日益重视,诸如制定针对性的青铜器物收藏制度、管理制度以及观赏要求等。但是毕竟青铜文物是一种实物,需要存储于某个特定的地方,这就导致保护过程中也容易出现一些疏漏或者不可避免的障碍因素。如博物馆置放青铜器的展厅或者库房湿度浮动比较大。首先,青铜这一实物类的馆藏品很容易受到湿度的影响而腐蚀或者变形,因此如果放置不妥就很容易让青铜文物的原有形状、性质等产生一定的变化,“青铜病”“粉状锈”均属于上述情况。其次,一些小型的博物馆对于青铜文物的保护意识还不强,如保护制度不够严格、馆藏条件差以及经费投入不足等,也容易造成文物受到损害。最后,还有一些青铜文物在发生损害之后不能得到及时的修复性处理,也容易出现青铜器物变形或者被腐蚀的状况。

传承层面:青铜文物不仅拥有较为久远的历史,同时还承载了鲜明的民族特色风格以及精神风貌,代表着不同时代的特色文化,彰显了我国自商至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艺术水平。因此时至今日我们都不禁为之感叹,高效的传承措施有利于将这一优秀的历史文物以及其所承载的精神延续下去,作为青铜馆藏地之一—博物馆也在尝试着各种传承措施,如通过电台播放、文物专题报道、公众号等媒体宣传手段,让更多的人了解青铜文物,感悟青铜文化;设计多种针对性的传承活动,如“青铜器观赏活动”“青铜器知识竞赛”等,促进青铜器文化更好地在群众间传播,收获更多粉丝的同时也在大众心里埋下深刻的种子。但是就当前来看,由于宣传方式单一、内容缺乏趣味性,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

2 龙口市博物馆青铜文物保护与传承现状分析

龙口市博物馆馆藏品逐渐增多,从社会地位和宣传层面都在逐步提升,本文以其青铜器文物的保护与传承为切入点,让社会大众更好地了解其历史,其发展,其进步。

2.1 龙口市博物馆青铜文物现状

1985年,龙口市博物馆建立,发展至今,在文物保护领域也已拥有诸多成绩,青铜器作为其众多馆藏品种价值较高的一种,如何更好地保护以及传承青铜文物备受关注。下面则针对该博物馆青铜文物的保护以及传承现状进行剖析。

2009年,龙口市博物馆被确定为国家三级博物馆。为了更好地展示馆藏品,彰显考古价值,该博物馆一直致力于内部结构的设计打造,并且免费开放,希望可以起到较好的文化传承作用。其文物陈列厅分为六大类,分别代表着六个主题,其中有一个主题就是专门针对青铜时代,主要是通过陈列、展览等方式将青铜文物的个体信息凸显出来,让观众了解青铜时期的辉煌,探索当时的民族精神,更加坚定传承青铜文化的决心。

龙口市博物馆当前馆藏文物达9090件/套,其中青铜文物丰富,这些青铜文物的存在从不同视角记录了那个时期的历史风貌。这些藏品从不同侧面展示着龙口市各个时代的历史变迁,是龙口市历史发展与进步的时代见证。

龙口市博物馆馆藏青铜文物丰富,除鼎、簋、盘外,还有栢、鬲、舟、壶、镜、印等,反映了龙口先民们的生活状态和审美情趣,是研究古代龙口地区制铜工艺及技术水平的重要实物,是研究龙口市历史发展的珍贵资料和文化传承的宝贵遗产。

2.2 龙口市博物馆青铜文物保护与传承现状分析

近几年来,龙口市博物馆的青铜文物数量在逐步增多,其保护和传承意识逐渐增强,下面则是保护与传承的基本现状。

2.2.1 保护与修复

保护篇:龙口市博物馆青铜器存放于五楼,是一个全封闭的空间,地面是混凝土瓷砖,照明使用的是荧光灯,青铜器都放在老式的密封架子上,没有针对性的储藏匣,时间久了容易引发生锈的病害,这对于青铜器来说是一种严重的损伤因素。库房大门也极为普通,虽然配备了保护文物的监控,但是防盗性能还是比较低。此外储藏室里面的空调也是普通的,没有针对文物选择恒温恒湿的机器或者是空气过滤净化器等,龙口市属于温带气候,有着显著的海洋性气候特征,空气潮湿严重,但是针对本地气候所采取的保护措施还基本没有。

修复篇:随着时间的推移,龙口市博物馆青铜文物面临着不同的病害,如点腐蚀、断裂、残缺等,再加上保护环境不够优良,问题更加严重。因此在2008年2月龙口市博物馆委托北京鉴衡文物修复中心为其修复35件青铜器,耗时7个月,费用为50万元。

2020年7月,龙口市博物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参考《馆藏金属文物保护修复方案编写规范》(WW/T0009-2007)、《馆藏青铜器病害与图示》(WW/T0004-2007)和《馆藏文物保护修复工作量清单计价规范(征求意见稿)》等文件,结合博物馆青铜器当前的保存现状制定了《龙口市博物馆馆藏金属文物保护修复实施方案》,筛选出228件请专业人员进行修复,国家专项资金150万元已拨付到地方财政,预计2022年完成修复。表1为部分拟修复清单。

表1 拟保护修复部分青铜文物基本信息汇总表

针对此次青铜文物的修复,龙口市博物馆还与北京鉴衡文物修复中心共同研制了保护修复技术路线(图1),以确保修复过程的严谨性,尽可能地还原青铜文物的原貌,让社会大众感受青铜文物的魅力。

图1 龙口市博物馆青铜文物保护修复技术路线

总之,龙口市博物馆针对青铜器的保护工作还比较欠缺,不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有待进一步提升。但是该博物馆比较重视文物的修复工作,也申请了相应的资金,目前正在对228件青铜器进行不同程度的修复,可见其重视程度。

2.2.2 复制与传承

青铜器本身就很少见,龙口市博物馆馆藏青铜文物虽然多,但是从多元化角度来看还不够,因此在传承方面不仅采用了现有文物传承,同时也会复制一些文物。例如,2008年就委托山东博物馆复制8件(山东博物馆的6件,烟台博物馆的2件),费用13.5万元,希望可以在展览的过程中尽可能多地让社会大众欣赏青铜器的魅力。

此外,龙口市博物馆针对青铜文化的传承活动也逐渐多元化,从最初的传统宣传到当前的多元化宣传路径,已经让更多的人了解了青铜,如建立“龙口文旅”公众号宣传青铜器、官方网站专题宣传、征文活动、专题展览活动等,从不同层面推动了青铜文化的保护以及传承。但是总体来看,该博物馆的青铜文物保护和传承还可以进一步深化,从基础设施、人才储备、管理方式等方面还有提升空间,这也是日后努力的方向。

3 新时代下博物馆青铜文物保护与传承发展策略—以龙口市博物馆为例

新时代背景下博物馆如何更加有效地保护青铜文物,从而助力传承价值的发挥呢?这是博物馆的探索责任,也是社会传承工作人员必然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龙口市博物馆的青铜文物保护及传承现状提出如下策略。

3.1 加强宣传教育,助力青铜传承

青铜文物的保护以及传承都离不开有效的宣传教育,因而龙口市博物馆应重视青铜文物的宣传教育,从而助力青铜文化传承。本文认为可以通过如下几种路径开展:首先,借力互联网。新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技术扑面而来,这对于信息传播速度、传播范围等来说都是一个极大的助力,因此可以建立“龙口青铜公众号”“龙口青铜抖音号”“龙口青铜快手号”等,融合龙口市博物馆的特色,针对青铜文物的种类、特色、历史等进行常规化的宣传,同时还可以鼓励人们利用新媒体平台留言和提出建议,为青铜文物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多元化的思路。其次,引入VR等技术尽可能地还原青铜文物,从而让公众身临其境地感受青铜的魅力。例如,龙口市博物馆可以引进VR技术还原不同时期青铜的种类以及使用环境,从而让人们感受当时的文明以及青铜器所印证的时代价值。最后,通过官方平台开展多元化的活动—青铜历史解密知识竞赛、青铜故事编写比赛等,让观众都有机会参与,用人们喜欢的方式来达到更强的宣传效果。

3.2 积极培养人才,助力青铜传承

青铜器保护与传承效果如何与人才的助力密不可分。就龙口市博物馆来说,人才的缺口还是比较大的,尤其是对青铜了解深入的工作人员十分匮乏。除此之外,文物的保护以及传承也不仅仅是需要了解,更多的是掌握与时俱进的技术与知识,这样才可以从深层次推进工作,因此本文认为龙口市博物馆可以从如下路径出发:首先,龙口市博物馆应当加大与科研机构和教育机构的合作,培养了解青铜、感悟青铜文化、传承青铜精神的人才,从保护文物能力、传承文化技能等方面予以针对性的培养,为博物馆的青铜文物保护奠定人才基础。其次,龙口市博物馆可以结合地域特色、青铜文物保护以及传承状况选择本博物馆优秀的人才外出培训,专门就青铜文物的保护以及传承去交流、去学习,让他们接受新知识、新技能,为发挥博物馆青铜文物的现代化价值奠定基础。再次,可以开展“校馆合作”的实践模式,让更多的当地大学生深度走入青铜世界,感悟其魅力以及传承价值,通过密切的接触提升他们的兴趣,为日后博物馆的高质量人才招聘做好铺垫。最后,龙口市博物馆应当对保护和传承相关的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尤其是青铜文物的存放管理、保护修复技能等,为青铜文物的文化价值凸显奠基。

3.3 构建资源大库,助力青铜传承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青铜文物,龙口市博物馆可以尝试构建一个资源类的大库。随着时代的发展,数据已经成为高效工作的必然途径,这对于博物馆的发展也是一个重要启示。融数据于管理与传承才可以促使传承得更加久远。例如,针对青铜文物,龙口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可以用大数据技术来对其进行分类,构建不同的青铜数据库:现有青铜数据库、青铜修复数据库、青铜监控数据库等,在不同的数据库中上传相应的信息并且做到经常更新,使该博物馆的青铜文物现状一目了然。此外,青铜器是我国珍贵的文物之一,其承载的信息和历史痕迹十分重要,因此在构建大型的数据库时应当注意保密工作,必要的环节应用密码保护,在严格的保护环境中进行文化层面的传承,彰显青铜文物的深度价值。

4 结语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对于文物的保护以及传承来说亦是如此,从细节出发,注重保护要求的严格落实,打造优质的传承路径,这对于文物保护工作的推进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青铜器作为我国的优秀历史文物之一,承载了民族精神,彰显着民族气节以及历史文化,如何从基础设施、人才引进、传承路径等方面打磨,寻求高效的保护与传承模式十分迫切。本文对此展开思考,针对龙口市博物馆的青铜文物现状进行研究,提出几种具体的操作路径,希望可以助力人们青铜文化自信的提升。

猜你喜欢
青铜器青铜馆藏
树德娃的太空之旅 学习设计
生僻字里识青铜
名家书画: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藏书画作品选刊
青铜器的时代性与器型的演变
青铜器辨伪概论
青铜之光
青铜史 [外一首]
后母戊鼎:沉淀在岁月里的青铜器
青铜古鼎
2004年~2012年档案馆与图书馆馆藏量发展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