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品种五师16-15 选育及主要栽培技术

2022-08-16 10:15方瑞朱波冯振秀曹阳严玉萍张燕于成龙曾晓菲
中国棉花 2022年6期
关键词:黄萎病枯萎病区域试验

方瑞,朱波,冯振秀,曹阳,严玉萍,张燕,于成龙,曾晓菲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农业科学研究所,新疆双河 833408)

1 选育过程

五师16-15 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农业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为“五师农科所”)选育的早熟棉花品种。母本博6 为新疆金博种业有限责任公司选育的抗枯萎病、丰产棉花品系,父本105140 为五师农科所选育的抗病、优质棉花品系,在杂交后,采用连续南繁加代和枯萎病、黄萎病田定向选择而成。 2009 年配制杂交组合,当年南繁加代;2010 年在F2群体中选择单株;2011 年在F3群体中发现抗黄萎病性较强、植株透光性好的17 号株行,从中选择多个单株南繁加代;2013 年从F6代株行中,选择丰产性好,纤维品质好、一致性高的株系,并进行南繁加代。

2015 年定名为五师16-15,参加2015 年、2016年的五师农科所棉花新品种 (系) 比较试验,2017年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棉花新品种(系)比较试验,2018 年、2019 年参加西北内陆棉区早熟品种区域试验(A 组),2020 年参加西北内陆棉区早熟品种生产试验(SA 组)。 2021 年经第四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审定通过, 审定编号:国审棉20210009。

2 特征特性

2.1 主要农艺性状

五师16-15 为非转基因早熟常规棉品种,春播生育期124 d,出苗一般,前期和后期长势均较强,后期不早衰,整齐度较好,结铃性好,吐絮畅。 株型较紧凑,株高71.65 cm,Ⅱ式果枝,茎秆茸毛较多,叶片中等大小,叶色深,铃卵圆形,第一果枝节位5.5,单株结铃7.55 个,铃重5.5 g,衣分42.85%,籽指11.15 g,霜前花率97.8%(参见封三彩版)。

2.2 产量性状

2018—2019 年西北内陆棉区早熟品种区域试验中,五师16-15 的2 年平均666.7 m2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355.9 kg、151.6 kg、148.1 kg,分别比对照新陆早36 号[1]增产6.0%、8.1%和7.8%(表1)。

2020 年参加西北内陆棉区早熟品种生产试验(SA 组),五师16-15 的平均666.7 m2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371.7 kg、166.7 kg、159.3 kg,分别比对照新陆早61 号[2]增产1.3%、4.6%和1.9%(表1)。

表1 五师16-15 在新疆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的产量表现

2.3 纤维品质

2018—2019 年区域试验取样, 送农业农村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HVI 校准棉花标准校准),2 年平均结果: 五师16-15 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1.6 mm,断裂比强度31.85 cN·tex-1,马克隆值4.05,断裂伸长率6.5%,反射率80.7%,黄色深度7.85,长度整齐度指数86.55%,纺纱均匀性指数169,纤维品质达到国家Ⅱ型品种标准。

2.4 抗病虫性

2018—2019 年区域试验主持单位委托新疆石河子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在人工接种诱发的枯萎病和黄萎病病圃中进行了枯萎病和黄萎病抗性鉴定, 结果:2018 年五师16-15 的枯萎病发病率为13.72%,相对病情指数(病指)为4.84,高抗枯萎病,黄萎病发病率为44.07%,相对病指为34.84,耐黄萎病;2019 年五师16-15 的枯萎病发病率为12.4%,相对病指为3.9,高抗枯萎病,黄萎病发病率为42.1%,相对病指为21.2,耐黄萎病。

2018 年和2019 年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进行抗虫性鉴定,结果:五师16-15 抗虫株率为0%,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抗虫蛋白表达量为0, 五师16-15 为非转基因抗棉铃虫品种。

3 适宜种植区域

适于西北内陆早熟棉区种植。黄萎病重病地不适宜种植。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播种要求和密度

适期早播,4 月10-25 日为最佳播种期。 西北内陆早熟棉区直播棉田,采用地膜覆盖植棉,以达到增温保墒效果;采用滴灌方式灌溉。播种前,要对棉种进行粒选和种衣剂包衣。

五师16-15 株型较紧凑,应合理密植,适宜的收获密度为19.5 万~22.5 万株·hm-2(每666.7 m21.3 万~1.5 万株)。

4.2 田间管理措施

五师16-15 的生长势强, 应注意化学调控,塑造理想株型。 苗期轻控,促早发;7 月上旬打顶,单株保留果枝9~10 个, 将株高控制在75 cm 左右;打顶后,每666.7 m2用缩节胺8~10 g 调控;遵循棉花需肥规律,全层施肥,适当多施钾肥,在随水滴肥方式下,掌握“两头少中间多”的原则[3-5];滴灌棉田全生育期每666.7 m2的滴水总量为300~380 m3,适时停水,停水时间为8 月底9 月初。 在棉田吐絮率30%以上、前后3~5 d 最高气温在20 ℃以上时喷施脱叶催熟剂,以达到理想的脱叶、机采效果。

4.3 病虫害防治

五师16-15 种子采用种衣剂包衣后,可有效预防苗期病害;由于其为非转基因抗虫棉品种,苗期应注意防治蓟马危害, 中后期注意防治棉花蚜虫、红蜘蛛和棉铃虫等害虫。

猜你喜欢
黄萎病枯萎病区域试验
瓜类枯萎病抗性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云南省稻品种审定标准(2022年修订)*
棉花GhIQM1基因克隆及抗黄萎病功能分析
辣椒枯萎病生防木霉菌T21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黄瓜穴盘苗期枯萎病抗性鉴定方法及枯萎病胁迫下的生理响应
棉花黄萎病菌的拮抗生物菌研究浅述
鹰嘴豆新品种区域适应性试验评价
天麻抗真菌蛋白基因或可攻克棉花“癌症”
棉花黄萎病的综合防治
2008年襄樊市中稻品种区域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