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知识产权贯标认证实践思考
——以广东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2-08-16 10:39颜钰婷王北一陈亦南王国雄刘惠娣
天津科技 2022年8期
关键词:广东成果知识产权

颜钰婷,王北一,陈亦南,王国雄,刘惠娣

(广东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佛山 528041)

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我国职务发明专利拥有量占国内发明专利拥有量的95.8%,其中企业、大专院校、科研组织是最为主要的职务发明成果产出主体[1]。作为技能输出型的高等学府,高职院校数量占全国高校总数的一半,是知识产权成果产出的重要阵地之一。然而高职院校对知识产权成果管理的重视程度仍远远低于本科院校,部分高职院校甚至并未建立相应规章制度为校内知识产权成果做有效保护和管理。2020年10月,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联合遴选的80所“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中,高职院校仅占1所[2]。根据全国认证认可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国内通过《高等学校知识产权管理规范》[3]的高校共8家,其中高职院校仅占2家。通过数据可见,高职院校知识产权贯标现状亟需得到改善与发展。

1 高职院校开展知识产权贯标认证的意义

国家社会要加快创新发展的步伐,一方面离不开高质量的知识产权创造,另一方面离不开对知识产权创新的有效保护。2021年3月,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协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科研组织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要“坚持知识产权保护导向,强化创新全过程知识产权管理”[4],着重强调了落实知识产权保护管理的重要意义。通过开展《高等学校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贯标认证,从政策层面上而言,既是对国家提出的知识产权战略暨强国建设的支持,同时也是对国家提出大力开办“本科层次职业院校”政策的积极响应。从高职院校自身发展而言:一是能确保校内知识产权成果的产出、保护、运用、管理等知识产权管理活动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增强学校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质量;二是能全面提升学校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学校科研成果实现产业价值,助力学校与地方企业、产业的联动发展。

2 国内高职院校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现状

2008年,国务院对外发布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此举标志着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正式进入实施期[5],国内部分高校由此开启了知识产权领域工作的研究和探索。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对知识产权管理工作重视不足,导致相关研究实践起步较晚,研究深度有待提升。部分沿海发达地区高水平高职院校借助其政策性前沿优势和综合发展优势,知识产权管理工作走在前列,如虞文武[6]曾就江苏22所省级以上高水平职业院校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现状进行了剖析;李辉[7]针对上海、江苏、广东、安徽、浙江等20所高职院校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现状与困境作了分析等。整体而言,高职院校知识产权管理现状面临的问题主要如下。

2.1 管理缺失,重视程度低

大部分高职院校的科研业绩着重论文成果,专利、软著等,知识产权成果的产出量低,工作基础薄弱,没有形成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且缺乏专业的人才队伍进行有效管理与运营,对知识产权工作管理不到位,加上缺乏重视,导致无法深入开展贯标认证工作。

2.2 制度薄弱,执行效率低

制度是保障知识产权工作有效实施与开展的重要依据,但在实施过程中碍于高职院校在文件制度的制定过程中存在调研不足、认知偏颇等情况,使其出台的制度带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有效满足知识产权保护与转化的需求。有些高职院校则简单重复已有的法律法规,缺乏本院校具体的执行细则,导致在开展相关工作时无法得到有效实施[8],严重影响贯标认证的通过率。

2.3 机制受阻,内部协调差

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涵盖多部门及跨部门的综合运作,其往往涉及院校的人力资源部、财务部、科学技术部、资产管理处、各二级学院等。然而由于高职院校内知识产权并未得到师生有效重视,领导班子未能从顶层设计层面对知识产权工作做好统筹部署[9],机制运转无法通畅,且缺乏独立的部门进行系统管理,一旦涉及多部门执行保障往往出现“踢皮球”现象,导致知识产权工作内部管理混乱,与贯标认证标准大相径庭。

3 广东职业技术学院知识产权贯标实践探索

3.1 广东职业技术学院知识产权管理概况

广东职业技术学院是由广东省人民政府创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其前身为广东省纺织工业学校。2021年7月,与广东省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校开展集团办学,目前设有13院2部,在校生近2万人,教职工近800人。学校纺织服装专业优势突出,其知识产权成果(含发明专利、软著等)多与轻纺类、服装类专业相关。

随着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职工教学和科研能力逐步提升,当下制度已对校内师生进行知识产权成果创作形成一定的局限。2019年,学校全面更新出台《广东职业技术学院专利(软件著作权)管理办法》,对专利和软著的申请、管理、奖惩措施3方面作详细规范,设立专职人员进行流程管理、文件审核和成果归档,成立校内知识产权专项资金,并在绩效管理层面增设奖励性政策,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为教职工进行知识产权挖掘辅导,以进一步激励在校师生进行知识产权成果创作。新政实施以来,以专利、软著为主的知识产权成果数量较近一年提升了近50%。根据《2019年全国高职院校发明专利授权数量的统计分析报告》,2019年,广东职业技术学院专利授权总数在全国高职院校中排名第95,在广东省高职院校内排名第13,实现了历史突破。2020年6月,学院在原有的专利(软件著作权)管理办法基础上进行了二次完善与修订,出台了《广东职业技术学院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极大地提升了校内专利、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成果水平,其专利授权数量和专利质量(发明专利)更呈不断攀高的态势,见图1。

图1 2016—2020年广东职业技术学院授权专利统计Fig.1 Statistics of authorized patents of Guangdong Polytechnic from 2016 to 2020

3.2 广东职业技术学院知识产权贯标认证路径

鉴于校内专利、软著等知识产权授权数不断攀升,如何有效管理、运用和做好知识成果转化工作就成为了学校面临的重要任务与挑战。在政策激励下生产的专利和软著成果若无法在完善的管理监督体系下得到有效保护和运转,将产生大量成果失效、资源浪费、成果转化利益纠纷等一系列问题。通过贯彻实施《高等学校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能针对文件管理、组织管理、资源管理及知识产权成果的获取、运用、保护、检查和改进方面进行有效规范指导,能有效防治学校无形资产流失和提升学校整体在知识产权方面的创新保护意识,进而能够更好地推动高校知识成果服务地方产业和经济。2021年3月,学校正式启动贯标工作部署会,成立了贯标工作委员会,制定了完整的贯标计划与方案,落实了未来一年中贯标工作的目标、责任部门和任务节点,贯标流程如图2 所示。

图2 广东职业技术学院知识产权贯标认证工作流程Fig.2 Flow char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standard implementation in Guangdong Polytechnic

鉴于贯标流程各阶段特点,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围绕四大核心阶段进行工作部署,即贯标预备期、体系构建期、标准运行期和成效检验期。围绕各时期工作重点开展责权落实工作并形成闭环的管理监督体系,使贯标工作推进环环相扣并顺利落实。

3.2.1 贯标预备期:明确目标,制定计划

贯标预备期需早谋划、早部署,这是整个贯标实践阶段最关键的一步。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在启动期就成立了贯标工作领导小组,并且设立了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委员会负责具体工作。知识产权管理委员会组成:主任1名,由校长担任;副主任1名,由分管科研管理工作的副校长担任;委员18名,由各职能部门、各院系相关负责人担任。设立知识产权管理委员会职责任务,明确校内知识产权3~10年内短、中、长期目标,提高知识产权战略规划。

与此同时,预备期最核心的任务是完成校内知识产权相关项目的调研和诊断,该项工作需要联合校内10个二级学院及各行政部门进行联合内诊排查。经过2个月的调研与准备,完成了涉及知识产权产生、审批、运转、保护等方面合计200多项制度文件的分析诊断,并形成了调研报告。其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为:资源管理方面,在培训及人员招聘等环节的合同签订细则,要补充并突出知识产权权益界定、成果归属问题,做好知识产权漏洞防守工作;组织管理方面,各二级院系、相关责任部门知识产权专员工作的细则和职能需进一步形成文字手册及工作记录,提升过程管理监督效果;知识产权获取及运用方面,要深入完善建立分级管理机制,做好成果的登记、策划、推广、转让等工作,推动知识产权成果价值实现。

3.2.2 体系构建期:统筹管理,强化监督

对标《高等学校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要求,根据贯标预备期梳理的实际工作情况搭建基于广东职业技术学院特色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重点部署管理体系和知识产权运转体系,见图3。

图3 广东职业技术学院知识产权管理体系Fig.3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system of Guangdong Polytechnic

管理体系由文件管理、组织管理、资源管理构成,修订和更新一批知识产权制度文件,完善现有规章制度涉及知识产权的准则,出台《广东职业技术学院知识产权管理委员会管理办法》《知识产权保护管理办法》《校内知识产权专员岗位职责手册》等一系列文件制度,并就人事管理合同中入职员工知识产权背景调查及声明、离职人员提醒、员工知识产权归属、保密协议等方面进行细节补充,形成清晰严密的制度保障体系。此外,积极搭建专职队伍及行政班子进行工作管理,审核知识产权政策、规划,并监督校内知识产权制度执行情况,建立知识产权绩效评价体系,实现从统筹谋划、管理执行、监督保障3方面闭环管理。

知识产权运转体系由知识产权获取、运用、保护3方面构成,为校内涉及知识产权的科研项目铸就保护墙,从立项源头到转化运用、风险管理都做好防范,实现全过程监管与保护,为知识产权成果的生产与创新保驾护航。

3.2.3 标准运行期:内外合力,疏导运作

运行期是完成前期组织筹备和体系搭建后进行首次校内运营与检测的重要环节,运行的成效好坏直接影响贯标认证是否通过。因此,要严格参照前期制定的管理体系实施校内管控,保证运行期间及时发现问题、找准问题、解决问题,推动贯标认证环节稳步向前。在运作期间,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制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委员会定期工作会议,以二级学院为源头,由各学院科研管理秘书负责实施自下而上的定期工作检视报告,定期进行工作汇报,撰写工作日志,并聘请校外专家进行定期工作监督及指导,通过内外合力保障运行机制得到有效畅通。

由于运行期是贯标工作实践的关键一环,校内师生的积极配合是贯标体系能够顺利运行的重要影响因素,贯标宣传工作就尤为重要。贯标宣传是面向校内教职工和学生的一项重要事项,即对内做知识产权贯标宣传,让全体师生对学校贯标工作有正确的认识,进而形成科学的知识产权认知系统。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在运行前率先进行2场教职工贯宣大会,由知识产权校内外专家进行宣讲和政策解读,并面向全体学生进行了知识产权培育课程讲座,确保全体师生对贯标工作加强重视,并积极推进。实践表明有效贯宣对后期知识产权贯标工作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3.2.4 成效检验期:正视不足,动态修整

成效检验环节是知识产权贯标认证的决定性环节。从长期目标而言,知识产权贯标工作是一项严谨的制度建设工作,目标是持续推进学校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提升全校知识产权管理水平及运转效能。因此,检验测评环节并非一锤定音的动作,而是动态变化、不断修正与评估的过程。该环节最重要的是端正态度,正面应对专家组的提问,围绕学校实际情况进行如实汇报,在评价中不断改进与完善有关工作,避免模糊视野、避重就轻的对付心态,只有正视前期试运行过程中的不足和缺点,才能筑造校内知识产权成果保护与运转牢固的外墙。

经过近8个月的实践,广东职业技术学院于2021年12月3日正式通过了《高等学校知识产权管理规范》标准认证,成为广东省内首家获得知识产权贯标认证的高职院校。

4 高职院校贯标认证实践思考与建议

落实《高等学校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建立起良好运行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提升知识产权管理水平和能力,对于高校而言既是机会也是挑战[10]。高职院校在知识产权贯标实践中虽未积累相关研究成果,但随着近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蓬勃发展,高职院校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也将迎来春天。纵观当前高职院校发展趋势和知识产权管理现状,结合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及其他省份职业院校的校本个案分析,现阶段高职院校在贯标认证实践工作上可以围绕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与推进。

4.1 落实知识产权常态管理机制

尽早检视校内知识产权工作管理环境,围绕校内知识产权获取、保护、运用3个环节涉及的管理链条进行优化,搭建知识产权常态管理机制,落实各职能部门及二级教学单位的监督管理职能,制定相关保障制度及文件,保障各类科研项目在选题、立项、实施、结题、成果转移转化等各个环节得到严谨规范的知识产权管理审查,优化校内知识产权申请、审查、审批、归档等管理流程,从“物”的层面提升校内知识产权管理效能,为贯标认证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和成果 基础。

4.2 加强重视知识产权管理工作

高职院校整体的科研学术氛围与本科院校相比仍相对薄弱,而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又涉及到各类科研项目的开展,通过贯标认证做好知识产权各类项目的风险管理与成果保护对高职院校提升整体科研水平有较大的推进作用。因此,相关部门的领导班子应加强重视,通过实施自上至下的全员贯宣培训提升全体教职工及学生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强专职队伍人员素质建设,从“人”的层面提升校内知识产权管理水平对贯标实践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4.3 树立科学的评估及奖惩体系

高职院校知识产权只有重在转化与实施,才能真正打通学校“教育链”与企业“生产链”,才能实现知识产权成果有效转化和撬动产业价值。如果一味鼓励知识成果的生产而非应用,则很容易陷入盲目追求数量扩充而忽视质量提升的困局,进而导致大量人力和财力浪费在低质量的专利、软著等知识产权项目的申请与维护上,阻碍学校总体科研水平的跃升。因此,建立科学的知识产权申请评估体系及相关绩效奖励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科学评估制度减少低质量专利粗制滥造,鼓励实施成果转化奖励政策,使知识产权成果有效转化为生产效益,才能真正对标 《高等学校知识产权管理规范》的标准要求,实现全过程知识产权管理,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最终促进科技创新成果的价值实现。

5 结 语

高职院校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知识产权管理是高职院校创新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其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环节。贯彻实施《高等学校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利用高职院校的技能型学科优势培育科学、技术、文化、艺术领域的知识产权人才,对于激发高职院校创新活力、增强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高职院校的知识产权管理水平,重点加强贯标4阶段工作力度,做到明确目标、稳搭体系、强化执行、动态修整,从文件管理、资源管理、组织管理上推动落实能大幅提高知识产权贯标的成功率。高职院校知识产权贯标的普及从长远来看仍任重道远,需要各院校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和完善才能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操作、可评价的科学实践成果。■

猜你喜欢
广东成果知识产权
Gardening is popular in schools
《种子法》修改 聚焦种业知识产权保护
验收成果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数说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成果
关于知识产权请求权内容构建的思考
2018数博会4大成果
一张图看懂“论坛成果清单”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广东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