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公路养护机械化的对策研究

2022-08-18 03:20张晨江
运输经理世界 2022年15期
关键词:机械设备机械化机械

张晨江

(甘肃省白银公路事业发展中心会宁公路段,甘肃 白银 730700)

0 引言

一直以来,养护公路采用的方法都是传统的人工作业,不仅耗费人力,工作效率也很低,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公路的发展情况。

一方面,公路在不断地发展建设,另一方面,公路养护又不能适应当今需求,导致矛盾日益突出。在公路养护这一任务上,最重要的生产工具就是养护机械。公路养护机械能够提高公路养护的质量,加快公路发展的进程,同时也能提高经济效益。因此,随着公路的不断发展升级,也增添了不少的养护机械,其中不乏进口机械,在提高公路养护效率的同时,也导致在机械管理方面出现了各种问题。本文将结合会宁县实际情况,分析公路养护机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探究如何推进公路养护机械化。

1 公路养护机械化进程现状

目前,在公路养护中采用的主要方法还是传统的人工养护,对于养护机械的使用率较低,这就导致日常公路养护质量低下,劳动效率跟不上,不能达到公路行车的要求。

1.1 机械化配置程度低

公路养护使用机械设备最重要的目的是实现大型维修项目,提高公路抵御灾害的能力。但是会宁县的机械设备持有量很少,尤其是抢险救护、路面清扫等设备,更是一台难求。如果与交通运输部下发的养护规范来比较,只有养护规范的1/5 甚至1/6。

1.2 管理方式落后,系统协调不力

各管辖地区的机械设备一般都是由基层管理使用。但是基层养护地点比较多,面积宽广,任务量大,工作片区比较分散,导致机务管理部门不能够快速准确地了解机械的使用情况以及分布地点。机械管理的环节与流程也很多,机械能否正常运行、机械设备定期保养以及机械的使用核算等难以系统化管理,导致机械的养护任务只能由基层自行完成。基层的操作使用与上级的管理严重脱节,这种管理方式导致了部门之间协调性不高,机械的系统管理性不强。

1.3 人员素质偏低,操作水平不高

大多数公路养护机械的工作人员都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技能培训,也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养护机械的相关知识,对于机械的操作只有日常积累的实践经验以及比较片面的理论知识,操作、维修和管理水平不高。这就导致了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很容易忽略设备的性能以及设备的主要功能,只单纯地追求速度,导致养护机械的利用率降低。

2 制约公路养护机械化进程的主要原因

2.1 体制障碍

进入21世纪以来,公路建设不断发展,但是对公路的养护观念却不到位,养护机械化进程缓慢,且现在的公路养护机制也不利于推进机械化进程。会宁县现在的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是三级管理模式,由上级到基层要经历公路局—分局—基层养路队的过程。公路分局管理养护的道路长度并非都是相等的,一般都是在100~300km 之间。基层的养路队分包的道路则是按人头计算,每个人养护1.67km 左右,每个道路养护班由7~25 人组成。每年的道路养护计划都是由上级分配,同时下达养护经费,然后每个道路养护队根据经费情况实行包干。公路分局则是每月例行检查和核算开支。会宁县养路队的劳动分工组织模式仍采用传统个体作业形式,养护的方式也多是采用人力手工操作。这种个人包干的工作方式制约了公路养护事业的发展,不利于公路的快速修复,阻碍了公路养护机械化进程,也远远跟不上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在这种落后的生产方式下,公路养护机械化进程非常缓慢。

近年来,会宁县为了提高机械化养护水平,也做了多方面的探索,不仅耗费了大量人力,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以购买设备。

但是,这些措施并没有起到好的效果,养护情况依然落后。导致这一现象的最根本原因在于养护观念滞后,严重束缚了公路养护工作的发展,也不能改变公路养护工作固有的局限性。在现代社会市场经济的冲击下,落后的人工养护方式已经跟不上现代化发展步伐,对于完成现代公路的预防性养护和定期维护工作也很困难。

2.2 思想障碍

在公路发展问题上,一直以来都是重修建轻养护;而在公路养护机械化问题上,对机械设备也是重购买轻养护。重建轻养的思想观念已经存在很久,想要彻底地根除这类观念,还必须经过较长的时间。在机械养护上,投入的养护经费是定额的,现在需要养护的公路环境、现有的养护条件与这种养护经费的设置已不相适应。养护经费投入不科学、不合理,导致供给和需求不平衡。

目前每个分局对机械保养费的计划每年只有几万元,而花费在养护方面的费用,八成以上都是人工费,机械保养费不到总经费的两成。

2.3 机械匹配障碍

现在的养护机械配置已经达到了高标准水平,但是会宁县的公路等级却不高,导致了二者之间不平衡、不匹配。现有公路的总里程为2452.443km,一级路、二级路、三级路分别是75.794km、1409.223km、769.223km,其余的外路一共有198.183km。若按照交通运输部的标准,每100km 大约应该配备47 种58 台养护机械。但是公路等级偏低,已经超期使用的公路将近一半,路况总体不佳。目前公路等级低、路况不好的情况,很明显与高标准配置的养护机械不平衡不匹配。如此一来,长期的高投入却换不来高收益。

2.4 经费障碍

在经费方面,会宁县经济欠发达,但是机械配置的费用却很高,两者之间不相适应。大力发展养护机械化的重点是合理规划。配置设备的成本太高,少则几万元、数十万元,多则上百万元。如果按照标准执行,会宁县平均一个分区养护200km,按照标准应该配备74 种116 台养护机械,总价在2300 万元以上,那么每年维修养护机械的费用就达到数十万元到上百万元不等。很明显,会宁县现在的财政状况与如此高的经费投入不相适应。

3 推进公路养护机械化进程的对策

3.1 渐进改革

为了能够改变在公路养护机械方面的落后现状,推进机械化进程,就要有相应的对策。改革的最终目的是用最小的投入成本来获取后期的高效益、高收益。为了能够实现这一目的,在公路养护上,尽可能采用高效率、高技术的大型设备,这些高效能的设备能给养护维修带来较高的水平标准,提高养护质量。除此之外,还要注重养护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对于产业结构也要进行适当合理的调整,对于以往落后的管理体制也要加以改革和优化,尽快使养护机械体制走向专业化道路。在这些方面可以学习借鉴其他省份的先进经验,根据市场规律发掘多种经营模式,走企业化管理道路,一定要避免平均主义,不能够让机械操作者有“反正有人干”的心理,彻底杜绝“养人主义”,有效地利用养护机械,最大程度提高使用效率。

3.2 注重宣传

在当下,公路养护机械化是必然的趋势。推进公路养护机械化,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提高公路养护的质量,增加公路抵御灾害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够大幅度降低公路养护的成本,节省资源。对于公路养护机械化方面的工作,在前期就要做好规划和布局,要有一种超前的发展眼光和战略意识,在思想方面要加大宣传,要有“走出去,请进来”的思想意识,扎实做好前期工作,对机械设备的投入使用一定要严格地做好试点、调研和论证工作。

除此之外,重建轻养的传统落后观念也要根除。在工作上,要增加与上级沟通的频率,及时汇报在养护工作方面的动态,争取政府的支持,使公路养护机械化程度逐步得到提高。对于自己本辖区内的修建工程任务,尽可能做到积极主动地承担。这样一方面锻炼了养护队伍的综合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政府的财政补贴增强地方经济实力。对于机械化养护和投入成本两者之间的关系性质一定要有深刻、清醒的认识,尽可能地解决养护费用与机械化进程之间存在的矛盾。公路的建设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在公路养护和管理的问题上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总体来说,公路养护机械化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随着形势的发展持续推进。

3.3 科学配置

机械的选型和配备要做到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公路养护机械的类型配置,应该全面考虑,对比之后进行优选,群体商议以后再决策。将机械设备首先运用在公路的大中型维修、路面压实以及病害处置方面,提高日常路面维修养护工作的质量和效益。应该在材料运输、混合料搅拌、路基路面压实、路面坑洞的挖补和沥青摊铺这样的主要工序上第一时间实现机械化。同时,也需要提高其他方面的机械化水平,比如路面清理、公路抢修、公路绿化和路肩的清理等。在市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应逐渐加大机械设备的投入,切忌贪大求洋、盲目购置,应确保有足够的资金来保证现有设备的保养维护。鉴于目前一些地方财政存在的资金紧张等问题,为了推进公路养护机械化,可以通过吸收民间资本入股等多种筹资方式,来改善机械的购置和养护现状。

3.4 加强管理

应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配置相关的机械操作人员和机械管理人员,同时做到对相关人员加大培训及管理力度。在人员配置方面,应该做到双向选择,人员通过竞争上岗,实现动态管理,从而形成科学有效的人才流动机制。在分配制度上也需要全面考虑,做到严格把关,从岗位职责要求、技术要求及工作能力要求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核来确定其薪资待遇。对于机械技术管理人员以及设备维修人员,要加强技术培训,使其能熟练操作机械,还能进行机械的维修保养工作。除此之外,还应该根据工作所需,适量引进拥有现代机械管理知识和经营经验的人才,以及能够操作和维修机械的人才,凭借这些人才充实机械化养护队伍。

在对于操作人员的管理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落实岗前培训制。由于不能保证所有人员的素质达到岗位要求,所以在操作人员上机之前,必须要学习一段时间,使操作人员能够掌握机械设备的相关原理、原件组成、工作性能以及如何进行日常保养等方面的知识。

第二,实行上岗考核制。实践检验真理,评价员工的能力只有通过考核,凡是今后要触碰机械,或者是可能触碰机械的人员,都要在上岗前进行考核,只有获得上岗证才能进行岗位安排。

第三,掌握工作人员能力水平。工作人员的水平关乎机械操作的水准、养护工作的质量,所以要掌握其工作能力水平,对于水平不足的人员实行在岗学习,给他们“充充电”,以此提高其工作能力和个人素质。在实际的工作中,还应保证机械操作队伍的相对稳定,加强管理,经济条件好的单位还可以给相关工作人员发放适当的津贴补助等,激励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从管理中提升效益。制定维护保养制度、技术规范,要求员工严格按照制度和规范开展保养工作。还应该给上路的机械购买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以此来保证养护工作的安全。除此之外,还应该以保值增值为目的,按照相关的规定对机械进行与之匹配的价格折旧,增加修理资金和机械储备。要加强对人以及机械的经营管理,所有机构拥有的机械设备都应该作为独立单位进行核算,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使相关的机械操作人员、机械管理人员的薪资绩效等与设备的工作效率关联起来,提高工作人员的重视程度,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进而使机械设备的效能达到最佳状态。对于机务的检查,建议将其纳入市县两级公路局的本职工作检查范围内,制定规章制度,形成统一的考核及奖惩评比机制。

4 结语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公路养护机械化成为大势所趋。怎么样做好养护机械的管理以及使用,从而发挥出机械设备最好的效能,是每位公路人的责任,也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只有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探索更好的新思路、新途径提高公路养护机械化的水平,改进公路养护机制,更好地适应市场,推动公路养护机械化方案的实施进程。

猜你喜欢
机械设备机械化机械
基于模糊DEMATEL-ISM的湖北省农业机械化可持续发展评价
食品机械设备的维修管理策略
Inventors and Inventions
调试机械臂
装卸机械设备的维修和保养问题浅谈
简单机械
按摩机械臂
浅析建筑安装企业中机械设备管理
从骡马化到机械化、信息化
生活中不应该有机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