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公路路线设计与交通安全关系分析

2022-08-18 00:27蒋水源王丽莉
运输经理世界 2022年9期
关键词:线形视距路线

蒋水源、王丽莉

(1.宁波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宁波 315200;2.宁波市镇海建设与交通局,浙江宁波 315200)

0 引言

环境作为影响建设的关键性因素,在公路设计之前全面勘察环境十分重要,结合不同公路环境选取与之相符合的设计方案,可促进公路建设有序实施。当下,公路设计新理念主要强调和谐公路、美丽公路,随着理念的逐步完善,为公路设计提供新的导向。公路交通安全取决于整个路线设计,需正确掌握二者间的关系,严格依照相关规范和要求完成公路设计。

1 公路路线设计与交通安全关系分析

1.1 视距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行车视距是整个交通安全的核心因素,包含多个内容。行车视距缺乏合理性,导致驾驶者无法精准掌握前方的实际状况,存在一定的视觉盲区,影响驾驶者做出合理判断,增加各类交通事故风险。我国相关规范明确规定了行车视距,需严格依照相关规范落实,特别是高速公路路线设计,其内部设计多选取互通式立交形式。针对互通式立交出入口,受车辆变道、分流等因素的影响,交通流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在高速公路立交出入口等区域内,应确保符合识别视距的基本要求(见表1)。针对行车视距不足的路段,在设计中,通常认为地形条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平纵面技术指标调整难度较大,结合实际状况可积极调整相应的视距平台。

表1 不同设计速度对应的识别视距

1.2 平曲线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车辆在高速公路上行驶速度较快,车辆行驶于曲线路段时形成相应的横向离心力,若其超高布设缺乏合理性,易产生车辆侧滑、倾翻风险,无法确保行车的稳定性及可靠性。结合相关实践经验,曲率变化率与交通安全密切相关,半径是对平曲线路段安全性影响的关键因素,确定道路中平曲线最佳半径对道路设计至关重要。曲率变化率与交通事故率关系图如图1 所示。平曲线对交通安全具有一定的影响,其主要呈现为公路设计中平曲线半径、超高方式,应始终以汽车曲线行驶舒适性为基准,对整个圆曲线最小半径进行灵活性调整。横向力系数持续性增大,汽车行驶自身稳定性不佳,判定横向力系数处于0.11~0.16 范围内,具有合理性,要求设计人员在设计中按照相应的公式验算车辆的行驶速度,以最终验算结果为基础,合理获取横向力系数,以此计算不同曲率半径的超高横坡值。

图1 曲率变化率与交通事故率关系图

1.3 纵坡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道路坡度作为交通安全的关键因素,需对其加以重视。车辆行驶在上坡路段时,受车辆自重的影响,导致车辆实际速度下降,纵坡实际斜率的增大显著降低汽车的行驶速度,汽车无法获取充足的牵引力,难以保证车辆行驶可靠、安全;车辆行驶于下坡路段时,同时受其重力的干扰和影响,促使整个车辆处于正常加速状态,在该过程中发生突发状况,无法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车辆行驶操作失控,引发交通事故,纵坡对交通安全影响的系数值见表2。

表2 纵坡对交通安全影响的系数值

1.4 线形组合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影响交通安全的线形组合包含两种类型,即平面组合、平纵面组合。不良线形组合无法正确、高效引导驾驶员视线,驾驶员无法精准判定前方的实际状况,进而引发交通事故。在高速公路设计过程中,不良线形组合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长直线陡坡与最小半径曲线组合。车辆处于较长直线陡坡行驶过程中,车辆高速行驶状态下,驾驶员对前方行驶路线无法判断,整个操作多依附自身主观判定路况,若发生突发状况或急转弯,即使第一时间采取制动措施,也因车速过快或减速时效性不佳,导致车辆无法安全转弯发生安全事故。在雨雪天气、路面湿滑、附着系数较小状况下发生频次较高。其次,长直线与陡坡组合。车辆行驶于直线状况下车速较高,高速行驶状态下,车辆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变行驶速度,加之直线布设相应的陡坡会增加车速,驾驶者需增加刹车频次进行减速,易导致刹车失效进而引发安全事故。最后,长直线与凹形竖曲线组合。针对该组合形式多呈现为竖曲线属于下坡,凹形竖曲线为上坡,由于车辆较长时间均在直线上行驶,驾驶员实际操作过程中前方视野较为开阔,对上坡线路易形成视觉偏差,错误判定路段,增加安全事故发生率。

2 公路路线设计优化的基本策略和要点

2.1 合理选取公路等级

公路等级选取作为一项综合性、复杂性工作,是公路设计及建设的前提。随着公路等级的增加,行驶速度、曲线半径等基础指标也随之变更,路基宽度越宽,土石方量和防护工程量增加,整个工程造价增多。比如,某公路等级从二级调整为三级公路之后,对其工程规模进行比对获知,公路等级降低,路基整体宽度缩窄,技术指标降低,整个工程规模缩小,投资成本降低。合理选用公路等级,不仅需注重公路实际的应用功能,而且需考察当地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确保其与区域内经济发展相匹配。合理确定公路等级,严格依照相关规范做好设计工作,促使各环节设计满足安全基本标准,行车视距处于合理范围内,行车更具安全性、可靠性。

2.2 平面线形设计

2.2.1 地质选线与地形选线充分结合

公路整体沿线地形、地质十分复杂,在以往的公路设计过程中,多先选定路线走廊带,随后评析地质实际条件。在平面线形设计过程中,应保证均衡、连续,与地形、地质相适应,与周围环境保持协调。积极应用设计新理念,可重新优化改善选线流程,包含以下要点:一是选取卫星图片、航摄相关数据资料,从总体上、宏观上选择可能的几种路线方案,再查询相关地质资料,收集实地调研资料,从中择优选择可比方案。二是从可供比选的路线中,结合区域内地形条件再次筛选,对局部线形进行优化,选取可供布线的路径。三是对可供布线的路径地质条件进行详勘分析,掌握该区域内可能存在的地质灾害,明晰灾害发生对公路产生的不利影响,采取强有力的解决措施,再推荐合适的路线走廊方案,确保整个公路路线布设的合理性。在公路线形设计过程中,为显著提升整个设计质量,需积极利用先进的通信技术设备,对并未开发的公路路段展开数据信息动态化监测,为其设计提供信息支持,如北斗卫星通信系统、GPS RTK 地籍测量系统等。

2.2.2 桥梁、隧道等应与平面线(形)相协调

在公路平面线形实际设计过程中,需考察大型桥梁、隧道的实际布设位置。部分桥梁、隧道作为整个公路路线实际布设的重点,若对其实际部位设定、规模等考量不足,影响整个公路设计的科学性及合理性。在正常状况下,路线规划布设过程中,将隧道、桥梁设计布设为直线段,若遇见无法规避的桥梁或隧道,应积极选取不加宽、不超高曲线半径,保证桥梁、隧道与平面线形相适应,隧道洞口线形作为影响安全的核心因素,为减少各类安全事故,洞口线形应保持统一,其线形结构如图2 所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桥梁线形建议与整个路线线形相协调,促使桥梁线形与路线线形更具流畅性和连续性。在桥梁、隧道等与平面线形协调设计过程中,为保证其设计成效达标,建议选用遥感技术对现场环境数据进行收集。应积极选用3D 建模技术仿真还原现场实际状况,促使设计更具立体化、直观化。

图2 隧道洞口线形

2.3 纵面线形设计

公路沿线部分区域受纵坡干扰,高速公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承受车辆较大的载荷,其纵剖面设计应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结合河流纵坡、河谷纵坡等地形条件进行循环测试,仿真模拟公路未来轮廓,明晰项目施工重难点。公路纵坡不建议过长,避免行车中制动失效,影响行车的可靠性及安全性。为保证车辆行驶可靠、安全,应减少选取极限坡比和坡长,针对以重车运输为主的路段应谨慎选用。公路路线纵坡平缓的路段,若出现不良天气,如暴雨,易造成路面积水严重,不利于行车的可靠性及安全性,需积极加大排水设施建设,减少公路结构损伤,延长其实际使用年限。纵面线形设计应与地形相适应,设计为视觉连续、平顺的线形,以免曲折等纵面线形,竖曲线建议选取较大的半径,若有条件建议选用表3 的竖曲线半径数值。

表3 视觉所需的最小竖曲线半径数值

2.4 横断面设计

公路横断面设计的合理性直接与整个公路应用成效密切相关,需严格依照相关规范设计,保证其满足相关规范和要求。为保证公路设计更具合理性,需充分应用公路勘察设计新理念,遵循相应的基本原则,结合不同区域内地形条件,灵活布设路基横断面。对于地形平坦路段,以整体式为主;对于地形复杂路段建议选取分离式路基进行布设,以此减少实际开挖量,保证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以及避免对自然环境的干扰。图3 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分离式断面结构图。模板法作为常见的横断面设计方法,其应用较为简易,且可针对多元化的路段提供设计模板,主要是以点为基本元素,在合理应用点元素的基础上,与公路设计相互结合,显著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图3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分离式断面结构

2.5 合理布设避险车道

在公路投入使用过程中,长大下坡路段作为安全事故高发段,其核心因素为制动失灵。车辆处于下坡路段持续性制动,刹车片摩擦发热严重,增加刹车失灵的风险。公路设计难以避免长大下坡路段时,应综合性考量坡度、避险车道,其布设包含以下几点:第一,避险车道入口应确保车辆处于高速下安全进入,车道建议布设至出口特定部位之外,促使车辆前轮可进入制动坡床,为驾驶者提供充足的准备时间;第二,避险车道布设于直线段、曲率较小的曲线段方向,有助于驾驶者驾驶故障车辆安全到达撤离坡道上;第三,应保证该区域内视野广阔,且具备醒目的标志,为驾驶者提供清晰的标识,为后续安全驾驶提供导向;第四,坡道长度需可完全消除车辆行驶动能,保证车辆可安全制动;第五,避险车道宽度应可容纳1 辆车以上,图4 为避险车道。

图4 公路避险车道

3 结语

公路设计需充分考虑多方面因素,最为关键的就是安全性、可靠性,为实现该目标应积极掌握整个公路路线设计与安全之间的关系,并按照相关规范和要求,从公路路线设计优化、平面线形设计、纵面线形设计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设计,以确保其更符合实际客观要求。为促使后续公路设计水平提升,应深层次分析国家提出的和谐公路、美丽公路,将其理念融入公路设计,保证其安全的基础上,凸显自身美观性。

猜你喜欢
线形视距路线
大跨度连续刚构桥线形控制分析
俄罗斯
画出路线
闻鸡起舞
城市地下道路视距验算及优化设计探讨
嘉定体育馆内的视线分析探讨
多边形电极线形离子阱质量分析器的结构与性能
浅谈道路设计中的停车视距与验证
谈作曲的线形思维与纵横思维
找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