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护理模式对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精神状态以及生活能力的影响

2022-08-18 02:38李诗霞
中国医药科学 2022年14期
关键词:康复训练脑梗死疾病

李诗霞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病科,广东广州 510000

腔隙性脑梗死作为单支穿支小动脉闭塞所导致的小梗死,位置在基底节、深部脑白质或脑干。在我国,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率较高,尤其是高龄患者,尽管患者的症状较轻,可以在短时间内恢复,再发梗死以及急性期病死的风险偏低[1]。但是相关研究显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预后并不理想,再发梗死、病死的风险更高。故腔隙性脑梗死是一种潜在风险极高的疾病,是疾病进程的起始状态,而非良性状态。随着我国老龄化加重,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发生率随之上升,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注意患者的疾病变化,并严格观察生命体征,预防疾病进展或恶化,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2]。因此,对于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而言,临床护理工作同样重要。本研究对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护理措施,并研究其临床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80例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其中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64~97岁,平均(78.5±6.4)岁;其中2型糖尿病13例、高血压22例、心房颤动2例、高脂血症3例观察组男19例,女21例,年龄63~98岁,平均(79.3±5.9)岁;其中2型糖尿病15例、高血压17例、心房颤动1例、高脂血症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以及家属对本研究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经过影像学诊断,患者缺血病灶部位<20 mm,经确诊腔隙性脑梗死。排除标准:交流障碍,精神疾病、心理障碍以及心、肝、肾脏器病变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包括药物干预、健康宣教、康复训练等措施。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早期护理干预模式。①对患者的各项基本情况进行评估,包括心理变化、危险因素、疾病情况等,并收集所有对象的基本资料,并独立建立档案,由专人给予早期护理措施。②完成档案建立后,实施早期护理措施,由医护人员和患者进行交流,了解患者对疾病、康复训练以及治疗的了解程度,并给予健康教育,应详细说明疾病的发生原因、康复训练的要点、注意事项以及治疗现状等,通过以上方式提高病患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并掌握正确的康复训练措施,鼓励其将掌握的知识带入生活当中,纠正以往的错误认知,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加强护理和治疗依从性。③对于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来说,因为疾病、预后等因素,患者将会存在严重的负面情绪,包括紧张、烦躁、失去希望等情况,因此医护人员应当做好交流工作,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特征和心理状况,针对性疏导不良心理,并解释说明该疾病的治疗以及康复训练的必要性,提高患者的积极性,并做好家属的沟通工作,因为患者年龄较大,疾病的恢复的日常心理需要家属的精神和心理支持,家属做好辅助工作,以积极正确的态度迎接治疗和面对疾病。④认知康复训练包括脑部协调、注意力训练等,经过刺激反应措施,患者可以通过视觉和听觉对事物进行分辨,也可进行听读写理解训练等。⑤日常生活功能的训练,由医护人员对患者实施生活功能训练,鼓励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并逐渐增加难度,包括洗漱、穿刺、起居等,可以进行被动康复训练并逐渐过渡于主动康复训练。⑥在康复训练以及治疗过程中,应当落实安全防护工作,因为患者的肢体功能较差,活动障碍等情况,跌倒、坠床等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极高,为避免对患者造成伤害,故应做好看护以及防护工作,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防止护患纠纷。⑦出院指导,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医护人员应做好出院指导工作,强调康复训练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并要求家属加强患者看护,掌握正确的康复训练方法,协助患者加快恢复速度。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精神状态(MMSE)评分,包括定向力、记忆力、注意力、计算力、语言能力,27~30分为正常,分数<27分为认知功能障碍。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包括进食、洗澡、洗漱、穿衣、大小便、如厕等,每单项以0分、5分、15分衡量,分数越高证明生活能力越强。使用生活质量指数(QLI)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证明生活质量越好。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评价临床护理满意度,根据患者对本次护理工作的评分,可分为<60分为不满意,60~79分为一般满意,≥80分为满意[3]。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MMSE、ADL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MMES、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MMES、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MMSE、ADL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MMSE、ADL评分比较(分,)

组别 n MMSE评分 ADL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40 24.1±3.6 26.2±3.5 76.4±17.0 86.2±13.1对照组 40 24.2±3.3 24.2±3.6 79.1±13.3 80.3±11.2 t值 0.129 2.519 0.791 2.165 P值 0.897 0.013 0.431 0.033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组别 n 生活质量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40 80.2±5.1 86.1±5.5对照组 40 79.4±4.5 75.4±6.0 t值 0.743 8.314 P值 0.459 0.000

2.3 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5.0%(38/40),高于对照组的67.5%(2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28,P=0.001)。

3 讨论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脑梗死的发生率也随之上升,和健康人群比较,高龄腔隙性脑梗死对神经影响较为严重,恢复速度极慢、预后不理想及血管性痴呆的发生风险随之上升[4-6]。患者生活能力降低明显,伴随严重负面情绪的发生,将会引发一系列不良事件[7-8]。

在老年脑梗死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心理、生理、康复训练均会对恢复效果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早期护理模式通过对患者各项基本情况的评估,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并制订针对性护理措施,加强护理效果[9-10]。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分析,健康教育的实施保证了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在调动患者积极性方面起到了显著作用,可以纠正以往的错误认知,明确康复训练和治疗的必要性,促进疾病恢复和治疗效果[11-12]。因为患者为老年人,当疾病发生后,肢体活动功能、日常生活功能降低,对其内心造成了严重影响,从而衍生出一系列负面情绪,这些不良情绪不利于疾病的恢复、护理的进行以及康复训练的实施,限制了临床治疗效果,同时也易造成不良事件的发生,医护人员通过交流沟通,明确患者的心理特征,并针对性干预,做好家属的沟通工作,告知患者的疾病程度,主动给予关心和爱护,家属给予精神和心理支持,保证患者的心态稳定,以正确的态度面对疾病,树立生活信心[13-14]。辅助以康复训练、出院指导等方式,对患者的居家恢复起到了保障作用,家属做好辅助工作,及时了解患者的恢复情况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帮助[15]。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MMSE、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生活质量和临床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吴芳伟等[16]研究显示,经早期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MMSE、ADL评分均得到改善,与本研究结果相同。究其原因,通过早期护理模式的实施,患者掌握了康复训练、治疗、生活的相关注意事项,促进了治疗和护理工作的开展,并通过医护人员的健康教育,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了生活质量,改善精神状况,提高了生活能力,提高了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10]。

综上所述,在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工作中,早期护理模式的实施,可以改善患者的精神状况、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和临床护理满意度。

猜你喜欢
康复训练脑梗死疾病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进击的疾病
尿碘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凝血相关检测指标在脑梗死中的应用研究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易与猪大肠杆菌病混淆的腹泻类疾病鉴别诊断
夏季养生之疾病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