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车辆检修质量管理策略分析

2022-08-19 03:14王哲
运输经理世界 2022年9期
关键词:通知单计量检修

王哲

(南昌轨道交通集团运营分公司,江西南昌 330038)

0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不断完善和优化,尤其是地铁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大大满足了人们的日常出行需求,也缓解了交通紧张问题。地铁轨道交通具有运行量大、速度快、安全、性能好、准点、舒适度高、节能环保的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但是在地铁线路的不断扩展、运营下,也带来了地铁车辆维修的问题,为了确保地铁运行的安全,需要保证地铁车辆检修质量和效果,科学采用地铁车辆检修模式,以此降低成本,实现预期目标。

1 地铁车辆检修模式

当前地铁车辆在一系列检修实践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稳定的检修方法和检修模式,具体包括定期检修、事故状态检修、事后维修三种模式。其中,前两种属于预防性检修,第三种属于事后检修。在采用这三种模式时都需要根据制度规范和要求科学选择,可以结合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在具体检修中如果因为故障发生时间和条件等无法科学处理一些零部件,则需要采用定期检修的模式。对于故障发生后可以通过参数和状态调整对各种零部件进行处理,需要采用状态检修模式,对于故障发生后影响性和破坏性不大,可以通过后期动态化监测和控制对各种零部件进行检修的,或者在事故发生后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的可以采用事后检修模式。在以上模式分类下,地铁车辆检修制度也可以分为预防性计划检修和技术状态检修两种,当前前者因为功能大、优势好、效果佳,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多个城市地铁运营中,人们可以根据车辆运行的具体时间、故障特点、状态等制定检修计划,根据计划进行检修。当前检修工作可以分为大修、架修、定修、月检、列检几种,具体如下:

第一,大修。大修是指对车辆的整体情况,零部件、系统、结构等车体进行整体分解、检查、分析、整修的一种检修方法,需要根据地铁车辆的技术特点对系统进行分析、调整、优化升级、性能检测、功能测试、调试等。

第二,架修。对于地铁车辆中的关键部位、重要零部件、重要系统,尤其是转向架、制动系统、开关门等都需要一一分解检查,进行清洗、探伤、修理、更换、报废。对其中的电气部分需要定期清洗、调试,对于蓄电池需要清洗、容量测试,对于车辆中其他系统也需要进行综合检测、分析、调试等。

第三,定修。定修是指对车辆内部户系统运行状态、性能、功能、参数信息等进行检测、分析,对零部件进行检查、清洗、更换、检修、润滑,比如空调机组、控制装置、动力设备等,需要定期清洁、检测、修理,以此对整个列车进行调试。

第四,月检。月检是指对地铁车辆的各种容易发生破损的零部件,容易发生磨损和老化的零部件进行检修,对空气滤尘器进行检修,对车辆中的关键部位和系统状态进行检查,对关键部位进行清洁、润滑,必要时需要更换零部件。

第五,列检。列检是指根据地铁车辆行车规范要求、制度等对关键部位和关键进行日常检查、技术分析,对于故障进行处理。

2 地铁车辆检修中的问题

2.1 检修规范和流程不合理

当前检修规范和流程不合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在检修规范中没有设置参数指标;二是没有根据《检修基本技术标准》《检修手册》供货商提供的资料、文件来编制和更新规范和章程,且在更新和完善检修规范的过程中没有根据国际标准单位进行控制,导致后期使用不合理;三是当前地铁运行检修班组在检修时没有科学采用计算机设备来规范处理,单位缺乏组织检修人员学习相关制度和规范,在检修的过程中也没有做好现场记录;四是其他工作人员对新编制的规范不了解、不熟悉,没有灵活掌握技术参数处理方法。

2.2 检修工艺不科学

当前检修工艺不科学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检修工艺管理人员责任意识不强,不重视检修工艺的编制和更新,没有根据实际情况科学编制检修工艺;第二,检修工艺不符合实际情况,无法满足需求,细节不明确,无法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第三,检修工艺没有根据工作特点、关键部位、零部件和备件等容易发生操作失误的环节进行解释和标准,容易发生各种失误操作的问题;第四,在编制检修工艺后没有进行检查、确认,没有组织员工进行学习。

2.3 缺乏对技术通知单的管理

当前技术通知单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没有根据工作需求发布技术通知单,导致问题处理、故障分析不及时,影响检修效果;第二,技术通知单转发、管理、存档、整理、更新不到位;第三,没有组织员工学习技术通知单,没有做好现场记录工作,导致员工不熟悉;第四,技术管理人员在发布技术通知单后没有对其进行管理和分析,没有做好指导工作;第五,在对地铁故障车辆进行检测、分析、处理后,没有根据技术通知单要求,将最终的结果上报相关部门,没有通知同等级的单位。

2.4 检修中没有及时记录,检修管理不到位

当前检修记录管理不到位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没有根据规范要求编制检修记录表,检修记录数据信息不全面,没有根据技术参数要求标注好测试数据的关键点位,没有说明技术参数规格;第二,检修记录表格中存在遗漏、错误的问题,导致后期检修不到位,影响检修质量;第三,没有根据规范要求填写检修记录表,导致出现各种错误、偏差、信息缺失的问题,容易影响后期的数据分析工作,无法满足检修技术精准性要求。

2.5 检修流程不符合要求

当前检修流程不合理的主要表现如下:一是检修工作人员责任意识不明确,不重视检修流程和步骤的设计,没有根据规范要求科学标准检修流程和步骤;二是已经编制完成的检修流程和步骤不明确、不精细,无法为检修人员提供指导,没有根据检修任务说明要求和内容、注意事项,无法对检修过程进行追踪;三是检修流程匮乏,尤其是检修车的检修调度工作,没有针对性的流程,没有组织工作人员了解、熟悉流程。

2.6 计量工具管理不到位

当前检修工作中的计量工具管理不到位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没有根据规范要求和实际需求采购计量工具,工具数量和类型与实际情况不符,导致检修过程中存在计量工具和器具配置不全的问题;第二,计量工具和器具在使用的过程中因为磨损、标签掉落等导致检修作业数据信息不完善,无法发挥计量器具的作用;第三,计量工具和器具的使用有效期已满,没有对其重新进行鉴定;第四,没有根据规范要求使用计量工具和器具,存在各种失误操作的问题,导致计量数据信息不准确、计量工具和机器破损;第五,没有根据规范要求存放和管理计量工具和器具;第六,管理者不重视对计量工具和器具的管理,没有签字审核,没有标注使用规范。

3 地铁车辆检修质量管理策略

3.1 完善检修规范和流程

科学编制检修规范和流程,根据各级地铁单位运行现状、《检修基本技术标准》《检修手册》、供货商提供的产品资质、信息技术、资料等及时更新和完善检修规范和流程,对于规范,确保技术参数内容和要求清晰、易读。定期对技术参数进行校准处理,避免出现各种误差,影响检修质量和效果,地铁单位在使用规范和流程时需要根据国际标准单位,及时更新供货商的技术资料,确保使用规范,符合要求。在此过程中,还需要加强管理,科学编制和使用检修规范和流程,相关单位需要组织工作人员学习规范和流程、制度,做好各项培训和学习工作,在培训的过程中需要做好记录,在利用规程时需要加强监管。

3.2 更新检修工艺

在检修时需要根据规范要求和标准编写检修工艺,做好会签、校审、发布工作,在具体编制检修工艺时需要做好细节说明工作,根据规范要求和制度科学编制,确保工艺合理,易操作,定期根据检修效果不断更新和完善工艺。在制定新工艺时需要做好学习、经验交流、问题分析工作,以此科学落实检修工艺。

3.3 完善技术通知单

单位需要安排专门的技术人员对技术通知单进行分析、整理、归档,组织人员做好学习工作,且创建沟通交流机制,确保各部门、各人员之间充分交流、沟通、学习,要求相关岗位人员熟悉技术通知单。根据具体需求不断完善技术通知单,并根据学习情况创建技术通知单数据库。

3.4 加强记录,科学编制记录表

在具体检修的过程中需要做好记录,科学编制检修记录表,根据实际情况编制,完成编制后需要进行检查、确认,根据标准和管理原则,在地铁车辆运行的过程中做好检修工作,根据具体的问题加强检修管理,不断优化检修策略和制度,加强改进,根据具体数据信息及时填写记录表。对于一些关键数据信息需要保存、管理、做好备份处理,为后期车辆的检修追踪提供依据。

3.5 完善步骤,加强工具的管理

在具体检修前需要对检修步骤和流程进行分析、完善、改进,定期组织检修人员学习新技术、新方法、新知识,确保检修流程和步骤的科学合理,规范整个检修过程,在此过程中人们还需要对计量工具和检修设备、仪器等进行管理。在申报采购、使用、维护等环节中加强管理,做好台账工作,确保在地铁检修的过程中使用科学合理的计量工具,避免影响检修效率和质量。

3.6 做好检修防护工作

第一,科学使用检修安全防护用具。当前地铁车辆中设置有双面方位灯和禁止通高压牌、禁止通车牌三种警示标志,在白天检修时人们需要在轨道两端放置双位方位灯,在司机室放置禁止通高压牌。在具体检查列车通行项目时,也需要在制定位置处设置禁止动车的指示牌。在夜晚检修车辆时也需要综合分析,因为检修工作量大,车辆本身带有红闪灯和禁止通高压和禁止动车警示标志,因此不需要单独设置警示牌,在此过程中需要班组长统一分析,科学检查,统一安排,以此确保车辆后期调度和检修工作的顺利进行。第二,科学设置各种防护用具,并科学安排检修工作人员。单位需要科学设置防护用具,科学安排检修人员,一般需要安排两名,一名负责检修,一名负责监督,如果人员需求多,需要班组长根据具体情况临时安排和选择。在检修工作完成后也需要根据规范要求撤除防护用具,一般需要遵循“谁使用、谁撤除”的原则。第三,在设置双面方位灯时需要在地铁车辆的前进方向、右侧轨道一定距离内设置禁止动车牌,并将指示牌悬挂在车辆两端的车钩处,将禁止通高压牌设置在司机室的手柄处或者车间电源位置处。第四,在使用防护用具后也需要科学安排工作人员进行检查、巡查、监督,根据检修制度开展检修工作,在一定原则下组织开展各种巡查工作。第五,在具体使用双面方位灯后,需要向工作人员告知注意事项,要求其明确检修制度和流程,在统一调度后才可以开展检修工作。在具体使用的过程中也需要定期对其进行充电,确保其电源正常。

3.7 完善检修制度

地铁单位需要科学安排工作人员制度检修制度,根据国家相关制度、社会发展现状、市场信息变化等科学编制,确保制度内容符合检修工作的需求和现状,在制定技术参数时,需要做好标注,确保其内容完整。在编制后需要进行分析、审核、检查,避免产生各种误差,且在编制技术资料时也需要根据国际标准进行编制,做好细节和关键部位的说明,加强记录,根据具体需求不断补充、完整制度,根据制度内容组织检修人员学习,做好培训工作。

3.8 完善检修系统

在地铁车辆检修工作开始前应根据完善的检修管理系统来开展工作,以此保证检修管理质量,避免出现各种问题,影响地铁的安全、稳定运行,对此单位需要借鉴相关经验,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方法、设备,建立地铁检修数据库,做好检修数据的搜集、分析、整理工作,以此完善检修系统。

4 结语

总之,为了保证地铁车辆的检修管理质量,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检修计划,明确检修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以此制定检修规范和流程,完善工艺,完善技术通知单,加强记录,科学编制记录表,完善步骤,加强现场管理,并做好检修防护工作,确保检修工作的顺利完成。总之,在地铁运行中会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地铁车辆出现故障,对此需要做好检修工作,为地铁车辆的稳定运行营造有利的条件,并在检修的过程中加强总结、分析、思考,完善经验和方法。

猜你喜欢
通知单计量检修
高速公路合同计量变更管理策略
地铁车辆检修模式及检修技术相关思考
基于信息系统的计量标准管理
地铁车辆检修模式的思考与解析
雨中检修
检修
对公司计量管理工作的一些思考
教育
小数字大生活
中国计量出版社图书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