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重复畸形一例)

2022-08-19 10:30史新原
上海医学 2022年7期
关键词:肌层病理学幽门

史新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57岁。因“进食后腹胀1周,加重伴呕吐3 d”于2020年6月22日至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就诊。患者多年前曾2次因“泌尿系结石”行手术治疗,术后恢复佳。入院前1周,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进食后腹胀,起初无腹痛,未予重视。入院前3 d,患者腹胀症状加重伴呕吐,每日呕吐2~5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每次量约50~200 mL,无呕血,上腹部轻度胀痛,自服“奥美拉唑肠溶片”2 d(具体用量不详),症状无缓解。就诊时胃镜检查提示“胃窦外压性病变伴胃潴留”(图1),拟诊“胃占位性病变”收入院。入院体格检查示:腹部平坦,腹软;左腰背部见一长约8 cm陈旧性纵形手术瘢痕,愈合佳;上腹部轻度压痛,无反跳痛,振水音(±)。予禁食,胃肠减压,奥美拉唑静脉注射抑制胃酸分泌,补液及对症支持治疗。入院第1天行全腹部增强CT检查示“胃窦囊性占位”(图2);第2天行超声内镜检查示,囊肿呈分隔团块状,边界欠清,基底无法探及,内部回声尚均匀,较水回声略高,接近肌层回声,截面大小约25.8 mm×12.2 mm(图3)。科内病例讨论认为该肿物为囊性肿块,表面光滑,CT见囊肿形态规则,部分位于胃腔外,增强无明显强化,考虑良性病变,符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的扩大适应证。同时,考虑到囊肿位于幽门部,占据十二指肠肠腔,内镜下完整剥离并缝合创面较困难,存在术中转至普外科行手术治疗的可能。患者于2020年6月30日行ESD。术中见大部分病灶肌层与胃壁肌层紧密连接,无法暴露黏膜下层空间,谨慎剥离至大部分囊肿剥离完整,幽门口处无法分清层次,难以继续剥离,主动切开肿物后可见黄色浑浊囊液流出,吸尽囊液(图4),于幽门口处继续剥离完整,标本大小为4.5 cm×4.0 cm(图5),缝合创面。术后标本病理学检查结果示:囊壁位于固有肌层,内衬胃黏膜,固有层可见淋巴细胞浸润,符合重复胃(图6)。手术后结合病理学检查结果诊断为胃重复畸形。术后2个月患者曾到门诊随访,医师建议复查胃镜,但患者认为可正常进食,未配合复查胃镜。

图3 超声内镜检查结果

图4 ESD术中所见

图5 术后大体标本

图6 切除标本的病理学表现(H-E染色,×10)

2 讨 论消化道重复畸形属于罕见的先天畸形,常见于回肠远端和食管,也可见胰腺、胆囊及肝外胆管重复,甚至呈三重畸形[1-4];临床表现多样,如腹胀、腹痛、恶心、消化道出血及腹部包块等,大多数病例在出生后即被发现,但也有成年后甚至老年时因出现症状而确诊。消化道重复畸形大多为良性病变,但近年来也逐渐出现了恶变的报道[5-6]。内镜及超声检查是诊断该疾病的金标准,CT、MRI及钡餐检查可协助诊断。目前关于消化道重复畸形的病因存在几种假说[7]。①异常管腔再通理论:重复畸形的这部分消化道经历过一个“固定阶段”,在胚胎期的第5~6周,原始消化管的前肠部分被类似呼吸道上皮的细胞覆盖,伴随着上皮生长而出现管腔阻塞,上皮的分泌物在组织间隙形成囊泡,囊泡纵向排列,并逐渐融合形成一个新的腔道。如果因某些原因,囊泡未能沿着纵轴融合,则可被肌层包绕。该理论可解释食管、小肠及结肠的重复畸形,但不能解释其他部位的消化道重复畸形。②宫内血管意外理论:胎儿发育早期的宫内血管意外事件导致胃肠道重复畸形,与小肠闭锁的发病原因相似,小肠闭锁也可能是一种特殊的重复畸形。③失败孪生理论:失败的孪生可能导致胃肠道重复畸形,该理论可以解释结直肠的管状重复畸形,认为原始消化管的后肠发育与生殖器和泌尿道的结构有关。

胃重复畸形临床上较为罕见,且常发生在大弯侧,呈非交通性,表现为球形或卵圆形的囊性灶[8]。临床表现的鉴别依赖重复畸形发生的位置、肿块的大小及其是否与正常消化道交通。过去的治疗方案为开窗术和外科手术切除,根治本病依靠手术完整切除,近年来也可见经ESD切除的报道。本例患者囊肿体积大,阻塞幽门的同时也占据部分十二指肠肠腔,如经外科手术治疗可将囊肿完整切除,但势必行胃远端切除及消化道重建术,对患者日后生活质量影响较大,且增加罹患胃癌的风险。临床医师在充分考虑如何保留幽门功能,保障患者远期的生活质量后,决定行ESD,术中操作轻柔,术程顺利,囊肿剥离完整,完好地保留了幽门功能,使患者受益最大化。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证实了术前诊断。

猜你喜欢
肌层病理学幽门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前腹部超声检测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的临床价值
远离幽门螺旋杆菌 分餐真的很必要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生物膜的研究进展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前腹部超声检测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的临床价值
同期经尿道手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效果观察
幽门凿在经脐单部位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中的应用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建议与思考
非肌层浸润膀胱肿瘤灌注治疗研究进展
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的病理学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