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车辆段施工技术应用研究

2022-08-20 07:32温起峰
运输经理世界 2022年17期
关键词:车辆段施工建设

温起峰

(中铁十一局集团城市轨道工程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73)

0 引言

地铁凭借客流量大、能耗低、占地少、高安全等优点得到了迅速发展。为了实现市政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营,给人们带来舒适的出行环境,当前的地铁施工已逐渐实现现代化建设,保证施工风险问题能够在第一时间被发现。要想对车辆段施工有效掌控,需进一步加强新工艺、新技术在施工建设中的应用,不断提高工程建设后的整体水平,为车辆段项目提供帮助,使城市的交通压力得到缓解。

1 地铁车辆段施工概述

1.1 工程内容

地铁车辆段是总体项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含综合楼与公共区域,且涉及技术较为广泛,包括土建施工、机电施工、排水施工、机械施工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特性较为复杂。因此,需要很多系统工程相互协调,共同施工完成,建设质量会直接影响整体地铁工程投入使用后的效果。同时,在工程建设中,存在大量的交叉作业,需要对地基与主体结构等方面进行组合建设,因此对施工组织整体协调工作的水平要求较高。

1.2 工程特点

地铁车辆段包括联合检修库、调机车库、综合维修楼等综合性建筑,且包括了公寓、食堂等生活建筑,整体为组合建设形式,基础和主体需要共同完成。地铁车辆段涉及多种专业技术,日常施工中交叉作业十分常见,且由于工程占地面积大、工程量大,如不有效处理则可能埋下安全风险隐患。

在实际建设中,建设单位数量较多,施工组织协调难度也相对较大。如不进行把控则可能出现子项目“独立”的情况,无法与整体融合,在建设中需要加大关注。

1.3 工程优势

为了实现市政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营,给人们带来舒适的出行环境,当前的地铁施工已逐渐实现信息化。在建设中,结合了通信技术、信息集成技术、物联网技术等手段,保证施工风险问题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从而减少施工过程中的事故,进一步满足时代发展要求。

同时,地铁车辆段在技术应用中,还需要使其进度符合相关标准,保证全部环节的紧密性和一致性,结合实际积极进行施工管理。

2 地铁车辆段施工技术的规划与思考

2.1 现实情况分析

中国大城市人口密集、交通需求巨大,而地铁车辆段施工则是城市高密度发展的重要保障。截至2020年末,我国共有83 个城市的施工规划获批,正在建设车辆段的城市共计74 个,开通运营的城市共计52 个,共完成建设投资3983.9 亿元。中国大城市的城市轨道交通已经进入网络化运营时代,过去的重工程、轻服务的模式亟待改变,所以必须要合理应用各类新工艺、新技术开展建设,以此确保投资效益最大化,避免发生建设风险问题。

2.2 交通效益分析

地铁车辆段项目涉及面广、技术复杂、审批事项多,从长远角度和外部效益角度进行综合评价,交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巨大。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需要进行深度优化。以某市轨道交通的实际数据为例进行效益评价,通勤客流全部依靠公共汽车通勤出行,通勤时间节省约90 万h·d,时间价值约133 亿元·a,考虑平均工资增长的因素,时间价值可以达到466 亿~532 亿元·a,可见施工后的交通效益巨大。

2.3 施工风险分析

地铁建设风险有着一定的必然性,问题的组成较为复杂,为此需要注重分析过程中的层次性以及综合性,掌握当前建设区域的地质和水文条件,如资料收集过程中存在局限性将会降低后续建设的精确度。同时,在车辆段施工建设中,可能出现较多的风险因素,为此需要对协调管理加大关注,从安全、地质、环境、组织等方面进行考虑,避免因意外事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3 地铁车辆段施工技术的运用要点分析

城市地铁施工也可能由于人为因素而出现偶然风险事件,而预警则是对施工的一种风险动态监控,最终将外部影响降到最低,要点如以下几个方面。

3.1 规范施工行为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相关设计人员必须深入施工现场进行确认,准确勘测当前地铁车辆段施工的参数,明确施工中设备和材料的规格、型号及材质,保证施工图纸与实际施工的一致性。

同时,必须要规范相关施工人员的行为,结合设计图纸的相关参数和实际工程情况,进行完善和调整,然后再根据具体要求对图纸做好分析和优化,防范施工人员不按规范施工。

3.2 控制盾构纠偏

若想做好施工前期的风险预想工作,应现场监督每位施工人员做好安全措施,不断加强对于基础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及安全教育,提升施工人员的风险意识,使问题能够被及时发现。在作业期间,应严格按照方案进行施工,对盾构纠偏量风险进行预测,折角变化和隧道轴线的范围要控制在0.4%以内,确保施工时刻处于匀速状态,防止在此过程中发生过大的偏移。

3.3 完成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应考虑整体,明确各类风险的形成原因,结合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制订风险管理的措施。建设前,详细分析施工现场的情况,完成风险管理的评估工作,随后结合资料确定施工方案,避免出现主观风险问题。施工管理需要将识别风险融入体系,明确当前区域的地质条件特点后,选定新工艺与新技术,确保后续工作的有效开展,避免发生技术与要求不对称的情况。

3.4 优化施工方案

地铁车辆段施工建设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设施,需要通过策略的有效指导,合理利用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保证社会发展的协调统一。在此基础上,需要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在规划中预先确定工程建设的相关内容,并吸收社会资金作为补充,结合需求将地铁车辆段施工技术不断进行优化,建立都市圈轨道交通一体化发展机制,避免出现不合理的情况。

3.5 增强技术创新

在实际建设过程中,新工艺与新技术的选择必须以绿色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结合现代化手段改善当前现状,提高施工技术的科技含量,增加产能。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从施工材料、施工工艺等角度入手,加大对于此类先进技术的支持力度,增加研发投入和人才培养力度,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提升地铁车辆段施工的整体水平,从而推动行业实现创新发展,避免与时代出现脱节的情况。

4 地铁车辆段施工技术应用策略

4.1 施工测量放样

地铁车辆段必须要明确将测量数据当作基本条件,建设方要始终遵循规范的水准点、基准点以及基准线,以中心线与边桩为依据,使曲线段、分块线与路面中心线保持垂直。同时,需要对地铁车辆段工程施工所涉及的坐标数据进行准确计算,加密处理施工过程中的各个控制点,将各类情况准确反映在施工图纸上,明确各项坐标以及高程数据。在此过程中,要根据不同GIS 平台的需求完成施工放样。结合现场地形的实际情况实时测量,高效完成施工放样工作。在采集地形图中选择相关模型,对存在偏差的数据查明原因并及时调整。

4.2 施工风险识别

在施工中,严格按检修规程进行巡检,通过GPS技术定位施工人员的位置。邀请业内相关专家在现场指导工作,保证施工人员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升自身的风险识别能力与建设管理意识,严格按照相关指引、标准、规范进行施工操作。

4.3 车辆段施工规划

现阶段,许多地铁施工项目被设计得更加异形、复杂。如仅依靠传统的作业方式与技术手段难以契合实际需求,不仅会延误建设工期,且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人力资源与施工材料的成本支出。因此,工程建设需要合理借助新工艺与新技术,优化施工规划,如借助BIM 技术将建设中的所有子项、分项统一管理,对计划方案进行整体把控,从而避免风险问题的发生。在施工建设中,利用建立好的BIM 模型,并结合实际对重要施工方案进行模拟,革新现有的工程进度管理模式,清楚表达施工步骤、过程,对项目施工进度进行精细化的管理。

4.4 地基预制管桩

地基静压预制管桩技术现正逐步完善,在当前的地铁车辆段软土地基处理中较为常见。在应用中,参照测量数据进行桩基位置的精准定位。沉桩施工期间,要求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标准要求开展作业,将接桩高度控制在距地面1m 左右。焊渣清除后,等待1~5min 后方可继续开展后续焊接作业。同时,该技术在应用中需做到对施工过程的全面观察,确保桩体施工质量达到标准要求。按照稳压、复压以及终压的顺序开展压实作业,需要将稳压时间控制在5~10s 以内。还要做好复压和稳压操作,观察桩机的入土深度,以桩机入土深度8m 为界限:如入土深度<8m,则复压控制在3~5 次;如入土深度>8m,则复压2~3 次。且要求稳压压桩力必须大于或等于终压力,最终的压力则要以现场试桩结果为基准来确定,提高技术应用的效果。

4.5 工程装配整体吊装

地铁车辆段施工项目工期紧张,为了能够缩短工程建设期限,部分子项目会选择装配式施工技术,大量的建筑部品由车间生产加工完成,包括外墙板、内墙板、叠合板、楼梯、预制梁等,装配工作可随主体施工同步进行。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加快工程建设速度,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人力资源消耗,提高项目的整体建设效益。设计的标准化和管理的信息化可以提高整个装配式建筑的性价比。在技术应用中,需要根据地铁车辆段工程的特点,对框架柱进行装配式设计或施工。由于在整体吊装中,很难将上部钢筋与下部钢筋完全对齐,为此在施工前需要将模具预先放在下部钢筋上,以此实现精准对位。

4.6 破桩头技术应用

现在大多数的地铁车辆段都涉及物业开发,建设中桩基数量多、体量大,桩头破除更是占用较多的时间。为此在施工中,应预先在桩顶位置设置10~15cm 的切割线,带状区域宽度控制在10~15cm 左右,避免风镐作业中破坏钢筋保护层,对于上部钢筋需要让其向外侧微弯,破桩中钻头水平或稍向上,位置在桩顶线以上10~15cm。同时,在执行中可以使桩头上下分离,采用起重机械起吊并分离桩头,主筋顶部增加软套管,以便后期混凝土破除。

4.7 高支模施工技术

现阶段,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较为常见,技术应用中需要规范土方回填、压实以及硬化处理作业,对构筑物的参数进行精准测量。在此基础上,依据现场情况进行优化设计,以相关分类标准为参照进行梁模板的归类,厚度设计可以控制在150mm 的范围内,切不可在支撑体系设计结束后直接应用于车辆段施工。需要设置横向方木,使梁与梁截面保持平行,尺寸为50mm×100mm,间距控制在20cm。在板高支模施工中,横、纵间距均控制在0.9m。根据具体的施工情况,进行特别的加强支护,确保支架结构安全稳固。

4.8 结构混凝土施工技术

在地铁车辆段施工中,结构混凝土施工在设计和施工精度方面要求很高,需要选用适合地铁车辆段工程施工的水泥,保证结构混凝土施工的耐久性。在此基础上,应控制和优化混凝土的配合比,并做好施工现场各项原材料的检查工作。

例如,预先设置350mm×350mm( 柱中心距900mm 左右)的轨道支撑柱,偏差需要控制在±2mm以内。单柱模板完成后,采用2 道方木进行加固,做好变形监测控制。

5 结语

若想提高地铁车辆段施工的整体质量,必须合理应用新工艺和新技术进行优化,要求相关企业对此加大关注力度,结合现代化手段完成交叉作业,以此提高项目的整体建设效果。在此基础上,需要结合BIM技术实行全过程精准规划,全面提高地铁车辆段的施工效益,减少施工失误的情况出现。

猜你喜欢
车辆段施工建设
挂篮悬浇施工技术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分析
边坡控制爆破施工
埃及Badr车辆段排水方案分析
地铁车辆段污水处理工艺及过程控制研究
地铁车辆段场安全行车组织与施工管理控制分析
寒露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超薄水泥混凝十路面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西安地铁二号线渭河车辆段牵引供电系统可靠性研究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