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止痛汤联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 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研究

2022-08-24 07:38袁春生黄爱国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2年16期
关键词:桡骨腕关节远端

袁春生,黄爱国,李 欢

(江南大学附属医院伤骨科,江苏 无锡 214062)

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上多发于老年人群且为较常见的骨折类型,患者主要表现为机体腕部疼痛、畸形、活动受到限制。临床上对于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常给予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进行治疗,以逆损伤机制进行骨折整复,具有创伤小、操作方便等优势,但预后不佳,易导致患者出现关节疼痛、关节功能障碍、愈合畸形等并发症,故临床上针对这一问题需在患者进行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后,采取更为有效的方法进行辅助干预[1]。中医认为,骨折的康复过程属于“新生”“祛瘀”范畴,临床上应以通经活络、祛瘀活血、温血补肾之法进行治疗[2]。活血止痛汤中含有当归、川穹等中药成分,具有活血止痛、补肾强筋的功效,进而可对患者的临床疼痛症状进行改善,减轻患者的关节功能障碍,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患者骨折部位的生长发育,且中药药性温和,不会增加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3]。故本研究旨在探讨活血止痛汤联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腕关节活动度、血清疼痛介质的影响,现报道 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江南大学附属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44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2例)、观察组(22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10例;年龄40~78岁,平均(56.42±13.54)岁;骨折AO分型[4]:A型8例,B型6例,C型8例;病因:摔伤11例,交通事故8例,高处坠落3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11例,女性11例;年龄42~80岁,平均(56.45±13.58)岁;骨折AO分型:A型10例,B型7例,C型5例;病因:摔伤13例,交通事故6例,高处坠落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AO分型、病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可进行对比分析。诊断标准:符合《桡骨远端骨折的AAOS治疗指南》[5]《骨伤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第3版)》[6]中的相关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入院经医学影像学检查确诊,且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者;有桡骨远端活动异常、疼痛等典型临床症状者;属于闭合性骨折者等。排除标准:存在血管、神经功能等异常者;临床上治疗依从性较差,不能配合手法复位者;肝、肾功能严重损害者;合并其他类型骨折者等。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晓此次研究相关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已批准本研究。

1.2 治疗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患者取坐位,局部麻醉骨折断端,肩外展90°,屈肘90°,前臂中立位,助手固定患者患肢前臂上端,施术者需与患者手部握紧,进行4 min的对抗牵引,将彼此嵌入的骨折断端分离,之后由远端向尺侧处进行施压以纠正骨折端桡侧的移位,恢复尺偏角,与此同时,屈曲患腕对患者的背侧移位进行纠正,恢复掌倾角,捋筋至关节面平整,当确认患者的骨折部位无阶梯感时即为完成复位。复位过程中需根据患者的骨折部位相应地调整手法,于手法复位后对患者患处使用小夹板进行固定,固定时应保证有一定的松弛度,不可过紧或过松,以前臂吊带悬吊固定,维持4周并嘱患者主动行抓握训练,定期对患者进行复查。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活血止痛汤治疗,药方组成:没药、陈皮、三七、乳香、熟地黄、补骨脂、杜仲、续断各6 g,红花、川芎各9 g,当归、苏木各12 g,以上中药浸泡30 min后用水煎煮30 min,煎煮2次,煎至500 mL,于患者术后当天开始服用,早晚温服,250 mL/次,2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并于治疗后随访4周。

1.3 观察指标①临床疗效:于治疗后参照《桡骨远端骨折的AAOS治疗指南》[5]中的疗效判定标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其中优:治疗后经X线检查骨折愈合完全,且腕关节可正常活动;良:治疗后经X线检查骨折几乎完全愈合,且腕关节活动度接近正常;可:治疗后经X线检查骨折部分愈合,腕关节存在轻度的畸形,活动受限;差:治疗后经X线检查骨折未愈合,且腕关节功能异常,活动严重受限。总优良率=(优+良)例数/总例数×100%。②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对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疼痛消失时间及肿胀消失时间进行统计并比较。③腕关节活动度:于治疗前后采用量角器对两组患者的腕关节旋前度、旋后度、背伸度、掌屈度、桡偏度进行检测并比较。④血清疼痛介质:采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静脉血5 mL,置于采血管中待其沉淀后,离心分离出血清待检,离心参数设置为转速3 500 r/min,时间为15 min,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血清P物质(SP)、β- 内啡肽(β-EP)、前列腺素E2(PGE2)、神经肽Y(NPY)水平。⑤并发症:随访期间统计两组患者畸形愈合、感染、骨折不愈、创伤性关节炎、局部疼痛等情况并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 例(%)]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首先进行正态性和方差齐性检验,若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则以(±s)表示,行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总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疼痛消失时间及肿胀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s)

组别 例数 骨折愈合时间(周)疼痛消失时间(d)肿胀消失时间(d)对照组 22 6.47±0.78 7.74±0.86 9.77±1.16观察组 22 4.34±0.45 4.91±0.52 7.04±0.65 t值 11.094 13.208 9.630 P值 <0.05 <0.05 <0.05

2.3 两组患者腕关节活动度比较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旋前度、旋后度、背伸度、掌屈度、桡偏度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腕关节活动度比较(±s , °)

表3 两组患者腕关节活动度比较(±s , °)

注:与治疗前比,*P<0.05。

组别 例数 旋前度 旋后度 背伸度 掌屈度 桡偏度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22 65.48±6.5574.74±7.91*66.79±7.1575.18±6.25*38.66±3.6345.88±5.55*38.38±4.2647.78±5.26*8.47±1.24 14.63±1.56*观察组 22 65.36±6.4481.16±7.69*66.64±7.2182.84±6.33*38.62±3.6453.44±5.21*38.35±4.2454.24±5.32*8.42±1.36 17.65±1.87*t值 0.061 2.730 0.069 4.039 0.036 4.658 0.023 4.050 0.127 5.817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4 两组患者血清疼痛介质水平比较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SP、β-EP、PGE2、NPY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血清疼痛介质水平比较(±s)

表4 两组患者血清疼痛介质水平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P<0.05。SP:P物质;β-EP:β-内啡肽;PGE2:前列腺素E2;NPY:神经肽Y。

组别 例数 SP(ng/mL) β-EP(pg/mL) PGE2(pg/mL) NPY(pg/m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22 221.44±32.51 164.76±21.47* 174.87±30.14 132.71±32.11* 376.27±38.74 294.28±27.27* 192.25±11.72 97.95±5.74*观察组 22 221.35±32.46 109.13±21.34* 176.85±31.15 104.49±30.08* 377.32±36.75 248.16±25.14* 192.44±10.86 84.66±4.22*t值 0.009 8.620 0.214 3.008 0.092 5.832 0.056 8.750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5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随访期间,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9.09%,低于对照组的3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例(%)]

3 讨论

桡骨远端骨折多为患者跌倒时手掌着地所致,常引起关节内骨折,患者骨折后会丧失关节稳定性,并随之出现关节肿胀、畸形等,部分患者远期可并发功能障碍、关节炎等并发症。目前临床多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通过牵拉方式帮助肌肉运动,纠正骨折移位,再通过小夹板固定辅助腕关节运动[7-8]。但相关研究显示,该病患者常会因自身合并的基础疾病、预防感染措施实施不到位等,导致易出现骨折不愈、局部疼痛等并发症的发生,进而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改善情况,降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满意度[9]。

中医认为,骨折后恢复属于“骨和”过程,其病因病机为骨折后因血液运行阻滞,肾气不足,血运乏力,使瘀血阻滞,经脉不痛,气血不足,骨折难愈,应以补肾活血、祛瘀止痛为主要治疗原则[10-11]。活血止痛汤中当归可止痛活血、通经活络;苏木、没药、红花、川芎、陈皮、三七、乳香可消肿止痛、行血祛瘀;熟地黄可活血益气;杜仲可强筋补肾;补骨脂可滋阴补肾;续断可生新止痛、强筋健骨,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通经活络、健骨补肾之功效[12]。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总优良率高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疼痛消失时间及肿胀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旋前度、旋后度、背伸度、掌屈度、桡偏度各腕关节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且随访期间,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活血止痛汤联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可促进其临床症状的改善,也可提高腕关节的活动度,提升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疼痛介质可直接兴奋机体的伤害感受器,使得机体产生痛觉,当机体中疼痛介质处于较高水平时,会刺激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机体内游离的神经末梢,提升伤害感受器的敏感性,增加疼痛的感觉,加重患者病情[13]。SP、β-EP、PGE2、NPY属于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疼痛介质,其中β-EP属于机体受到疼痛时分泌的一种激素,其在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机体中呈高表达,提示患者疼痛较为强烈[14];PGE2作为疼痛介质,当患者骨折时,会激活机体内感觉神经末梢受体,加重患者疼痛程度[15];NPY、SP均属于神经肽,可与去甲肾上腺素(NE)协同作用于交感神经接头处,其血清水平与机体的痛感为正相关关系[16]。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三七中含有槲皮素成分,可作用于机体的外周交感神经,对神经的疼痛传导起到阻断作用,达到镇痛效果[17];乳香中含有的萜类、糖类等有效化学物质可对机体内疼痛介质的分泌起到抑制作用,以此来起到镇痛的目的[18];当归中的多糖成分具有抗炎、镇痛、增强机体免疫力等作用,可减轻患者疼痛[19]。以上中药相互协同,可共同发挥减轻机体疼痛的作用,进而减少机体疼痛因子的分泌,改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疼痛症状[20]。此研究表明,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SP、β-EP、PGE2、NPY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提示采用活血止痛汤联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可减轻患者机体的疼痛反应,有利于促进骨折愈合,促使病情恢复。

综上,活血止痛汤联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可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提升腕关节的活动度,减轻机体的疼痛反应,改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桡骨腕关节远端
带血管蒂桡骨瓣逆行转位治疗舟骨骨不连12例
改良Henry入路治疗桡骨远端AO B型骨折的疗效分析
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37例
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经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疗效探讨
惯量主轴在桡骨粗隆精确定位中的应用研究
内侧楔骨远端倾斜与拇外翻关系的相关性
研究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应用于腕关节损伤的影像诊断价值
1.5T与3.0T核磁共振对腕关节软组织损伤影像诊断探讨
桡骨头骨折治疗要点
腕部外伤别只看骨折不看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