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格列汀联合临床药师主导的慢性病健康管理 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的研究

2022-08-24 07:39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2年16期
关键词:沙格列汀胰岛药师

徐 庚

(北京市密云区东邵渠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北京 101501)

2型糖尿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该病多发于中老年、肥胖等类型群体,主要是由于胰岛素相对不足引发病症,若不及时治疗持续高血糖状态可诱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脑卒中等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临床上多采用药物进行降血糖治疗,其中二甲双胍主要通过抑制肝脏葡萄糖的输出以稳定血糖水平,但对于部分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单独使用二甲双胍,其治疗效果未达到预期,需联合其他药物治疗[1]。沙格列汀作为一种新型降糖药物,其主要通过抑制二肽基肽酶-4(DPP-4)活性,提升胰高血糖素样肽(GLP-1)和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分泌多肽(GIP)水平,从而促使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同时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降低血糖水平[2]。但由于糖尿病病程长,往往需要辅助必要的慢性病健康管理措施进行干预,来更快促进患者病情恢复。临床药师主导的慢性病健康管理模式主要涉及专业医师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的连续、全面、主动的管理,能够及时处理血糖的异常波动,提升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有利于促进患者病情恢复[3]。基于此,本研究主要探讨沙格列汀联合临床药师主导的慢性病健康管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胰岛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北京市密云区东邵渠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96例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22例;年龄33~65岁,平均(43.05±6.26)岁;病程2~8年,平均(5.41±1.23)年。观察组(48例)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20例;年龄32~67岁,平均(44.25±5.97)岁;病程2~7年,平均(5.12±1.12)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可比。纳入标准: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4]中的相关诊断标准者;非1型糖尿病者;空腹血糖(FPG)≥ 7.0 mmol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 > 6.5%者;无严重高血压、骨质疏松等病症者等。排除标准:存在严重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者;合并恶性肿瘤者;合并机体严重感染者;对本研究药物有过敏反应者等。患者均自愿加入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本研究。

1.2 治疗与护理方法

1.2.1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进行口服降糖药、胰岛素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 0.25 g/次的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福州辰星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432,规格:0.25 g/片)口服治疗,2次/d,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调整用药剂量,每周增加0.5 g/d,逐渐增加至2 g/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沙格列汀片(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213189,规格:5 mg/片)口服治疗,5 mg/次,1次/d。均治疗3个月。

1.2.2 护理方法两组患者均于治疗期间接受临床药师主导的慢性病健康管理模式护理:①由临床药师、医师共同参与并制定药物治疗方案,临床药师为患者讲解口服降糖药物、胰岛素注射制剂等用药方法,提前告知会可能会引发的不良反应,做好预防措施;②结合患者生活习惯为其制定针对性运动、饮食方案,对于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时进行电话解答并调整治疗、护理计划,结合患者的自身特点进行个性化健康教育;③每月定期随访,了解掌握患者的用药及病情改善情况,对于未能合理用药的患者及时了解具体原因并督促其按时按量用药,定期进行血糖监测,注意规律饮食。

1.3 观察指标①临床疗效: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4]中的相关判定标准评价,治疗后患者“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质量减少)症状明显减轻,FPG、餐后2 h血糖(2 h PG)恢复至正常范围,或降低 > 40%为显效;治疗后患者“三多一少”症状有所缓解,FPG、2 h PG降低20%~40%为有效;治疗后患者“三多一少”临床症状无任何改善甚至加重,FPG、2 h PG降低 < 20%为无效。临床总有效率=(有效+显效)例数/总例数×100%。②血糖:采集两组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以3 000 r/min转速离心10 min,取血清,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FPG水平,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HbA1c水平;另运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进行24 h血糖监测,记录血糖平均波动幅度(MAGE)。③胰岛功能:血液采集同②,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胰高血糖素(GC)水平;另采集两组患者空腹、餐后2 h静脉血液各3 mL,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餐后2 h C肽(2 h CP)水平,并计算早期胰岛素分泌指数(EISI)、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IR),EISI=[30 min胰岛素 - 空腹胰岛素(FINS)])/(30 min血糖-FPG),HOMA-IR=FPG×FINS/22.5。④不良反应:统计两组患者呕吐、低血糖、恶心、头痛等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 例(%)]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首先进行正态性和方差齐性检验,若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则以(±s)表示,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FPG、HbA1c、MAGE水平与治疗前比,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P<0.05。FPG:空腹血糖;HbA1c:糖化血红蛋白;MAGE:平均血糖波动幅度。

FPG(mmol/L) HbA1c(%) MAGE(mmol/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8 14.11±2.36 7.21±1.88* 7.84±1.21 6.22±0.31* 5.34±0.64 3.75±0.26*观察组 48 13.67±2.48 5.42±1.02* 7.82±1.17 5.01±0.15* 5.22±0.83 2.19±0.19*t值 0.890 5.798 0.082 24.342 0.793 33.563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组别 例数

2.3 两组患者胰岛功能指标水平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2 h CP、EISI水平与治疗前比,均显著升高,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升高;HOMA-IR、GC水平均显著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胰岛功能指标水平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胰岛功能指标水平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P<0.05。2 h CP:餐后2 h C肽;EISI:早期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IR:胰岛素抵抗指数;GC:胰高血糖素。

组别 例数2 h CP(μg/L) EISI HOMA-IR GC(pg/m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8 4.15±0.21 4.83±1.11* 0.84±0.13 2.36±0.32* 3.12±0.08 2.74±0.03* 68.26±2.79 64.08±2.75*观察组 48 4.17±0.18 5.46±1.26* 0.88±0.16 3.35±0.51* 3.10±0.10 2.32±0.04* 68.44±3.26 57.23±3.14*t值 0.501 2.599 1.344 11.392 1.082 58.197 0.291 11.370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例(%)]

3 讨论

2型糖尿病发病初期症状较为隐匿,仅表现为身体轻度乏力、易口渴等临床症状,较难判断起病时间,但随着病情发展,患者血糖会持续上升,体质量也会日渐减轻,严重影响了患者正常生活。临床上通常采用药物治疗以降低血糖水平,达到治疗效果。二甲双胍作为降糖药物,能够抑制肝糖原的输出,提升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率,可调节血糖浓度,以达到治疗效果,但治疗期间患者易出现呕吐不良反应,难以满足患者的实际需求,且预后欠佳[5]。

FPG作为检测糖尿病的常用指标,其水平变化可反映2型糖尿病患者机体胰岛β细胞功能;HbA1c主要由葡萄糖与血红蛋白经非酶反应结合而形成,临床上可用于评估患者近3个月的血糖水平;MAGE是一项评估血糖波动状态的重要指标,随着病情进展,血糖波动显著,其水平随之升高[6]。上述研究中,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FPG、HbA1c、MAGE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而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沙格列汀治疗联合临床药师主导的慢性病健康管理可有效调节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良好。其原因在于,沙格列汀可对胰岛细胞进行双向调控,延迟胃排空,进而能够改善机体血糖波动状态;此外,沙格列汀能够对肝脏的糖异生功能产生阻碍,加快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大量摄取,进而能够维持患者机体的血糖平衡状态,与二甲双胍联合应用有协同互补的作用,具有较高的耐受性,同时可降低各项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此外,沙格列汀作为一种具有独特作用机制的DPP-4抑制剂,在降血糖过程中仅作用于血糖升高期间,当机体血糖水平降至正常范围并趋于稳定时,其不再对胰岛素的释放起到刺激作用,不易增加低血糖发生风险[7],因此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再加上临床药师主导的慢性病健康管理干预,可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用药和生活指导,能够降低因糖尿病而引发的多项并发症,从而有利于稳定患者血糖水平,促进患者病情恢复[8]。

2 h CP能够反映患者胰岛细胞的储备功能,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控糖效果不佳,导致自身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分泌不足,使2 h CP水平降低,患者病情加重;EISI可反映胰岛素的分泌功能,而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升高致使糖代谢过程发生紊乱,导致早期胰岛素分泌功能缺陷,使EISI水平降低,加重胰岛负担;GC是由胰岛α细胞分泌的一种升血糖激素,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异常升高,导致GC水平升高,血中游离脂肪酸增多,患者病情加重;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病情发作可诱发机体胰岛素在细胞内部的信号传导过程发生异常,加重胰岛素抵抗状态,使HOMA-IR升高,造成恶性循环[9]。沙格列汀可增加胰岛β细胞对葡萄糖刺激的敏感性和早期胰岛素的分泌,有效抑制肝糖原的输出,促进胰岛β细胞的再生,改善机体的胰岛素抵抗情况;同时DPP-4抑制剂可双向调节α、β细胞功能,抑制GC的释放,提升治疗效果[10]。在此基础上联合临床药师主导的慢性病健康管理,能够通过规律饮食纠正内分泌紊乱状态,更好控制患者血糖浓度,减轻胰岛素抵抗与胰岛β细胞的负荷,进而改善胰岛功能[11]。上述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 h CP、EISI水平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HOMA-IR、GC水平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表明沙格列汀联合临床药师主导的慢性病健康管理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中,能够保护其胰岛功能,控制病情进展,疗效显著。

综上,沙格列汀联合临床药师主导的慢性病健康管理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能够有效调节其血糖浓度,促进胰岛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进一步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沙格列汀胰岛药师
治疗糖尿病的新技术:胰岛细胞移植
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总胆固醇水平影响评价
药师带您揭开华法林的面纱
药师干预作用在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上报中的作用
人工胰岛成功用于小鼠
人工胰岛成功用于小鼠
熊真的活过来了
熊真的活过来了
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在初发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
沙格列汀治疗老年糖尿病的用药效果评估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