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奈唑胺治疗老年重症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研究

2022-08-24 07:39贾蔓箐孙晓靖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2年16期
关键词:万古霉素内皮肺部

贾蔓箐,孙晓靖

(1.新疆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药学部;2.新疆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ICU,新疆 乌鲁木齐 832000)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较为常见的革兰氏阳性球菌,也是院内感染和社区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其能够对β- 内酰胺类及其他多种抗生素耐药,且交叉耐药和多药耐药性较为严重。老年重症MRSA肺部感染起病隐匿,病情发展快,若不及时医治还会出现多器官衰竭,甚至死亡。万古霉素作为一种糖肽类的抗生素,可以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达到杀菌目的,该药对MRSA的敏感性较高,在临床上作为MRSA感染治疗的首选药物,但万古霉素分子量较大,跨膜转运较难,肺组织穿透能力相对较低,隐匿于肺组织内的MRSA没办法彻底被杀灭;此外,万古霉素的最小抑菌浓度还存在漂移现象,故导致杀灭MRSA的能力下降[1]。利奈唑胺作为首个新型的恶唑烷酮类的抗菌药物,是一种强效的抗菌药物,其能够减缓病原菌对糖肽类药物的耐药性,抑制病原菌蛋白质合成,尤其对革兰阳性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临床治疗效果较好[2]。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利奈唑胺对老年重症MRSA肺部感染患者内皮功能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诊断为重症MRSA肺部感染的100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各50例。常规组中男、女患者分别为32、18例;年龄64~87岁,平均(70.24±3.15)岁;病程3~20年,平均(11.45±1.73)年;合并基础病:高血压9例,高血脂10例,糖尿病7例,慢性心脏疾病9例。利奈唑胺组中男、女患者分别为36、14例;年龄66~85岁,平均(71.14±5.08)岁;病程4~22年,平均(11.79±1.58)年;合并基础病:高血压8例,高血脂6例,糖尿病9例,慢性心脏疾病1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可比。纳入标准:符合《甲氧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诊治与预防专家共识》[3]中的相关诊断标准者;经CT或X线片结合痰培养确诊为重症MRSA肺部感染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喘息症状等。排除标准:凝血功能异常者;存在免疫力低下者;肺部有其他疾病者;过敏体质者等。研究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治疗方法常规组患者予以止咳、化痰、加强营养等基础治疗,加用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国药准字H20033366,规格: 0.5 g/支),将1.0 g该药加入1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2次/d。利奈唑胺组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利奈唑胺葡萄糖注射液(江苏正大丰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83529,规格:100 mL∶利奈唑胺200 mg与葡萄糖4.57 g),静脉滴注,300 mL/次,2次/d。 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①临床疗效。根据《甲氧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诊治与预防专家共识》[3]进行临床疗效评估。其中痊愈:血白细胞趋于正常,感染菌已被完全清除,患者精神状态良好,可完全脱离呼吸机;显效:血白细胞趋于正常或明显降低,感染菌被部分清除,患者精神状态良好,可完全脱离呼吸机;进步:白细胞略有降低或保持原水平,感染菌部分清除或未被清除,精神状态有所改善,未完全脱离呼吸机;无效:血白细胞未变或升高,感染菌未被清除,不能脱离呼吸机。临床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进步率。②临床指标。包括临床症状(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咳痰消失时间)改善时间及痰菌转阴时间、住院时间。③内皮功能。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集所有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经离心(3 000 r/min,10 min),取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测定血清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血乳酸(Lac)水平。④炎症因子。血液采集和血清制备方法,以及检测方法同③,测定治疗前后血清CRP、PCT、TNF-α水平。⑤观察两组患者(血红蛋白减少、血小板减少、乳酸性酸中毒、肝毒性)不良反应发生 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为计数资料,均以[ 例(%)]表示,行χ2检验;临床指标、内皮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为计量资料,均经K-S检验证实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利奈唑胺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0%,较常规组(72.00%)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利奈唑胺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咳痰消失时间、痰菌转阴时间、住院时间较常规组显著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s, d)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s, d)

组别 例数 临床症状改善时间 痰菌转阴时间 住院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 肺部啰音消失时间 咳嗽消失时间 咳痰消失时间常规组 50 12.67±1.82 13.94±2.05 18.95±2.46 18.65±2.42 7.35±1.17 21.94±3.28利奈唑胺组 50 6.25±0.77 7.03±0.81 14.61±2.24 14.83±2.01 5.74±0.95 17.81±2.66 t值 22.972 22.167 9.224 8.586 7.554 6.915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两组患者内皮功能指标水平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内皮功能指标(血清 ET、NO、Lac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利奈唑胺组较常规组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内皮功能指标水平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内皮功能指标水平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P<0.05。ET:内皮素;NO:一氧化氮;Lac:血乳酸。

组别 例数 ET(mg/L) NO(μmol/L) Lac(mmol/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常规组 50 0.62±0.07 0.48±0.05* 58.14±4.38 41.17±3.34* 4.53±0.38 2.47±0.53*利奈唑胺组 50 0.65±0.09 0.36±0.06* 57.83±5.12 32.25±3.21* 4.61±0.42 1.53±0.48*t值 1.861 10.864 0.325 13.616 0.999 9.296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4 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CRP、PCT、TNF-α)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利奈唑胺组较常规组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s)

表4 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P<0.05。CRP:C-反应蛋白;PCT:降钙素原;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

组别 例数 CRP(mg/L) PCT(mg/dL) TNF-α(pg/m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常规组 50 80.45±5.26 46.57±4.31* 4.22±0.52 1.20±0.13* 92.51±5.23 62.79±4.78*利奈唑胺组 50 81.62±4.54 35.60±5.36* 4.25±0.55 0.82±0.12* 91.41±4.34 51.77±3.14*t值 1.191 11.278 0.280 15.188 1.144 13.625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对比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例(%)]

3 讨论

造成肺炎的病原菌多种多样,对于重症肺炎患者,最常见的病原菌为MRSA,由于MRSA的多重和高度耐药性,致使其治疗难度加大,病死率极高,引起广大医学者的关注。常规治疗重症MRSA肺部感染的药物是万古霉素,其通过破坏致病菌细胞核糖核酸和肽聚糖合成,起到杀菌效果。万古霉素为水溶性大分子物质,但随着MRSA的耐药性加强,耐万古霉素金葡萄球菌不断出现,因此单用万古霉素治疗重症MRSA肺部感染效果不佳[4-5]。

利奈唑胺是一种新型人工合成恶唑烷酮类抗生素,其在药物结构和作用机制上均具有独特性,主要通过在蛋白质翻译的起始阶段,阻止mRNA与核糖体的连接,减少70S起始复合物的生成,对细菌蛋白质合成形成阻抑,从而杀灭细菌[6];利奈唑胺分子量较小,跨膜运转水平高,对肺组织具有较高的穿透能力,进入机体后,能广泛分布于肺上皮细胞与肺组织中,杀灭隐匿于肺部的MRSA,彻底清除MRSA,抗菌效果显著[7-8]。本研究中,利奈唑胺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利奈唑胺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咳痰消失时间、痰菌转阴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组,提示使用利奈唑胺对老年重症MRSA肺部感染患者进行治疗的疗效明确,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

老年重症MRSA肺部感染患者机体炎症反应加剧,炎症因子CRP、PCT、TNF-α大量分泌,尤其是PCT,是评估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敏感指标,关系到该病患者的预后[9]。此外,炎症因子的大量分泌,直接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增大血管通透性,因而ET与NO水平明显升高,导致组织炎性渗出,加重患者感染程度[10]。Lac是机体内糖代谢的重要产物,在机体出现缺氧、呼吸困难或其他肺功能不佳时,均可引起体内Lac水平升高,Lac可作为MRSA肺部感染严重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11]。本研究中,治疗后利奈唑胺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血清CRP、PCT、TNF-α水平)及ET、NO、Lac水平均显著低于常规组,提示使用利奈唑胺对老年重症MRSA肺部感染患者进行治疗的疗效明确,能够有效抑制机体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的内皮功能。分析其原因为,由于靶位修饰、主动外排等耐药机制对利奈唑胺无影响,因此其难以对利奈唑胺产生耐药性[12];同时,利奈唑胺与其他抗生素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的机制差异较大,故与其他抗生素通常不产生交叉耐药性,抗菌、消炎作用显著[13]。此外,利奈唑胺具有较强的组织穿透性,能够快速分布至不同脏器组织,同时由于该药经肝肾双通道排泄,30%经肾脏代谢,60%经肝脏代谢,尤其适用于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安全性良好[14]。本研究对比了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使用利奈唑胺对老年重症MRSA肺部感染患者进行治疗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综上,利奈唑胺治疗老年重症MRSA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明确,能够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抑制炎症反应,安全性良好,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万古霉素内皮肺部
内皮祖细胞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万古霉素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血药谷浓度监测及疗效探讨Δ
术前血清miR-221-3p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表达与早期宫颈鳞癌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星形诺卡菌肺部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患者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盐酸氨溴索在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应用
基于“内皮损伤学说”探讨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药防治策略
探讨高分辨率CT在肺部小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万古霉素血药浓度与肾功能指标间的关系
勒布朗的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