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功能、血小板相关指标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2022-08-24 07:39张庆勤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2年16期
关键词:血浆血小板胎儿

张庆勤

(佛山市南海区妇幼保健院产科,广东 佛山 528000)

妊娠期高血压是妊娠期特发的一种疾病,指女性妊娠期间出现血压升高、水肿、蛋白尿等症状,在分娩之后消失,严重者可出现抽搐、昏迷等,且其发病孕周越大,对孕产妇的危害就越大;同时该疾病会导致患者全身小动脉处于痉挛状态,造成血管管腔狭窄,增大外周阻力,造成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激活血小板释放出血栓素A2、内皮素等缩血管物质,导致血管收缩,进一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血小板黏附聚集,血小板消耗增加,导致血小板指标异常变化[1]。血小板参与机体凝血过程,而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由于妊娠期体内一些激素、凝血、纤溶因子、血小板指标的改变,使患者血液处于一种高凝状态或血栓前倾向状态,其有助于降低孕妇分娩期间大出血的风险,但增加了妊娠期和产褥期血栓栓塞的风险,最终影响妊娠结局[2-3]。本研究旨在探讨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凝血功能、血小板相关指标及妊娠结局的变化,并分析相关指标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佛山市南海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42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B组(轻度,60例)、C组(中度,45例)、D组(重度,37例),B组患者年龄28~39岁,平均(34.67±1.12)岁;孕周36~40周,平均(38.16±0.24)周;C组患者年龄26~38岁,平均(34.58±1.33)岁;孕周36~40周,平均(38.24±0.30)周;D组患者年龄26~37岁,平均(34.48±1.31)岁;孕周36~40周,平均(38.29±0.25)周;另回顾性分析同期进行体检的100例健康孕妇的体检资料作为A组,A组研究对象年龄26~39岁,平均(34.76±1.21)岁;孕周36~40周,平均(38.22±0.19)周。4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可比。纳入标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符合《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治指南(2015)》[4]中的相关诊断标准者;年龄<40岁者;均为初产妇、单胎;临床资料完整者等。排除标准:合并妊娠期糖尿病;孕前具有高血压病史者;孕前凝血功能异常者;合并严重贫血者等。研究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分组方法将142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B组[60例,伴有上腹部不适或血小板减少,血压≥ 140/90 mmHg(1 mmHg=0.133 kPa),妊娠期首次出现,产后12周恢复正常,尿蛋白-],C组[45例,伴有上腹部不适或头痛,血压≥ 140/90 mmHg,孕20周后首次出现,尿蛋白+或≥ 300 mg/24 h],D组[37例,持续上腹不适及头痛或存在其他脑神经、视觉障碍,血压≥ 160/110 mmHg,尿蛋白++或≥ 2.0 g/24 h,血肌酐>106 μmol/L,血小板计数(PLT) < 100×109/L,乳酸脱氢酶升高][4]。

1.2.2 研究方法采集所有研究对象入院后空腹静脉血6 mL,其中3 mL血液经离心处理15 min(转速: 3 000 r/min,离心半径:7 cm)取血浆,血浆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均使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希森美康医用电子(上海)有限公司,型号:CS-5100]进行检测;另3 mL血液,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小板平均体积(MPV)、PLT水平。

1.3 观察指标①对比4组研究对象的血小板相关参数(Hb、HCT、MPV、PLT)水平。②对比4组研究对象凝血功能指标(TT、PT、APTT、FIB)水平。③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小板相关参数、凝血功能指标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④对比4组研究对象的妊娠结局,包括胎儿窘迫、胎膜早破、早产、胎儿生长受限等。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本研究计量资料(4组研究对象血小板相关参数与凝血功能指标)均经K-S法检验证实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4组研究对象妊娠结局)以[ 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小板相关参数、凝血功能指标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4组研究对象血小板相关参数比较A、B、C、D组研究对象血浆Hb、HCT、全血MPV呈逐渐升高趋势,全血PLT水平呈逐渐降低趋势,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4组研究对象血小板相关参数比较(±s)

表1 4组研究对象血小板相关参数比较(±s)

注:与A组比,*P<0.05;与B组比,#P<0.05;与C组比,△P<0.05。Hb:血红蛋白;HCT:红细胞比容;MPV:血小板平均体积;PLT:血小板计数。

组别 例数 Hb(g/L) HCT(%) MPV(fL) PLT(×109/L)A组 100 110.19±12.43 33.42±3.57 8.88±0.92 191.90±33.48 B组 60 116.72±10.54* 37.71±4.10* 9.47±1.20* 182.01±34.51*C组 45 119.73±12.63*# 38.82±3.72*# 10.53±1.53*# 169.74±18.63*#D组 37 127.93±12.88*#△ 40.36±4.63*#△ 11.04±1.88*#△ 163.09±17.36*#△F值 21.125 39.936 33.310 11.293 P值 <0.05 <0.05 <0.05 <0.05

2.2 4组研究对象凝血功能指标比较A、B、C、D组研究对象TT、PT、APTT呈逐渐降低趋势,血浆FIB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4组研究对象凝血功能指标比较(±s)

表2 4组研究对象凝血功能指标比较(±s)

注:与A组比,*P<0.05;与B组比,#P<0.05;与C组比,△P<0.05。TT:凝血酶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FIB:纤维蛋白原。

组别 例数 TT(s) PT(s) APTT(s) FIB(g/L)A组 100 17.84±0.82 14.69±0.33 35.72±2.88 2.99±0.71 B组 60 14.82±0.96* 10.39±0.41* 24.68±2.97* 4.86±0.70*C组 45 13.77±0.87*# 9.21±0.22*# 22.03±1.98*# 5.44±0.85*#D组 37 12.83±0.82*#△ 8.65±0.20*#△ 21.10±1.35*#△ 6.23±0.88*#△F值 432.392 5 296.024 501.041 220.029 P值 <0.05 <0.05 <0.05 <0.05

2.3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严重程度与凝血功能、血小板相关指标的相关性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结果显示,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疾病严重程度与血浆Hb、HCT、FIB、全血MPV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r= 0.763、0.598、0.773、0.6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全血PLT、血浆TT、PT、APTT水平均呈显著负相关(r= -0.663、-0.584、 -0.634、-0.6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凝血功能、血小板相关指标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2.4 4组研究对象妊娠结局比较B、C、D组胎儿窘迫、胎膜早破、早产、胎儿生长受限发生率均显著高于A组,且D组均高于B组,C组早产、胎儿生长受限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表4 4组研究对象妊娠结局比较[ 例(%)]

3 讨论

在妊娠阶段,为满足胎儿生长发育的需求,机体内会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以维持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如血脂水平升高、血液循环系统改变等,易导致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生。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血液凝固性增加,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增强,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增多,进而产生多种病理变化,若不能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将产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死亡等不良后果。因此,及时对孕妇的相关指标进行检查,在预防和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意义重大。

相关研究显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发病后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胶原组织暴露,血小板与之接触,黏附并被激活,使前列环素与血栓素比值异常,内皮细胞衍生舒张因子减少,导致血管痉挛,血小板进一步聚集,PLT减少,MPV值代偿性增大[5-6]。Hb是红细胞内运输氧的特殊蛋白质,主要用于评估红细胞功能,其水平升高可导致血液黏滞度增大,进一步导致血压水平升高,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促进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进展;HCT反映红细胞与血浆的比例,主要用于评估贫血状况,当HCT水平升高时,机体发生缺氧的风险升高,说明妊娠期高血压患者机体血氧供应不足;上述指标水平异常,会引起血栓、缺氧等,加重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病情,进而影响妊娠结局[7]。本研究中,随着研究对象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情的逐渐加重,血浆Hb、HCT、全血MPV水平均逐渐升高,而全血PLT水平逐渐降低,且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严重程度与血浆Hb、HCT、MPV水平正相关,与全血PLT水平呈负相关,提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严重程度与血小板参数密切相关。

妊娠期女性的血液会处于病理性的高凝状态,与此同时,静脉的扩张和血容量的增加,均会压迫下腔静脉,从而使患者血液回流受阻、血流减慢,甚至导致静脉曲张的严重化。此时,机体就会进入自我保护模式,内源性与外源性凝血机制开始增强,血液内的凝血因子减少,引起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同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发病时,胎盘绒毛外滋养细胞侵袭子宫螺旋小动脉的功能障碍,导致子宫螺旋小动脉重铸功能受损,引起胎盘浅着床,使动脉处于低排高阻状态,进而使胎盘灌注减少,胎盘缺血、缺氧,释放一些细胞因子,引起全身性炎症反应,使血管内皮细胞受损,促进血小板和凝血因子聚集,激活机体的凝血过程,导致凝血功能亢进[8]。本研究中,随着研究对象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情的逐渐加重,TT、PT、APTT呈逐渐缩短趋势,血浆FIB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疾病严重程度与血浆FIB水平呈正相关,与血浆TT、PT、APTT水平呈负相关,提示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处于高凝状态,会损伤孕妇血管内皮细胞,进而形成血栓,影响妊娠结局。

母体子宫动脉血氧供应情况对于胎儿生长发育和妊娠结局至关重要,而母体子宫动脉供血情况则和机体凝血功能密切相关[9]。随着妊娠期的延长,孕妇各种凝血因子也呈有不同程度的增高,从而导致机体凝血和纤溶系统逐渐失去动态平衡,出现高凝情况,容易引起血栓,发展成为妊娠期高血压;同时母体子宫动脉血流阻力增加,影响对胎儿的血液供应,对胎儿生长发育产生影响,导致其出现胎儿宫内发育受限、胎盘早剥,甚至是胎死宫内等不良妊娠结局[10]。本研究中,B、C、D组胎儿窘迫、胎膜早破、早产、胎儿生长受限发生率均显著高于A组,且D组均高于B组,C组早产、胎儿生长受限高于B组,提示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流参数的变化,容易影响到胎盘血流灌注,导致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且随着病情进展,越易危害母婴安全。

综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小板参数、凝血功能指标均与疾病严重程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且对妊娠结局产生不利影响,临床监测上述指标有助于判定、评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病情,以降低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但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属于回顾性研究、样本量较小,易导致结果数据存在偏倚,故临床需进一步进行大样本量、多中心的研究。

猜你喜欢
血浆血小板胎儿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双主动弓1例
富血小板血浆盒联合头皮微针引入生发液治疗雄激素性脱发
VIDAS 30荧光分析仪检测血浆D-二聚体的性能验证
胎儿三维超声科普知识
你真的了解献血浆是怎么回事吗?
血小板偏高对身体的危害是什么
血小板减少会有“小红点”吗
预测胎儿缺陷的新方法
预测胎儿缺陷的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