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非替尼靶向治疗联合循证式癌痛护理 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

2022-08-24 07:39文婷婷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2年16期
关键词:癌痛循证靶向

文婷婷,张 浩

(绵阳市中心医院肿瘤科,四川 绵阳 621000)

非小细胞肺癌是肺癌中较常见的类型,其主要是源于支气管黏膜上皮或肺泡上皮的恶性肿瘤,抽烟人群是主要患病群体。临床工作中,约85%以上首诊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因肿瘤处于晚期或存在远处转移而失去手术机会,对于不可手术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可选择化疗杀死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繁殖[1]。吉西他滨为嘧啶类抗肿瘤药物,其作用机制和阿糖胞苷相同,进入人体后由脱氧胞嘧啶激酶活化,由胞嘧啶核苷脱氨酶代谢,通过破坏肿瘤细胞增殖发挥抗肿瘤作用,但其会引起患者出现多种不良反应,进而影响治疗依从性;顺铂是当前联合化疗中的常用药物,其与脱氧核糖核酸结合后,可引起交叉联结,抑制细胞有丝分裂,但其在杀伤肿瘤细胞的过程中也会引起机体免疫损伤,造成患者耐受性下降。随着对肿瘤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分子靶向药物应运而生,吉非替尼是目前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靶向药物,其能够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竞争性结合,阻断信号传导,进而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提高放化疗效果[2]。循证式癌痛护理是通过对环境、心理、营养、药物的护理,并根据患者病史和自身特点,在可用资源条件下寻求最佳癌痛护理方案,以提高癌性疼痛患者护理效果[3]。本研究旨在探讨吉非替尼靶向治疗联合循证式癌痛护理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并分析治疗前后免疫功能的变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以随机数字表法将绵阳市中心医院2018年3月至2021年5月期间收治的109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54例,实施顺铂+吉西他滨化疗)和观察组(55例,在顺铂+吉西他滨化疗基础上采用吉非替尼口服治疗)。对照组中男、女患者分别为34、20例;年龄30~66岁,平均(55.24±5.52)岁;病程1~5年,平均(3.31±0.63)年;TNM分期[4]:Ⅲ期41例,Ⅳ期13例。观察组中男、女患者分别为38、17例;年龄28~65岁,平均(56.51±5.36)岁;病程1~5年,平均(3.43±0.24)年;TNM分期:Ⅲ期39例,Ⅳ期1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可实施比较。纳入标准:与《非小细胞肺癌》[5]中的相关诊断标准相符者;具有咳嗽、咯血、呼吸困难、胸痛、消瘦等临床症状者;临床分期为Ⅲ ~ Ⅳ期者;以往无其他抗肿瘤治疗史者等。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化疗期间病情持续恶化者;伴有间质性肺炎者;肿瘤淋巴管性扩散者等。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已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治疗与护理方法

1.2.1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顺铂+吉西他滨化疗,第1天采用顺铂注射液(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813,规格:6 mL∶30 mg)静脉滴注,75 mg/m2;第1天、第8天采用注射用盐酸吉西他滨(江苏豪森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104,规格:0.2 g)静脉滴注,1.0 g/m2。在顺铂+吉西他滨化疗的同时,观察组患者口服吉非替尼片[齐鲁制药(海南)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63465,规格:0.25 g/片]治疗,0.25 g/次,1次/d。以28 d为1个周期,两组患者均治疗4个周期。

1.2.2 护理方法治疗期间采用循证式癌痛护理,成立循证式癌痛护理小组后,定期开展培训(理论和实践),通过考核了解小组成员对护理内容的掌握程度;收集癌性疼痛护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护理实践,形成循证式癌痛管理的依据,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营造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定期为患者进行皮肤、口腔等护理,使患者保持情绪稳定,让患者听音乐,进行节律性深呼吸,以缓解疼痛。②心理护理。因患病后较大多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存在焦虑、失望、恐惧等消极心理情绪,故需增加临床探访次数,多与患者交流,安抚患者消除负面情绪,告知患者疼痛的原因,为其树立战胜疼痛的信心。③营养支持。所有患者均需接受体质量检测,评估每个患者的营养状况,结合患者病情,配合胃肠内、外联合营养的方式制定个性化营养策略。④药物治疗期间的护理。根据医嘱予以患者止痛药物,注意阶梯给药,保证药物的有效作用浓度;结合患者需求,形成个性化的止痛方案;充分告知患者止痛药物的不良反应,并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有无不适,根据患者反馈,灵活合理调整剂量;指导患者掌握心理放松疗法,通过转移注意力等方式缓解疼痛。

1.3 观察指标①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患者肿瘤消失,持续时间>28 d评定为完全缓解(CR);肿瘤体积缩小≥ 50%评定为部分缓解(PR);肿瘤体积缩小25%~49%评定为疾病稳定(SD);肿瘤体积缩小<25%或者出现新病灶评定为疾病进展(PD)。疾病控制率(DCR) = CR率+PR率+SD率[6]。②治疗前后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2 mL,离心转速设置为3 000 r/min,离心时间设置为10 min,取上层血清,血清CEA、CA125、NSE水平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③血液采集方法同②,外周血CD3+、CD4+、CD8+百分比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计算CD4+/CD8+比值。④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腹泻、皮疹、粒细胞减少、肝功能异常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临床疗效、腹泻、皮疹、粒细胞减少、肝功能异常发生情况)以[ 例(%)]表示,采用χ2检验;使用S-W法检验计量资料(血清CEA、CA125、NSE水平,外周血CD3+、CD4+、CD8+百分比、CD4+/CD8+比值)数据均服从正态分布,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患者DCR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 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肿瘤标志分子(CEA、CA125、NSE)相较于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P<0.05。CEA:癌胚抗原;CA125:糖类抗原125;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组别 例数 CEA(ng/mL) CA125(U/mL) NSE(ng/m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54 15.04±1.23 10.64±1.15* 32.66±2.47 23.23±2.06* 26.26±0.41 15.01±1.12*观察组 55 15.06±1.21 6.29±1.16* 32.75±2.24 17.97±1.77* 26.31±0.38 10.46±1.02*t值 0.086 19.659 0.199 14.307 0.661 22.182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两组患者T淋巴细胞水平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外周血CD3+、CD4+百分比、CD4+/CD8+比值相较于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但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而外周血CD8+百分比相较于治疗前均显著升高,但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T淋巴细胞水平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T淋巴细胞水平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P<0.05。

组别 例数 CD3+(%) CD4+(%) CD8+(%) CD4+/CD8+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54 65.15±5.03 58.93±3.16* 36.82±6.03 25.67±5.59* 27.23±3.14 32.31±3.06* 1.31±0.11 0.87±0.05*观察组 55 65.18±5.86 61.19±4.19* 36.28±6.78 30.63±6.85* 27.83±3.94 30.15±3.31* 1.29±0.12 1.05±0.06*t值 0.029 3.175 0.439 4.137 0.878 3.536 0.907 16.999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治疗期间,两组患者腹泻、皮疹、粒细胞减少、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例(%)]

3 讨论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并没有明显症状,临床确诊时往往已至中晚期,肿瘤细胞已经扩散,治疗变得更加困难。应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能促使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复制和转录,但其在对肿瘤细胞起作用的同时也会损害正常细胞,影响治疗效果[7]。

吉非替尼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分子靶向药物,通过阻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自身磷酸化,抑制肿瘤血管再生,影响肿瘤的生长、转移途径,进而阻断癌细胞发展,加速肿瘤细胞凋亡,改善患者临床症状[8]。循证癌痛护理是通过对疾病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整理,提出特定化循证问题,结合临床技术能力与既往临床经验,制定循证护理干预方案,以提高护理干预的针对性[9]。本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DCR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患者腹泻、皮疹、粒细胞减少、肝功能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提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吉非替尼靶向治疗联合循证式癌痛护理能够有效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提高治疗效果,安全性良好。正常生理情况下,机体免疫检查点能够保护机体免受自身免疫和炎症的伤害,受化疗的影响,会导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降低,主要表现为T淋巴细胞水平异常。CD3+主要参与T淋巴细胞传导抗原受体信号的过程;CD4+通过与抗原相关分子结合,特异性识别、杀伤肿瘤细胞;CD8+能够特异性地杀伤靶细胞,同时其可抑制CD4+的免疫作用;CD4+/CD8+可用于反映机体免疫动态平衡[10]。吉非替尼可改善机体抗肿瘤的免疫微环境,提高免疫监视功能,干扰肿瘤免疫逃逸机制,降低由化疗药物产生的免疫功能损伤程度[11]。本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外周血CD3+、CD4+、CD4+/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外周血CD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吉非替尼靶向治疗联合循证式癌痛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机体免疫功能损伤程度。

综上,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吉非替尼靶向治疗联合循证式癌痛护理,可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减轻机体免疫功能损伤程度,疾病控制率较高,安全性良好,临床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癌痛循证靶向
新型抗肿瘤药物:靶向药物
国家生物靶向诊治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疼痛专职护士综合评定对癌痛规范化治疗的影响研究
如何判断靶向治疗耐药
循证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循证医学教育在麻醉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靶向免疫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观察
循证护理在增强CT检查中减少造影剂外漏发生的作用
探讨循证护理在急诊烧伤患者中的价值
癌痛到底有多痛,您了解癌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