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与防治

2022-08-24 05:27蔡琳兰广西壮族自治区武宣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畜牧业 2022年15期
关键词:血清型琼脂胸膜

文│蔡琳兰(广西壮族自治区武宣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李美珍 魏莎 唐胤晟(广西壮族自治区畜禽品种改良站)

黄惠玲*(广西壮族自治区钟山县钟山镇农业服务中心)

一、病原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原为胸膜肺炎放线菌,曾被称为胸膜肺炎嗜血杆菌或副溶血嗜血杆菌,是一种兼性厌氧菌,菌体具有荚膜,不产生芽孢,不具有运动性,能产生多种毒素,该菌为革兰氏阴性菌小球杆状菌或短小杆菌。该菌生长条件严格,在普通琼脂上不生长;在巧克力琼脂上生长良好,呈圆形、隆起、表面光滑、边缘整齐的灰白色半透明小菌落;在血琼脂培养基上呈β溶血。目前已报道有15个血清型,我国以5型和7型为主,不同血清型对猪的毒力不同,不同血清型的交叉保护力弱,猪场感染后很难净化。该菌对外界的抵抗力不强,干燥情况下易死亡,对常用的消毒剂敏感。该菌是严格的黏膜寄生菌,在适宜环境下可使不同的器官发生病变。

二、流行病学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只感染猪,各种年龄和性别的猪均易感,最常见于3~6月龄的猪,成年猪多呈隐性经过,发病速度快,死亡率高。因此,该病是导致育肥猪和种猪突然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该病主要由引进带菌猪引起,因病原毒力和环境因素不同,发病情况明显不同。急性病例多见于外来品种、仔猪和繁殖母猪,病猪和带菌猪是最主要的传染源,传播途径主要是空气、直接接触和污染物,也可通过气溶胶传播和工作人员间接接触传播。气温突变、通风不良、卫生环境差、饲养密度过大、转群混群、长途运输等应激因素极易促使本病的发生和传播,使发病率和病死率明显上升。

三、临床症状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可感染不同年龄的猪,潜伏期几个小时到7天不等,根据临诊病程一般可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和慢性型。

最急性型表现为突然发病,通常见于仔猪,少数病猪未见任何症状而出现突然死亡现象,初生仔猪常呈致死性败血症。体温升高至41℃以上,精神萎靡,食欲下降或废绝,有短时腹泻呕吐现象,早期无明显呼吸道症状,后期呼吸困难,常呈犬坐式呼吸,严重的腹式呼吸,鼻、耳、四肢末端和皮肤发绀。濒死期体温下降,口鼻流出血样泡沫,一般症状出现1~2天后死亡,死亡率高达80%~100%。

急性型病猪体温升高至40~41℃,精神沉郁,食欲不振,饮水量增加,心脏和循环衰竭,随着呼吸道症状的加重,皮肤也由发红转为发绀。少数患猪呈犬坐式呼吸,若未及时治疗,1~2天内会因呼吸不畅窒息而亡。耐过者转为亚急性型和慢性型。

亚急性和慢性型多由急性型转变,多于急性后期。病猪体温变化不明显,食欲略减,有不同程度的阵咳或间歇性咳嗽,生长迟缓。若有应激情况出现时,病情突然加重,甚至心动过速而造成死亡,或发生继发感染或混合感染而死亡,病猪耐过便成为病原携带者,成为隐性传染源,这是该病难以净化的原因之一,给猪场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四、病理变化

主要病变出现在肺和呼吸道,肺炎是双侧性的,常见于肺的心叶、尖叶和膈叶。最急性型死亡病例的气管和支气管内有大量带血泡沫,胸腔内积聚有大量淡红色渗出液,但纤维素性胸膜肺炎不明显,肺高度充血水肿。急性型多呈现明显的纤维素性肺炎,病变表现多在心叶、尖叶和膈叶,肺肿大,且外表呈现深紫红色,若切开肿大的肺部,质地坚实,且肺部间质充满血色胶样物。病变肺部位通常会产生纤维素性渗出物,肺部与胸膜粘连,同时出现黄色渗出液,患病时间较长会造成患病猪肺病变,整体呈现特征性病症状态。亚急性型和慢性型病例肺出现明显的坏死病灶,并有大小不等的结节(多见于膈叶),纤维素附着,肺部与心包、胸膜粘连,心包积液,并有菜花样赘生物,关节、心内膜和脑膜等部位可见不同程度的脓肿,内有黄色积液。

五、诊断

1.临床诊断。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以作出初步诊断,急性型病例应与猪肺疫和猪瘟进行鉴别诊断,慢性病例与猪支原体肺炎进行鉴别诊断。急性猪肺疫表现为急性咽喉炎、肺炎和败血症,咽喉肿胀,痉挛性咳嗽,高度呼吸困难,皮下组织、浆膜及淋巴结出血点,肺部感染病变多在前下部,常有红色肝变和灰色肝变混合存在,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病变局限于呼吸系统,肺炎肝变区呈一致的紫红色。猪瘟病猪高热稽留,淋巴结水肿出血呈大理石样变,全身黏膜、肾、膀胱、喉头黏膜有出血点,脾边缘出现梗死灶,气管和支气管内无泡沫样分泌物,肺无肝变。猪支原体肺炎主要表现为慢性干咳、气喘,体温一般不升高,病程长,死亡率低,病死猪剖检可见肺心叶、尖叶出现对称性肉样变,肺门淋巴结肿大,呈灰白色水肿样,切面湿润。主要症状为咳嗽和气喘,病变特征是融合性支气管肺炎。

2.实验室诊断。确诊需经实验室诊断。采集病死猪的病变肺组织和鼻、支气管分泌物涂片,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革兰氏阴性、多形态两极浓染的小球杆菌,可进一步分离培养。将无菌采集的病料接种在5%的绵羊血琼脂平板上,10%二氧化碳,37℃下培养24~48小时,平板呈β溶血现象;在麦康凯和普通琼脂平板上不生长;在巧克力琼脂平板上出现湿润、直径1~2毫米的浅灰色突起菌落。配合血清学试验,凝集试验、补体结合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结果为阳性,即可确诊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六、防治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

(1)严格执行猪场卫生消毒制度,定期进行有效消毒,定期清理生猪粪便,保持猪场内部环境达到标准。保持良好的通风和适宜的温湿度,减少有害气体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合理调整饲养密度,减少各种应激,避免发生呼吸道感染,保证猪群均衡的营养水平,合理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提高猪群抵抗力。

(2)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制度,严把引种关。不从疫区和阳性猪场引种,认真按引种规定进行严格检疫,避免引进隐性感染和带菌猪,造成该病的传播与流行。坚持自繁自养原则,尽量减少引种次数,采取人工授精的方式配种,减少病原传入。

2.阻断传播。为有效控制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提前建立隔离屏障。猪场通过选用封闭式管理模式,有效把控外来人员与运输车辆的进出频率,防止将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病毒带入猪场。

3.免疫接种。由于该病病原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有多种血清型,且各血清型之间无完全交叉免疫保护,因此,要选取当地流行的血清型多价苗进行免疫接种,已有感染的猪场将本场分离的菌株制成灭活苗进行免疫接种,效果更理想。根据当地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流行情况和本场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免疫接种方案。一般免疫程序如下:种公猪每半年免疫1次;怀孕母猪产前1个月免疫1次;后备母猪6月龄免疫1次,21天后进行二免;仔猪2月龄时进行一免,14天后进行二免。

4.药物治疗。该病发病速度快,死亡率高。因此,对病猪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确诊后及时隔离病猪,立即进行药物治疗。肌注氟苯尼考20毫克/千克与头孢噻呋5毫克/千克,每天注射1次,连续3~5天。发病早期可将黄芪多糖粉剂和强力霉素可溶性粉剂添加于猪群饲料中,全群连续饲喂1周,单次添加量皆为1克/千克,可预防疾病的蔓延和传播。通过7天连续治疗,能有效控制养殖场病情,防止其他生猪被感染。发病后必须尽早治疗,后期治疗效果不理想。

该病菌易产生耐药性,不同猪场用药情况差异较大,治疗前最好先做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并注意交叉用药,防止耐药性的产生和抗生素的滥用。常用的敏感药物有氟苯尼考、头孢噻呋、恩诺沙星、替米考星等。

七、结论

综上所述,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一种高度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病猪和隐性感染的猪都有很强的传染性,猪场一旦感染,净化难度大,经济损失严重,因此,防控该病必须采取全面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即从消毒、饲料、饲养管理、引种、免疫接种和药物防治等方面入手,根据本场实际制定出全面的综合防治方案。

猜你喜欢
血清型琼脂胸膜
FDA批准15价肺炎疫苗Vaxneuvance预防6周龄至17岁人群侵袭性肺炎球菌病
琼脂基环保包装材料的研究进展
消除国产琼脂磷酸盐沉淀的工艺优化及设计
多层螺旋CT鉴别恶性胸膜间皮瘤与胸膜转移瘤的应用价值
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对胸膜间皮瘤诊治的临床价值
床旁超声判断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自发性气胸拔管时机的参考价值
东莞地区B群链球菌的血清型与多位点序列型的分析
犊牛腹泻大肠杆菌血清型鉴定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马传染性贫血琼扩试验中琼脂配比浓度及温度因素对琼脂板制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