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初中学生写作困境分析及提升策略探究

2022-08-25 06:24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石桥中学霰学芳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22年7期
关键词:语言表达写作能力初中生

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石桥中学 霰学芳

当前,大多数农村初中生写作能力不强,不能很好地驾驭作文,在文章结构和语言表达等方面都存在问题。很多学生应付心理严重,写出的作文与自身的生活经历、学习积累严重脱节,用教师传授的写作方法生搬硬套,导致文章或晦涩或空泛或枯燥,没有真情实感,读之索然无味。针对乡村初中生语言基础差、文字组织能力弱、表情达意能力不强等问题,本文进行了系统分析,对农村学生现存的写作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改进策略,供同仁参考。

“杏花,春雨,江南。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就在那里面。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必然长在。因为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作家余光中的散文《听听那冷雨》中的一段。每次读,我都会感叹“杏花,春雨,江南”六个字的造景能力,一派江南风光迎面而来。是的,大到著名作家的文学创作,小到中小学生写作,贵在天真自然。但是根据笔者在乡镇中学17年的教学经验看,学生用不好语言文字,组织不了完整的文章框架,讲不好身边故事的现象屡见不鲜,原因是什么,怎样改变这一现状,就如何提高农村初中的作文教学效率,笔者进行了探究。

一、乡村初中生作文存在的问题

大多数乡村初中生的家长接受教育的程度比较低,对孩子的课前引导、课后学习、思维拓展相对较少,也缺少对孩子课后的规范性管理,导致孩子知识的获取途径狭窄,思维能力的提升局限于课堂学习,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自我观察、自我思考、自我实践能力的提升。学校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集体教育,注定了教师的指导是有局限性的,不可能一对一指导,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是参差不齐的,这也就导致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各不相同。现在的学生更喜欢借助电子产品快速阅读,喜欢视频带来的感官享受,文字的慢阅读越来越少,导致不会深度思考,发现问题的能力越来越差,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1.学生的写作热情不足,不愿意写作

乡村初中生写作意愿偏低与其性格、学习、生活经历关系密切。因为绝大多数乡村初中生没有接受过前期的语言系统训练,导致所想的与写出来的存在区别,也就是有想法但语言组织能力不强,作文存在文不达意的情况。此外,乡村初中生的语言表达口语化问题严重,句子不够规范,主、谓、宾成分不全,不能规范表达。比如下面这段话:“第二天上午,我写了会儿作业,下午就跟她去了一下午。热得要死,就跑到旁边埋怨,她说你去旁边玩去吧,我自己干。我坐在树下,看着她,她一边干,一边擦着汗,我坐在后面看着她的背影,不禁流下了眼泪。”这是一个中等生作文中的一段,从这个文段可以看出,作者和妈妈去田里干活了,农活很累,作者不想干了,但母亲依然在干,作者深受感动。但这段话表达不鲜活,首先写作视角混乱,一会儿以“我”的视角写,一会儿以妈妈的视角写,显得语无伦次。其次,存在逻辑问题。跟着妈妈的原因是什么,契机是什么,去了哪里一下午。再次,很多可以出彩的细节被忽视了。比如写“热”,可以从脸上写到心里,甚至可以从耷拉的树叶表现热,而这些作者并没有描写。写母亲的那句话,也没有铺垫,干巴巴的,毫无感染力,成了无用之笔。以上问题的出现,与学生早期的语言锻炼不好有关,学生没有养成用普通话表达的习惯,日常表达随意,对发音、语速、语调以及语言逻辑没有明确的标准和要求,所以在写作时语言表达显得捉襟见肘。一些学生从小学阶段开始对学习就存在抵触情绪,从课文阅读到佳作背诵都不用心,只是机械的背诵,导致记忆和写作之间没有搭建起互通的桥梁,文章背的不少,但写作能力不见提升。以上不足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写作的意愿,造成学生不想写作,甚至厌恶作文。

2.对写作主体及文章架构的把握能力不足

在日常的写作教学中,作文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在其中扮演着主导者的角色。从文章题目的拟定到文体的选择及行文思路的确定,教师一直冲在一线,告诉学生该怎么做,提供案例,讲解写法,然后提问,再进行有针对性的写作练习。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与教师很少互动,所谓的教学效果评估也只是教师对自己讲授内容进行字面检验。然而,教学要达到的目的是学生能吸收教师讲解的知识点并能自主运用,如此进行教学,显然是达不到这个教学目标的。这需要加大训练强度,纠正偏颇之处。

对文体及文章构架的把握是写作的基础,类似于人体的骨架,结构搭建不好意味着作文只能是三等乃至四等文。比如,在进行八年级的仿写训练时,一学生的作文《荷包》是这样开头的:“奶奶离开我已经三年多了,她留下的东西很少,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那几个荷包。” 很明显作文模仿了朱自清的《背影》,开头不算出色,但交代了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留下了悬念,引出了“荷包”这条线索,文章的框架搭建起来了。通过阅读,我们知道,文章是以“荷包”为线索记述与奶奶相处的点滴往事,“荷包”上凝聚着奶奶对“我”的祝福和爱。这篇作文结构清晰,线索明了,虽然语言存在瑕疵,但总体上是成功的。而在另一篇作文《那年夏天》中,小作者是这样安排第一段的:“那年夏天,我刚步入青春期,不知怎的,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遇到烦心事会和妈妈大吵,想到伤心事会控制不住情绪。妈妈总是在我的房间外偷偷听我的动静,当我重新调整好状态时,她就一脸认真地进来,坐在我的旁边开导我。”从这段文字看,作者的叙事能力比较强,母女情的表露也很自然,但可以发现此段在作文中的功能性不强。首先,作为第一段,此段没有联系文题,没有点明线索,也没有为下文埋下伏笔,或设下悬念,所以框架结构是松散的,文章也是松散的,中心思想也就变得模糊,作文是不成功的。可见,在写作前安排好结构是作文成功的关键因素。这项能力的提升需要教师的持续指导,也需要学生多多阅读名家作品,在潜移默化中熏陶,而不是靠冥思苦想。所以,教师和学生对此都应该重视,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

3.语言表达能力不强,不能表达真情实感

初中是学习的第二个阶段,在小学阶段打的基础是大不相同的,基于前面分析我们知道农村小学阶段学生的语言积累远远少于城市学生,词汇量少,而且不能灵活运用,语言表达不够流畅。对语言表达的认识是有局限的,认为想写出精彩的语句,就必须运用修辞手法,会习惯性地运用排比句、拟人句、比喻句等。这种认识是片面的,虽然学生的出发点是好的,想让文章语言更精彩,但仅靠修辞会导致语言稚拙,句子不够灵活,也会严重影响个人写作风格的形成。笔者总结多年经验发现,很多学生的作文内容与其自身的想法是分开的,有时学生在作文中还会刻意回避真实想法和情感,这种心态导致学生写出的作文要么虚假,要么空洞。此外,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有限,接触的文学作品很少,没有充足的知识储备,写作基础不牢固,难以在短时间内让作文水平有质的飞跃。此问题说明部分学生与家长对学习的理解有偏差,认为学好教材就可以了,这样的想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

这需要教师与家长在作文学习上达成一致意见,及时跟进学生的课后阅读,帮助学生积累文学知识,提升文学素养;从初中入学起就应培养学生精读美文、记笔记、背诵美文的习惯,并坚持进行片段的仿写训练。长期坚持,既能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又能提升他们对文字的驾驭能力,使他们的表达能力实现质的飞跃。

二、乡村初中生写作能力提升策略

1.夯实语言基础,练好基本功

初中阶段是学生的第二个学习阶段,是承上启下的阶段。系统性地开展语言规范性训练在初中一二年级仍很有必要。然而,初中阶段课程比小学阶段的科目多,学业量也明显增加,需要在适当时间开展专项活动。语言基础性练习应集中于听、说、读、写,听即听规范的发音、标准的音调,听规范的文学作品朗读;说即说普通话,读规范字,能用正确的语言规范表达思想;读即在听说的基础上以初中读本为基础进行语言精读训练,反复精读查找语言文字掌握的不足,并融入情感朗读文学作品,提升自身对文字的敏感度;写即规范用语,将所说所想通过准确的语言文字规范地表达出来,做到文从字顺。听说读写的训练,需要以多种方式展开。

为了更好地进行以上基础训练,教师可以组织课外写作兴趣小组,兴趣小组的专项训练要目标明确,要有专业老师的指导,分阶段地组织评估和考核。在线课堂、网络语言训练专项软件对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也有促进作用,不过家长要参与进来,对学生进行监督,以保障学习质量。另外,有效阅读也是不可或缺的。什么是有效阅读?拿出一本书泛泛地读不叫“有效阅读”,“有效阅读”需要带着思考读。比如,把读到的优美词语运用到写作中,或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等。

2.增大训练强度,提升构思能力

想解决学生文章选题、框架构建不到位的问题,需要不断开展写作训练,培养学生将掌握的语言知识恰当运用的能力。针对传统教学模式中单一的教学方式存在的不足,笔者采用分组式教学方法。即将学生的课桌集中摆放,将全班48名同学分成6个小组,每个小组设有组长和轮值组长。写作教学采用提前选题、组内讨论、集中汇报、老师点评的思路。6个小组分别选择不同的文题,经过组内讨论,将形成的集体研讨成果在全班汇报。教师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纠正学生交流中存在的问题。如此改革,既拉近了师生、生生之间距离,增强了互动交流,又提高了教学效率。不仅如此,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在活动中都有所提高,最重要的是思维得到了拓展。同时,课堂案例由原来的一个增加到6个,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学生表达的机会,学生更易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找到改进的方向。

3.增强文字感染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乡村中学大多是寄宿制,学生的活动范围有限,经历阅历少。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心感受生活中遇到的人和事,教会学生换位思考,以主人公的心态理解身边的人和事。首先,要引导学生多观察周围的事物,学校的一草一木都有着独属于它们的故事,同学间的日常相处也值得品味,陌生人的一笑一颦都能延展出一段跌宕起伏的故事。甚至一棵草、一句话都能成就一篇作文。其次,要放手让学生写作,在写作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比如,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写片段的习惯。规范写作,提高写作能力。要善于用眼睛观察,用头脑思考,在观察时不仅要观察外在,还要善于联想与想象,进行思想上的升华,从日常生活中的人、事、物中得到有益启示。在此基础上尝试多动笔,把抽象的观点和想法变为文字,采用形式比较灵活的片段训练法,坚持进行写作训练。

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生活积累素材。可以组织课外活动,如种菜摘菜、郊游等,带领学生体验和感受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学生通过观察,写出的文章会更加真实。而且,这样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也大有裨益。

要引导学生大量阅读各类课外书,拓宽知识面,丰富头脑,增强文学底蕴。在阅读过程中,要让学生学生摘抄经典语句、背诵名篇名段,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通过本文的深度分析可知,写作能力的提升多措并举、齐抓共管才能有成效,需要教师、学生及家长的默契配合。写作能力的提升需要很长的时间,是循序渐进的,不能一蹴而就,大家要有耐心,坚持积累写作素材,学习写作方法,相信努力就会有收获,学生的写作能力定会有质的提升。

猜你喜欢
语言表达写作能力初中生
试析大班幼儿阅读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重视作文教学 提高写作能力
谈初中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
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如何有效提高中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理论思考
数学课堂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与研究
编写剧本台词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