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宫三清殿空间设计与梁袱彩画形式关系探析

2022-08-25 03:19李典钰刘国芳
天工 2022年21期
关键词:彩画神像斗拱

李典钰 刘国芳

太原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永乐宫三清殿又名无极殿,供奉道教三清祖像,是永乐宫中最主要的一座殿宇。面阔七间,进深四间,单檐庑殿顶,矗立在一个高大的台基上,巍峨壮丽,冠于全宫[1]。殿内为扩大空间,采用了“减柱法”,仅剩下中央三间的中柱和后内柱[2],垒扇面墙三堵,作为安置偶像的神龛。前檐墙仅东西两间砌有檐墙,其余五间均为隔扇,以方便采光和人流出入,后檐明间装板门两扇,以通后殿。剩下的东西山面墙和后檐绘制有286身神祇壁画——《朝元图》。

一、三清殿室内空间解析

三清殿结构方正,气势雄浑。从平面图来看三清殿为横长、单层的空间,其一是方便神像的布置,其二横向空间体现了中国哲学思想中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即追求比例上的和谐。殿内的主要功能为供奉三清尊神,礼拜活动与瞻仰观视壁画,根据其功能的不同可将大殿划分为数个空间,即存放神像空间、礼拜空间、观瞻活动空间以及交通空间(如图1所示)。

图1 三清殿天花平面图

首先从平面布置来看,道教宫观的建筑形式及内部空间设计与佛教的建筑空间基本类似。根据建筑规格不同,一般宫观多采用面阔三间、五间、七间等不同规格的形式,主殿两侧的稍间多为交通空间。三清殿作为道教三大祖庭之一,采用的是七开间形式,两侧各多出了与中央外间大小一致的空间。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为了信众观瞻、学习之用,传统的平面布置已无法满足其需要,故需要两侧各加出空间来完善其功能。另一方面随着佛教的本土化推进,礼佛仪式开始注重叩拜仪式,回字形的空间不再满足信众的需求,逐渐转换为交通作用。中心主要空间的进深更大,与存放神像的空间合并成为神像与人的互动空间,两侧的交通空间进深变小,只需满足连接与观瞻的功能即可,观者在此停留时间较短。可以看到室内是以神像空间为中心的互动空间,三清殿内保留的八根内柱就是为此而设置的,一是结构稳定性的需求,二是这八根内柱结合扇面墙、斗拱、梁枋,使存放神像的空间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存在,使神龛的位置更加突出。

其次是互动空间设“藻井”六口,存放神像空间的三口藻井对应存放的三清祖像,用以营造属于“神祇”的神圣氛围,前槽三口则用于修饰人的空间,它们形态各异,塑造了中心空间。其余部分遮以天花板,因此殿内可看见的斗拱有两种:一种是檐柱内外一圈斗拱;另一种是围合神像空间的斗拱,斗拱的比例形制与宋《营造法式》制度相符。此外殿内斗拱、梁额、梁栿以及拱眼壁上都保存着丰富的建筑彩画,其中以前槽几根四椽栿上的彩画最为精彩。

总体来看,三清殿作为中轴线上的中心殿宇,整体氛围庄重大气,空间从水平方向展开,呈横长方形,对称的空间布局。主要功能区域位置突出,建筑构件对神像空间的强调则为视觉中心的营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梁袱彩画与室内空间分析

道教建筑是道士修道、供奉神明和举行斋醮科仪的重要场所,也是道教宫观用于表现道教文化的物化标志。绘制于上的建筑彩画往往会和空间的功能相互匹配来共同完成空间修饰任务,彩画会根据建筑等级与空间属性进行绘制,强调了空间视角和木构的秩序。

根据三清殿遗存碑刻题记可知,壁画绘制完成于元泰定二年(1325年)[3],可以推测殿内彩画的绘制应早于壁画完成时间。殿内梁袱彩画的构图均由“箍头—枋心—箍头”三段模式构成,但比例并不固定,一般枋心较大。颜色以青绿为主,兼以朱红,梁袱彩画共12处,根据纹饰的繁简程度可分为四种类型,纹样题材分为三类,即几何、植物、动物纹样,其主要特点是动物纹样与植物纹样的组合使用,形成形态多样的组织形式,在工匠的“设计”下融入建筑中,并找到视觉的和谐和空间的统一。

(一)观者与被观者

由于人们的视觉习惯,在进入室内空间中,往往会最先注意到天花,因为天花是具有完整体验的视觉形象。因此在室内设计中,天花是塑造空间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中国古建筑结构中,梁袱属于天花的一部分,绘制于上的彩画是主要的表现形式。其中存放神像和礼拜空间的彩画最为精致,尤其是梁袱上的仰视彩画极具观赏价值,构件两端绘有旋花,枋心部分的花纹组合复杂而细腻。

这是因为礼拜空间与存放神像的空间是人进入室内的第一视觉接触点,也是三清殿的主要功能区域。从竖向视角看,在60度视景仰角的作用下,梁栿的高度刚好是感受到建筑细部的临界点,人在空间移动时,精美的梁栿彩画一目了然。两侧观瞻空间与后壁交通空间的精细程度则依次减少,样式更为简单。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殿内两侧铺满的壁画是该空间的重点,需要将观者的视线集中于此,另一方面大殿的主要采光源来自前壁每扇门上柱间设置的横窗,殿内由明间至山墙的光线逐渐变暗,观者的观察范围逐渐减小。由此可见,当时的工匠已经注意到完美的视角环境和空间感知心理之间的关系。

(二)梁袱彩画与室内空间的结构联系

彩画作为依附于建筑构件上的装饰艺术,其构图形式会受到建筑总体的影响。梁袱正下方的位置是绘制重点,这是因为殿内梁袱的底面占比较大,工匠为了保证视觉效果的和谐,更加注重其纵向的构图。用色上则多采用青、绿色与其他建筑构件的颜色形成对比,增强了空间的立体感。从主次关系来看,彩画的构图形式与不同建筑构件相互对应,使空间更有秩序感。例如与斗拱这些尺度上有悬殊的构件之间,梁袱彩画会采用多层“旋瓣”[4]的方法,并且与斗拱彩画上旋瓣的大小相同,保证了视觉上的整体效果。最后,从构成形式来看,殿内梁袱彩画的构图、纹饰等不尽相同。明间梁袱的枋心绘有行龙,底衬为写生花,且两端头无箍头,直接与藻头旋花相连(如图2所示)。西次间的彩画则勾绘了类似包袱的外轮廓,而东次间则在藻头与包袱之间每端分别绘制了三个半坡的花瓣小盒子。[5]纹饰的分布与构图错综相间,丰富了空间的层次,也体现了古代工匠们的设计智慧。

图2 三清殿明间梁栿彩画

梁袱彩画作为室内空间装饰的一部分,从空间环境来看起到了调节的作用,在以直线为造型语言的建筑构造中,流畅优美的曲线丰富了观者的空间观感,增加了空间的韵律感。对纹饰图案尺度的调和,调整了空间从心理和视觉上不和谐的状态。

三、彩画图像蕴含的审美思想

彩画源于木建结构的要求,是极具东方特色的装饰艺术,由色彩、纹饰、构图组成。作为室内空间的参与者,彩画不仅仅是一种装饰手段,更是一个文化符号,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域审美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三清殿彩画作为元代官式建筑彩画遗存之一,既包含了中国特有的装饰传统,还反映出了道教宫观的设计观念以及背后所蕴含的中国审美思想。

纹饰是装饰的内容。它既具有美化的作用,也包含了设计者要传达的内在含义。纹饰包含了动物纹样、植物纹样、几何纹样、吉祥纹样四种类型,而植物纹样是中国传统装饰艺术中最常见的艺术形象之一,与中国哲学精神中“泛爱生生”的儒学人性论相关联,是人们热爱自然、生活的具体体现。[6]在三清殿梁袱彩画中,花卉纹样的运用十分广泛,如牡丹、荷花等写生花作为彩画底衬或陪衬使用,卷曲生动的线条展现了自然的生命力。还有吉祥纹样的使用,如宝相花,它是一种集合了荷花、菊花、牡丹的特征,经过艺术处理的图案,含有吉祥、美满的寓意。其次是动物纹样,殿内彩画多以龙(如图3所示)为主题。且具有双重含义,一方面永乐宫作为敕建的道观具有为皇室服务的特点,另一方面龙纹也是道教装饰中较为常见的纹样之一,在道教的装饰观念中,龙有着祥瑞神威以及升仙的意义。龙纹在三清殿的多次出现,不仅是一种设计追求,更是一种满足社会属性的需要。

图3 三清殿梁袱彩画 引自孙大章《中国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第71页

色彩是装饰的点睛之笔。早期的建筑彩画多使用朱、紫、棕、黑、白等颜色,整体呈暖色调。唐代有主要画在阑额上的彩画,称之为七朱八白(如图4所示),即额枋全身通刷土朱,在枋木中心画出八块小方块,白块之间留有朱色,[7]整体效果华美艳丽。自宋《营造法式》颁布后色彩形制有了显著提升,并开创了以青、绿两种冷色调为主的时代。冷暖色调的对比,使空间观感更加强烈。清初期《大清重修万寿宫碑记》就描述了一段永乐宫重修后人们对建筑与色彩装饰的观感:“栋宇巍峨,堂厅深邃。飞檐拂碧霄之云,螭头映红日之彩。斗桷龙腾,榱题凤舞。紫陌绝尘,丹级叠翠。”足以见得,永乐宫在色彩装点之下宛如天上仙境,气势恢宏。

图4 《七朱八白》(作者自绘)

构图是装饰的基础。儒家思想重“礼”,反映在审美观念上即追求协调、稳定的美。在《周易》《墨子》和《吕氏春秋》等早期文献中,便可发现“和”的美学观念,即追求“大壮”与“适中”之辩证统一而达到的“和谐”。[8]具体到室内空间装饰中也是如此,追求整体的环境观念——功能、结构、美的统一。因此在彩画装饰中,大小不同的木构件可以通过合适的构图达到整体的协调。三清殿梁袱的彩画构图比例并不一致,枋心尺寸各不相同,工匠们便结合空间的功能需求在枋心部分绘制适宜的纹饰,并利用调节各单元旋花的尺度,形成与其他木构件的紧密联系,最终达到建筑空间的和谐统一。

彩画装饰艺术并不只是建筑的表面美化形式,还是其建筑内在的本质内容。在色彩、纹饰、构图的组合下赋予了空间审美价值与精神价值。三清殿作为永乐宫的主要建筑,是人与神互动的空间,在彩画的装饰下引导观者进入一个“神祇”世界。

四、结语

中国古代建筑体系整体是稳定的,宗教建筑、宫廷建筑在建筑形式上具有一定的相似度,其差异主要表现在内外空间的组织与室内环境的设计上。而这些会受到所服务空间功能、性质的影响。通过对永乐宫三清殿空间设计与彩画形式关系的初探,可以发现古人在内部空间的设计上是极为严谨的,首先,彩画的绘制一方面充分考虑了《营造法式》中的形制规定,另一方面通过改变彩画的构图形式加强不同的建筑构件之间的联系,强调了空间的整体性。其次,彩画的构图组织也充分考虑到了人对空间的感知心理,图案随着建筑构件的变化而变化,形成了样式丰富而统一的梁袱彩画,获得了视觉上的整体感。

综合来看,彩画作为一种装饰艺术,在制度的约束下,工匠们通过“设计”巧妙地使彩画在室内空间中不仅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活跃了空间,在视觉效果上还给观者带来了美的感受。通过彩画的设计表现出了中国古建筑、艺术的官式营造技艺。

猜你喜欢
彩画神像斗拱
印度失窃神像在美国现身
说不完的斗拱
李真 为神像赋新韵
民居趣读
神像与游走:文昌出巡非遗口述史系列之十一
浅析中国古建筑的斗拱——以沈阳故宫为例
清早期 午门西番草三宝珠彩画
赵丹娜作 岩彩画《忘却》
清 碧云寺菩萨殿天花彩画
斗拱系列灯具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