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纾困组合拳 稳住经济基本盘

2022-08-27 05:37刘怡然责任编辑胡珊
宁波通讯 2022年12期
关键词:宁波市企业

文/本刊记者 刘怡然 责任编辑/胡珊

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就是保就业、保民生。4月22日,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宁波市稳链纾困助企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以精准举措帮助企业纾困解难,以精细服务支持企业创业创新,增强稳经济保就业的力量支撑,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6月17日,宁波市结合实际,在《若干措施》基础上,再度推出《宁波市贯彻落实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按照全面顶格、能出尽出、精准高效的原则,推出包括全面落实国家财政政策、用足用好货币金融支持、兜牢民生保障底线等在内的16条政策措施。政策落地对宁波经济发展有什么积极意义?一二三产各有什么针对性纾困措施?本刊记者邀请了相关部门负责人、专家为大家进行解读。

(上图/宁波市税务局供图)税务工作人员走进企业,向企业负责人介绍退税优惠政策。

(下图/农发行宁波市分行供图)农发行宁波市分行业务骨干到象山中心粮库实地调研。

嘉宾

宁波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和种业管理处处长 贾红军

宁波市社科院经济所所长 吴伟强

宁波市税务局政策法规处处长 邵 平

人行宁波市中心支行货币信贷管理处处长 田国良

宁波市农业农村局畜牧兽医处副处长 苑志朋

宁波市商务局对外贸易管理处副处长 张阳松

宁波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办公室副主任 曾 山

记者:《若干措施》及《实施方案》的落地对宁波经济发展有什么积极意义?

吴伟强:首先是稳住经济大盘,保持并提升经济活力。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当下全球正经历着产业链、供应链的加速重构调整,上半年长三角地区又出现多地多点多源散发疫情和局部聚集性疫情,加上俄乌冲突导致能源等原材料价格波动,这些因素在短时间内合并作用于企业,致使企业经营短时面临多重压力。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更为了缓解企业的经营困境和加大就业保障力度,宁波在4月、6月两次出台政策,聚焦重点领域,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从供需两端发力,切实做好“六稳”、落实“六保”。

其次是提振企业信心。稳链纾困助企不只是“救急”,更是以企业为主体,站在市场主体角度,直面企业急难愁盼的问题,对症下药,帮助企业化解短时面临的经营困难,提振其信心,激发企业发展动力,帮助企业在“低谷”蓄力,重整旗鼓再攀“高峰”。

(图/宁波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供图)6月15日,全市金融支持经济稳进提质工作推进会召开。图为会议现场。

最后是减轻百姓负担。稳住“菜篮子”、加大消费优惠力度、加大稳岗支持力度……政策从各个方面加强社会民生保障,为百姓生活排忧解难。

记者:宁波出台的稳经济政策措施有什么亮点?

吴伟强:第一是反应有速度。宁波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相关要求,以及实际经济运行的需求精准分析,从出台《若干措施》到出台《实施方案》,中间间隔不足2个月,进一步提升了政策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全力推动经济回升向好、稳进提质。

第二是纾困有温度。比如,《若干措施》包括普惠性纾困、工业稳链、餐饮业纾困、零售业纾困、文旅业纾困、运输业纾困、外贸企业纾困、农业纾困与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等九方面47条政策,涵盖一二三产,针对工业、餐饮业、零售业、文旅业、运输业、外贸业、农业七大行业,推出了行业类纾困扶持措施,从供应端支持市场主体渡过难关、支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

第三是落实有力度。《实施方案》是否行之有效,关键还是看落实的力度和成效。为此,宁波已经建立配套政策服务体系,开展“千名干部助企纾困”精准服务等活动,全方位为企业送政策上门,确保企业应知尽知、应享尽享。

邵平:今年,减税降费力度只增不减,规模远超预期,更加突出系统性。稳链纾困助企涉税政策自实施以来,政策效应持续显现。一是稳定市场预期,进一步提振了市场发展信心;二是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助力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渡过难关;三是满足投资需求,进一步提升了制造业发展动能;四是激活产业链,进一步撬动重点行业集群发展。其中加大留抵退税力度是“重头戏”,退税优惠政策重点向小微企业和制造业等方向倾斜,相当于把“真金白银”直接送给企业,有助于企业破解资金难题,增加现金流,也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市场信心。同时,加大中小微企业税费减免力度,精准“滴灌”中小微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中小微企业。通过中小微企业设备器具所得税税前扣除等政策,激励其购进设备器具,扩大再生产,促进其设备更新和技术升级,持续保持创新活力。

记者:农业是民生之本,关乎百姓的菜篮子,宁波有哪些针对性举措帮扶农业?

苑志朋:为切实稳定全市能繁母猪保有量,确保市内生猪供应充足,市农业农村局实施能繁母猪临时补助政策。6月1日,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宁波市能繁母猪临时补助实施方案的通知》出台,明确:补贴对象为承担全市能繁母猪保有任务且在农业农村部直联直报系统备案的规模生猪养殖场;补贴范围为纳入全市正常保有量任务的7万头能繁母猪;补贴标准为对符合要求的规模生猪养殖场,市级财政按照每头能繁母猪2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补贴。

贾红军:为强化蔬菜保供,市农业农村局出台速生蔬菜应急生产补助政策,补贴对象是宁波市内从事蔬菜生产的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生产经营主体。列入补贴范围须符合的条件是:2022年4月10日至4月30日播种的速生叶菜类蔬菜,种植实际面积5亩(含)以上,5月底前上市供应市场,亩均产量达1000公斤(含)以上。补贴标准是按实际种植面积给予每亩800元补贴,其中市级财政每亩承担400元。

曾山:金融支持“三农”主体纾困解难从三方面着手。一是加大涉农贷款力度。金融管理部门主动对接市农业农村局,梳理汇总农业领域重点项目、企业融资需求,形成重点任务清单,积极推进产融对接,做到应贷尽贷。截至5月末,全市涉农贷款余额8083.6亿元,同比增长15.9%,全年力争新增涉农贷款500亿元。二是加强政策性融资担保对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指导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研发助企纾困专项融资担保产品,单列担保额度,主动下沉服务。目前,全市在保“三农”户数为1652户,保单额度达17亿元。三是对农户纾困帮扶。建设便民基础设施,如农信系统在农村地区设立729个丰收驿站、1959个便民金融服务店、1517台便民机具。加大对农户创业信贷支持,如农信系统利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采用无感授信模式,对农村地区18到60周岁无不良信用记录农户给予最高30万元的授信额度。

记者:宁波聚焦稳金融促纾困,针对小微企业资金回笼慢、融资难、抗风险能力不强等问题,有什么具体举措?

田国良: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持续加大对小微等重点领域信贷支持。一是用好货币政策工具,发挥倍增效应。发挥央行货币政策工具激励作用,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按法人机构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增量的1%(二季度开始提高到2%)给予资金激励,引导相关机构加大对普惠小微市场主体支持。一季度,支持15家法人银行新增普惠小微贷款143.3亿元,落实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资金1.43亿元,金额列全省第二。

二是积极拓展首贷户,提高融资覆盖面。梳理小微企业首贷户和个体工商户无贷户名单80余万户,组织银行开展精准对接;发挥47家首贷服务中心作用,为首贷户提供政策辅导、融资对接、跟踪回访等一站式精准服务。2022年1—4月,共拓展企业首贷7236户,合计授信金额达337亿元,九成以上为小微企业。

(上图/人行宁波市中心支行供图)象山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工作人员上船为渔民送金融服务。

(下图/人行宁波市中心支行供图)北仑农商银行工作人员深入企业了解融资需求。

三是加大续贷尽贷力度,支持受困群体。鼓励银行机构深化无还本续贷、中期流动资金贷款、循环贷等服务模式,迭代创新服务模式,完善配套机制,对符合要求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应续尽续,力争2022年无还本续贷余额新增120亿元。

四是实施让利减费,加大对重点群体的帮扶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在依法依规前提下,对受疫情影响的客户,通过费用减免、利率降低、助企降本等方式,做到应免尽免、应减尽减。2022年1—4月,全市金融机构已减费让利近40亿元。

记者:宁波是“外贸万亿之城”,如何稳住外贸基本盘,稳定产业链供应链?

张阳松:一是展会创新抢订单。既要推广“代参展”新模式,鼓励企业应展尽展,也要提高展会扶持标准,引导企业开拓市场,更要强化出境参展服务,助力企业出展。二是重点行业强保障。支持引导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开展大优强制造业企业培育工作。三是积极培育新业态。出台《宁波市支持跨境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鼓励和支持跨境电商海外仓、前置仓以及独立站等新型外贸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应用,支持建立跨境电商境内保税仓和集货仓。加快发展外贸综合服务企业集群,加快推进新型离岸贸易试点。四是外汇服务避风险。为提升区域外向型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水平,2021年10月,外汇局宁波市分局联合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和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在全市创新开展汇率避险“首办户”拓展行动,有效提高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汇率避险服务的可得性、覆盖面和满意度。

同时,稳住供应链,积极落实好“重点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证”(重点进出口货物及配套物资车辆)制度,与交通、经信等部门共同指导各地对流通型、货物代理型、工贸一体型外贸企业做好服务保障。截至6月12日,全市共核发进出口货物及其配套物资通行证905张,有力保障了外贸货物供应链稳定。稳住产业链,在全国首创出台《关于鼓励外贸企业开拓国内市场促进内外贸一体化的若干意见(试行)》,帮助外贸企业多渠道开拓国内市场。加快构建产供销有机衔接和内外贸有效贯通的现代供应链体系,探索开展“浙江制造”国际认证,积极推广“一次认证、多机构颁证、国际证书”模式。

田国良:一是促进跨境贸易高水平开放试点集成创新。一方面优化新型国际贸易结算服务,专项支持离岸转口、境外委托加工等新型国际贸易发展,累计办理新型国际贸易业务191笔6.4亿美元。另一方面,支持企业贸易项下收支轧差净额结算,并免除货物贸易特殊退汇到外汇局登记的手续,已完成10笔231万美元的业务结算。

二是推动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扩面增量。该项试点赋予审慎合规的银行、信用优良的企业在贸易外汇收支方面“免审单”,优质外贸企业办理贸易结算实现“秒申请、分办理”,外汇收支办理时间节约50%以上,有效降低了外贸企业的管理成本。

三是开展新型离岸国际贸易结算便利化试点。鼓励银行为诚实守信的企业开展真实、合规的新型离岸国际贸易提供跨境资金结算便利,重点支持基于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完整性、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型离岸国际贸易。今年1—5月,宁波市109家企业发生新型离岸国际贸易业务51亿美元。

四是支持跨境电商收结汇便利化。针对以中小企业为主的跨境电商等贸易新业态资金交易“小额、海量、电子化”的特点,进一步丰富结算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非银行支付机构和银行凭交易电子信息,为跨境电子商务、外贸综合服务等贸易新业态市场主体提供高效、低成本的跨境资金结算服务。同时,用好跨境电商出口货款轧差结算、跨境电商相关税费跨境代垫、小微跨境电商企业免于名录登记等支持贸易新业态发展的便利化举措。

记者:为推动政策措施切实落地,下一步有哪些具体举措?

张阳松:一要稳企业保经营。既要加快推进“一抢两保三促”专项行动,又要做深做实“三服务”工作,缓解企业金融、物流等难题。二要拓市场稳订单。加快展会创新转型,创设线上线下融合、双线共进、代参展等新模式。鼓励企业深耕传统市场,加大对外贸企业扩大内销规模支持力度。三要优业态育模式。发展以数字贸易为核心的外贸新业态,加快建设“一站两仓”新型贸易基础设施,积极推进跨境电商全业态进出口业务。推动离岸贸易发展,积极争创国家离岸贸易中心城市。四要促进口拓增量。落地《宁波市扩大进口专项行动方案》,抓好进口重点企业和进口重点平台,补齐全市进口贸易短板。

曾山:一是出台《关于金融支持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意见》《关于金融支持货运物流保畅通的若干措施》,持续加强企业信贷支持,广泛开展融资对接,保障企业融资需求,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二是深入实施“凤凰行动”宁波计划,开展区域性股权市场改革试点工作,加大力度支持企业上市、再融资及并购重组,不断拓宽企业多元融资渠道,为企业提供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三是充分发挥地方金融组织毛细血管作用,加大政府性融资担保、城乡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等对小微企业、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提高企业获得感。

贾红军:为加快推动速生叶菜生产扶持政策落实到位,各地把保障本地叶菜持续稳定供应作为重要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抓紧部署,加强宣传发动和技术指导。及时摸清蔬菜特别是叶菜类生产供应情况,制订相应应急生产补贴工作方案,确定扩种面积,并将面积落实到户、到田块。目前,实际落实叶菜类蔬菜扩种面积近7000余亩,比计划增加40%。当前全市应急扩种叶菜日可采收面积达200余亩,产量达300余吨,有效保障了全市速生叶菜稳产保供。■

猜你喜欢
宁波市企业
企业
企业
宁波市北仑区新碶小学 把最好的给孩子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一图看懂2019年宁波市政府工作报告
重建宁波市图书馆记忆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