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多学科诊疗信息化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2022-08-29 04:05吴自珍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2年20期
关键词:闭环管理信息化平台

吴自珍

摘要:针对线下肿瘤多学科诊疗模式存在的组织工作复杂、会诊标准规范难以落实、会议讨论效率不高、工作记录与统计量繁杂等问题,利用信息技术设计并构建集会诊管理、档案管理、质量管理、统计分析等模块为一体的肿瘤多学科诊疗信息化平台。结合肿瘤多学科诊疗实际应用需求,完成三级肿瘤多学科诊疗信息化工作流程打造,实现肿瘤多学科诊疗流程的信息化建设与闭环、可追溯管理。

关键词:肿瘤多学科诊疗; 信息化平台; 流程信息化; 闭环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2)20-0004-03

1 引言

多学科诊疗模式(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 是指针对患者某一器官或系统疾病,来自多个学科的专家,形成相对固定的专家组,通过定期、定时、定址会议,提出诊疗意见的临床治疗模式[1]。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探索、发展、实行肿瘤MDT模式,各医疗机构纷纷引进具有自身特色的MDT模式[2]。但各医院对MDT的理解﹑管理架构的组建以及MDT组织运行模式都各有不同,发展呈现多元化趋势。MDT模式具有参与科室多、协调工作量大[3-4]等特点,因而传统线下MDT会议讨论模式效率不高、难以为继。

随着医疗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信息化管理手段越来越丰富,依托信息技术,科学、合理地构建便捷、高效的多学科诊疗信息化平台将成為未来MDT高效、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5-6]。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7](2015) 构建了基于MDT模式下的急诊脑卒中信息化平台,平台由数据采集系统与数据分析系统两部分组成,应用后有效改善了患者预后,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8](2016) 开发构建了MDT门诊医生登录系统、360患者资料视图及门诊多学科联合讨论投票评价系统,利用信息化支撑MDT门诊优化运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9](2019) 基于专科信息平台,对其联合门诊排班、专家安排、预约挂号、患者就诊等进行了信息化优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10](2019) 进行MDT门诊信息系统优化,由层级预约制升级为“一站式”服务模式,取得良好效果。综上所述,国内目前关于多学科会诊平台的设计和研究,偏重门诊分诊、在线接诊等研究,针对MDT会诊流程的信息化研究较少,且国内MDT相关流程仍存在实践时间尚短、信息平台应用有限等问题。应用信息技术对MDT模式进行流程的完善、优化与再造是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

2 平台架构

肿瘤多学科诊疗信息化平台分为资源层、数据层、业务层、展示层和前端,如图1所示。

资源层:提供信息化应用所需的硬件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系统软件(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软件等) 资源,为整个应用系统提供最基础的硬软件支撑。

数据层:对信息化应用系统的所有数据进行存储及共享管理,并实现对平台项目的各类数据的存储管理。提供统一数据服务接口,为MDT管理平台数据库数据等提供数据共享交换。

业务层:为MDT管理平台操作人员提供信息管理、会诊管理、档案管理、质控管理、统计报表等常规业务操作。

展示层:提供API接口和模块引擎渲染,为平台数据交互提供支撑。同时提供人性化的、易操作的可视化界面,为整个线上MDT流转提供技术保障。

3 功能设计

3.1 会诊管理

会诊管理针对MDT会诊规范和流程进行控制,建设规范化、明确化、可视化的会诊流程,为医院MDT办公室、医生、专家、轮值主席、院领导等不同角色提供其所需要的功能应用。根据对MDT工作流程的分析,打造三级MDT信息化流程体系,完善执行引导机制,完成一级MDT确定治疗方式,二级MDT确定治疗方案,三级MDT评估治疗效果的闭环管理。

3.1.1 一级MDT信息化工作流程设计

一级MDT申请目的为确定治疗方式,其规范化流程为入院所在科室负责人发起,MDT办公室审核,挑选专家,轮值主席审核,专家提出意见后,轮值主席汇总意见,MDT办公室反馈科室负责人,通知治疗负责人。

在患者入院48小时内,所在科室负责人作为召集人,在MDT管理平台发起住院病房一级MDT申请,专家须在收到通知的24小时内,在MDT管理平台完成相关意见填写并提交。专家在提交本人意见之前,无法查看同案例其他专家意见。一级MDT信息化工作流程具体设计如图2所示。

3.1.2 二级MDT信息化工作流程设计

在一级MDT完成后,进入二级MDT。二级MDT目的为确定治疗方案,由治疗负责人提出初步治疗方案后发起,MDT办公室挑选专家和同行专家;专家收到通知后提出意见,同行专家汇总意见并确定最终治疗方案,由治疗部门执行治疗方案。无法形成共同意见的,由MDT办公室转线下MDT进行。二级MDT信息化工作流程具体设计如图3所示。

二级MDT中,专家与同行专家均不可知病人所在科室和治疗负责人,在医生、专家角色进入系统时,二级MDT专家、同行专家姓名均不可见。

3.1.3 三级MDT信息化工作流程设计

三级MDT实现出院前的治疗效果评估,由治疗负责人在一二级MDT内容基础上增加病人当前状况后进行提交,由MDT办公室进行专家委派,默认为同病人的一级MDT专家,专家给出“出院+后续治疗建议”或“不出院,下一阶段治疗意见”,由主席汇总意见后,反馈治疗负责人进行。三级MDT信息化工作流程具体设计如图4所示。

3.2 档案管理

档案管理需进行会诊前患者档案的收集对接与展示,会诊中患者档案的实时查阅,诊断、病程、检验检查结果、会诊等各类记录的实时保存与共享,会诊后档案的归档与跟踪。与医院HIS系统对接,抓取病人的基本信息和HIS系统内所有医疗信息,支持对获取的患者全部诊疗数据进行关联整合和集中管理,在会诊层面进行数据的互联互通。

通过设置MDT讨论病例专用模板,各角色可实现该角色下信息的准确快速录入,如一级MDT的治疗负责人,在登录后系统自动显示需填写MDT发起原因、就诊类型、已进行治疗、入院诊断、TNM分期、病理类型、病历摘要(病史、体格检查、影像检查、病理检查、其他实验室和器械检查) 等资料,平台支持对每一阶段中的表单进行存档和打印。各阶段衔接过程中标准表单将自动流转,实现MDT记录的信息化分享。参与MDT的医护工作者可通过平台实时调看患者就诊记录和影像资料,充分了解患者病情。

同时平台支持以关键信息,如患者姓名、身份证号码、病历号、病理关键字,MDT级别等作为索引,搜索相应的MDT案例。搜索后将自动关联平台内相关信息,自动展现病情摘要、检验结果、检查报告、会诊结果等信息,通过数据查询的设计,方便医生实时检索,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

3.3 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针对MDT参与人员到位率、专家资质的完整度,以及MDT相应资料填写的规范性进行把控。平台应具备消息通知功能:具备平台通知和短信通知两种方式,如专家被确定邀请后,相应的专家会同时收到平台的信息通知和手机短信通知;具备定时通知功能,按照医院要求,将在固定时间再次对各角色代办事项进行平台通知和手机短信提醒;具备关键时间节点再次提醒功能,如一级MDT中各专家必须在24小时内进行处理,快到时间节点若未处理,平台将再次发出提醒和通知。各使用角色可登录查看平台已发送的消息,含发送时间、发送内容、接收人阅读状况等。平台支持显示单条信息详情(含信息内容、发送时间、单个接收人阅读状况) ;平台支持查看我的消息,并通过点击对应消息,跳转至对应MDT案例。同时,平台可实时监控会诊记录填写完整度,如有缺项,平台将弹出完善会诊记录的提醒。

3.4 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功能可对MDT案例数量、处理及时率等层面进行整合统计。可通过该模块定期对MDT运行功效做出评估,发现薄弱环节,提出改进建议促进MDT质量持续改进。平台可呈现处于几个关键节点的MDT案例数量,点击后可查看详细清单;平台支持按照部门处理一级MDT、二级MDT数量,处理及时率,病人覆盖率进行统计分析,支持数据导出;平台支持按照专家处理一级MDT、二级MDT数量,处理及时率进行统计分析,支持数据导出;平台支持根据数据标签自定义统计内容,并导出结果。

4  平台实现

4.1 会诊管理模块

该模块明确用户的角色,系统实现MDT办公室、医生、专家、轮值主席、院领导五种角色应用。确定好用户角色后,用户在登录界面进行登录。系统单个账号会具备多个角色,若当前用户账号的角色不止一个时,进入系统后,点击选择需要的角色。进入系统后,系统将呈现该角色具备的所有功能,如图5所示;如当前用户只有一个角色,则直接进入系统主界面。

会诊管理模块实现三级MDT会诊管理。通过一级MDT的申请、审批、专家邀请、专家审批、专家意见、意见汇总、意见反馈来确定治疗方式。诊疗方式确定后,再通过二级MDT来进行治疗方案的确定。医生根据一级MDT的治疗意见撰写治疗方案并提交二级MDT申请;MDT办公室对二级MDT的治疗方式,选择对应专家及同行专家;专家根据二级MDT患者资料提交治疗方案意见;最后由同行专家对专家意见进行汇总和结论。二级MDT完成后,通过三级MDT来评估治疗效果,医生根据患者治疗后效果填写患者状态并提交三级MDT申请;指定专家提出诊疗意见后,对专家意见进行汇总并出具结论。其中,一级MDT申请界面如图6所示。

4.2 档案管理模块

平台实现与医院HIS系统进行对接,治疗负责人可导入其负责的患者信息,减少会诊前信息收集和录入的工作。导入HIS列表界面如图7所示。MDT实施过程中,平台内一级MDT、二级MDT、三级MDT均采用固定表单,相应数据填写完成后表单将完整地流转到下一环节,并可实时打印,保存。同时,平台支持医生、专家根据病人姓名、身份证号码、病历号、病理关键字,MDT级别等,在系统内搜索MDT案例。系统管理员、MDT办公室、轮值主席的查看结果为全库,医生专家仅可看到自己处理的MDT案例。

4.3 质量管理模块

质量管理模块实现对MDT流程的推进与保障,平台通过平台信息和短信两种方式,进行定时和关键节点的提醒,如图8所示。同时,该模块对专家信息进行管理,在录入专家信息时,需完善包括工号、姓名、专业、职称、学部、所在科室、身份类型、手机号等信息,保障专家信息的完整度。

4.4 統计分析模块

统计分析模块实现对科室、专家工作量的统计分析,可统计展示各科室各级MDT的应提交数量、按时提交数量 、按时提交率等数据,并支持自定义报表的统计与展示,统计分析展示界面如图9所示。

5  总结

本文设计并构建了集会诊管理、档案管理、质量管理、统计分析等模块为一体的肿瘤多学科诊疗信息化平台,通过对肿瘤MDT工作流的梳理,搭建贴合实际应用的三级MDT会诊体系,以信息化支撑MDT流程标准化,形成肿瘤MDT的全程追溯和有效的闭环管理。平台设计突出了对MDT会诊过程的管控,深度结合使用场景,进行流程信息化重构,完善和优化多学科协作诊疗流程, 从而提升医院、科室、医生之间的多学科诊疗效率,最终达到支撑多学科会诊流程、提升多学科会诊效果的目标。平台目前已在安徽省某肿瘤医院上线运行,取得了较好的反馈,后期将进一步扩大MDT的服务能力,进一步拓展远程MDT等功能,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 陈晶,李志伟,张艳桥.MDT在肿瘤领域的发展[J].现代肿瘤医学,2019,27(5):895-899.

[2] 华长江,郝虹.肿瘤多学科会诊的现状与展望[J].医学综述,2015,21(3):431-434.

[3] 曹霖,汪晓东,李立.多学科协作诊治模式的会诊流程探讨(一)[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7,14(3):343-345.

[4] 汪晓东,曹霖,李亚伦,等.多学科协作诊治模式的会诊流程探讨(二)[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7,14(5):586-588,591.

[5] 苟悦,李继平,赵淑珍,等.医院多学科协作诊疗门诊信息系统优化的效果[J].广西医学,2019,41(21):2816-2818.

[6] 王丹,莫陶欣,薛冬,等.首批国家肿瘤多学科诊疗试点医院情况分析[J].中国肿瘤,2021,30(5):352-356.

[7] 陈秋菊,梅天舒,刘燕,等.基于MDT模式的急诊脑卒中信息化平台构建及应用[J].上海护理,2020,20(4):53-56.

[8] 鲍瑞庆,左民,张秧儿,等.信息化支撑下的门诊多学科协作诊疗的优化运行研究[J].中国医院,2016,20(7):9-11.

[9] 姚刚,王梁,张晓祥,等.基于专科信息平台的联合门诊就诊流程优化[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9,28(5):77-80.

[10] 苟悦,李继平,赵淑珍,等.医院多学科协作诊疗门诊信息系统优化的效果[J].广西医学,2019,41(21):2816-2818.

【通联编辑:闻翔军】

猜你喜欢
闭环管理信息化平台
基于移动式培训评估系统的培训闭环管理研究与探索
体验设计导入校园网人事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之初探
信息化建设下多媒体教室管理的新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