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教学模式的局限性,打造体育高效课堂

2022-08-30 02:37林锦秀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23期
关键词:教学内容体育小学生

林锦秀

(三明市三元区教师进修学校 福建三明 365001)

在部分地区的小学体育教学中,不少教师仍然局限于传统教学模式,教授的内容与采用的训练形式较为落后,与新课标明显相悖。这就要求小学体育教师及时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全力打造高效课堂。

一、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校缺乏重视

从小学体育教学现状来看,学校对体育课缺乏重视,安排的课时比重较小,无法保证小学生的锻炼量,且教学内容比较乏味枯燥,以简单的做广播体操、跑步锻炼与热身运动为主。这很难有效调动他们的运动热情,使其对体育教学产生错误认识,甚至排斥上体育课。

(二)教学方式和内容单一

从不同地区的不同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情况来看,不少体育教师仍然固守传统落后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习惯性地进行单方面的灌输,与此同时,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动作与训练,缺乏积极性。而且体育教学内容固定,重复而简单的训练内容难以引发小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爱。

(三)家长不够支持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大多数家长都认为学习文化课最为重要,周末或假期要求学生把时间与精力主要用在文化课知识的学习方面,忽视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不利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打造小学体育高效课堂的有效对策

(一)设计游戏化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积极锻炼

小学生最为明显和突出的特征就是在心理发育与身体成长方面均不够成熟,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还具有爱玩爱闹的天性,尤其是对游戏有着强烈的爱好,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中均是如此。对此,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需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身心特点,精心设计游戏化教学内容,将运动项目、训练内容融入游戏之中,使其一边玩游戏,一边学习体育技能,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比如,在进行“短跑”教学时,做完热身运动以后,教师可先组织学生进行“走跑交替”的游戏,要求他们自然地跑50米,再自然地走50米,以此进行交替性跑和走,使其保持与同伴之间的距离。这样做的目的是发展小学生的耐力,使其注意上下肢的协调配合,准确掌握跑步动作,以及跑步过程中正确的呼吸节奏。接着,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收快递”的游戏,游戏内容是将刚送来的“快递”收回来,要求学生快速跑到指定地点,从上至下将叠好的鞋盒有序拿回,往返接力,鞋盒倒掉要扶正才能返回继续游戏。教师可根据课堂情况灵活调整游戏内容,让游戏效果最大化,使他们在游戏中掌握短跑技巧,并增强自身的耐力。

(二)教学内容贴近生活,调动学生生活经验

由于体育运动来源于实际生活,教师需关注体育训练同生活之间的联系。教学内容尽量突出生活化特征,与小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相贴近,激起他们参与身体锻炼的热情,使其乐于参与体育运动。小学体育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留意小学生喜爱、熟悉且同实际生活联系密切的教学内容,把一些生活中的动作引入体育课堂中,增强他们的自我锻炼意识。

以“蛙跳”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先讲解蛙跳的动作,指出是蛙跳是增强弹跳力的一项练习,跳时两脚用力后蹬,两臂同时自然向前上方摆动,身体要向前上方腾起,落地后自然形成下一跳的准备姿势,继续向前跳跃。再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生活中青蛙跳的视频,一边讲解示范,一边指导学生练习,使其回想自己在生活中见到的青蛙跳跃的情形,模仿青蛙的动作进行蛙跳训练。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蛙跳时双腿和双臂动作的配合与协调,随时纠正他们的错误动作,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控制练习的次数和运动量。教师要关注身体素质较差的同学,使其乐于参加训练。

(三)运用同伴教学模式,推动学生整体进步

以往的小学体育教学,一般都采用个体训练的模式,这存在明显的局限性:一方面课堂时间有限,教师难以兼顾整体教学对象;另一方面学生之间缺乏交流与沟通,导致他们学习效率不高。小学体育教师可运用同伴教学模式,将班内学生划分成多个学习小组,各个小组成员水平高低不同,小组之间整体实力相差不大。教师根据不同项目灵活调整小组成员,使其在同伴的互帮互助下学习运动技能,推动他们整体进步。

例如,在开展“足球”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班内学生的实际足球水平将其划分成三个层次,即优等生、中等生与学困生,组建多个六人小组,每个小组各个层次的同学两名左右;也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各个层次的人数,不过要确保各个小组实力均衡。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合作训练,让水平较高的同学指导水平一般与较低的同伴,使其相互学习与反馈,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小区域的练习。学生在小组内扮演“小老师”的角色,因其年龄相仿,沟通起来更为容易一些,还能够显著提高足球训练的效率。

(四)巧妙引入竞争机制,引导学生积极向上

小学生本身具有一定的好胜心理,喜欢在他人面前表现自己的优势与长处,渴望获得同学的夸奖与教师的表扬。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除教授学生基本的体育技能和动作技术以外,要想进一步构建高效课堂,还应该巧妙引入竞争机制,根据具体运动项目训练内容的不同,将个人竞技与团队竞技相结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跨班级、跨阶段,甚至是跨学校的比赛,增强他们的好胜心。

例如在“篮球”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进行基础动作的训练,如运球、传球、接球、投篮、上篮和罚球等。当这些基础动作掌握牢固以后,再带领他们学习一些基本的篮球技术与战术,传切配合、长传快攻、人盯人防守、混合防守与一些区域小配合等。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在班级内部根据之前划分好的小组展开3 VS 3半场与5 VS 5全场的比赛,排出名次。接着,将篮球水平最好的几名同学组建成队,代表班级进行班与班的比赛,甚至可拓展至学校和学校。这样的比赛不仅可以进一步锻炼学生的篮球技术,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合作精神。

三、结语

在新时期教育背景下,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以素质教育为基本导向,勇于对已有教学模式进行创新,积极同新课程标准对接,设计灵活多变的教学内容与形式,倾力打造小学体育高效课堂,真正满足当代小学生锻炼身体的需求,促使他们身心均得以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体育小学生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我们的“体育梦”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