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学音乐“编创与活动”板块教学方法的研究*

2022-08-30 02:37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23期
关键词:律动音响教学法

许 珊

(合肥市瑶海区教育体育局 安徽合肥 230000)

“编创与活动”是中小学音乐教材中的一个板块,主要包含了律动、打击乐器等内容。它与演唱、欣赏、知识与技能等板块同等重要,在教学过程中相互交叉、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笔者在进行省级规划课题的研究中,通过研究和领悟编写意图,创新音乐教学方法,使小学音乐教材创造环节中的创编律动、打击乐器和中学音乐课堂实践与创造环节中的教学方法更加科学有效,形成中小学音乐“编创与活动”中律动教学法:打击乐器教学法、实践创造教学法。

一、律动教学课例——“一三一”律动教学法

律动是中小学音乐课堂中使用频率较高的、孩子们较为喜爱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将抽象的音乐,通过有节奏、有规律地跳动,使学生在形象、生动的直观体验中走进音乐、感受音乐。在省级课题的研究中,笔者带领老师们在深度研读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歌曲的风格、种类、背景,了解各国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和风格,熟悉各类舞蹈的特点,挖掘歌曲中适合律动创编的“点”,依据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地设计律动、组织教学,让学生们在律动中体验到编创的乐趣,在各具特色的音乐律动中体验音乐情感,感受音乐的美感。

(一)“一三一”律动教学法的概述

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中“一三一”律动教学法是以律动贯穿始终的教学范式。其第一个“一”特指课程中律动的导入这一环节;“三”是三个步骤,具体是指在律动体验学习歌曲中,使用律动感知节拍、旋律,用律动学习歌词内容,用律动突破教学重难点;最后的“一”特指律动创编环节。

(二)“一三一”律动教学法操作流程

1.律动导入,创设情境

以律动教学组织导入,创设学习新课的情境和氛围,结合歌曲内容,设计相应的律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律动体验,学习歌曲

结合歌曲的旋律、节奏以及风格和背景,设计相关的律动开展歌曲学习活动。歌曲教学主要有三个环节:用律动感知节拍、旋律;用律动学习歌词内容;用律动突破重点、难点。三个环节围绕音乐要素以律动为主要教学手段,解决歌曲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无论是歌曲的节拍、旋律还是歌词内容的理解或是歌曲中的重难点,教师都通过设计巧妙的律动,带领学生直观感受、体验音乐。此三个环节在不同的音乐作品中,可根据每首歌曲的不同,也可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随机调整顺序。

3.律动创编,实践探究

通过以上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对音乐作品有了丰富的感受和体验。在此基础之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创造,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提升其音乐表现力和创造能力。

二、打击乐器课例——“音响情境三步教学法”

打击乐器是中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小助手。学生通过演奏打击乐器,编配打击乐器,在潜移默化中体验、感受音乐。打击乐器因为其材质和演奏方法的不同,所带来的音响效果也不同。通过对打击乐器的深入学习、研究,总结梳理打击乐器的音色、特点,结合音乐作品,将打击乐器的音响与音乐形象相结合,以音乐独具特色的方式——听,进行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实践和研究,教师掌握了通过打击乐器创建多彩课堂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音乐能力得到发挥和提升。

(一)“音响情境三步教学法”的概述

“音响情境三步教学法”是以打击乐器为抓手,以创设音响情境为主线,使用打击乐器来感受、体验、编创音乐,在音响情境中,完成歌曲的学习。在本课题研究中,“音响”特指打击乐器发出的独特音响;“情境”即将音乐作品与打击乐器的音响特点相结合,巧妙创设情境;三步即感受、体验、表现三步。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围绕音响情境展开的聆听音响——情境导入,体验音响——学习歌曲,编创音响——再现情境。

(二)“音响情境三步教学法”模式操作流程

1.聆听音响,情境导入

教师充分挖掘音乐作品与打击乐器之间的联系,通过聆听创设情境,以奇妙的音响引导学生想象音乐画面,为进入歌曲的学习做铺垫。

2.体验音响,学习歌曲

充分运用打击乐器,体验音响,学习歌曲共有三步。第一,乐器律动,感知节拍。用打击乐器进行节拍律动,让学生聆听音乐,用打击乐器初步感知音乐。根据学生用打击乐器表现歌曲的强弱规律,培养学生对音乐节拍的感知能力。第二,自制乐器,探索音响。从探索身边的音响入手。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试一试,敲一敲,再听一听。让学生模拟我们所熟悉的打击乐器的音响,再把这种探索扩大到生活中,用生活中的物件组合碰撞或者敲击发出自己想要的音响。第三,模拟音响,学习歌词。用自制打击乐器模拟音响,有节奏地朗读歌词。在读词的环节中,学生遇到难唱的旋律或难读的节奏时,可以用打击乐器灵活地解决。其对歌曲的学唱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并能够通过活动轻松地对歌曲的重难点加以巩固。

3.编创音响,再现情境

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结合音乐作品运用打击乐器或自制打击乐器、编创节奏为音乐作品伴奏,表现音乐情境,参与音乐表演。

三、“编创与活动”课例——“三环一点”教学法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目标导向,是一节课成功的先决条件。“三环一点”教学法即围绕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关注音乐要素,在感受和对比中进一步认识作品,走进音乐。

(一)“三环一点”教学法的概述

“三环”指“感受”“对比”“表现”三个环节,即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实践与创造活动通过运用“感受—对比—表现”三个环节的固定模式来实施教学,“一点”指教学目标这一点。在“感受—对比—表现”教学模式中,一定要紧扣单元教学目标,结合教材本体,突出音乐学科特点来实施教学策略。

(二)“三环一点”教学法的操作流程

1.感受

教师围绕教学目标,采用听、看、唱、读相关教学策略和方法,让学生全面地感受音乐本身,使抽象音乐具象化,明确音乐表达的情感和内容。

2.对比

围绕音乐情绪和情感、音乐体裁与形式、音乐风格与流派等要素开展对比活动。单一音乐本体的学习可以运用横向对比策略,相关载体可以运用纵向对比策略,依据教学目标,以表格的形式,模块呈现学习结果,一目了然。要注重因材施教,对课堂教学的开展进行整合分析、动态选择。

3.表现

教师要设计好教学活动,使音乐课堂呈现多元化。依据教学目标的设定,选择适宜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延伸拓展音乐素材,师生合作,突出音乐表现。感受对比教学是为了更好地表现音乐,表现音乐是引领学生从混沌走向明朗,从抽象走向形象,使学生对音乐的探索更加深入,获得音乐审美体验。

中小学音乐课堂“编创与活动”板块教学方法的研究紧紧围绕《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题(2011年版)》中指出的“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深入开展。为了让学生向欣赏音乐、分析音乐、理解音乐、创造音乐的方向努力,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推动区域教师向研究型教师发展。课题研究虽然已经结束,但教学方法的研究仍在路上,笔者将和团队同人们继续求索,不断前行。

猜你喜欢
律动音响教学法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异步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和谐律动
田野里的音响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动静之间
律动之美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诚实音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