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

2022-08-30 02:37陶雪雅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23期
关键词:融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陶雪雅

(合肥市南门小学森林城校区 安徽合肥 230031)

从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可了解到信息技术对于我国教育的重要性。2018年教育部颁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其中提到两个“转变”,分别是专用资源向大资源的转变和应用融合发展向创新融合发展的转变。

信息技术和科技力量的高速发展促进了课堂教学的进步。从计算机的问世,并应用于航天航空等领域,到微型机、手机、机器人等的发明,到AI(人工智能)、LOT(物流网)、STEAM课程、人脸识别等各种多样的形式技术,信息技术已经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紧密联系,不可或缺。无论是在学校、医院、政府、银行,信息技术无处不在。

而我国教育领域出现一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与现有的信息技术发展水平不对等的情况。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应该是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作为一线教师,我从日常的教学中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受限

一线教师教书育人,教授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应该是事半功倍的。但在实际的教学中,一些教师思想老旧,易走上“经验主义”误区,不愿意学习先进的信息技术。他们常常以往年的上课经验来教学,认为信息技术与实际的课堂教学融合不了,不愿意深层次研究和挖掘课程本身,不敢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无法发挥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水平。

现以实际教学中的一节信息技术课为例。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第10课《小鸡叽叽把虫啄》,本节课内容是三年级学生利用计算机系统中自带的“画图”软件,学会“翻转”“喷枪”“文字”工具的使用。

通常教师会让学生对照书本,教师示范关键操作完成整节课。但是如果想让学生深入理解,最好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和启发学生,让学生自我探究或小组合作完成整个作品。本节课是学生自我探究完成的。教师把关键的演示步骤制作成微课(如图1),给遇到这个问题并且自己解决不了,需要观看具体步骤的学生去观看。没遇到问题或想通过自我探索完成的学生可以不用观看。这样不仅节约时间,有利于分层次教学,而且学生自我探索出知识,会比教师直接告诉他掌握得更加扎实。学生在自我研究与探索的过程中磨炼了意志力,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图1 小鸡叽叽把虫啄微课

(二)教学环节中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具有片面性

教师要学会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待学习的课程,这样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在哪里有疑问,怎么上课更能激发学生兴趣。当深入研究每一节课后,在适当的时候利用最合适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课堂教学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讲解关键步骤时,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如白板、希沃、畅言等智能应用让学生操作。以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第10课《小鸡叽叽把虫啄》为例,本课的关键步骤(如图2)“喷枪”工具的使用,也是本课难点。学生可以在希沃中操作给全班同学看,还可以边操作边阐述自己的想法。

图2 “喷枪”工具绘草地

然而,从实际来看,各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总是害怕学生学不会,害怕学生犯错误,从而不敢让学生尝试。这样做的后果是学生缺乏探索和实践的机会,最终没有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三)信息技术设备在实际课堂中的应用有限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学生和教师的需求也不断发生变化。

社会的发展存在不均衡性,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存在不均衡性。国家推动2.0计划的整个过程中,发现了不同地域学校的信息技术设备覆盖率也存在不均衡性。教育的信息化发展会在发达地区率先投入智慧课堂,其中包括教学一体机(如图3)、白板、识别系统、课堂问答互动器、线上线下的学习管理系统、平板电脑、微机室、3D打印室、STEM教室、机器人功能室等,一些学习网站或软件,如希沃、畅言、小黑板、智慧星、一起学习等逐步投入使用。从一些教学反馈和各级各类的比赛结果来看,投入先进设备设施需要等量的教育采购资金作为基础。

这意味着,在教育信息化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同时,经济发展薄弱地区的教育水平的发展还是会受限于没有足够的教育资金投入和相关的教育硬件设施。从教育的设施与模式应用角度来看,当下部分地区还处在逐步开展信息化2.0的应用初步阶段。这个过程是长期和曲折的,但一定会成功。

图3 课堂场景

二、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的有效策略

(一)教师自身信息技术观念的转变与发展

作为当代小学的一线教师,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只有与时俱进地更新自己的学识,终身学习,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当下的教育已经不能脱离信息技术的学习,且信息技术是在不断更新的背景下,所以教师也要具有超高水平的信息技术能力。据了解,有少部分教师仍然不会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授课,计算机、授课软件、多功能一体机和电子白板都形同虚设。其上课手段单一,教材、黑板、粉笔的配合使用便是一节课。

从教育人才培养的宏观角度看,需要教育管理职能部门主导,积极建构专业化、信息化的教师发展体系,提供更多的培训、比赛和学习机会,多种途径并用,这样才能完善发展体系,确保大部分教师能够拥有学习动力,与时俱进地学习信息技术。

(二)通过信息技术促进专业学科的教学

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科寻找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会有1+1大于2的效果。应用信息技术可发挥专业学科的特色,让每一位教师都能从本学科的特点出发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借助信息技术深入挖掘各个学科知识的趣味性,探索多学科融合路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语文课中讲解某一个字的书写顺序。学生书写时很容易倒笔画,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把字的书写过程呈现在电子白板上,供学生学习。再如,数学课中讲解某一道计算题时,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学生计算出了错误,即使是在学生的练习本上,也可以利用授课软件中的拍照功能,把计算过程投屏到电子白板上,再进行步骤讲解,在软件中建立个人的错题本。音乐课中学习某一首歌曲时,可以借助电子白板播放该歌曲,歌曲的曲谱会跟随学生的演唱改变颜色。这样不仅方便学生对节奏的把握,更方便音乐老师的授课。美术课中绘制画面中某些地方的技巧,都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展现出来,让每位学生都看得更清晰明白。还可以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同时查看作者背景和同一作者的其他作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乐趣,让教师更好地呈现想要表达的效果。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不同学科具有自身独特的魅力。其实,在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深入学习中,很多教师探索到更加创新的一种课程,即“融合课程”,把不同的学科,以一个巧妙的联系点联系并展示出来,使得学生的知识得到拓展,探索实践能力的提高。例如:《孔融让梨》中,我见过有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达到语文课、道德与法治课、科学课的三方面融合,而且内容流畅且课堂气氛热烈,学生从中学习和掌握的知识也是丰富且富有层次的。所以,教师要培养自己借助信息技术深入挖掘学科知识的能力,探索本学科特色,把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更好地融合在一起。

(三)教师与学生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十分重要的角色。教师的教育综合能力和素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习效果。因此,在信息技术能力上,“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然而,在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下,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他们渴望被教师、同学认可和关注。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应根据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设计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努力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去体验和享受探究过程中学习知识与信息技术的乐趣,以及克服困难后获得的成就感,力求每一位教师成为相关教材或教学资源的贡献者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促进者。

(四)通过信息技术促进家校合作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发展,教育体系的完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逐步成为大家关注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观察后发现,除学校教育以外,家庭教育尤为重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虽然学校是传授知识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主要阵地,但是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也是不容忽视的。家长需要树立正确的信息技术观念,积极学习和更新自身的信息技术知识能力。

同时,家长与教师要取得密切联系,多沟通交流学生每天的情况。这样密切高效的联系,可以用基础的通信设备,也可以基于学校开展的一些线上线下的教育平台,从而实现家庭与学校的及时沟通,建立学生档案,方便家长和教师的协作。使用信息化技术,拉近家长和学校的距离,推动家校合作。

三、总结与思考

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的深度融合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技术可以学,知识可以学,固有的观念转变才是关键。教师要增加实践和创新能力,使用信息技术对教学资源进行设计与开发,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信息技术如何发展,一切应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未来我们会继续努力,共同培养出优秀的人才。该过程一定是任重而道远的,但是我们有信心克服一切困难。

猜你喜欢
融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刚柔并济
破次元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融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