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电厂含煤废水处理方式的比选及应用

2022-08-31 06:46黄雪松
山西电力 2022年4期
关键词:混凝沉淀池微孔

黄雪松,蒋 华

(1.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0034;2.中电神头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山西朔州 036800)

0 引言

燃煤电厂在生产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含煤废水主要来源于输煤栈桥、转运站、煤仓间等处冲洗产生的废水以及储煤场喷淋水、雨水及输煤系统除尘用排水等[1]。这些水具有悬浮物SS(suspended solids)浓度高、色度大、水质不稳定、水量呈季节性变化等特点,通常采用加药混凝、沉淀、过滤的处理工艺使含煤废水中的SS集聚脱稳,SS不稳定后,通过重力沉淀或离心分离,然后进行过滤,就能提高煤污水的水质[2]。但该工艺存在占地面积大、药剂消耗量大、出水水质不达标等问题。因此,根据水质特性研究既符合成本效益和效率的处理解决方案,又满足排放和再利用标准,成为火力发电厂含煤废水处理设计的一个重要任务[3]。根据含煤废水的特质,并结合以往工程经验,本文提出了3种方案进行研究比选,优选出了最佳方案——初沉+电子絮凝+离心沉淀+过滤,应用于含煤废水处理系统。运行实践表明,此方案出水水质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2020)中的相关标准,取得了良好的工程效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应用参考。

1 工程概况

华北地区某火力发电厂的二期扩建工程的机组装机容量为2×1 000 MW,所配套的煤水处理规模为2×20 m3/h。目前该厂含煤废水来源主要有两路:一路是输煤系统冲洗水;另一路是灰库区域沉淀池上清液。设计的入水水质为pH值6~9,SS质量浓度2 000~5 000 mg/L;出水水质为pH值6~9,SS质量浓度<10 mg/L,色度<50;短时内进水SS质量浓度允许达到5 000 mg/L。

2 方案设计

火力发电厂含煤废水中颗粒物的密度一般为2.3 g/cm3,经过初沉池的初始沉淀后,大颗粒的煤粉颗粒物均能沉积下来,直径小于0.1 mm以下的煤粉颗粒悬浮物其颗粒将继续残留在废水中。含煤废水的水量变化取决于燃料品种、来源以及预沉池的沉淀效果,一般来说,在发电厂的燃煤废水中,其初始沉淀后SS的质量浓度为2 000~5 000 mg/L。煤水处理系统,选择处理方法的关键是根据主要污染因素处置悬浮物质和色度,所设计的处理工艺必须具有较高的和稳定的处理悬浮物的效率,确保处理后废水中的悬浮物质量浓度为10~20 mg/L[4],以满足再回收再利用和排放标准的要求[5]。

目前,火力发电厂的燃煤废水首先由一级沉淀池预处理,使大于0.1 mm的黏性颗粒先行沉淀,以减轻后续处理过程的负荷。为了满足排放和再利用的要求,必须在最初的废水沉淀处理之后增加其他后续处理工艺[6]。含煤废水的后续处理工艺大致包括两种:一是物理处理,主要涉及微孔陶瓷过滤处理、超滤处理或电子絮凝沉淀+过滤处理;二是化学混凝、沉淀、过滤处理。其中,微孔陶瓷过滤处理后的SS质量浓度低于70 mg/L,操作和维护成本很低,但不能去除有机物等溶解物质;超滤处理废水质量良好,但对于输煤系统用水水质而言,处理成本高,必要性不大;化学混凝和电子絮凝可处理部分有机物质,但是运营或投资成本更高[7]。

本文提出了3种设计方案,方案1——初沉+电子絮凝+离心沉淀+过滤;方案2——初沉+高效微孔陶瓷过滤;方案3——初沉+加药混凝+高效净水器。3个方案中均有“初沉”,即电厂输煤系统产生的含煤废水首先进入平流沉淀池,依靠平流沉淀池的自然沉淀去除含煤废水中的大颗粒煤粉,平流沉淀池设计1座,沉淀池有效水深取4.0 m,并配置刮泥机、煤泥抓斗各1台[8]。

3 方案介绍

方案1:初沉+电子絮凝+离心沉淀+过滤。电絮凝技术是本处理系统中最重要的核心处理单元,将直流电应用于金属阳极后,溶解性阳极溶解产生的Fe2+和Al3+金属离子与OH-在溶液中结合形成非常活跃的絮凝团,作为絮凝剂参与絮凝反应是一种类似于化学混凝的电化学技术,但不添加化学品[9]。该方案一方面使废水中的胶体杂质和悬浮杂质聚集和沉淀,另一方面,带电的污染物在电场中游动,并被电极中和,以促进其不稳定和沉积。离心沉淀是处理所有废水的另一个重要单位,它的作用是消除大多数污染物。离心分离机采用钢集成,内部装置包括供水系统、旋流区、沉积区、污泥分拣系统和污泥处置系统。在气旋区内进行旋流,延长了反应的接触时间,具有良好的沉淀和分离效果。沉淀器流出的水流入中间水箱,并通过中间泵装入自清洗多介质过滤器[10]。自清洗多介质过滤器使用2种以上过滤介质,在一定的浊水压力下,通过一定厚度的颗粒物或非颗粒物,进一步去除悬浮杂质,使水澄清,这样输出水的浊度可以达到设计要求[11]。

方案2:初沉+高效微孔陶瓷过滤。高效微孔陶瓷是国内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过滤介质,其面a是过滤器的工作面,面b是过流的支承面,工作面a采用微硅粉、Al2O3间质助剂、润滑剂和活性助剂制备,面b由硅作为主要集料、孔隙形成剂和黏结剂组成。工作面a经高温制备为10~15μm平面微膜的间质结构,过流支撑面b为50~100μm微孔结构。这种不对称的网络结构的微孔膜状过滤介质由许多大小不同、分布均匀、相互连通、桥拱状开口气孔组成,当废水通过这些开口气孔时,悬浮物质、胶体自然会被困住并吸附在介质的外表面,实现机械过滤筛分目的。此结构中的过滤器面a是废水捕获的工作面,工作时,10~20μm的小颗粒可以被拦截,不易进入过滤器形成堵塞;b面由平流层支撑,具有流量高、强度低、不易堵塞等优点,反冲洗效果好[12]。

方案3:初沉+加药混凝+高效净水器。高效净水器是同时发生化学、物理反应的钢组合设备,集直流、混凝、临界絮凝、离心分离、动态过滤及污泥浓缩沉淀技术于一体的综合处理技术,能够在短时间内(25~30 min)在同一个水罐内快速进行多级废水处理。这种设备的SS处置率高达99.9%。净化器的上半部分是圆柱,下半部分是圆锥,废水进入净化器后,污水从最低水平(污泥净化区)依次进入混凝区、离心分离区、动态过滤区、清水区进行处理,最终成为合格的净化水。

4 方案比选

对于以上3种方案,分别从出水效果、占地面积、设备投资、运行费用、年费用等方面进行比较,3种方案各项指标对比结果如表1所示。

根据上文所述及表1的技术、经济比较,方案1比其他方案具有明显的优势。方案1虽然初期投资较高,但是年运行费用低,自动化程度高,符合现代电厂对智能化、自动化的要求。

表1 不同工艺含煤废水处理技术经济比较表

5 工艺流程

5.1 废水处理工艺及说明

含煤废水处理系统由煤水初沉池、煤水提升泵、电子絮凝器、离心式澄清反应器、中间水池、中间水泵(反洗水泵)、多介质过滤器、回用水泵等组成,工艺流程为:含煤废水→煤水沉淀池→电子絮凝器→离心澄清器→中间水池→中间水泵→过滤器→回用水池→回用水泵→各用水点。

5.2 淤泥清理

系统同时设有淤泥泵和抓斗/吊钩两用起重机,可以利用淤泥泵将淤泥提升至煤场或其他区域进行晾晒,也可利用抓斗起重机定期进行清理。起重机应满足沉淀池煤泥水下作业及车间内所有设备的起吊要求,高度满足实际需求。

5.3 主要设备

本方案中使用的主要设备如表2所示。

表2 主要设备

5.4 运行效果

运行实践表明,采用方案1技术处理后的出水水质满足设计要求。出水水质:pH值7.2(限值6~9),出水SS质量浓度5.5 mg/L(限值10 mg/L)。

6 结束语

从运行效果来看,搭载了电子絮凝技术处理含煤废水的出水水质达到设计要求,因此,采用初沉+电子絮凝+离心沉淀+过滤处理工艺在技术上是可行的。该技术具有可靠性高、运行稳定、操作简便、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借鉴经验。

猜你喜欢
混凝沉淀池微孔
污水处理沉淀池进水系统的改进运用
二级强化混凝法处理含Mo(Ⅵ)废水的研究
高效沉淀池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微孔膜在不同温度下辐射交联及其性能
水处理专利技术在水厂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微孔板图片微孔中心的精确定位方法
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微孔加工对比实验研究
分级混凝过程的效能与影响因素
CJ/T 263—2018水处理用刚玉微孔曝气器
高盐度蜜饯废水预处理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