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勤疗养中的鉴定训练工作研究进展

2022-09-07 06:41刘道城苗建龚德贵王中华
中国疗养医学 2022年10期
关键词:疗养特勤官兵

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兴起,军事信息化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战争的形式也由物理空间向信息和认知空间拓展,官兵的军事作业能力要求逐渐增高,军事系统更加智能,脑科学和神经认知等新技术的应用将会对作战效能带来革命性跃升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俄等世界各国顺应世界新军事变革趋势,武器装备系统逐渐信息化、精确化和一体化,新的作战形态和作战方式不断呈现,战场卫勤也发生新的变化,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中的战伤情况和救治需求也有了新的变化。高科技战争是以陆、海、空、天、电磁各作战体系的一体化和各种作战信息交集为主要特征,对官兵的体能、智能和军事效能提出更高的要求

。当代军人的作战效能需要通过高精尖复杂技术的逐级放大,军人的健康标准也逐渐提高,内涵也在逐渐丰富,除了强健的身体、良好的心理,还要有良好的军事作业能力,方可适应21世纪战场的需要,这也更加需要提高航空航天、海勤长航、涉核涉推、高原高寒等特勤人员的卫勤保障。

新时期卫勤保障的重点由现场救治转换为全维保障,不仅要提供平战时的医疗保障,更要为军事作业能力提升提供保障。现代战争对军人的身心耐受度和信息处置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要求更加关注军事作业和军事行动等带来的各种后续身心问题,还要关注军人专注和特殊环境下作业能力的提升

。随着国际安全环境的变化和国家战略政策的调整,海外执勤任务增多,部署的地理分布和环境发生变化,而保卫国家安全任务需要军人在特殊环境下长时间不规律工作,这都使得军人职业健康风险增加,复杂恶劣环境下的军事作业能力下降,这都要求卫勤保障能力的目标要达到“生理、心理、军事和社会适应性、军人道德”的全维健康

特殊环境医学在我军已经开展多年,但是急进高海拔地区呼吸循环适应问题,海勤官兵的抗眩晕和长航心理问题,航空航天的微重力和宇宙环境下的机体各系统功能减退问题仍未完全解决,现代战争需要的体力、耐力,特别是认知能力、专注力和反应力的训练仍需系统和简单有效的方法。

1 特殊环境对官兵健康和作业能力的影响

官兵在特殊环境军事作业后会有不同程度的疲劳感、反应力下降、记忆不佳、睡眠障碍、协调力减退等现象,甚至会出现心律不齐、失眠和血压增高或减低等健康问题,进而导致军事作业能力下降

。官兵长期遂行任务时,新鲜果蔬供应不足,营养缺乏、人员密集、微量元素和微生态失调及心理因素等,会造成官兵抵抗力下降,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增高诱发消化系统疾病。长期待命应急状态及高温、高湿、高海拔、噪声、电磁等环境,可引起官兵神经内分泌系统变化,亦可增加官兵焦虑、抑郁情绪,影响睡眠质量

1.1 涉核涉推环境 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是涉核官兵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涉核官兵长期接触电离辐射会影响心脏节律性和心肌传导功能,进而诱发心律不齐和传导阻滞等心脏疾病

。低剂量电离辐射会诱导DNA损伤及其相关反应,增强角质形成细胞的分化,通过细胞周期调控和凋亡基因表达来调节细胞增殖,诱导肝脏特异性基因改变,导致肝脏内的铁、葡萄糖和脂质代谢失调,导致体内平衡失衡,脑组织发生氧化应激和DNA损伤介导的有害生物标志物改变,损害学习和记忆。甲状腺是电离辐射损伤最敏感的器官之一,低剂量电离辐射通过DNA损伤来损害甲状腺,其中DNA损伤由辐射的总剂量决定

。低剂量电离辐射可能会永久性地改变免疫适应性,从而加速免疫衰老,并导致广泛的病理生理事件,包括骨质疏松和部分肿瘤的早期发生

推进剂中的放射性或有毒化学物质的毒害作用包括急性毒性作用、慢性毒性作用、刺激与腐蚀作用、过敏作用。这些毒害作用,有的只引起局部性中毒,有的则可引起全身性中毒;有的只引起短时间的暂时性中毒,有的则可引起长时间的中毒,可能导致肿瘤和血液生殖系统疾病

。作业过程中的粉尘、氡气等有害气体,损伤呼吸系统上皮组织和内皮细胞,进而导致肺组织慢性损伤。

1.2 航空航天环境 航天飞行过程中,航天员受太空的大温差、微重力、宇宙射线和昼夜规律变化,会导致心血管系统功能失调,失重下肌肉萎缩和骨质丢失等,航天环境还会导致免疫器官功能减退

,微重力导致的体液分布调整会影响心肺和循环系统调节功能

图书馆面向儿童开展的各项活动都是围绕阅读展开的,而阅读的基础是图书,如何将好的图书送到孩子们的手中是图书馆员的责任和义务。赫文斯认为阅读书目是将好的图书送到儿童手中的重要手段。在这个理念的指引下,她出版了美国第一部儿童阅读书目,毕生致力于儿童文学评论事业,还开创了馆员撰写书评的先河,努力做好儿童图书的筛选和推荐工作。此外,她还认识到儿童图书馆员在童书选择和鉴别方面的优势,积极鼓励儿童图书馆员参与童书推荐和书评撰写工作,以专业人士的视角贡献馆员的一份力量。

2.1.1 身体机能鉴定评估 近年来各疗养中心依托体检中心和鉴定中心等科室对疗养特勤官兵进行身体机能、疾病监测和身体评估,为后续开展康复和训练提供依据。

总之,生态林业的主要目的是改善环境质量,进而促进整个生态建设重点工程。造林技术推广,林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为了更好地提高造林技术建设质量,相关人员必须重视林业推广技术,必须结合具体情况林业在相关领域的发展,要有一定的针对性,现阶段,我国北方地区正在积极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开展森林复垦活动,改善我国生态环境意义重大。森林资源的减少对我国未来的发展非常不利,因此在当前的发展过程中增加森林资源总量和造林是非常必要的。相信随着我国林业部门的不断努力,北方的森林资源总量将逐步增加,北方的经济水平也将提高。

1.3 海勤长航环境 海勤长航官兵会在高温密闭舱室中长时间作业,需要体力和脑力结合,而舰船的作业需要持续集中注意力,处理各种高技术信息,很容易导致疲劳的发生,生理负荷增大,进而可导致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下降,增加事故的发生概率

。潜艇作息制度的特殊、持续的战备状态、活动空间狭小、缺乏日照、持续噪声等均会导致艇员的作业能力下降,目前潜艇配备的主要是长波(黄色和红色)光源,缺少短波(蓝色)光源,持续的振动还会导致昏睡综合征等问题。

1.5 噪声环境 坦克运行过程中舱室内的噪声强度和粉尘浓度均严重超标,坦克乘员和舱室射击环境下乘员的听力损伤主要表现为高频段听阈位移增加,而且随着军龄的增加,暴露时间的延长,高频听力损伤的程度也越严重,尤其是5年军龄以上的听力损伤最突出,长期处于舱室环境的官兵神经行为能力减退,表现为听觉简单反应时及目标追踪等能力指数的显著下降

1.6 高原高寒环境 我国边防军人作业地区很大一大部分位于海拔3 000 m以上高原地区,低氧高寒、湿度低、蒸发高、太阳辐射等因素,不但对进驻官兵身心造成影响,而且会造成军事作业能力下降。急进高原时体力和脑力下降明显,随着高原习服会有所恢复,但仍不如平原作业能力,而且会随高原环境暴露时间加长而加重。高原低氧对作业能力的影响主要包括有氧劳动能力下降,感知、记忆、情感等认知和脑力能力下降

。寒冷不仅表现为冻伤,还会对心血管和呼吸系统造成损伤,对脑功能造成影响,出现冷漠、注意力不集中、反应时间延长等现象,调查还发现随着暴露寒区时间增加,会出现严重的睡眠障碍,瞬时记忆能力下降等

2 鉴定训练在特勤疗养中开展情况

2.2 康复训练的开展情况 飞行官兵的康复训练工作开展较早,程序较完善,实施效果较好,各疗养中心根据飞行人员的健康水平、功能状况,制定特异性的运动处方,保证飞行官兵疗养期间体能保持和归队后飞行训练任务要求

。董丽洁等

和谢晓文等

对疗养的飞行员进行颈椎康复操训练,王炜芳等

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特勤人员采用颈部伸屈肌群静力增强训练进行康复训练,对飞行员的颈椎疾病康复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李银喜等

在疗养飞行员中开展拉伸热身运动对飞行操作效能有一定的提升,马罕

对飞行员采用音乐放松训练,有效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胡冰冰等

采用四维疗法对飞行员进行康复训练,对飞行员软组织损伤的康复取得积极效果。

王伟娜等

对比分析涉核官兵与地方核电站工人染色体畸变情况,发现部队良好的核安全防护措施可以有效减轻辐射对人体伤害,保障官兵的健康。黄文玲等

对海勤官兵牙结石、龋齿、阻生齿进行了调查分析;王继玲等

对特勤官兵的口腔进行健康评估,为特勤官兵的口腔健康提供了指导依据。

2.1 鉴定评估工作的开展情况 医学鉴定是特勤疗养保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评估身体机能和器官的功能,还有心理功能,如人格特征、认知能力和应激耐受能力,其中军事作业能力是对作业任务和作业环境适应的综合体现

1.4 电磁辐射环境 随着各种现代化信息化的军事装备的应用,电磁辐射已成为军人健康的重要危险因素,调查发现电子对抗部队的高强度电磁辐射会导致官兵血象异常

;大功率电磁辐射会导致脑电波的异常,腱反射亢进且不对称,周围神经改变等症状;柯文棋等发现船舶电磁辐射会导致官兵的神经、心血管、神经内分泌等功能出现异常

;邓朝晖等发现雷达作业官兵会出现失眠、头昏、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症状

孙涛等

和王超等

通过体检和调查发现长时间高载荷会造成飞行员的颈椎生理曲度异常,提示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颈椎病需要早期得到关注。胡新宇等

和李志宏等

对飞行人员脊柱软组织伤病的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为脊柱软组织伤病的防治提供依据。吴晓青等

观察了长航海勤人员骨密度状况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提示长航作业环境和不良生活方式是骨密度降低的重要因素。沈江洁等

对飞行员运动疾病进行分析,并评估理疗和运动方式对颈腰椎疾病的干预效果。

量化考核。跟岗实习的考核要重视过程考核,量化实习过程中的专业知识与岗位技能。比如要求学生完成每日的实习日记,实习结束后提交《现代学徒制跟岗实习手册》和跟岗实习总结。实习企业指导教师要在《现代学徒制跟岗实习手册》上对学生的跟岗实习情况作出评价并打分,主要考查学生跟岗实习的过程化管理。跟岗实习总结则更多在于考核跟岗实习的结果,检验学生的实习收获。

张丽芸等

进行甲状腺疾病筛查时发现军事飞行人员存在一定比例的亚临床甲减,其中50岁以上官兵的患病检出率更高。朱艳玲等

采用高频超声对飞行人员钙化结节进行鉴别,为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提供依据,陈佳星等

对飞行人员高血压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发现,飞行人员的发病情况较其他人群低,但高血压前期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人群,潜在患病风险较高。赵涛等

对飞行员的高尿酸血症和生活习惯进行了分析,飞行员人群的发病率显著高于整体人群,也高于国企员工和高校教师等职业群体,需要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和饮食指导,同时应积极控制与高尿酸血症发生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

巩艳秋等

对军事潜水员眼科患病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屈光不正、结膜炎、老视为军事潜水员的主要眼科疾病,其中屈光不正与老视发病率较高。穆玉雪等

对飞行员视网膜周边退行性变性进行了调查,赵玉玲等

对特殊涉核环境人员黄斑区厚度的变化进行调查研究,这些工作为下一步特勤人员眼科疾病的防治提供了依据。

逻辑推理能力是一种迅速掌握问题核心的能力,而鼓励学生自主归纳就是要锻炼学生独立的思维,使学生有意识进行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所以,在小学数学基本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对教材所学的内容进行自主归纳,继而为学生形成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打好基础。

我军特勤疗养工作已开展40余年,在空勤、海勤人员的健康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各项军队标准,有力地保障了相关特勤岗位军队战斗力的维护与提升。自1984年始,特勤人员的健康鉴定工作由原军种专门检查机构转由疗养院承担,1991年开始对疗养院鉴定工作进行限定,2002年又对鉴定权限作出进一步限定,2005年在联勤卫生工作规定中再次进行了明确。2009年,全军首个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中心在杭州疗养院成立,主要承担航天员在内的飞行人员的医学鉴定训练工作

,对提高飞行人员身心素质,维护飞行安全起了很大作用。2015年开始将涉核涉推及坑道作业等特殊岗位勤务人员纳入疗养保障范畴,因此目前各疗养机构在涉核特勤疗养员体检项目的设置、体检评估与健康指导等方面尚未形成标准化、规范化的统一体系,难以真正达到核勤人员对健康疗养的需求,高原官兵也在2021年纳入特勤疗养保障工作中,体现了各级对特勤官兵卫勤保障工作的重视。

2.1.2 心理能力鉴定评估 心理能力鉴定评估主要指标有反应时、警觉性、活动性、认知能力、计算能力等,SCL-90 量表应用较多,主要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以及睡眠、饮食等其他项目,共10个因子。睡眠质量一般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进行评估,该量表能够分析近1个月内的睡眠情况。军事疲劳一般采用生理反应测试法和生化法。生理反应测试主要包括频谱分析和波幅分析、膝触反射功能、闪光融合频率值、反应时、Blink值。生化法主要是通过检查血液等体液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纤维蛋白产物、微量元素等成分

。还有通过数字广度测试评估注意力,听觉及短期听记忆,通过数字译码测试评估视觉感知、瞬时记忆、模拟学习及手部反应运动能力。

韩弘扬等

利用虚拟现实训练对兴城特勤疗养中心疗养的事故后飞行员应激障碍康复效果影响分析,评估飞行员的应激反应能力;阮琳等

采用主观评定法来观察军事作业所致脑力疲劳;胡德永等

采用相关方法对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疲劳程度等进行评估。王磊等

采用疲劳评定量表对潜艇艇员的情绪认知能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陈玉等

对飞行人员职业倦怠与自我和谐、疲劳的情况进行了分析,田丽姗等

综述了高原驻防驻训官兵睡眠障碍防治进展,郑艳芬等

分析了驻亚高原部队基层主官心理健康状况,欧阳汤鹏等

对军事飞行员通过感觉整合试验对感觉状态进行了分析。通过各种心理手段对特勤官兵心理状况进行鉴定评估,为后期心理康复工作的展开提供了依据。

本文计算出各项目标各年的完成率,再由各项子目标的完成率合成总体完成率。各省、各地区、央地指标、四大类指标的总体完成率由各项子目标按相同权重合成;各年总体完成率由31个省按相同权重合成。

根据对前文《试点办法》第5条规定所做的分析,可以发现值班律师的法律地位并不是辩护人,而是“为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提供法律帮助的专业人员”,享有法律规定的有限权利。我国1996年《刑事诉讼法》对侦查阶段律师的定位和目前《试点办法》对值班律师的定位有着“异曲同工之妙”。[7]1996年《刑事诉讼法》的实施情况告诉我们,如果不在法律条文中明确赋予律师以辩护人的地位,那么律师的执业权利将会受到办案机关的剥夺。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在认罪认罚案件中再次出现,有必要明确值班律师的“辩护人”地位,同时将值班律师从事的活动界定为“辩护活动”而不是“法律帮助活动”。

2.1.3 军事作业能力鉴定评估 维护和提高军事作业能力现已成为卫勤保障的重要任务,旨在维护体能、智能、认知以及极限条件下的生存适应能力和其他能力。军事作业的医学问题,主要是官兵在特殊环境中进行特殊作业引发医学问题,如训练伤、心肺负荷过重、航空作业飞行运动力学损伤、航天作业微重力损伤

空军通过一系列特许飞行标准体系和医学鉴定关键技术的实施,有效保证飞行安全

。飞行员及海勤人员现已制定了鉴定评估标准,但涉核和高原特勤人员的鉴定标准及疗养质量评估体系在各疗养机构还未完全展开实行。涉核疗养纳入特勤疗养不到10年的时间,高原特勤疗养于去年纳入特勤疗养保障,各项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对高原军人脑功能减退、神经与认知能力检测还缺少准确高效的评估工具

。涉核涉推官兵的体检项目很大一部分沿用干部体检项目,特异性指标和检测方法还比较缺乏,关于辐射易损靶器官功能测定,如甲状腺功能、肾上腺皮质功能、体外放射性核素测定、骨密度检测等项目,不能满足其职业健康体检的需求。

特勤疗养的服务对象主要为航天员、飞行人员、潜艇潜水人员、水面舰艇人员、直接从事核武器放射性工作人员、驻海拔4 000 m以上高原部队和一类以上岛屿部队人员,是促进特勤人员身心健康和军事作业能力的重要手段

2.5.3除草视田间杂草危害情况人工除草3~6次,去除的杂草可填埋在钩藤植株根部,或带出种植地块统一堆放。

海勤官兵长时间军事作业中,认知疲劳、睡眠剥夺常导致脑力疲劳,军事作业能力下降。由于科学技术的持续进步和舰船武器装备的换代,目前军事作业中体能的需求比例有所下降,同时脑力劳动的比例却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

。阮琳等

通过正念训练有效地促进海勤官兵作业疲劳的减轻及睡眠质量的提升,关羽茜等

采用综合疗养措施对长航海勤人员疲劳进行干预也取得了相当的效果。

提高进驻高原官兵的呼吸功能,开展高原缺氧训练是提高高原军事作业能力的重要手段。徐莉等

使用呼吸肌锻炼器——肺力泰来锻炼疗养高原官兵,提高了呼吸肌的强度和荷耐力,并改善了选择反应时。5.1%的高原官兵经常发生冻伤,一定数量的官兵进入特殊作业环境会发生不适应现象,提前进行习服训练,使官兵具有更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和作业能力

我军卫生学专家关于中暑尤其是重症中暑的病理生理机制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一些预防中暑的措施

,张君毅等

采用高强度间歇运动联合热习服训练对军校学员耐热能力进行训练,使学员的热习服能力有很大提升。青岛特勤疗养中心王宁等

应用水疗康复技术治疗军事训练伤取得较好的效果,耿维等

采用八段锦联合弹力带抗阻训练对某部特勤疗养官兵压力知觉与睡眠质量影响有较好的效果,孙姗姗等

采用肌肉能量技术治疗特勤官兵腰肌劳损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这些康复训练有效促进了疗养官兵的康复和作业能力的恢复。

3 未来展望

2010年,美军提出“部队健康全面适配构想”,更加重视军事作业能力的提高

,其陆军军事作业效能研究部的主要研究方向调整为增强军事作业能力(体力、认知、行为和心理),以及因特殊环境导致职业损伤和作业能力下降的防治措施

。2015年,美陆军又提出人-全维能力作战概念,包括认知、体能和社会要素,为部队各种环境下的作业能力提供支撑。美军高度关注军人在军事作业环境中的睡眠健康,并系统开展了相关环境应激因素的研究

。美军监测热损伤的种类包括热射病、热衰竭、热痉挛和脱水等,制定了水代谢推荐量、中暑预防指南,在进驻海湾地区前均在内华达州的训练基地开展热适应性训练,显示其已意识到在军事作业的不同阶段应该有不同的保障措施。澳大利亚国防部专门成立了军人职业健康和安全委员会,负责《军人职业健康和安全战略》的实施,加强军人的职业健康水平,提高部队的环境适应能力和军事作业能力

。随着人类基因组数据的解读和应用,军队可以应用这些数据进行个性化筛选和训练高度信息化和恶劣环境适应性强的特勤人员

,保持高水平的军事作业能力,达到“人-武器系统”最佳效能状态

根据新村金矿床原生晕及各项地球化学参数的研究,绘制矿床成矿元素空间分布示意图(图5)。从示意图中可以看出,成矿热液由矿区北北西侧深部沿构造通道多次分期上侵至矿区。根据矿床原生晕的大致分带情况可知,矿区的原生晕轴向分带为以Mo-Ni-Co-Cu为后尾晕,以W-Au-Ag-As-Sb为中心晕,以Mn-Ba-Zn-Pb-Hg为前缘晕。而示意图中实线所标示的原生晕中心正是新村金矿主要矿体部分,故可以推断在-60中段的下方,仍旧有大部分金矿体的存在,同时也表明矿区北北西侧深部仍有较大找矿空间。

随着新时期卫勤保障的变化,军队疗养也从疗养转换为医学鉴定、康复训练和心理调适等功能为一体的军事作业能力保障单元

。现阶段仍需要加快构建包含空勤、海勤、涉核和高原等特殊岗位官兵的鉴定训练模式,加快实施有毒有害物质的定期检测,加快建立针对特殊作业性质和任务特点的心理干预、营养支持体系,制定完善高原官兵各系统功能鉴定标准,特异性筛选高原作业人员,应用好基因筛选技术

。在涉核等特勤官兵检查方面加快开展染色体畸变率、淋巴细胞微核率、放射性元素检测、电离辐射敏感靶器官功能检测等工作

。充分利用科技手段进行监测评估特勤官兵身心状态和军事作业能力状态,如利用可穿戴设备,以及环境模拟头部支撑设备,评估颈部疲劳和损伤风险,利用脉冲噪声,预测鼓膜破裂和听力永久性下降的风险,应用芯片和传感器技术研制冷热应激监测器,预测肢体对冷热应激反应,监测睡眠情况等

高科技战争下,特勤人员的伤病也呈现出新的特点,表现为电磁辐射、颅脑外伤、火器伤、爆炸伤、新概念武器伤等,需要应用早期全面的现代康复理念。针对航天员和飞行员常见的颈腰椎软组织职业损伤应采取针对性的康复训练

在运用微课学习形近字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就能总结出自己的识记方法,成就感促使学生把自己的方法运用到认识新的生字中去,利用家庭、学校、社会中的语言环境进行实践,看到一个形声字就会根据偏旁分析字义,根据声旁、语境分析字音,识字能力得到进一步巩固。而综合性识字活动、识字竞赛的开展激发了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已经具有初步识字能力的学生在超市购物时就会认一认包装上的字,走在回家的路上也会认一认商店招牌上的字。

训练方面需要更加关注飞行员的抗荷能力、缺氧能力、抗空间定向障碍能力等;潜水员的抗高气压能力;航天员对微重适应能力等

,加强飞行员专项颈腰背肌训练

。建立以体能、认知、环境适应能力为主要评价内容的健康筛选体系,开展鉴定评估与以阶梯习服和预缺氧为主的作业能力提升方法和体系

。涉核涉推人员特勤疗养期间需改变以基础体能训练为主的方法,加快应用对涉核群体职业预防的先进生理性训练方法和设备,开展核辐射及有毒物质防护和康复训练工作

军事医学科研机构是先进鉴定训练技术重要来源,但由于一般处在大城市,受地理空间所限,无法完成一定规模官兵的新技术应用和评估,而建制部队由于医疗设备相对简单,无法完成规模实验康复训练技术的评估,军队疗养机构一般位于城郊,场地和医疗元素比较完整,特别适合小规模实验性康复训练技术应用,并可依靠丰富医疗设备进行效果评估,待效果成熟后再推向部队,为特勤官兵健康和作业能力提升提供支撑。另外军队疗养机构还应深入特勤部队,开展职业损伤和作业能力调研,创建职业病和战训伤康复疗养路径,形成完善的特勤康复疗养技术体系

。特勤疗养需要聚焦姓军为战,以保障官兵健康和提升军事作业能力为目标,积极开展各类适应性训练、医学鉴定和职业伤病的康复,完成备战打仗的神圣使命。

[1] 李长芹.军事作业医学关键问题与美军发展借鉴研究[D].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7:126.

[2] 徐莉,毋琳.军队特勤人员平战伤病特点及康复保障策略[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8,20(4):351-353.

[3] 朱蓓,戎文慧,刘超.军事作业医学的战略地位及学科建设构想[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7(2):111-112.

[4] 刘金凤,单守勤,孟昭刚,等.以战斗力标准加强特勤疗养[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8,25(8):780-782.

[5] 李兆申,黄文.军事作业疲劳的评定、机制、预防及快速恢复措施[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2,37(1):6-10.

[6] 李立新,王新全,莫东平,等.涉核官兵疗养保障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人民军医,2017,60(5):525-528.

[7] SHIN E,LEE S,KANG H,et al.Organ-Specific Effects of Low Dose Radiation Exposure:A Comprehensive Review[J].Frontiers in genetics,2020(11):566244.

[8] LUMNICZKY K,IMPENS N,ARMENGOL G,et al.Low dose ionizing radiation effects on the immune system[J].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2021(149):106212.

[9] 李立新,吕晓鹏,张程,等.接触放射性物质官兵疗养保障现状与思 考[J].人民军 医,2018,61(11):1087-1090.

[10] 王艺璇,周骅,陈丽华,等.航天飞行环境对固有免疫细胞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6,37(8):916-919.

[11] 王静,马强,王景峰,等.高温密闭舱室作业人员生理负荷评估[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6,34(2):148-151.

[12] 霍文静,傅雅慧,高宁军,等.电子对抗某部官兵作战作业伤害因素与防护研究[J].人民军医,2011,54(6):451-452.

[13] 柯文棋,李振杰,李政年,等.船舶电磁辐射环境对船员健康和作业能力的影响[J].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07(1):3-7.

[14] 邓朝晖,龚茜芬,余争平,等.雷达部队电磁辐射对作业人员神经行为功能的影响[J].中国辐射卫生,2008(2):136-137.

[16] 曹佳.陆军军用密闭舱室作业环境危害评估与健康效应的研究进展[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3,35(3):185-188.

[17] 罗刚,袁超,李鹏.高原军事作业医学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思考[J].西南国防医药,2016,26(1):80-83.

[18] 张志清,崔博,马强,等.驻寒区边防某部军事作业能力调查与分析[J].军事医学,2014,38(9):675-680,698.

[19] 徐建华,曹保文.特勤疗养强健促进模式系统研究[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9,21(6):599-601.

[20] 沈灵芳.浅谈飞行人员血液标本采集的质量控制[J].中国疗养医学,2011,20(1):75-76.

[21] 孟海滨,王惠淑,李立,等.军人能力健康管理的核心内涵分析[J].军事医学,2014,38(8):579-581.

[22] 孙涛,邱小洪,李建平,等.高G 载荷下飞行员颈椎生理 曲 度 异 常 分 析[J]. 中 国 疗 养 医 学,2015,24 (4):430-431.

[23] 王超,冀建军,邱小洪,等.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腰椎生理曲度检测意义[J].中国疗养医学,2016,25(8):819-820.

[24] 胡新宇,刘阳春,田伟,等.联合疗法对飞行人员腰椎软组织伤病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9,21(5):482-483.

[25] 李志宏,阮源.514 名飞行人员软组织损伤性疾病谱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66):26,29.

[26] 吴晓青,孟昭刚,徐田伟,等.长航海勤人员骨密度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19,35(4):297-299.

[27] 沈江洁,吴卉慧,石桦.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运动系统疾病谱分析[J].空军医学杂志,2020,36(3):188-190.

[28] 张丽芸,储雪雁,王天华,等.某疗养中心军事飞行人员亚临床甲状腺疾病情况调查[J].人民军医,2020,63(12):1147-1149.

[29] 朱艳玲,耿维,刘远,等.高频超声显示不同类型钙化对飞行人员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J].医疗卫生装备,2020,41(10):55-59.

[30] 陈佳星,陈安文.军事飞行人员高血压发病率及相关因素回顾分析与管理探讨[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20,38(8):47-49.

[31] 赵涛,李水晴,洪桂珍,等.750 例飞行员高尿酸血症危险因素的logistic 回归分析[J].海军医学杂志,2021,42(6):695-697,706.

[33] 穆玉雪,陈涛,王小成,等.飞行人员视网膜周边退行性变性情况调查[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21,34(6):421-425.

[34] 赵玉玲,刘书锋,马得勋,等.特殊涉核环境人员黄斑区厚度研究[J].中国辐射卫生,2020,29(4):335-338,344.

[35] 王伟娜,张冬梅,王宏,等.海军某部涉核官兵与地方某核电站工人染色体畸变率对比分析[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20,38(5):13-14.

[36] 黄文玲,郝一平.海勤官兵健康体检1 000 例结果分析[J].空军医学杂志,2019,35(2):182,185.

[37] 王继玲,温颂颂,李娜.特勤官兵口腔健康现状的调查分析及保健策略[J].海军医学杂志,2021,42(1):11-13.

[38] 韩弘扬,邢娇,赵丹梅.虚拟现实训练对事故后飞行员应激障碍康复效果影响分析[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8,2(4):165-166.

[39] 阮琳,高俊峰,杨叶菲,等.主观评定法用于军事作业所致脑力疲劳的研究进展[J].人民军医,2020,63(2):112-114.

[40] 胡德永,王立志,江燕芳,等.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疲劳程度与血清铁蛋白、乳酸脱氢酶等指标的相关性[J].中国疗养医学,2020,29(5):489-492.

[41] 王磊,徐华,陈晶晶,等.潜艇长航对艇员情绪、认知能力影响的研究进展[J].职业与健康,2020,36(3):428-432.

[42] 陈玉,肖婷,画妍,等.军队飞行人员职业倦怠与自我和谐、疲劳的相关性[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20,34(10):733-735,757.

[43] 田丽姗,姚艳冬,周维,等.高原驻防驻训官兵睡眠障碍 防 治 研 究 进 展[J].军 事 医 学,2020,44(7):546-551,558.

[44] 郑艳芬,张立群,王正惠.驻亚高原部队基层主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J].人民军医,2019,62(10):891-893.

[45] 欧阳汤鹏,徐先荣,翟丽红.军事飞行员感觉整合试验检测方法及参考值[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20,41(1):8-11.

[46] 李长芹.军事作业医学关键问题与美军发展借鉴研究[D]. 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7:126.

[47] 贺丹,李梅,刘欣,等.新时期军队特勤疗养中心建设发展的研究与探讨[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20,22(5):548-549,552.

[48] 欧阳汤鹏,田建全.舰载战斗机飞行员前庭功能选拔存在问题及建议[J]. 空军医学杂志,2020,36 (5):440-442,447.

[49] 黄炜,何琳,杨友东,等.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运动心肺功能现状及体重指数相关性研究[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20,38(9):7-9.

[50] 王军,李交杰,陈晓健,等.不同机种军事飞行员运动心肺功能研究[J].中国疗养医学,2022,31(2):157-159.

[51] 文童,李小龙,池巍,等.缺氧对不同军种、机种飞行人员心率变异性与生理参数的影响[J].海军医学杂志,2021,42(2):133-137.

[53] 吴颖超,邹志康,马中立.飞行人员“三全一化”健康管理的做法[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5,22(2):136-138.

[54] 李鹏,张钢,陈小英,等.高原军人神经行为能力测评工具的研制及信效度评价[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8,36(12):1516-1519,1534.

[55] 董丽洁,吴芳圆,王炜芳,等.颈椎保健操在军队疗养院中颈椎病军人康复护理中的价值[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27):99.

[56] 谢晓文,费英俊,张晶晶,等.飞行员颈椎病康复操的研究进展[J].中国疗养医学,2022,31(5):492-494.

[57] 王炜芳,任婷婷,周晨洁,等.颈部伸屈肌群静力增强训练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特勤人员疗效及复发的影响[J].中国疗养医学,2021,30(11):1212-1214.

[58] 李银喜,黄连顺,赵黎明,等.飞行员拉伸热身运动对飞行操作效能提升的探讨[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9,30(6):680-681.

[59] 马罕.音乐放松训练对疗养飞行员心理生理学指标的影响[J].中国疗养医学,2017,26(9):911-912.

[60] 胡冰冰,朱丽洁,张国龙.四维疗法治疗飞行人员脊柱软组织伤病的临床疗效分析[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21,47(2):142-144.

[61] 阮琳,高俊峰,杨叶菲,等.主观评定法用于军事作业所致脑力疲劳的研究进展[J].人民军医,2020,63(2):112-114.

[62] 阮琳,刘兆强,杨叶菲.正念训练对海勤官兵作业疲劳及睡眠质量影响的研究[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20,22(6):636-637.

[63] 关羽茜,吴晓青.综合疗养措施对长航海勤人员疲劳状况的干预效果[J]. 实用医药杂志,2020,37 (6):575-576.

[64] 徐莉,张舒,张超,等.呼吸综合训练对提高高原人员生理功能的研究[J].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8,20(6):478-481.

[65] 解宏伟.军人健康评估指标体系与模型构建研究[D].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4:116.

[66] 罗雪,何根林,杨学森.高温环境军事作业热损伤卫生防护体系建设与探讨[J].人民军医,2018,61(2):106-110.

[67] 张君毅,陈静,王伟,等.高强度间歇运动联合热习服训练对军校学员耐热能力的影响[J].空军医学杂志,2021,37(6):481-484,495.

[68] 王宁,王伟,胡西,等.军事训练伤水疗康复技术应用研究进展[J].海军医学杂志,2021,42(5):651-654.

[69] 耿维,朱艳玲,刘远,等.八段锦联合弹力带抗阻训练对某部特勤疗养官兵压力知觉与睡眠质量影响的观察[J].职业与健康,2021,37(1):71-75,79.

[70] 孙姗姗,孟庆芳.肌肉能量技术治疗腰肌劳损的临床效果[J].颈腰痛杂志,2022,43(2):295-296.

[71] 祝宏,伍奇,黄莹.特勤疗养医学鉴定训练质量隐患成因及改进策略[J]. 空军医学杂志,2021,37 (4):350-351,367.

[72] 朱胜坚,李遵荣.美军陆军环境医学研究所发展情况介绍[J].人民军医,2013,56(4):398-400.

[73] 肖忠海,李超,陈学伟,等.外军卫勤系列研究(134)美军影响睡眠健康的军事作业环境应激因素研究进展[J].人民军医,2020,63(3):242-248.

[74] 王军红,李炳汝,刁天喜.澳大利亚军人职业健康和安全战略及其启示[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1,18(1):98-100.

[75] 段虹,姚博,刘新玲.新形势下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中心 的 建 设 与 发 展[J]. 临 床 医 学 工 程,2011,18 (1):144-146.

[76] 王超臣,罗勇军.高原作业人员筛选及高原作业能力评估的现状及新指标[J]. 人民军医,2016,59 (4):333-334.

[77] 高鸿雁,张戎,田志军,等.高原卫勤保障研究需求分析与建议[J].西南国防医药,2013,23(10):1140-1142.

猜你喜欢
疗养特勤官兵
吉林组织先进模范人物参加休假疗养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
论军队疗养院的疗养安全与管理对策
我军干部疗养工作的现状及其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