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集档案文献纪录片《记忆》解说词(第29—42 集)

2022-09-08 08:31记忆编写组
文史月刊 2022年8期
关键词:记忆

◇ 《记忆》编写组

(高春平、仲艳妮 撰稿)

(梁红一 撰稿)

(梁红一 撰稿)

(柳杨 撰稿)

(柳杨 撰稿)

(郝雪廷 撰稿)

(赵跃飞 撰稿)

(杨建中 撰稿)

(郝平 撰稿)

(郝平 撰稿)

(柳杨 撰稿)

(赵跃飞 撰稿)

(杨建中 撰稿)

第29 集:中外记者参观团

1944年8月30日,晋绥边区首府兴县蔡家崖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参观团一行21 人,有美国美联社记者斯坦因、美国《纽约时报》记者爱泼斯坦、英国《泰晤士报》记者福尔曼、英国路透社记者武道等外国记者,还有国统区的记者。

八路军的大本营延安、带有神秘色彩的中国共产党、隐蔽却壮阔的敌后抗战,在中外记者参观团的眼中和笔下,逐渐揭开面纱,客观真实地展现在世界人民面前。

山西省档案馆保存的档案《盟国记者参观团在晋绥边区》,记录了参观团在晋绥边区抗战前线参观和采访的情况。

山西省档案馆馆藏《盟国记者参观团在晋绥边区》

虽然我们用打字机来写,你们用枪打敌人,但我们的目的是相同的。

这个地方受到了封锁,我们来突破了这个新闻封锁。

福尔曼的讲话表明:国民党并不想让他们了解敌后抗战,他们受到了蒙蔽。

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教授 聂文婷

国民党一直污蔑共产党、八路军的游击战是“游而不击”,他们不想让世界了解我们的真实情况,对我们的抗战消息进行严密封锁。

9月4日,他们离开蔡家崖,前往靠近太原的第八分区。他们登上边山顶峰,眺望八路军夜袭汾阳城,奇袭敌人大营盘、电灯公司,火烧火车站、飞机场、火柴公司的战斗情景。

一个个敌据点被攻克,大批俘虏被押下阵地,战利品源源不断运进村庄,使记者们兴奋异常。武道说,八路军游击队比日本军队打得好,中国人民是有能力一步步将日本侵略者赶走的。

爱泼斯坦十分愤慨地表示,所有对八路军的污蔑已被事实所粉碎,任何封锁都已封锁不住了。

原山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研究员 王乃德

在晋绥边区,中外记者参观团分别采访了八路军战士、被服厂工人、伤病员、民兵、卖牛的农民等等,及时写了许多生动感人的报道。他们回国以后,还写了系统介绍根据地军民抗战业绩和建设成果的专著。

福尔曼1945年出版了《北行漫记——红色中国报道》,斯坦因同年出版《红色中国的挑战》,爱泼斯坦1947年发表《中国未完成的革命》。

《中国未完成的革命》《红色中国的挑战》《北行漫记》

国民党中宣部顾问、被认为“政治可靠”的美国记者武道,西北之行后态度发生逆转。他说,自己过去对共产党、八路军是反对的,现在证明他过去的观点是错误的。

(高春平、仲艳妮 撰稿)

第30 集:烽火战歌

在太行山,有一个无事不能唱、无处不飞歌的地方,就是左权县。

左权县

左权县原名辽县,为纪念牺牲于此的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更名为左权县。这里不论男女老少,都能唱几支民歌。左权民歌,曲调简洁,意境新颖,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左权民歌广泛普及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这个时期,是左权民歌产生最多的时期。

原中央党史研究室编研一部研究员 李 蓉

八路军总部、一二九师司令部、中共中央北方局、中共冀豫晋省委都在这里长期战斗,所以说左权县也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八路军坚持华北抗战的一个中心,全国各地有不少的新文化工作者都云集于此。

为配合抗日救亡,党的新文艺工作者和当地民间艺人一起,发掘整理提高民间艺术,用群众熟悉、喜爱的旧曲调,填写新词广为传唱。

他们不论开什么会议、布置什么工作、打了胜仗,事前或事后都会编一支民歌。这些诞生在烽火岁月的民歌,成为宣传抗日、团结人民、打击敌人的有力武器。

山西省档案馆馆藏、左权县文委会1946年编印的《左权小调汇集》,记录了105 首左权小调。《左权将军之歌》《拥护八路军》《五月反扫荡》《庆祝边区临参会》《送郎抗战》《武装保卫春耕》《群英大会歌》《冬学运动》……真是事事有歌、时时有歌、处处有歌,每一首民歌都离不开团结抗战的时代主题。

皇甫束玉,左权县东隘口村人。他和当地的一批基层文教工作者,对左权传统民歌和左权小花戏,从内容到形式进行了全面改造,使古老的左权民歌焕发了青春,成为烽火太行山上催人奋进的战歌。

为纪念左权将军,皇甫束玉、王恕先、王耀灵三人共同创作了《左权将军之歌》。1942年9月18日,在辽县易名左权县的大会上,《左权将军之歌》第一次在太行山上唱响,成为左权民歌的经典。

皇甫束玉

国家级非遗左权开花调传承人 刘改鱼

皇甫老师为左权民歌的传承发展付出了大量心血,他所创作的《左权将军之歌》《土地还家》《四季生产》,助我成长。

歌声传唱经典,时代赋予使命。左权抗战民歌,传颂了威武不屈的太行精神,谱写了军民团结的壮丽篇章。

(梁红一 撰稿)

第31 集:吕梁英雄传

民兵英雄战场奋勇杀敌

山西省交城县档案馆馆藏《八分区出席边区第四届群英大会民兵英雄摄影纪念》

这是山西省交城县档案馆保存的晋绥边区《八分区出席边区第四届群英大会民兵英雄摄影纪念》。1944年12月7日至31日,晋绥边区召开第四届群英大会。到会的124 名民兵英雄,有的是爆炸大王、有的是神枪能手、有的是破击英雄、有的是锄奸模范……群英会上,段兴玉、郭炳旺、崔三娃、韩凤珠、翟白小等14人被评为民兵特等英雄。这些赫赫有名的民兵英雄,平时在家生产,战时拿起步枪、火枪、地雷、手榴弹,奋勇杀敌,把晋绥解放区保卫得有如铜墙铁壁一般。

他们配合八路军主力建立秘密交通线,护送干部、运送物资、传送文件,在艰苦的斗争中,用生命和鲜血筑起了著名的“钢铁走廊”。

《吕梁英雄传》雷石柱原型段兴玉儿子 段永强

我父亲段兴玉出生在交城县东坡底乡横岭村,我父亲抗战时候当过游击小组组长、民兵中队长、民兵大队长、县武委会主任等职。我父亲一身虎胆,机智过人,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战斗英雄,是《吕梁英雄传》雷石柱的原型人物。

马烽、西戎一起参加了群英大会。马烽,原名马书铭,山西孝义人;西戎,原名席诚正,山西蒲县人,两人当时都只有22 岁。他们的任务,就是报道民兵英雄事迹,在《晋绥大众报》发表。

《吕梁英雄传》在《晋绥大众报》上连载

但限于版面,最后决定以这些民兵英雄为原型,以《吕梁英雄传》为题,把英雄事迹综合起来,写成通俗小说在报上连载。他们的想法得到了肯定,社长周文建议他们用传统的章回体来写。

1945年6月5日,《吕梁英雄传》开始在《晋绥大众报》上连载,每周一回。马烽、西戎分头写作,边写边登。到1946年8月20日,共95回的小说全部刊登完毕。小说一经露面,就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吕梁英雄传》成功实践了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是第一部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民族抗战的长篇小说。

马烽女儿 段惠芳

我父亲他们写《吕梁英雄传》的时候,抗战还没有胜利。他们初衷并不是成名成家,当什么作家,他们就是想用手中的笔宣传抗战,动员和鼓舞人民群众投入抗战,就是军民同心协力投入抗战,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他们拿手中的笔和拿刀枪是一个道理。

抗日烽火中,文学担负起了唤起民众英勇抗日的使命。《吕梁英雄传》,用深情的笔调讴歌了吕梁山上的英雄胆魄,成为山西人民永远值得自豪的宝贵精神财富。

(梁红一 撰稿)

第32 集:人民作家赵树理

这是晋城市档案馆保存的《赵树理干部履历表》,这份1963年赵树理亲笔填写的履历,表明他当时的职务是中共山西省晋城县委副书记。他手中的笔,在中国文学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人们都记住了他的名字——赵树理。

赵树理,原名赵树礼,1906年9月出生于山西省沁水县的一个农民家庭。1925年,赵树理考入山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在常文郁、王春等进步青年带动下,他积极参加学生运动,于1927年春天,加入中国共产党。

晋城市档案馆馆藏《赵树理干部履历表》

山西沁水尉迟村

从此,他改名为赵树理,表示:不再树封建之礼义,而要树立革命的真理。

赵树理孙女 赵宇霞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后,党的组织遭到破坏。白色恐怖下,赵树理也失去了与党的联系。直到10年之后,才重新回到党的怀抱。他非常珍惜第二次获得的政治生命,积极投身到抗日救亡的宣传工作中,努力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1943年,左权县横岭村民兵队长岳冬至与女青年智英祥自由恋爱,却遭到旧势力的粗暴干涉,竟至殴打致死。案件很快告破,凶手也受到了法律的严惩。但赵树理却敏感地觉察出这个案件背后的社会意义,以此为素材,创作出一部里程碑式的优秀小说——《小二黑结婚》。

小说一经问世,便引起强烈反响。彭德怀副总司令亲笔题词:像这种从群众调查研究中写出来的通俗故事还不多见。众多剧团竞相改编,将故事搬上舞台,赵树理变得家喻户晓。

此后,《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等作品相继问世,受到郭沫若、茅盾、周扬等高度赞誉。赵树理的作品语言通俗易懂、幽默风趣,人物形象生动鲜活,具有极强的表现力,为老百姓喜闻乐见。著名文艺评论家、时任晋冀鲁豫边区文联副理事长陈荒煤撰文指出:赵树理的创作精神及成果,实应成为边区文艺工作者实践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方向。

山西省作协党组书记、主席 杜学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赵树理情系百姓,深入农村,创作了一系列优秀的作品,比如《登记》《三里湾》等等。他的作品受到了读者的喜爱,也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也因此他被誉为是描写农村生活的铁笔圣手。由赵树理等人开创的山药蛋派,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流派之一。

创作源于人民,创作为了人民。人民作家赵树理的名字,连同他的作品,永远留存于人民心中。

(柳杨 撰稿)

第33 集:红色金融基石

山西省档案馆馆藏的西北农民银行各家分行使用的印章

在山西省档案馆的珍品库里,珍存着几件实物档案。几块不起眼的小木头,镌刻着抗日根据地红色金融事业筚路蓝缕、艰苦创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

1937年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八路军一二〇师主力挺进晋西北,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为解决根据地的经济难题,党组织决定,在晋西北创办一家由共产党直接领导的银行。筹建和管理银行的重任,落到了著名爱国士绅、中共秘密党员刘少白的身上。

刘少白,1883年6月出生于山西省兴县黑峪口村。刘家是当地首富,刘少白从小受到良好教育,曾任山西省议会首届议员,在晋西北极负声望。

1937年8月,经中共中央北方局同意,由王若飞和安子文介绍,刘少白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刘少白

刘少白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又动员当地的士绅、富户捐款捐物,很快就凑齐了开办银行所需的股金。

原山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 牛崇辉

当时银行叫什么名字呢?有人提议叫兴县银行,有人提议叫抗日银行,刘少白主张叫兴县农民银行。

1937年11月,兴县农民银行正式成立。由于纸张和印刷材料奇缺,就用农村的土制纸印制钞票,票面由刘少白亲自设计,在票面上设计了用于防伪的多处暗记。

这是七七事变后抗日根据地银行最早发行的一组纸币。由于面额小、发行数量适当,“兴农币”币值稳定,深受当地老百姓欢迎。

兴农币

随着形势的发展,兴县农民银行于1940年5月扩建为西北农民银行,当年就发放春耕水利贷款20 万元、贷粮1000石。到1943年,已累计发放贷款510万元,为晋绥边区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山西省档案馆珍藏的这些印章,就是当时西北农民银行各家分行所使用的印章。

中央档案馆原馆长、国家档案局原局长 杨冬权

1942年的5月,刘少白、牛友兰他们率领晋西北的士绅参观团访问延安,受到了毛主席、朱德等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毛主席在文章当中盛赞刘少白:在抗日战争和抗日战争以后的困难时期内,曾经给我们以相当的帮助。

1948年1月,陕甘宁边区银行并入西北农民银行。1948年底,西北农民银行和华北银行、北海银行合并为中国人民银行。

至此,西北农民银行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化作厚重的金融基石,承托起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宏图伟业。

(柳杨 撰稿)

第34 集:八路军总部在山西

山西省档案馆馆藏的八路军总部东渡黄河、挺进山西抗日前线的历史照片

这是山西省档案馆保存的1937年9月16日,八路军总部东渡黄河、挺进山西抗日前线的历史照片。

1937年8月25日,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的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中华民族的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

原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研究员 孙丽萍

当时的山西,正在组织忻口会战。日军攻陷大同,直逼太原,阎锡山所部节节败退。

八路军挺进山西,陆续取得平型关大捷、雁门关伏击战、夜袭阳明堡飞机场、七亘村伏击战等一系列战斗的胜利,八路军总部驻扎五台南茹,运筹帷幄。

忻口失利、太原失陷,阎锡山率部南下临汾。八路军总部在和顺县石拐村召开会议,部署分兵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和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山西武乡王家峪村八路军总部旧址

为了便于和二战区司令部联系,八路军总部南移洪洞,先后在高公村、马牧村驻扎86 天。在这里,朱德会见了美国记者斯特朗、美国海军情报官卡尔逊,向他们介绍了八路军的战况,指出:拯救中国的希望,就是华北的八路军和游击队。

1938年2月,日军南犯临汾,阎锡山西撤吉县。为坚持抗战,朱德率八路军总部挺进太行山。从此,太行山就成为八路军总部所在地,成为华北敌后抗战的中心。

这是八路军总部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于1938年7月颁布的《抗日游击队纪律条令草案》。通过近1年的发动群众,各根据地组织了许多抗日游击队,迫切需要规范纪律和条令。

《抗日游击队纪律条令草案》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编研部原主任 郝雪廷

这份条令草案,规范了游击队的纪律和制度,提高了游击队的战斗力,使游击队成为抗日的中坚力量。

八路军总部在山西坚持领导华北抗战,发动百团大战,粉碎日军“扫荡”和“蚕食”,创建、巩固和壮大敌后抗日根据地,争取抗战最后胜利。

百团大战结束后,日军屡屡进犯八路军前方总部所在地武乡砖壁村,八路军前方总部转移到辽县武军寺、麻田一带。由于朱德和彭德怀先后奉命返回延安,八路军前方总部与一二九师师部合并,直到抗战胜利。

抗日战争时期,山西一直处于全面抗战的最前沿、华北抗战的主战场。八路军总部转战于山西的25个县69个村镇,这些历史遗迹,是抗日战争的最好见证。

(郝雪廷 撰稿)

第35 集:晋绥屏障

这是一片红色的土地。蔚汾河北岸的兴县蔡家崖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曾是晋绥边区机关所在地。作为晋绥边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蔡家崖村被誉为“小延安”。

山西省档案馆馆藏的3 枚晋绥边区行政公署印章

这是山西省档案馆保存的3 枚晋绥边区行政公署印章,诉说着晋绥边区行政公署所在地蔡家崖村不平凡的过往。

山西省档案馆保管部负责人 宋志强

这3 枚印章见证了晋绥革命根据地在战火中不断壮大,承载着晋绥革命根据地在民族解放和独立战争中的不朽功勋。

秋风凉又凉,谷子金又黄。

今年好收成,谷满仓。

这首广泛流传于晋绥边区的民歌《快缴公粮》,将我们带回到那个峥嵘岁月。

1937年9月,贺龙、关向应率八路军一二〇师挺进山西,取得雁门关伏击战的胜利,在岚县、岢岚一带,开创晋西北抗日民主根据地。

晋绥边区示意图

1938年7月,根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的指示,一二〇师分兵挺进大青山,开辟绥蒙抗日根据地。绥蒙根据地、晋西北根据地和一一五师开辟的晋西南根据地,共同构成晋绥边区抗日根据地。

1940年1月,晋西北抗日民主政权在兴县蔡家崖正式建立,称为山西省第二游击行政公署。1941年8月,改为晋西北行政公署。1943年11月,改为晋绥边区行政公署,主任续范亭。

1949年9月,山西省人民政府成立,原晋绥边区所辖山西行政区域划归山西。

3 枚晋绥边区行政公署印章都是木质印章,形状大小不同,伴随晋绥边区行政公署,度过了5年多的光辉岁月。

晋绥边区行政公署印迹

晋绥边区在中国革命史上作出的巨大贡献,可以概括为:阻敌西进、屏障陕甘、拱卫延安、供给中央。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始终不能跨越黄河。

《晋档馆藏印章选注》执行主编 梁红一

解放战争时期的1946年到1948年,晋绥边区就向中央和西北财政援助的资金有近4 万亿元,占边区财政支出的73.7%;支援粮食有19.2 万石,占边区粮食支出的13.7%。

毛泽东主席曾说:晋西北有着战略上的重要地位。

2017年6月2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山西视察,第一站就来到了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战争年代,吕梁儿女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伟大的吕梁精神。我们要把这种精神用在当今时代,继续为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赵跃飞 撰稿)

第36 集:太岳中坚

太岳抗日根据地是晋冀鲁豫边区的4块根据地之一。位于沁源县的太岳烈士陵园,无声地诉说着这段峥嵘岁月。

这是1945年出版的《太岳解放区发展形势图》。从这张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出,太岳抗日根据地的大致范围是:同蒲铁路以东,白晋铁路以西,祁县以南,黄河以北。

《太岳解放区发展形势图》

太原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杨建中

太岳抗日根据地的地位十分重要,是中共中央联络山东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的交通要道,是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所在地太行区的西南屏障,是问鼎中原和保卫延安的前哨阵地。

1937年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一纵、二纵、三纵分别前往晋东南和同蒲路沿线,依托太岳山脉,创建太岳抗日根据地,安子文担任太岳特委书记。与此同时,朱瑞、唐天际以八路军第一战区联络处的名义,在黄河以北,依托中条山脉和太行山脉,开辟晋豫边抗日根据地,聂真担任晋豫特委书记。

太岳根据地区域图

十二月事变后,八路军三八六旅进入太岳区,建立太岳军区,巩固太岳根据地。太岳区积极发展人民武装,开展游击战争,实施民主政治,整顿党的组织。1940年8月1日,太岳区党委创办了《建设》杂志。在发刊词中明确提出:区委早就计划出版一个党内的刊物,现在总算是实现了。为了整党建党,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巩固党,使党成为布尔什维克的党,这样一个刊物是非常必要的。

《建设》杂志

在十二月事变和中条山战役中,晋豫边根据地基本区域先后落入国民党军队和日军手中,1941年8月,一二九师政委邓小平组织太岳南进支队,从日军手中重新开辟和壮大晋豫边区。

敌后抗战进入严重困难时期后,根据地实施精兵简政。1942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晋豫区和太岳区合并为统一的太岳根据地。薄一波任太岳区党委书记,陈赓任太岳军区司令员,牛佩琮任太岳行署主任。

原山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杨小池

太岳区党委组织开展了三大建设的工作,三大建设就是建党、建军、建政。通过三建,根据地渡过了严重的困难时期。到1944年底,太岳抗日根据地的人口达到了200 万,面积3 万多平方公里。

抗战期间,在太岳区战斗的八路军、山西新军及地方武装,消灭日伪军5 万余人,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杨建中 撰稿)

第37 集:李顺达创办互助组

“这个合作社的经验告诉我们,如果自然条件较差的地方能够大量增产,为什么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方不能够更加大量地增产呢?”这是毛泽东主席1955年为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勤俭办社,建设山区》一文所写的按语。这个合作社,就是李顺达所办的金星农林牧生产合作社。

毛泽东主席1955年为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勤俭办社,建设山区》一文所写的按语

历史上的西沟村,是没土光石头、谁干都发愁的穷村子。1929年,14 岁的李顺达从河南林县逃荒到西沟村,开始在这里战天斗地。

李顺达女儿 李苏娥

我的父亲李顺达,先后担任过抗日农救会的主席和民兵自卫队的队长,还有金星农林牧生产合作社社长和西沟村党支部书记。他带领群众劳武结合,发展生产,打击敌人。西沟村多次被授予劳武结合的模范村,他也多次被授予劳武结合的英雄称号。

李顺达带领乡亲们出工

1943年农历正月初二,李顺达组织西沟村6 户贫农,成立了太行山上第一个农业生产互助组。当年开荒130 亩,收入15万斤土豆。1944年3月,李顺达在平顺召开的首届劳模大会上,介绍成立互助组、发展生产的经验。在太行区召开的第一、二届群英大会上,李顺达被评为生产互助一等劳动英雄。

1950年秋,李顺达带着自己互助组生产出来的南瓜和山药蛋,去北京参加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大会,受到毛泽东主席亲切接见。毛主席对他说:“你们住在山区要好好建设山区、绿化山区,将来要把山区建设成社会主义新农村。”

西沟纪念馆馆长 郭雪岗

回到家乡,李顺达就向全国各地互助组发起开展爱国丰产竞赛的倡议。全国1618 名劳模、1938个互助组响应倡议,各地粮食亩产增加20%—30%。当年年底,李顺达互助组就被命名为爱国丰产模范互助组,李顺达同时荣获爱国丰产金星奖章。

李顺达互助组

1952年,李顺达把原来的互助组,扩大成金星农林牧生产合作社,提出变坡地为梯田、变荒山为宝山、变穷沟为富沟的奋斗目标。经过几十年的奋斗,西沟村两万亩荒山披上绿装,矸石山变成了花果山,乱石滩变成了米粮川。

李顺达先后当选中国共产党第八、第九、第十届代表大会代表,第一至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九、第十届中央委员。西沟群众在李顺达、申纪兰的带领下,完成了毛泽东主席把山区建设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光荣任务。

(郝平 撰稿)

第38 集:战争年代的英雄盛会

1944年底,太行军民经过多年的艰苦斗争,在战胜日军无数次“扫荡”和严重蝗灾、旱灾后,终于迎来了一个相对平稳的时期。为了总结经验,以利再战,太行区召开了首届群英会。

1944年太行区第一届群英会召开

这是山西省档案馆保存的1944年太行区第一届群英会的照片。首届群英会的召开地——黎城县南委泉村,距离县城27公里,是抗日战争时期黎北县抗日民主政府所在地。一二九师生产部、新华制药厂、印染厂、被服厂也曾在这里驻扎。

70 多年过去了,这里还留存着群英会的印记。村口门廊上“群英会”3个大字熠熠生辉。

村委会办公的院子里有群英会展室,里面陈列着群英会召开时的照片;村里的城隍庙和卫生院,曾经是群英会的战绩展览馆和生产展览馆。

群英会从夏天就开始筹备,经过各县、分区、行署层层选举,推选出120 名杀敌英雄代表和206 名劳动英雄代表。

会议11月20日开幕,12月7日结束,参会人员除了英雄代表、特邀各解放区和敌占区代表外,还有周边群众。

南委泉村村委委员 李海方

会场是在一片河滩上,主席台是用木杆搭成的,展览馆设在民房和临时帐篷里。

太行区第一届群英会代表入场

为期半个月的大会,为英雄们提供了广泛交流的契机。大家参观了战绩展览馆和生产展览馆,通过了第一届杀敌英雄和劳动英雄大会宣言。

山西大学副校长、教授 郝 平

1944年在黎城召开的太行区第一届群英会,是一次历史性的盛会,它激励着太行区军民为争取抗战的胜利,争先恐后,前赴后继,勇往直前。

抗战胜利后,太行根据地为了发扬新英雄主义,总结交流全区杀敌、翻身、生产三大运动经验,于1946年12月2日至21日,在长治市召开了第二届群英会。

太行区第二届群英会的报道

太行区第二届群英会的召开地,在长治市中心的莲花池大会场。为了纪念这次大会的召开,长治市将群英会的主席台称为英雄台,将会场所在的街道改为英雄街。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英雄街变成英雄路,现在分成了英雄中路、英雄南路与英雄北路。

太行群英会的红色基因,已经融入了山西人民的血液。新的时代,山西人民发扬太行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上奋勇前进!

(郝平 撰稿)

第39 集:侦察英雄赵亨德

《新华日报》太行版报道赵亨德的英雄事迹

这是山西省档案馆保存的1944年12月11日的《新华日报》太行版,登载了一篇文章《一等侦察英雄赵亨德》。一个月后的1945年1月17日凌晨,一列搭载日伪要员的列车,正疾驰在正太铁路上。头等车厢里坐着的是日本天皇裕仁的外甥、伪山西省教育厅学务专员铃木川三郎少将。

突然,一阵惊天动地的爆炸声响彻夜空,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铃木川三郎被抓获,60 余名日伪军被击毙。指挥这次军列伏击战的,就是名震太行的抗日英雄赵亨德。

赵享德故居位于山西省平定县城,1922年6月,赵亨德就出生在这里。1937年,年仅15 岁的赵亨德弃笔从戎,和11名同学一起,被编入八路军一二九师太行独立支队。

赵亨德

原山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研究员 王乃德

由于机智灵活、作战勇敢,1938年5月,赵亨德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八路军太行二分区司令部的侦察参谋。从此,在日军控制的正太铁路线上及其附近的区域,就有了一个让他们心惊胆战的名字。

他们打火车、炸桥梁、夺物资,像一把钢刀,插在敌人的交通线上,打得日伪军闻风丧胆,将赵亨德称为拦路虎。在战斗中,赵亨德身先士卒、英勇作战,先后12 次负伤,多次立功受奖。

1944年底,赵亨德出席了太行区首届群英大会,被授予侦察一等英雄光荣称号。他活捉的铃木川三郎,是华北地区俘获的日军最高级别官员。太行军区对他通令嘉奖,记大功一次,随后升任一二九师四十二团副团长兼参谋长。

赵亨德被授予一等杀敌英雄奖章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为保卫胜利果实,赵亨德率部转战太行山区,不到一年时间,他先后参加榆次长凝、太谷阳邑等地大小战斗100 余次。在1946年底的一次战斗中,不幸左眼受伤失明。

赵亨德儿子 赵承志

父亲伤还没好就主动请缨,坚决要求上前线。领导基本上同意了我父亲去参加解放家乡的战斗以后,我母亲心里有点担心。1947年3月,母亲送他(赵亨德)出发,当时母亲已经怀上我了,所以那天走了很长的路,说了很多的话,直到我父亲的背影都看不见了。那个时候,她(母亲)还在那儿望着……

翘首期盼的妻子没能等来丈夫的凯旋,刚刚出世的孩子没能见到父亲的模样。1947年4月19日,在解放家乡平定的战斗中,赵亨德身中数弹,壮烈牺牲,年仅25 岁。

侦察英雄赵亨德,永远活在历史的记忆中。

(柳杨 撰稿)

第40 集:抢运《赵城金藏》

山西省档案馆馆藏《赵城县广胜寺佛经历年保管及转移运送情形》

抗战中抢运《赵城金藏》的历史片段,社会上流传着多种版本。遗憾的是,有关这段历史直接形成的原始档案,片纸未留。山西省档案馆收藏的惟一一件有关抢运经卷的档案文献,是1949年5月23日形成的回忆报告材料。这份《赵城县广胜寺佛经历年保管及转移运送情形》系毛笔手书件,无作者署名。

回忆中记述:侵占赵城县的日军曾图谋攫取这部佛经。1942年春,中共太岳区党委第二地委按照朱德总司令的指示,派人到赵城做当地士绅和僧人的工作,经过1个多月的耐心劝说,终于打通了他们的思想。

山西洪洞广胜寺

山西省档案馆编研部一级调研员 赵跃飞

太岳军区决一旅二十五团,利用夜色作掩护,在当地干部、群众和僧人的密切配合下,连夜将这部国宝级佛经,在敌人眼皮底下,转运到太岳抗日根据地的腹心地带沁源。

太岳区的党、政、军、民、僧,联手合奏了一曲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雄浑乐章。

最早报道抢运《赵城金藏》的媒体,是《新华日报》(太岳版)。1942年7月6日,《新华日报》以《赵城军民协力卫护佛家珍藏,抢出广胜寺古代经卷》为题,报道了这一消息。

消息写道:日寇占领赵城后,觊觎此巨经已久,近日设法盗取,为我当地军政民发觉,遂配合精锐武装,并得该寺和尚之助,于日前将该经全部抢救出来,业已转送边区政府保存。

《赵城金藏》仿真件

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后,文化接管委员会文物部将《赵城金藏》移交给当时的国立北平图书馆。现在《赵城金藏》是国家图书馆的四大镇馆宝藏之一。

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 李际宁

《赵城金藏》从诞生到今天有800年的历史,从潞州长子县崔法珍断臂募缘,刻经30年,方有此书;蒋唯心冒险登舟,才有后来学术界这部《金藏雕印始末考》;地委书记史健率领八路军浴血奋战抢救经卷,才有《赵城金藏》保存至今的历史。

大藏经是中国古代对佛教典籍的总称,《赵城金藏》是迄今为止尚存于世的惟一一部金代大藏经。《赵城金藏》以我国史上第一部官方刊印藏经《开宝藏》为蓝本覆刻,保留了《开宝藏》的原貌,是《开宝藏》覆刻本的孤本,具有无与伦比的文化价值。

(赵跃飞 撰稿)

第41 集:沁源围困战

山西省档案馆馆藏《沁源是怎样困走敌人的?》

《沁源是怎样困走敌人的?》,这是一份蜡版刻制油印的珍贵档案,形成时间是1945年5月,也就是沁源围困战取得胜利后的第2个月。这份档案,保存于山西省档案馆。

这份档案将沁源围困战取得胜利的原因总结为4 点:首先是围困战的方针正确;其次是强有力的指挥部;再次是正规军与游击队的密切配合;最后是后勤保障是胜利的条件之一。

沁源,因沁河的发源地而得名。抗日战争时期,沁源县是太岳抗日根据地的腹心,中共太岳区委、太岳军区、太岳行署等机关长期驻扎在这里,领导抗日斗争。

山西沁源

1942年10月20日,日 伪 军3 万 余人,沿同蒲路、白晋路向太岳抗日根据地北部地区进行大“扫荡”,企图一举消灭太岳军区主力和领导机关,把沁源变成“山岳剿共实验区”。

日军占领沁源后,太岳区党委和太岳军区决定成立围困指挥部,由决死一旅第三十八团团长蔡爱卿任总指挥,沁源县委书记刘开基任政委。

刘开基女儿 刘晋英

当时,在距敌人据点5 公里以内,主要公路2.5 公里以内的16000 多群众,全部转移出来上了山,使得在400 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形成一个没有人民的世界。同时广大军民通过地雷战、麻雀战打击敌人,阻碍敌人的供给线,使敌人无法生存,3 次换防,不得不在1945年的4月11日,被迫逃离了沁源县。

沁源围困战历时两年半,大小战斗2800 多次,打死打伤日伪军4200 多人,解救被捕群众1700 多人,夺回牲口2000多头。沁源围困战是中国共产党人民战争思想的光辉实践,是人民战争的英雄史诗。

沁源围困战中,涌现了许多抗日英雄。有特等民兵英雄李德昌、特等爆破英雄曹德荣、特等射击英雄贺逢光、拦路英雄郑士威、民兵英雄李学孟、神枪手药炎明、武委主任张法中、抗日烈士赵正中等。他们用铮铮铁骨,谱写了一曲曲英雄赞歌。

沁源县档案馆馆长 霍宏峰

当时3200 多户、16000 多人迁到了山里,由于时间仓促,吃的穿的用的都没有能全部带出来,生活上非常地不方便。但大家克服了重重困难,硬是不回城,坚持了942 天,直到1945年4月,把敌人从沁源县逼走。

1945年4月23日《解放日报》社论《沁源人民的胜利》

坚强不屈的沁源,是敌后抗战的模范典型。1945年4月23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号召学习沁源,更加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展开广泛的群众对敌斗争,拔掉或挤走敌人的据点,进一步扩大解放区。

(杨建中 撰稿)

第42 集:上党战役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玩弄两面派手法,一面邀请毛泽东主席赴重庆谈判,一面调集大批军队向解放区进攻。上党战役,就是在重庆谈判期间,我军对国民党军队进行的自卫反击作战。

山西省档案馆馆藏《上党战役经验的初步总结》

山西省档案馆收藏的这份《上党战役经验的初步总结》,总结了上党战役的经验:一是围城打援,二是夺城打援,三是消灭突围逃窜之敌,四是通讯工作,五是后方组织。时间是1945年10月14日,也就是战役结束的第二天,可见战役总结的速度之快、效率之高。

原山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研究员 田酉如

上党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处于太行和太岳山脉之间,位居太行、太岳两个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包围之中。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阎锡山急忙派兵抢占抗战胜利的果实。

1945年8月10日,阎锡山根据蒋介石命令,决定以第七集团军总司令赵承绶率部抢占上党。第十九军军长史泽波率部1.7 万人,从晋南的浮山县出发,到8月23日相继占领襄垣、潞城等县城。

同时,蒋介石命令八路军不得接受当地日军投降,只准阎锡山部队接受山西日军的投降。

煮熟的鸭子岂能让它飞了。在重庆谈判的毛泽东主席,不顾个人安危,指示延安放手一搏。

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致电晋冀鲁豫军区:“太行应即集结主力(太岳集结一部协助)组织夺取白晋路,收复上党全区。”同日,军区领导刘伯承、邓小平等,由延安乘飞机降落在黎城县长宁机场,返回太行区进行军事部署。

中共中央军委致电晋冀鲁豫军区

9月10日,上党战役打响。经过夺取长治外围县城、围点打援、追歼长治突围之敌3个阶段,至10月12日胜利结束。

这次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队3.5 万余人,击毙第七集团军副司令彭毓斌,生俘第十九军军长史泽波。

原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 陈 晋

上党战役的胜利,不仅给了进犯上党的阎锡山军队迎头痛击,而且关键是有力地配合了重庆谈判,促进了双十协定的签订。毛主席在《关于重庆谈判》一篇文章当中,还特别对上党战役作出了高度的评价。

毛泽东主席指出:我们的方针也是老早定了的,就是针锋相对,寸土必争。这一回,我们“对”了、“争”了,而且“对”得很好,“争”得很好。

猜你喜欢
记忆
夏天的记忆
糟糕鱼
象棋记忆
端午记忆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
记忆翻新
记忆游戏
记忆钥匙
童年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