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介语境下的信息可视化设计形式研究*

2022-09-09 09:03陈皓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艺术品鉴 2022年23期
关键词:信息内容体量静态

陈皓(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自20 世纪以来,互联网的普及带来了人类认知方式的大变革。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信息体量激增、信息传播速度加快、信息传播渠道多元等优势。在人们享受信息技术带来便捷的同时,它也带来了一定的困扰,信息超载、信息碎片化、信息准确性、信息认知方式等问题频繁出现,渐渐演变成了一个个社会性问题,人类渐渐被淹没在信息洪流中。正如美国学者詹姆斯·格雷克(James Gleick)在其《信息简史》中引用计算机科学家杰伦·拉尼尔(Jaron Lanier)对于信息洪流的比喻:“这就好像你蹲下身子,埋下了一颗树种,结果它生长得如此之快,以至于你还没站起身来,它就已经把你居住的小镇整个吞噬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试图寻找一种解决方案,以帮助人们更加高效地传播和接收信息。信息可视化作为基于人类最基本感官机能和最原始认知方式的信息传播与获取手段,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存在已久,它的出现甚至早于文字。它以直观、准确、生动的信息传播形式,将烦冗枯燥的数据信息进行图形化转译,高效地传递给受众。并且基于信息的跨学科背景,信息可视化设计得到广泛的应用,例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数据新闻等诸多领域。设计形式作为信息可视化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态决定着信息传播的效能与方式。同时,传播媒介的发展变化也对信息可视化的设计形式有着不可取代的影响。

一、信息可视化的设计形式类型

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和视觉传播媒介的革新,信息可视化的设计媒介、设计形式也在发生着改变。媒介从广义上是指能使人与人、人与事物或事物与事物之间产生联系或发生关系的物质。从传播学意义上,媒介是利用媒质存储和传播信息的物质工具。人类的媒介发展历史经历了“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数字传播时代”五个时期,信息可视化的设计形式也随着传播媒介的发展而相应的形成了“静态——动态——交互”三个类型。

(一)信息可视化的静态形式

在人类文明初期,文字尚未被发明出来,先人尝试用各样的方式来记载和传播信息。《周易·系辞》记载的“上古结绳而治”中的“结绳记事”,就是远古人类将抽象信息进行视觉转化以供记录的一个典型,在岩洞石壁上运用描绘图形将对自然的认知、自身发生的事件进行记录,是信息可视化的最直观表现。文字的出现和印刷技术的发展,让信息的传播更加广泛,也更加多元。但是文字无法完全取代图像对信息直观描绘的优势,所以图像作为对文字的诠释与文字并存,共同建构起对信息的完整解读。正如宋代史学家郑樵在其《图谱略》中所述:“见书不见图,闻其声不见其形;见图不见书,见其人不闻其语。”基于图形图像的信息表达优势,信息可视化以图表、信息图等静态形式,通过印刷媒介得以广泛传播,对信息进行诠释。并且在如今的数字媒介时期,静态信息可视化作品依旧可以通过屏幕或其他静态载体进行信息的传播。从而,信息可视化以静态形式为初级形态,贯穿了媒介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静态信息可视化之所以能够被各个媒介时期所运用,主要归功于其直观的信息表达和高效的信息获取等优质特性。以信息图为代表的静态信息可视化作品通过简洁的信息逻辑、直观的信息数据表达形式、明确的信息设计风格,将数据信息以最直白的方式传递给受众,受众可以在较短的时间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内容。同时,从设计角度考量,静态信息可视化作品的设计周期较短,所需呈现信息体量有限,能够迅速地进行图形转译和设计工作,更加快捷地进行信息传播。所以,静态设计形式较适合类似数据新闻等具有时效性需求的信息内容的可视化呈现。静态信息图的便捷必然带来了某些方面的缺失,静态信息图往往容易受到传播载体的物理条件限制。例如,报纸、网页、手机页面的版面尺寸,这些因素必然限制了静态信息图所能表达的信息体量和形式。并且,静态信息图的信息内容是相对固定的,并无法随着信息数据的增减相应地呈现变化,固然对于大容量数据信息内容的呈现有所局限(如图1)。

图1 《云锦》信息可视化设计(图片来源:王珂滢设计)

(二)信息可视化的动态形式

电子技术的发展,使影像艺术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从而衍生出信息可视化的动态形式。动态信息可视化设计基于对信息的重组,附之以符号动态变化、声效、旁白等,以结构更加合理、更符合受众的认知逻辑和认知方式的叙事形式,将信息传递给受众。相较于传统的静态信息图,信息可视化的动态形式对原本枯燥烦冗的信息数据进行叙事化加工,使信息数据的传播更具感染力,使受众在观看的同时产生心理共鸣,进而对信息数据有所认知并获取更深层次的记忆,以达到信息可视化的传播目的。同时,动态影像的运动属性,也让信息数据更具生命力,并且大大增加了所传达的信息体量。

信息可视化的动态化呈现,突破了传统静态信息图的单一感官模式,将视觉与听觉融入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层层递进式的呈现模式将受众的注意力引入到信息的叙事逻辑中,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静态信息图被动传播信息的局限。所以,无论是叙事层面还是情感方面,信息可视化的动态形式都更具传播优势,也更适合信息的艺术化处理与呈现。但是,相较于信息可视化的交互形式,动态化地呈现在与受众的互动方面就显得单一,并不能达到对于信息内容更加深入和主动的探索活动(如图2)。

图2 《陶瓷成型工艺》信息可视化设计(图片来源:江玥设计)

(三)信息可视化的交互形式

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技术促使数字媒介得到广泛的应用,信息可视化也被带入到一个全新的时代。虚拟技术、生成艺术等更加多元的信息表现手段被应用于信息可视化中,奠定这一切创新活动的基础是信息可视化的交互形式。在交互形式下,信息可视化已不再是以数据生产者或设计师为主导的信息传播单向模式,而是一个将信息、受众、设计者三者进行整合的系统设计模式,即信息交互设计。在这个系统设计框架下,信息可视化被设定为信息服务的产品,通过受众的使用来达到信息的有效传播。设计者不仅仅是考虑对于信息本身的呈现设计,也需要考虑信息的使用者获取信息方式的应用设计、受众获取信息过程中的情感化设计等多维度的设计因素,所以服务设计、体验设计等设计研究方式被整合进信息交互设计的研究体系中。

信息可视化的交互形式突破了原有信息设计形式的一切限制:从信息体量角度,信息在交互形式下被重新组织和建构,分层次、分维度、分阶段地交互呈现使大容量信息的合理化呈现成为可能;从信息传播角度,交互的形式也使受众从被动接收信息转化为主动探索信息。在这样的基础上,未来信息可视化将会被广泛地应用到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中(如图3)。

图3 《太极拳》信息可视化设计(图片来源:张涛设计)

二、信息可视化的设计形式选择

信息可视化设计作为以功能为主的设计门类,高效地传播信息是其不变的准则,设计者不能“为可视化而可视化”。所以,在多媒介语境下,如何选择更为科学合理的可视化设计形式,就需要从信息和媒介两个视角来进行选择与判断。

(一)从信息视角的设计形式选择

信息可视化设计的设计目的是“通过设计手段,让繁杂的信息变得清晰易懂,让枯燥的信息数据变得生动有趣,进而达到让信息更加有效、快捷地传播和理解,以达到记忆的目的”。信息是信息可视化设计的本体,所以信息的属性、内容和体量决定信息可视化的设计形式,反之则不然。在信息可视化的设计过程中,通过对信息内容的收集、分析、整合、梳理,建立起对信息内容和体量的组织与叙事逻辑建构,从而形成对设计形式和设计风格的尝试与判断。针对不同体量的信息内容,选择合适的设计形式,以达到快捷而准确的信息传播目的。在这个基础上,再结合丰富多元的设计语言,让信息数据显出趣味性。信息可视化设计中主要的“静态——动态——交互”三种设计形式,信息体量内容的大小依次排序,分别可以应对不同信息体量内容的需求。在进行信息可视化设计的过程中,将以信息有效传播为原则,合理地选择适宜的设计形式来呈现信息,不能以吸引眼球为目的,一味追求信息可视化的技术表现,将简单的数据用复杂的设计形式呈现;也不能为体现信息的丰富,在有限的空间中将繁杂的数据进行堆叠,以追求所谓的视觉美感。

(二)从媒介视角的设计形式选择

在信息可视化的设计形式选择中,必须考虑到传播信息的媒介。媒介发展的外在因素是技术的革新发展,其内在因素实为信息日益增长的传播诉求。信息的传播需求和媒介的发展应用之间产生着相互依存的关联性,信息是媒介传播的内容,媒介是信息传播的渠道。多元化的传播媒介,让信息可视化的设计形式有了更加丰富的选择可能,但选择适合的传播媒介,才能让信息的传播便捷、生动、具有互动性,进而达到高效传播的目的。

三、结语

信息可视化以其对信息的直观、高效、生动的表达与传播特性,在信息时代得到广泛的应用。媒介的多元化发展,奠定了信息可视化设计形式多样性的基础。基于对于不同媒介的认知与探索,针对不同内容和体量的数据信息,科学合理地选择适宜的设计形式,将对提高信息可视化的应用效能起到关键作用。在多媒介语境下,灵活运用信息可视化的设计形式,也将促进信息可视化技术与艺术的融合发展。

猜你喜欢
信息内容体量静态
汽车摆臂衬套的静态特性
浅析知识仓库及其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信源、信息内容、情绪特征对微博转发的影响探究
论《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的创新与完善
让自己强大
猜猜他是谁
越强大,越幸运
越强大,越幸运
基于HTML5静态网页设计
分布式系统负载均衡关键技术及其发展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