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紫兰绘画风格的形成与演变

2022-09-13 13:40李想陕西师范大学
艺术评鉴 2022年16期
关键词:野兽派寻根现代主义

李想 陕西师范大学

五四运动第一次大规模的提出 “妇女解放”问题,“五四新女性”颠覆了封建礼教秩序,打破了封建社会对女性设置的枷锁。一大批有关呼吁妇女解放的报刊、社团成立,女学也逐渐为男女同校所替代。同时,教育对妇女解放具有重要作用,在当时兴起一波留学热。北洋政府时期曾规定,女性留学的内容“应以师范、医学美术、音乐为要。”这为女性艺术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关紫兰在丘堤、潘玉良、方君璧、蔡威廉等一众留日留法的女画家群体中脱颖而出。关紫兰具有新时代女性的典型风貌,受家庭和老师的影响,她的作品充分体现了西方现代主义风格,融合野兽派、后期印象主义及表现主义为一体。经过两次留日经历,她的绘画风格有所转变,更多体现出“寻根”的面貌,把东方的含蓄内敛与西方现代主义的激情奔放相结合,呈现多元化的艺术形式,为中国早期油画界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一、关紫兰绘画艺术之路

(一)中华艺术大学:现代主义萌芽

由于家庭关系,关紫兰从小受到艺术的熏陶。关紫兰(1903—1986)出生于上海的一个富裕家庭,父母从事纺织业经营,并亲自设计棉布纹样。陈抱一是关紫兰父亲的朋友,也是关紫兰的老师,给予了关紫兰艺术上的指导,并建议其就读中华艺术大学。陈抱一在《洋画运动过程略记》中曾写到:“关紫兰女士早年曾在神舟女学美术科,后毕业于中华艺术大学。其后曾一度赴日本游历,在神户发个展,并一度出自于二科会。”1927 年,关紫兰以优等生的身份毕业,并参加中华艺术大学展览,其中,《幽闲》 这幅作品大获好评,被刊登在《良友》杂志上,下方有一行小子:“关紫兰,本届优等毕业生”。这一时期,关紫兰从洪野那里学习色彩、素描、西洋画、国画等基础知识,又受到陈抱一绘画作品中所体现的野兽主义与海派相结合的现代主义绘画风格影响。

(二)第一次留学:现代主义画风成熟

关紫兰从中华艺术大学毕业后,选择继续出国深造,老师陈抱一向其推荐了日本。当时,赴日留学成为留学浪潮中的主流。原因有二:一方面是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对中国有借鉴意义;另一方面是与其他欧洲国家相比,日本距中国相对较近,学习费用较少。1927 年8 月,初到日本的关紫兰不仅举办了一场个人画展,并且“其作品曾多次入选日本‘二科’美术展、上野美术展、兵库县美术展。”1930 年,关紫兰回国后于上海晞阳美术院和上海艺术专科学校教授油画等相关课程,同时,在上海展出了《秋水伊人》《执扇之裸女》《葡萄》《湖畔》等70 多幅画作。这些作品表明关紫兰现代主义画风成熟期的到来。作品中体现了多种风格的融合:日本浮世绘的大块面装饰性色彩与后印象主义光怪陆离的色彩变幻相结合、野兽派夸张奔放的造型与表现主义的主观情感相融合,这些作品为当时的中国画坛带来了一股新的力量。

《西湖》为1929 年关紫兰的早期作品,体现出画家早期艺术风格的活泼大胆。画面前景为树木和小船;中景留出大片的空白;远景为山峦和村庄,紧-松-紧的构图布局使得画面收放有度,同时,这幅作品突显了笔触的运用。“关紫兰的作品深得野兽派之精髓,用色强烈华丽、用笔以形写意。”这幅作品正体现了关紫兰多样的用笔技巧,抒情写意的线条勾勒物体的轮廓:树木的枝干、小船和远山的边缘线,而树叶则用爽快流利的大笔触表现,遒劲豪放,具有野兽派的张力。同时,《少女像》这幅作品大获好评。画面上一个少女穿着红蓝色条纹的旗袍,外加一件蓝色马甲,怀抱洋布狗端坐着。“她的画风受到了野兽派的影响,作品显得色彩明丽且率真无拘。”从色彩上看,关紫兰明显受到野兽派的影响,以强烈的冷暖色对比来呈现画面。蓝绿色背景把身穿红色旗袍的少女衬托出来,但是画面人物并不显得单调,关紫兰巧妙利用宝蓝色的项链、红色旗袍上轻快的蓝色纹样、人物脸颊上的红晕,以及少量的黑色线条,使得画面沉浸于和谐的红蓝对比中。从线条上看,关紫兰用抒情写意又轻快活波的线条装饰少女的服饰,运用爽快流利的大笔触铺写背景。这种对于人物的表现方式既有适度的夸张,又保留了具象的人物造型。这一时期,关紫兰赴日留学,接受现代艺术的感染与熏陶,作品呈现出野兽派与印象主义等流派相互杂糅的倾向。

(三)第二次留学:新写实主义

1935 年,关紫兰再次去日本留学,二次出国留学经历与师友影响为关紫兰的绘画艺术带来不同感观。回国后,1941 年在上海大新公司举办绘画作品联展,向人们展现自己的最新成果,而此时关紫兰的画风有了明显的变化。色彩由后印象主义强烈、绚烂的对比转为明亮、清丽的和谐;原本野兽派夸张、粗旷、变形的造型多了写实主义的表现,画面带有东方女性的特殊韵味。现代学者对关紫兰绘画风格分期研究中,多以1941 年关紫兰留日回国为界进行划分。阮荣春和胡光华在2005 年出版的《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中将关紫兰的绘画风格分为野兽派和新写实主义。而所谓新写实主义,倪贻德曾在文章中指出新写实的特点:“一切绘画之写实的要点有三点:一须有质感;二须有量感;三须有实在感。”这正是关紫兰后期艺术风格的体现。

关紫兰1943 年创作的《西湖风景》风格愈加成熟。画家将抒情写意的线条转化为邻近色的大块面表现,只有少量的黑色线条进行勾画;大胆奔放的线条转化为精巧细腻具有装饰性的笔触。从色彩上看,前者清雅爽力、干净单纯,后者则在大量黄色和绿色的树木中,在远处点缀一个红色的房子,是使画面具有灵气与韵味的点睛之笔。《西湖》与《西湖风景》这幅作品的构图都具有“特殊的意味”,世琯对于关紫兰的评价:“女士对于画的取材,实在有特殊的意味,在他人以为一个平淡而注意不到的地方,而伊却能大胆地描写起来,使人感到惊奇。”两幅作品通过天空和湖泊巧妙地留有大面积的“空白”,追求中国画中的“诗意”表达,在西洋画中探索西方现代主义和中国艺术精神的结合。同时,关紫兰在1940 年创作的《弹曼陀铃琴的女子》中,画面上,以一瓶盛开的黄花为中心,左右分别是一位正在低头弹曼陀铃琴的女子与回头认真聆听的女子,这幅作品更多地显现了关紫兰线条的运用,两位女子的服饰、虚化的背景、西式的桌布体现了野兽派粗旷的线条、后印象的色彩与中国装饰元素的结合,这幅作品带有明显的中国元素,体现了东方女性恬静、内敛的气质。

(四)新中国后:反映时代

抗战期间,有两次日本留学经历的关紫兰成为日本人的拉拢目标,但都被关紫兰果断拒绝了。为了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关紫兰渐渐淡出了画坛。新中国成立后,祖国的新气象、新常态吸引着关紫兰,激发着她的创作热情,促使她重新拿起画笔。这一时期,关紫兰所作人物像较少,风景画较多,主要表现身边的风景,反映社会新时代带来的朝气。如《南湖红船》《上海街景》等作品,这些都是日常市民所游览的生活美景,其作品具有现实主义情怀,表现了关紫兰乐观向上、热爱生活而又恬静内敛、平淡豁达的人生态度。

1965 年创作的《嘉兴南湖写生》是关紫兰新写实主义的代表作之一,虽同为风景画,但与20 世纪20—30 年代所创作的西湖作品有明显不同,笔触由平整豪放的装饰性转为变幻细腻的大写意,色彩层层叠叠,具有浓淡干湿相融的意味。画面右下角来往寺庙的游客似中国画中的点景人物,寥寥数笔,即栩栩如生,这幅作品不论是笔触还是色彩都带有中国画大写意的妙趣。同时,关紫兰一直在探索西方现代主义绘画风格样式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

通过上述对关紫兰不同时期绘画作品的比较分析。我们可知,20 世纪初,关紫兰受到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影响,早期作品体现出野兽派、后印象主义相融的特色。经过两次赴日留学,关紫兰的绘画风格愈加成熟,尤其是在第二次留学归来后,画家在早期大胆刚健的造型、绚丽多姿的色彩,抒情写意的线条中增添了写实韵味,转为新写实主义。此后,画家开始自觉“寻根”,探寻西方现代主义与中国文化艺术创作上的契合点。

二、关紫兰绘画风格转变的原因及分析

关紫兰早期绘画风格受到其师傅陈抱一等人现代艺术风格的影响,对现代主义有了朦胧的认识,经过两次留日经历,关紫兰的绘画风格发生明显的转变,而这个转变是综合性因素造成的,与当时的社会环境、画家本人的求学之路、老师朋友的影响、根深蒂固的中国文化底蕴都有莫大的关联。

(一)城市摩登女性的个人追求

关紫兰的闺秀气质与城市摩登女性的个人追求始终体现在其艺术作品中,这种个人理想促使关紫兰追求新潮的事物,并在艺术道路上继续琢磨、探索。据关紫兰的女儿梁雅雯女士回忆:“母亲长期保持着老派的生活方式,在文革当中都不改变,她每次出去,喜欢理发、美容、擦点香水,始终保持很风雅的派头,还保持着喝咖啡的习惯,一直到晚年,她经常散步到德大和红房子去喝咖啡。再后来,年纪大了就到附近四川北路对过的燕记西餐社。我母亲还喜欢骑马、驾车、当然这都是老早的事情了。”从这段话中,我们能够知道关紫兰是一位典型的新时代女性,她兴趣广泛,喜爱接触新鲜事物。

在艺术上,我们可以看出关紫兰的闺秀气质,以及对摩登时尚的追求,直至野兽派与印象主义、表现主义相融合。在早期作品《少女》中能够体现出这一点。作品中大胆洒脱的冷暖对比用色、狂放粗旷的笔触,以及少女怀抱的洋布都体现出浓郁的现代新时尚,是关紫兰对新潮事物的探索欲、对新事物快速接受能力的体现,是关紫兰在现代艺术道路上的追求。

(二)社会环境的影响

1.妇女解放运动

清朝末年,经过甲午中日战争的失利,女性问题逐渐凸显。维新派的不缠足思潮、康有为的男女平等思想、梁启超的兴女学思想、严复的妇女解放主张等是妇女解放运动的最初觉醒。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妇女创办的报刊就有几十种。辛亥革命时期“女国民”思潮和女权思潮风靡一时,影响深远。“五四”以后,男女真正开始同校,“1924 年,中国第一代油画家颜文梁创办的苏州美术专科学校,招收的40 名学生,女生占了10 名,自此,中国女性学习美术终于合法化。”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女性地位明显提升,新时代女性挣脱封建枷锁,走出闺阁,寻找自我。

2.以上海为中心的现代主义绘画

1920 年代,上海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成为中国现代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民国初年,各种学校、社团、报刊林立。1909 年,周湘创办了上海油画院,之后与国画函授学校合并,成立了上海中西图画学校。陈抱一、丁悚、刘海粟、张聿光都是该学校的学生。1912 年,因不满周湘的教学,以刘海粟为首的学生自己创办了一所美术学校,后被称为上海美专。同时,还有丰子恺与李叔同的其他弟子建立的上海私立艺术大学、从上海美专中分离出来的新华艺术专科学校。1921 年,刘海粟、乌始光创办上海图画美术院,陈抱一也受邀参加,中国洋画开始出现新兴气象。同时,以刘海粟为首创办的上海美专率先对裸体进行写生,虽然前期遭到强烈反对,但现在看来,这个决定具有历史性的意义。上海作为文化和艺术发展的中心,为关紫兰接受现代主义思潮创造了客观条件。

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关紫兰的新写实主义风格主要在第二次赴日留学期间(1935 年—1941 年),这与日本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密切的联系,“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现代派绘画受到军国主义的压制,画坛作风转向新写实。”救亡图存是抗战时期主流文化的核心,画家纷纷转向创作宣传战时主义思想的作品,同时,由于写实主义比现代主义的绘画风格更能为广大群众所接受,写实主义的作品也愈来愈多。在同时期画坛风格的影响下,关紫兰的绘画风格随之改变,但她并不是单纯的模仿写实主义的真实,而是在前期现代主义风格的基础上融合写实主义的沉稳与简练,呈现出抒情的、单纯的、洗练的写实。

(三)师友的影响

在关紫兰的艺术道路上,不论是早期在中华艺术大学受教于洪野、陈抱一、丁衍镛等老师,还是两次赴日留学所结交的好友有岛生马(1882—1974)和中川纪元(1892—1972),都或多或少对她有一定的影响。她的师友同样受到不同现代主义流派的影响,在这种相互的影响下,关紫兰自然也形成了多元化的艺术风格。

陈抱一曾两度留学日本,深受日本艺术的影响。陈抱一的绘画作品体现了文化大融合的特点,他把野兽派的张扬狂放、浪漫主义的优美典雅与后期印象派的光影变幻融合在一起,这一点在关紫兰的绘画作品中也有体现。在神州女学求学期间,关紫兰遇到了她的另一位老师洪野。洪野曾在上海神州女校和上海东南高等专科师范学校任教,他是一位自学成才的美术教育家和融中西画法为一体的画家。若说洪野为关紫兰奠定了现代主义绘画基础,丁衍庸则让关紫兰的绘画有了中国写意精神。丁衍庸的作品融汇中西,奔放有力的线条、明亮多姿的色彩、大胆而有张力的构图,被称为“东方马蒂斯”。据文献记载关紫兰“为画师丁衍庸先生入室弟子,卒业后东渡扶桑,努力精研,艺益孟晋,然一本师承,故尽得丁先生之神髓。且画法作风,笔触色调,亦绝似丁作。”

(四)自觉的“寻根”

关紫兰的绘画历程可以概括为不自觉的“寻根”向自觉“寻根”的转变。所谓不自觉的寻根,“是指整个社会的现代性文化氛围和审美意识、审美情趣,通过各种途径对艺术家的意识和潜意识进行渗透,从而不自觉地流露在艺术创作之中,改变了艺术的内在意识和外在特征。”关紫兰的父母以纺织业为生,并亲自设计图案,而身为关父朋友的陈抱一也经常出入关家,关紫兰从小受到艺术的熏陶。画家不自觉的“寻根”正是受到潜意识下根深蒂固的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关紫兰1929 年所作的《西湖》中,抒情写意的线条所体现的就是不自觉的“寻根”。虽然关紫兰受到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影响,但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却透露着浓郁的东方情调。

同时,强烈的爱国之情使关紫兰由不自觉的“寻根”转向自觉的“寻根”。抗战期间,由于有两次赴日的经历,日本人想要拉拢关紫兰,但都被她果断拒绝了。这种热忱的爱国情感自然而然地反映在关紫兰的艺术创作中。在《弹曼陀罗琴的女子》作品中,可以明显感受到画家自觉的“寻根”。一位手持曼陀罗琴身穿中式旗袍的女子占据画面左边位置,右边则是头戴洋帽身穿洋装的女子。画面中间是西式桌布,而背景则为布满中式纹样的墙纸。该作品既体现了中西结合的魅力,又彰显了中西对比的张力。

三、结语

关紫兰的绘画风格随着其自身经历、师友的影响等多重因素发生转变。在中华艺术大学时,是关紫兰现代主义绘画风格的萌芽期,主要受到其老师陈抱一、洪野与丁衍镛的影响,从各个老师身上学习野兽派、后印象主义等西方现代主义技能。此时的作品大胆豪放、具有阳刚之感。第一次赴日留学期间,在关紫兰的现代主义绘画风格逐步成熟的同时,又带有初步的“寻根”倾向。其作品不仅体现了野兽派的粗旷强烈、后印象的色彩绚丽、微妙的现代主义特征,而且在画面细节上通过抒情写意的线条实现了中国传统绘画“诗性”审美意蕴的表达。第二次赴日留学归来后,关紫兰的绘画风格发生转变,表现为新写实主义,但这种写实是在前期现代主义风格的基础上多了写实、细腻的成份。新中国成立后,关紫兰遵循内心的情感走向,表现日常生活中的风景,她把野兽派、后印象主义与中国传统元素融合在一起,形成自觉的“寻根”。关紫兰作为20 世纪初中国女性画家群的代表之一,在跟随时代脚步的同时,找寻自己的画风定位,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绘画体系。

猜你喜欢
野兽派寻根现代主义
唐冠玉:寻根筑梦秉初心 砥砺奋进献侨力
半张族谱:台湾三兄妹的寻根之路
别出心裁
十月画
自由组合
寻根稽古德祚绵长
寻根问源,把知识教得有理有据
中国工笔人物画在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的继承与发展
论乔治?鲁奥朴素、真诚的绘画态度形成因素
艺术与现代主义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