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型颅脑创伤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2-09-13 01:06闫志丰陈明生葛顺楠李志红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挫裂伤硬膜二聚体

闫志丰,陈明生,葛顺楠,屈 延,李志红

(1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陕西 西安 710038;2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陕西 西安 710077)

急性颅脑创伤占全身部位损伤的比例较高,约为20%,是临床诊疗过程中常见的损伤疾病,其致残率和死亡率却排在各部位损伤疾病的首位[12]。急性颅脑创伤病情复杂且变化快,常为多发伤,有时合并其他重要脏器或组织损伤,给临床诊疗带来了困难,造成患者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甚至昏迷或死亡。近年来其发生率有增高趋势[3]。目前大部分实验研究对象为重型颅脑创伤患者,而中型颅脑创伤患者研究较少。事实上,一部分中型颅脑创伤患者也会出现病情恶化,导致死亡或重度残疾。本研究收集中型颅脑创伤患者入院时的临床表现、化验结果和影像学特征,旨在分析中型颅脑创伤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为实现该疾病个体化治疗提供新的依据和思路。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唐都医院神经外科住院并被确诊为中型颅脑创伤的患者448(男330,女118)例,年龄18~78(平均51.29±14.62)岁。纳入标准:①患者年龄≥18岁;②入院前有明确外伤史;③入院24 h内有化验和CT检查结果;④患者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9~13分。排除标准:①患者创伤前已有残疾、智力缺陷、聋哑、精神异常或昏迷;②患者本人及家属不接受研究实验设计和随访安排;③既往有明确的脑血管疾病史和(或)恶性肿瘤疾病史;④患有严重贫血、血小板减少等血液系统疾病;⑤严重的心脏、肺脏、肝脏、肾脏和脾脏等重要脏器或系统功能不全;⑥未治疗自动出院;⑦妊娠。

1.2 方法

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入院时的基本资料,包含年龄、性别、受伤类型、既往病史、长期服用药物史和个人史,还包括入院时神经专科查体、化验结果、颅脑CT检查结果。

颅脑CT特点分析和评价的主要内容包含是否颅骨骨折、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脑室积血及脑挫裂伤,也包含硬膜下血肿和脑实质挫裂伤的位置及体积、硬膜下血肿的厚度等。以患者外伤后6个月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为结局指标,定义GOS>3分为预后良好,GOS≤3分为预后不良,进行二分类。

1.3 统计学分析

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数据分析。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分别用和数字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线资料

本研究共纳入448例病例,详细基本特征见表1。其中既往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酗酒史和阿司匹林服药史的病例分别有82例(18.30%)、15例(3.35%)、23例(5.13%)、43例(9.60%)和430例(95.98%);氯吡格雷及其他抗凝药服药史的病例分别有2例和1例;受伤类型中交通伤、摔伤、坠落伤、暴力伤的病例分别有233例(52.01%)、138例(30.80%)、62例(13.84%)和15例(3.35%)。高血压病史和阿司匹林服药史在预后良好与预后不良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

表1 研究人群的基线特征

2.2 单因素分析

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年龄、阿司匹林服药史、SAH、脑室积血、伴随颅骨骨折、硬膜外血肿、硬膜外血肿体积、硬膜外血肿部位、硬膜下血肿部位、硬膜下血肿厚度、脑挫裂伤及部位和体积、Marshall CT分级、简明损伤评分(Abbreviated Injury Scale,AIS)、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肌酐及尿素氮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2)。

表2 单因素分析结果

2.3 多因素分析

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患者既往高血压病史、入院时合并SAH、额颞叶挫裂伤体积、硬膜外血肿量、硬膜下血肿厚度、Marshall CT分级、AIS和D二聚体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是中型颅脑创伤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入院时GCS是颅脑创伤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

表3 多因素分析结果

3 讨论

本研究共收集448例中型颅脑创伤患者,回顾性分析创伤后6个月GOS,既往高血压病史和阿司匹林服药史与预后不良相关,二分类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高血压病史、入院时合并SAH、额颞叶挫裂伤体积、硬膜外血肿量、硬膜下血肿厚度、Marshall CT分级、AIS、D二聚体是中型颅脑创伤的独立危险因素。积极管理、控制和缓解以上危险因素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可能有帮助。

近年来颅脑创伤发生率有增高趋势[3],且病情复杂,对临床诊疗提出了更高要求。采用快捷、简单的诊疗操作,积极控制、减轻神经损伤是基本原则[1]。

综上所述,中型颅脑创伤患者预后不良,是临床诊疗急需解决的课题。本研究明确了入院时SAH、额颞叶挫裂伤体积、硬膜外血肿量、硬膜下血肿厚度、Marshall CT分级、AIS评分和D二聚体是中型颅脑创伤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提高临床诊疗效果和实现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猜你喜欢
挫裂伤硬膜二聚体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人工硬膜治疗脊柱后路手术中脑脊液漏
降钙素原、D-二聚体联合SOFA评分对脓毒症预后的评估价值
VIDAS 30荧光分析仪检测血浆D-二聚体的性能验证
CT引导下钻孔引流术治疗外伤性亚急性硬膜下血肿效果分析
双额叶挫裂伤后患者病情恶化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不孕症女性IVF助孕前后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变化与妊娠结局
颅内破裂动脉瘤夹闭术后硬膜下积液及继发慢性硬膜下血肿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降解物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的相关性研究
针对双额脑挫裂伤的治疗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