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2022-09-16 02:07江夏薇李俊峰陶方方邵铁娟胡梦娇徐家宝刘文洪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22年6期
关键词:微生物学实验组教学模式

江夏薇,李俊峰,陶方方,邵铁娟,胡梦娇,徐家宝,刘文洪

(浙江中医药大学滨江学院,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 杭州 310053)

医学微生物学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也是一门与免疫学和传染病学等密切联系的桥梁学科,主要研究对象是与人体相关的细菌、病毒和真菌,内容涵盖这些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机理、机体的抗感染免疫、临床检测、治疗和预防等。该课程内容繁多,知识覆盖面广[1]。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学习为主,缺乏自主性,且过于强调对知识的传授,轻于对学生能力的锻炼,加之学生之间少有交流与合作,不但影响了学习本身,而且不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育人已经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教学的目的不再局限于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能力、交流能力和合作精神,即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已经成为教育中的重要任务。

为适应教育的新要求,各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开始引入到教学过程中。其中,小组合作学习(team-based learning,TBL)[2]作为基于学生为中心的一种教学模式,已逐步应用于医学相关课程的教学中,且研究表明其具有促进课程思政和提高课堂效果等作用[3-4]。TBL教学模式通过小组讨论和组间交流来促进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然而,医学微生物学为基础课程,开课班级人数相对较多,属大班化教学,因此采取TBL教学模式所需的后勤保障与师资投入较高。如何在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实施开展TBL教学,还需要一定的探索,课题组采用TBL教学模式,结合医学微生物学课程特点,探索了TBL教学模式在医学微生物学课程的应用,并取得部分成效和经验,现总结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取浙江中医药大学滨江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为对象,共计3个自然班,105名学生。随机分配成两组:实验组50人(TBL教学模式),对照组55人(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组学生随机分成10组,5人一组,要求每组拥有不同性别和不同自然班级的学生。

(二)实施方案。

选取医学微生物学中病毒学篇章。实验组采取TBL教学模式:各小组随机抽取1种病毒,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自主学习,通过课堂外查询相关资料,建立1份病毒档案,课堂内以PPT的形式展示学习结果。组内成员间和不同小组间设置互评制度以保障学生的参与度。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模式:教师课堂讲授每种病毒的具体内容,学生不参与授课,不安排课外自主学习。

(三)效果评价。

1.自学能力。给予学生学习资料进行自学,并根据自学内容设置相关测试题,通过测试成绩评价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影响。

2.分析问题能力。根据课程内容设置相关分析题,根据成绩考察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对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影响。

3.交流能力。课堂上设置主题讨论,使用交流能力评价量表(conversational skills rating scale, CSRS)[5]评价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对学生交流能力的影响。

4.合作精神。实验组发放调查问卷,反馈小组合作模式对合作精神培养的影响。

(四)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数据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研究结果

(一)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对自学能力的影响。

指定某一章节(非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涉及章节),并提供相关学习资料,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开展自学。实验班和对照班自学内容和自学时间均相同。自学结束后开展课堂测试。实验班的平均成绩为83.02分,对照班的平均成绩为79.18分。t检验分析,结果显示P<0.05,表明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自学的有效率(见表1)。

(二)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对分析问题能力的影响。

设置考察高阶的分析问题能力的案例分析题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进行测试。实验班的平均成绩为76.80分,对照班的平均成绩为70.27分。t检验分析,结果显示P<0.05,表明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见表1)。

表1 两组测试成绩比较

(三)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对交流能力的影响。

在课堂主题讨论中,根据CSRS量表中设置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打分。结果显示实验组在参与能力、控制情绪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协调配合能力4个方面的打分均高于对照组(见表2),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见,小组合作学习能有效促进和培养学生交流能力。

表2 两组CSRS量表得分比较

(四)小组合作模式对合作精神的影响。

通过在实验组发放调查问卷,反馈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对合作精神的培养。调查结果表明:94%的学生认为小组合作模式对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具有一定的帮助;86%的学生认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能起到互带互帮作用,促进共同进步;82%的学生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时学习氛围良好;但是也有10%学生认为小组合作学习中有时候会增加学生间的矛盾(见图1)。

图1 小组合作模式对合作精神的培养

四、讨 论

项目组通过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探索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医学微生物学课程中的应用,并通过测试、交流能力评价量表和问卷调查3种不同的评价方式,对应用效果进行分析。项目组研究结果表明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能力、交流能力和合作精神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能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品格。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通过教学资源整合、环境改善或者对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进行完善,以实现更好更有效的课程教学,满足学生们对优质课程的需求。

猜你喜欢
微生物学实验组教学模式
路易斯·巴斯德:微生物学之父
遮光处理对微藻繁殖及其水质指标的影响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微生物学实验引入“项目式”分组模式的应用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开展微生物学双语教学实践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