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在自主点心活动中如何提升小班幼儿的自主性

2022-09-20 05:33■文/陈
幸福家庭 2022年6期
关键词:饼干垃圾桶小班

■文/陈 衡

小班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合理的膳食、均衡的营养是促进他们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幼儿每日户外锻炼消耗的体能较多,需要教师提供充足且健康的食物,帮助他们及时调节身体机能,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幼儿园在午餐之外,还会为幼儿提供适量的点心和牛奶。自主点心活动成了幼儿园一天的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但由于它并不像午餐那样正式,因而常常被教师、家长所忽视。

一、小班幼儿自主点心活动的现状

(一)过于挑食

如今,幼儿在家中吃得太好导致他们对幼儿园的饼干不感兴趣。比如,有的幼儿会说:“这个饼干的味道不好闻,我不喜欢,我不要吃。”还有的幼儿本身就有挑食的习惯,因此,对幼儿园中发放的饼干并不感兴趣。

(二)体质不佳

一些幼儿会有过敏症状,因此,常会有一些食物是不能食用的。饼干中大多含有鸡蛋,这就意味着对鸡蛋过敏的幼儿不能吃饼干。教师在学期初进行过敏源统计时,还发现有部分幼儿存在季节性过敏的情况,如喝牛奶会起疹子。

(三)没有自主意识

在自主点心活动试行的过程中,教师虽然在每一次自主点心环节前就已经指导幼儿在听到音乐时再开始进行自主点心活动,但事实上,小班幼儿并没有这样的敏感度,他们没有在听到音乐后就自觉到活动区域喝牛奶、吃饼干的意识,自主点心环节仍停留在需要教师一个个询问、提醒的阶段。

(四)习惯不佳

通过对小班幼儿自主点心活动的长期观察,笔者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其一,部分幼儿喜欢挤牛奶盒,导致将里面剩余的牛奶都洒在了桌子上;其二,部分幼儿把没喝完的牛奶盒直接扔进垃圾桶,同时,也没有垃圾分类的意识;其三,部分幼儿的进餐习惯不佳,在喝牛奶时容易走神,导致自主点心活动时间过长。

二、小班幼儿自主点心活动现存问题的解决方法

基于以上问题,教师就如何进一步优化自主点心环节的组织与管理做了以下探索与尝试。

(一)提供多种自主形式

1.多样点心,满足幼儿的不同需求。在进行自主点心活动时,有的幼儿说:“今天怎么又是小熊饼干?我都不想吃了,我好想吃草莓饼干啊,甜甜的,太好吃了!”还有的幼儿说:“老师,我已经吃了一块大饼干了,我可以再吃一块吗?好好吃啊!”针对这一现象,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为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成人应为幼儿提供合理均衡的营养”,笔者所在幼儿园后勤部门对各班幼儿进行了集中观察和探讨,提出了以下改进措施:教师可以在每周五开展“下周你想吃什么?”的大调查,然后为幼儿提供大小不一、种类不同的点心,幼儿根据老师提供的点心,自主选择。教师进行观察统计后,把结果上报给学校后勤部,再由后勤部门统一采购,将一周的点心下发到班级,由教师根据班内幼儿的实际情况提供点心。这一措施改善了自主点心活动中的饼干选择问题,满足了幼儿的不同需求。

2.互相帮助,明确点心区的各项规则。小班幼儿的规则意识相对较弱,因此,需要教师的反复强调和幼儿的反复实践,逐渐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在自主点心活动中,笔者经常会听到“老师,小杰又把牛奶泼在桌子上了,而且他还不擦”“老师,泺泺还没有吃完饼干就去扔牛奶盒了”“老师,他扔错垃圾桶了,以前你说的,要把牛奶盒扔进黑色的垃圾桶,他怎么把牛奶盒扔进了蓝色的垃圾桶呢”“老师,我没有位置了,他喝了这么久,我都要来不及了”等话语。于是,以“如何吃饼干、喝牛奶?”为主题的幼儿会议诞生了,笔者制定了以下规则。

(1)设置小值日生。每周选取一名幼儿作为本周点心区的小值日生,每天帮助保育老师一起热牛奶,将饼干分盘、分类,监督班上其他幼儿喝牛奶,保持桌面卫生。

(2)控制进餐速度。针对部分幼儿喝牛奶速度太慢、时间太长的情况,幼儿一致同意通过给每人准备一个小沙漏,规定进餐时间。同时,小值日生也会帮忙监督、提醒。

(3)树立整理意识。幼儿们要相互监督,提醒同伴及时将喝完的牛奶盒扔进相应的垃圾桶中。如果同伴已经离开,同桌的幼儿可以帮忙扔掉牛奶盒。

(二)创设温馨的进餐环境

1.创设环境优美的自主点心区。幼儿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成长进步的,创设适宜的环境是幼儿发展的关键。针对这一点,教师与幼儿再次开展了幼儿会议,共同探讨并总结了如下几条原则:一,自主点心区空间要大,方便自由走动;二,要离盥洗室近,避免影响其他区域的活动;三,要增加特殊爱心区,给予身体不适的幼儿更多帮助;四,要有漂亮的装饰、精致的点心架、可爱的盆栽、舒缓的音乐,带给幼儿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享受。据此,教师与幼儿共同布置自主点心区。教师还和幼儿一起设计了暖心小黑板,上面记录着每天可以享用的饼干数,并由值日生每天更换。

2.创设自由自主的点心墙。在一次次实践中,笔者经常发现有的幼儿没有自主喝牛奶的意识,需要老师不断督促。于是,笔者设计了“点心墙”,要求幼儿每次喝完牛奶、吃完点心后,都要将带有自己专属标记的木棒插到对应的盒子中,方便教师统计。在实践过程中,由于有了这片展示墙,大部分幼儿都变得自觉起来。

(三)培养幼儿的整理意识

幼儿期是人一生中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幼儿的模仿能力强。因此,教师要仔细观察每名幼儿的差异,因材施教,培养幼儿良好的整理意识。然而,让幼儿树立起自主有序的整理意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在幼儿园一天的生活中反复强调、试验。

1.引导幼儿:不会的事情学着做。小班幼儿喜欢模仿,因此,教师可以作为榜样,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进行模仿。例如,教师在自主点心环节使用七步洗手法洗手,并用纸巾擦干后再去拿牛奶;在点心活动后将桌面收拾整齐,然后将碟子、垃圾桶轻轻地放在指定的位置;在吃完点心之后主动插插牌。

2.信任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陈鹤琴先生指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小班幼儿的动手能力较弱,因此,很多教师处处小心谨慎,不敢放手,生怕出现安全事故。其实,教师可以尝试相信幼儿,大胆地放手让幼儿尝试,这样不仅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量,还可以让幼儿得到更好的发展。例如,教师可以让幼儿和保育教师一起准备点心,帮助保育教师一起擦桌子、分饼干、拿牛奶。教师还可以给点心桌配餐巾纸和湿纸巾,当牛奶不小心洒落时,幼儿可以自主拿取纸巾清理桌面。

三、自主点心活动实践的心路历程

通过上述实践,幼儿从刚开始的不重视、不注意,慢慢开始转变,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同时,笔者也意识到,幼儿的成长需要时间,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教育幼儿,将教育渗透到每一天的日常活动、每一次的自主点心环节、每一次的家校合作中。在平时,教师要及时鼓励幼儿的点滴进步,提升其自信心,让他们更好地发展。

教师要加强对幼儿的心理辅导,注重个别辅导,主动关心能力弱的幼儿,用温柔的语气、童真的语言和他们聊天,告诉他们到底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做他们的好朋友。教师应对这些幼儿给予更多的照顾,如引导他们学会撕包装纸、扔垃圾等。幼儿在充满关爱和关心的氛围中成长,自主性会变得更强,能够主动参与活动,独立完成一些基本的日常事务。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幼儿生活的启蒙者。作为教师,即使是面对自主点心环节,也要做到小中求细、细中求意,优化各个细节,在每个环节都努力使幼儿有所进步、发展。

教师指导小班幼儿进行自主点心活动,能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培养他们的自主能力。教师要在不断的实践中优化幼儿一天的生活环节,给幼儿提供最大的自主发展空间,让他们做自己的小主人,将快乐的自主点心活动进行到底。

猜你喜欢
饼干垃圾桶小班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投进垃圾桶的信
投进垃圾桶的信
飞进垃圾桶
挤眉弄眼吃饼干
如何在幼儿园小班开展区域活动
送饼干
饼干喂鸟
护理专业英语小班教学探讨
《饼干拼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