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游戏中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方法

2022-09-20 05:33徐荷燕
幸福家庭 2022年6期
关键词:小猪深度区域

■文/徐荷燕

幼儿教育中的区域活动,是幼儿自主学习的一种重要活动形式。区域活动作为幼儿喜欢的教育环节,教师应充分挖掘活动中的资源,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养成主动构建、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这对幼儿未来的小学生活乃至一生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影响。笔者对区域游戏中促进幼儿深度学习进行了思考与探究,简述了深度学习的内涵和意义,从学习兴趣、创新意识、教育契机等多个角度出发提出了几点教育建议,以供参考。

一、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教育意义

深度学习是一种个体基于解决问题而持续探究的学习状态。幼儿年龄小,各方面处于发展的关键期,他们对生活环境有极强的探索欲与好奇心,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在自主游戏中延伸已有的学习经验,通过与材料、环境的互动,发展自身的创新性思维,在思考和动手实践的过程中获得新的学习经验,进而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幼儿教育中,区域游戏是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幼儿感知外界环境、获得生活经验的重要途径。在区域游戏中促使幼儿学会深度学习,这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同时,区域游戏包括建构、益智、开发等灵活性较强的游戏,满足了幼儿身心发展的需求。

二、区域游戏中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方法

幼儿园里较为常见的区域游戏可以分为建构区、美工区、图书区、科学区、角色表演区等区域,不同的区域游戏能给幼儿带来不同的学习经验,对其身心发展和能力提升有积极的影响。接下来,笔者将结合多个区域游戏的案例展开详细讨论,对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方法展开论述。

(一)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促使幼儿养成深度学习的习惯需要教师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在兴趣引导下,幼儿才能以主动积极的态度学习知识,积累更多的经验。基于此,在区域游戏中,教师要将幼儿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利用多种媒介激发幼儿的探究欲,让幼儿主动参与游戏,为后续的深度学习做好铺垫。

以建构区区域游戏为例。教师可以在活动前预设主题,通过询问快速了解幼儿的想法。教师可以询问幼儿们:“你们在家都玩哪些游戏呢?”“有没有什么特别喜欢的玩具想和大家分享呢?”幼儿答道:“我喜欢玩积木。”“我在家经常玩洋娃娃。”“我喜欢小汽车。”“我喜欢搭建‘房子’。”教师归纳了幼儿的回答后发现,喜欢搭建“房子”的幼儿数量最多。因此,教师在构建区域游戏时就可以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创设主题活动“搭建房子”。活动开始前,教师对幼儿讲道:“小朋友们,我们今天开放建构区,大家一起建房子!谁能讲讲自己最想建一座什么样的房子?”幼儿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我要搭建一个超高的房子。”“我要把房子建在游乐场里,这样我就可以随便玩游戏了。”“我要建一个会飞的房子。”随后教师便引导幼儿开展活动,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提问,通过合理介入来启发幼儿思考,如“你的游乐场里有秋千吗?”“会飞的房子是不是有翅膀呀?你的房子是怎么飞的呢?”等。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从幼儿们的兴趣出发,构建了相关主题的区域游戏,在游戏的开始阶段询问了幼儿的构思,启发幼儿确定活动目标,即自身想搭建什么样的建筑物。在幼儿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又引导幼儿思考建筑物的细节部分,带领幼儿由浅入深地学习,从而促使幼儿进入深度学习的状态,构建高质量的教学活动。

(二)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区域游戏具有灵活性、开放性的特点,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个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平台。基于此,教师可以在区域游戏中引导幼儿大胆创新,自主构建新的区域活动,进而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以图书区区域游戏为例。幼儿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经常会发出一些疑问。比如,幼儿在阅读绘本故事《我的幸运一天》时提出了疑惑:“不对!狐狸怎么能抓得住小猪呢?小猪明明那么重。”“狐狸是坏家伙!它才不会给小猪做饭、按摩呢!”“狐狸捡树枝时小猪为什么不跑呢?”“小猪在利用狐狸,小猪也是个大坏蛋。”幼儿们从多个角度理解故事,对故事情节产生了不同的认识。面对幼儿层出不穷的问题,教师走上前询问:“为什么小猪觉得自己幸运呢?”幼儿们纷纷答道:“因为狐狸给它洗澡、做饭、按摩,最后狐狸累晕了。”教师继续询问:“那你们喜不喜欢小猪呢?”幼儿争前恐后地回答:“我喜欢小猪,因为小猪很聪明。”“我不喜欢小猪,小猪太懒了。”“我也不喜欢小猪,小猪平时都不洗澡!”教师听完幼儿的回答后对他们讲道:“老师发现大家的答案不尽相同,有人说喜欢,有人说不喜欢。那请大家自己创设结局吧!你们可以用画笔,画出你们喜欢的故事结局。”于是,幼儿纷纷拿出纸笔开始创作。

在上述案例中,幼儿在阅读故事时产生了不同的想法。基于此,教师创设了阅读区域游戏并提出问题——“小猪为什么幸运”来引导幼儿,让幼儿对故事有了进一步的思考;随后抛出“喜不喜欢小猪”的问题,让幼儿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深化了对故事主题的理解;在最后的环节中又引导幼儿通过绘画形式创作新的故事结局。幼儿在活动中进行了深度学习,锻炼了逻辑思维,树立了创新意识,并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三)准确把握教育契机

为促使幼儿养成深度学习的学习习惯,在游戏中教师应认真观察幼儿行为,抓住教育契机,找到教育切入点引导幼儿进行深度学习,帮助幼儿学会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习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以角色表演区区域游戏为例。教师开设了“逛超市”主题角色扮演游戏。游戏开始不久,幼儿便遇到了一些问题。扮演顾客的幼儿对不远处的人讲道:“你好,请问这个物品在哪里呢?”但另一名幼儿答道:“我不是售货员,我也是顾客。”此外,在“外卖小哥”来取商品的时候,随手拉住了身边一个人问道:“我的外卖在哪里呢?”而这名幼儿讲道:“我不知道,我是收银员,不负责这些。”在接下来的活动中,“认错人”的情况频频发生。这时,教师可以叫停游戏并询问幼儿:“你们都扮演了什么角色呢?用什么样的标记才能区分出你们的角色呢?”幼儿陷入了沉思。教师见状便给幼儿播放了现实生活中超市的营业视频,启发幼儿进行联想。一些幼儿有了答案:“我知道了!超市里的工作人员可以穿不同颜色的衣服。”“对!收银员穿收银员的衣服,销售员穿销售员的衣服。”教师顺着幼儿的思路继续问道:“那我们去哪里找工作服呢?”师幼在共同讨论下得出解决方案:销售员可以在身上贴红色的贴纸,收银员可以贴蓝色的贴纸,外卖员可以贴绿色的贴纸。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在游戏出现问题无法继续进行时选择了介入游戏,启发幼儿进行思考;随后在幼儿解决问题遇到困难时播放相关视频,让幼儿在观察、思考中找到答案;最后和幼儿一起讨论得出解决方案。幼儿在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学会了主动探索和实践,掌握了更多的生活技巧。

(四)鼓励幼儿自主探究

幼儿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在学习和生活中善于发现问题。在区域游戏中,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自主探究,将游戏的主动权交给幼儿。

以科学区区域游戏为例。教师创设了“神奇的盐水”科学小实验。在实验中,教师给幼儿提供了食用盐、鸡蛋、矿泉水、水杯和搅拌棒等材料,幼儿按照教师的指导步骤亲自动手操作,在水里添加了食用盐,改变了水的密度,让鸡蛋漂浮在水面上。看到这个现象后,幼儿纷纷感叹:“好神奇啊!”“鸡蛋居然能浮在水面上。”个别幼儿提出了疑问:“用其他的物品还能让鸡蛋浮起来吗?”教师听到后询问幼儿:“你想用哪些材料尝试一下呢?”幼儿们七嘴八舌地展开讨论:“我要用油。”“我要用白糖。”教师根据幼儿的需求,将活动进行延伸,围绕“水的密度与鸡蛋的沉浮”问题带领幼儿进行深度学习。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带领幼儿开展实验,在幼儿对“水的密度与鸡蛋的沉浮”这一问题仍有疑惑时,便准备了不同的实验材料,引导幼儿再次展开实验。幼儿在多次实验中通过亲身实践验证自己的想法,得到问题的答案,这有利于幼儿逐渐树立深度学习的意识。

综上所述,笔者阐述了在幼儿园区域游戏中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意义和方法。游戏是幼儿学习的重要方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展开深层次的学习,发展其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是教师的教学任务之一。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应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引导幼儿将兴趣内化成学习动力,通过与环境、材料和同伴的互动,获得丰富的生活经验,感受到学习、思考带来的乐趣,促使幼儿养成深度学习的习惯。此外,教师要基于幼儿的兴趣爱好及心理需求,准确把握教育契机,鼓励幼儿进行自主探究和实践,启发幼儿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提高综合素养,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做好充足的准备。

猜你喜欢
小猪深度区域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可爱的小猪
小猪家着火了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