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技术与幼儿美术教学的有效融合

2022-09-20 05:33赵亚辉
幸福家庭 2022年6期
关键词:瓶子绘画美术

■文/赵亚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广大幼儿美术教师顺应时代要求,在美术教学中运用信息化技术,打造生动丰富的美术教学课堂,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信息化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工具,为幼儿的美术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视觉、听觉的交互式情境,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直观而有趣,增强了幼儿发现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本文详细介绍了信息化技术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作用,提出了信息化技术与幼儿美术教学有效融合的措施,以供参考。

一、信息化技术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首先,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兴趣。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通常由教师向幼儿展示事先准备好的各种样品,供幼儿模仿和学习。幼儿在学习中往往缺乏主动性,画出的作品缺乏创造性。在新型的美术教学模式下,教师运用信息化技术将教学内容转化成音频、视频、文字与图片等形式,营造立体丰富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锻炼幼儿的想象力,开拓幼儿的思维。

其次,有助于突破教学的重难点。美术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教师在美术活动中仅仅通过口头讲解和演示,难以让幼儿理解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利用信息化技术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制作成形象、具体的视频,幼儿可以直观地观察细节,降低了幼儿理解教学内容的难度。比如,笔者在进行色彩搭配知识的教学时,通过视频呈现了不同色彩之间的搭配效果,让幼儿体验到色彩搭配的艺术性与趣味性,激发了幼儿深入探究的兴趣。

最后,有助于提升幼儿的绘画技能。在幼儿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指导幼儿学习运用先进的绘画软件,让幼儿能单独运用绘画软件完成一幅作品。比如,笔者在美术活动中运用绘画软件,依照特定的顺序完成点与面的绘画,并将操作步骤演示给幼儿看,有效增强了幼儿对图形和空间的认知能力。幼儿在笔者指导下亲自操作绘画软件,既享受了信息化技术带来的便利和乐趣,也提升了绘画技能。

二、信息化技术与幼儿美术教学有效融合的措施

(一)信息化技术与绘画教学相融合

教师在开展绘画教学时,通常会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所要表现物体的外形、大小、花纹、色彩以及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关系,为接下来的绘画奠定基础。观察能力是学习绘画的必要条件,但是幼儿年龄较小,观察能力较弱,他们大多只会注意整体,往往忽视了局部,而且他们观察的时间持续性较短,这就导致幼儿最后画出来的作品往往不完整。基于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融合信息化技术,将所要表现的物体以声形并茂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幼儿对绘画对象有更为直观和深刻的印象。此外,针对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部分,教师可以通过课件PPT的形式来讲解,并通过放大、缩小、聚焦或暂停等操作,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美术知识的重难点,促进幼儿美术素养的提升。

比如,笔者开展“百变水果袋”主题绘画活动,教学重点是让幼儿根据各类动物的基本特征在水果袋上绘出美丽的图案,并能在图案中看出水果的前后遮挡关系。在绘画前,笔者首先运用多媒体播放提前剪辑好的动画视频,让幼儿感知水果袋会随着各类动物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其次,笔者在电子白板上呈现各种水果和一个水果袋,让幼儿利用电子白板上的拖拽功能将水果放入水果袋中,并观察水果之间的前后遮挡关系,以及水果和水果袋之间的里外遮挡关系。最后,笔者引导幼儿在白板上绘画,要求幼儿正确表达出物体之间的遮挡关系。此次活动通过视频导入将枯燥的教学内容变成鲜活的画面,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幼儿通过观看视频了解了知识的重难点,在动手操作阶段很顺利就完成了作品的创作,进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信息化技术与手工教学相融合

在当前的幼儿美术课程中,手工教学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由于幼儿的认知能力和观察能力不足,教师在操作示范中的一些细微手部动作容易被忽视,很难进行有效学习和模仿,这导致手工课常会出现中断的现象,最终让幼儿对手工活动失去兴趣。教师可运用信息化技术,将手工教学内容转化成音频、视频、文字和图片等,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讲解手工操作步骤时,可以采用多媒体播放视频的方式,让幼儿更清楚、直观地了解每一个操作步骤。在手工活动结束后,教师可将幼儿的作品扫描后传输到电子白板上进行展示,让幼儿评一评谁的作品最好,并让获得好评的幼儿分享创作心得,这有助于增强幼儿的动手能力,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比如,笔者开展“卡通动物拖鞋”主题手工活动时,教学重点是裁剪对称图形。活动前,笔者提前在网络上收集好各种卡通动物拖鞋的图片,配上轻柔的音乐制作成课件。活动开始后,笔者通过电子白板向幼儿播放制作“动物拖鞋”的视频,当播放到裁剪对称图形的步骤时,笔者进行了反复播放,并提示幼儿仔细观察。随后,幼儿挑选出自己喜欢的卡纸,开始动手打造“动物拖鞋”造型。当所有幼儿都完成了手工制作后,笔者用投影仪放大幼儿的作品,让大家投票选出制作最精美的作品。经过投票,乐乐制作的“兔子拖鞋”获得的好评最多。笔者让乐乐介绍制作过程,乐乐告诉大家,他首先把卡纸对折,把卡纸放在自己脚底下,用笔沿着脚四周画一圈,卡纸上就出现了一个鞋底模型,他用剪刀裁剪出了鞋底,又用同样的方式做出了另一只鞋底。其次,他用剩下的卡纸剪了两条长和宽相同的长方形作为鞋面,用不同颜色的卡纸画上两只自己喜欢的兔子头,并将兔子头裁剪下来用胶水分别粘贴在鞋面上。最后,他将鞋面粘贴在鞋底,一双兔子卡通拖鞋就完美做成了。此次活动中,笔者利用视频吸引幼儿动手的兴趣,并详细展示操作步骤和操作要点,在结尾环节通过白板展示幼儿的作品。通过这次活动,幼儿丰富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了审美能力,而且在交流和讲解的过程中增强了语言能力。

(三)信息化技术与美术欣赏教学相融合

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美术欣赏教学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能开阔幼儿的眼界,培养幼儿欣赏美的能力,并激发其创作欲望。幼儿活泼好动,而被欣赏的作品一般是以静态的形式出现,这降低了对幼儿的吸引力,限制了幼儿审美能力的发展。教师通过信息技术将美术作品制作成视频或动图,可以让幼儿欣赏到立体、直观的美术作品,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发现美、探究美的积极性。比如,笔者在开展“米罗和他的作品”美术赏析活动时,从网络上选取相关视频和图片制作成PPT。笔者在选取相关视频和图片时,着重选取那些与幼儿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相符的内容,在PPT中重点突出作品的线条、形象与色彩等方面的技巧。这有效提高了美术作品欣赏的层次和角度,提高了幼儿欣赏的水平。

(四)信息化技术与利用废旧材料相融合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活动中,活动材料不够丰富,限制了幼儿创新能力的发展。而在现代的美术教学活动中,活动材料十分丰富。在美术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通过收集生活中的废旧物品来丰富活动材料,并结合信息化技术,引导幼儿观看利用废旧材料创作美术作品的视频,以丰富幼儿的想象力,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使幼儿养成合理利用身边废旧资源的良好习惯。

比如,笔者在美术主题活动“环境保护”中,引导幼儿将身边收集的空瓶子变废为宝,并利用信息技术指导幼儿进行美术创作。在活动中,笔者首先把幼儿收集的瓶子拍摄成照片上传到电脑,通过多媒体进行播放,引导幼儿“瓶子是从哪里收集来的?瓶子里原来装的什么?这些瓶子可不可以变废为宝?”笔者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进入活动的主题。其次,笔者打开提前制作好的课件,将利用废旧瓶子制作美术作品的精彩案例展示给幼儿。这些作品中,有的用油彩在瓶子上画出美丽图案;有的用旧花布条裹住瓶身,再系上一根旧的彩带,制作了一只美丽的花瓶;有的用不同颜色的毛线缠绕在瓶身上,再用黑色的纽扣当眼睛和嘴巴,瓶子变成了一只卡通玩偶;还有直接用剪刀裁剪,将瓶子变成一只美丽的花篮……旧瓶子能制作成漂亮的花瓶、花盆和花篮,这激发了幼儿的动手兴趣。在幼儿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笔者给幼儿留下充足的想象空间,让幼儿自由探索。通过此次活动,幼儿不仅增强了动手能力,还增强了环保意识。

综上所述,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时,应主动借助信息化技术将枯燥的教学内容转化成音频、视频、文字和图片等形式,让幼儿在一个充满趣味性的教学情境中观察美、感受美,并发挥想象力创造出独特的美术作品,以提升幼儿的美术素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瓶子绘画美术
瓶子赛跑
为什么灌满水的瓶子不易破
瓶子赛跑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别把你的瓶子随手扔掉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