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互动 构建家园共育新局面
——谈谈家园共育的新模式

2022-09-20 05:33王撷伟
幸福家庭 2022年6期
关键词:共育家园幼儿园

■文/王撷伟

近年来,社会各界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大。在这一背景下,进一步丰富家园合作的方式与路径,构建家园共育新局面,探索家园共育新模式,成了做好幼儿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对于教师来说,在构建家园共育新局面的过程中,要明确共育理念,确立共育目标和方法。笔者认为,教师的家园共育理念,应以尊重、平等、合作为准则,要赢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积极帮助家长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育能力。家园共育的目标是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教师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紧紧围绕这一目标来开展工作。幼儿园要积极开展相关工作,构建起家园共育的基本框架,让教师与家长进行更加紧密的合作和互动,实现优势互补,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更好的环境。

一、鼓励家长积极参与,拓宽家园共育的内容

家庭是幼儿园教学工作的重要合作伙伴。幼儿园要拓展课堂的内容,为幼儿的学习创设更加丰富、更具趣味的体验活动,为家园共育新局面的构建起到正向的推动作用。在家园共育新局面的构建过程中,家长的积极参与是关键。以带领幼儿开展垃圾分类的活动为例,我们得到了一位在环保部门工作的家长的支持,策划了“争当环保小卫士”的亲子体验活动。这一活动成功开展的关键,便是发挥这位家长的专长,让这位家长为幼儿讲解专业知识,告诉他们垃圾分类的意义和方法,引导他们争做“垃圾分类小达人”。家长在运用一技之长参与家园共育的过程中,要注重对专业知识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幼儿园可以把家长们丰富的专业知识融入班级活动,通过开展小实验、小游戏等亲子活动,让家长们走进课堂与幼儿互动,带给幼儿对一些职业的初步感知,对幼儿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

二、组建共育小团队,丰富家园共育的形式

共育小团队是指在幼儿园的引领下,围绕幼儿的教育,以家长为主导力量组建小型团队,有创意、有组织、有主题地开展相关活动,帮助幼儿在丰富的互动体验中学习知识,如“亲子读书小分队”“劳动小分队”“职业体验小分队”“亲近自然小分队”等。在完成共育小团队的组建后,小团队要根据教师的建议与指导,以家长为主导力量,结合幼儿园的教学实际,从幼儿的兴趣培养出发,选定主题并策划活动,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学习、体验的机会,营造良好的家园共育氛围。

以亲近自然小分队的活动开展为例。首先,教师要与家长探讨活动的主题,保障活动的趣味性、可操作性等。其次,教师要引导家长将幼儿分为若干个小组,并陪伴幼儿共同寻找答案。最后,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适时鼓励、引导幼儿。

在共育小团队活动的策划组织过程中,教师要牢牢抓住幼儿的好奇心,进而激发他们的探索欲,让他们在探索中体验趣味、感受世界。比如,在国庆节期间,共育小团队可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组织幼儿与家长实地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观看升旗仪式,丰富他们的认知。在共育活动中,教师要促使幼儿自然融入、踊跃参与、积极体验,在活动过程中与同伴互动交流。教师与家长在策划共育活动时,要重视幼儿的情感体验,匹配恰当的活动形式。

家园共育新局面的构建,需要幼儿园积极调动各类资源支持活动的开展。如定期组织年级、全园的家园共育经验分享活动,请参与积极性高、经验丰富的家长进行主题分享,鼓励家长在幼儿园共育活动之外,自主策划其他共育活动。在我们的家园共育教学实践中,一些家长主动提出了“周末故事汇”“户外月活动”“妈妈美食节”等活动建议,根据这些建议,幼儿园结合实际情况,先后组织了“美食大荟”“故事大汇”等共育活动。在一次“春日亲子团”活动中,大家相约在一个湿地公园,感受春天的气息,领略春日的景致,体验运动的乐趣。这次活动从活动地点的选择、任务的分配到道具的准备、人员的组织,全部由幼儿和家长共同完成。家长在家园共育新局面的构建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与此同时,在一次次的共育活动中,幼儿逐步建立起来的认知将是丰富的、多样的、鲜活的。

三、丰富互动形式,架起家园共育的桥梁

家园共育新局面的构建,要建立在双方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因此,幼儿园在推进家园互动的工作中,要始终赋予家长平等的地位和话语权,促使双方在积极的交流、丰富的互动中有效沟通,建立共同的共育理念。

(一)丰富家长会的形式,在互动中树立共育理念

要想在家长会中做到有效沟通,幼儿园要先了解家长的需求和困惑。为此,在每次召开家长会之前,笔者会开展问卷调查和家长个人意见征询等工作。调查显示:小班的家长有幼儿分离焦虑的困惑,中班的家长比较关注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大班的家长普遍存在幼儿幼小衔接的困惑。这些家长们的现实困惑和需求,正是我们建立家园共育理念的重点话题和契机。围绕这一系列话题,我们策划召开了主题家长会,通过设定特定的情境,让家长积极讨论、思考并总结分享各自的经验。以中班的主题家长会“请您倾听”为例,在暖场环节的设计上,我们采用了互动游戏的方式,引导家长们参与互动,进而引出会议主题,让家长意识到倾听能力的培养对于幼儿成长的重要性,然后逐步展开幼儿倾听能力的现状分析、日常生活中幼儿倾听能力的培养等内容的讨论与交流,达成教师与家长在家园共育理念上的一致。

(二)创新互动形式和内容,增强家长的参与感

定期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是幼儿园常用的家园互动形式。为了更好地促进家园共育,我们对“家长开放日”活动进行了形式和内容上的创新,增强家长在活动中的参与感。具体可以分为四个方面:一是提前预热,在开放日活动前一周,教师发布了关于“游戏化学习与游戏化教学”的推文,让家长提前了解开放日活动的内容、目的和意义;二是现场观察,在活动中请家长走进课堂,观察幼儿游戏的全过程,并提示家长根据学习内容和目标,尽量从幼儿的视角去发现和体验,从中感受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内容设想、道具选择、同伴协作、游戏策略、收获等;三是现场解析,教师在活动结束后对案例进行讲解分析,用专业的视角为家长讲解游戏中幼儿关键行为的目的以及对应的日常表现;四是现场交流,针对活动内容、活动过程、活动形式,教师请家长们谈谈感受,说说心得。家园互动形式、内容创新的目的在于引导家长与教师进入同步的幼儿教育轨道,强化家长的教育主体意识和能力,加深家长对幼儿园教学的理解,促使家长反思自身的家庭教育,及时改进教育理念、行为和方式,形成家园共育的同频共振。

四、拓宽线上空间,多渠道创设家园共育条件

通过互联网创设线上空间,是构建家园共育新局面的重要工作内容。线下家园共育活动的体验感更强,内容更生动,距离更亲近;通过互联网创设线上家园共育空间,其及时、快捷、便利的优势,又是线下活动无法替代的,两者可谓相得益彰。

教师在拓宽家园共育的线上空间时,要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比如,针对新入园的幼儿,教师要充分考虑家长的牵挂心理,可以把幼儿每天在园的开心瞬间拍成视频发送至班级群,这既能让家长安心,也能为家园共育做好铺垫。再如,针对中班幼儿,家园共育的线上空间可以围绕“亲子阅读”“睡前故事”等内容展开,教师可以呼吁家长每天打卡,把亲子读书视频发送至班级群,并进行及时的监督与引导,为幼儿埋下爱好阅读的种子。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幼儿园的教学计划、内容,引导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学相配合。教师可以在一些特殊节日鼓励家长与幼儿一起开展相关活动,并用视频或照片的方式记录活动的精彩瞬间,发送至班级群,丰富家园共育的内容。

线上家访方面,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幼儿园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提前制订线上家访方案,提前告知家长本学期幼儿的学习计划、学习进度、学习目标等,并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幼儿在家中的具体情况。教师在充分了解相关情况后,再进行线上家访活动。活动中,对于一些共性问题,教师可以通过“书面+线上”的形式进行专题解答;针对个性化问题,教师应进行单独的线上家访,与家长共同分析问题,帮助家长梳理解决思路,更新育儿理念。

线上空间的形式与内容应符合家园共育的实际需要,顺应幼儿的成长规律,与线下的家园共育活动形成互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主动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达成共识,以充分发挥线上共育空间的作用,为构建家园共育的良好局面夯实基础。

猜你喜欢
共育家园幼儿园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家园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寻找失落的家园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爱“上”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