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帮助中学生做好情绪管理

2022-09-20 05:33唐鸿俭
幸福家庭 2022年6期
关键词:中学生情绪家长

■文/唐鸿俭

情绪是人们对待客观事物的态度,也是人们心理活动的重要表现。能否妥善管理情绪,直接影响个体的生活质量、人格发展、学业进步和人生幸福。中学生已进入青春期,生理上的巨大变化,将带来心理上的一系列矛盾冲突。中学生有着较强的自我意识,情绪起伏较大,自我控制能力较弱。消极的情绪对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重要的影响,家长要加强对中学生的情绪辅导,引导中学生学会控制和平衡情绪,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心态。本文从笔者的实践出发,阐述了家长帮助中学生做好情绪管理的意义和方法,以供大家参考。

一、家长帮助中学生做好情绪管理的意义

中学生的情绪具有明显的不稳定性和波动性,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对中学生来说,拥有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情绪是否稳定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成绩和个人成长。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他们的心理发展处于“心理断乳期”阶段,内心渴望得到父母的认可、关爱和引导。因此,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帮助中学生进行有效的情绪管理,是十分必要的。这有助于中学生塑造优良品质,增强学习的动力,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对中学生的个人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家长帮助中学生做好情绪管理的有效方法

家长在帮助中学生进行情绪管理时,要尊重他们的想法,主动跟他们沟通,包容和接纳他们的负面情绪,同时要对其不当行为划定界限,教他们如何调整心态、疏导情绪。

(一)帮助中学生完善认识,学会情绪管理

中学生对事物已经有了自己的独立见解,具备了独立认知的能力,但认识问题往往比较片面和激进。心理学相关观点认为,情绪受认知的影响很大。对于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知,会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其中,积极的认知能带来积极的情绪体验,消极的认知会带来消极的情绪体验。对情绪有正确的认知,是中学生学会管理自己情绪的一个重要前提。

家长在帮助中学生进行情绪管理时,要帮助中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并在与人沟通的过程中学会“察言观色”,了解他人感受和需要。比如中学生内心渴望人际交往,但是由于性格特质的原因,他们有可能在人际交往中受挫,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这种心理落差会让中学生出现消极的情绪反应。这个时候,家长应及时纠正他们在人际交往认知上的偏差,充分利用自己人生经验丰富的优势,引导中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提高其认知能力,帮助其走出情绪低落期。

(二)运用赏识教育,提高中学生的自信心

赏识教育是一种尊重生命规律的教育,也是一种爱的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运用赏识教育,保护中学生的自尊心,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从而强化他们的自我情绪管理能力。首先,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应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改变强制式、命令式的教育方式,与中学生建立平等、民主、自由的亲子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引导中学生对自我情绪进行管理。其次,家长要充分理解和包容中学生,允许他们出现情绪反复的情况。家长要善于观察中学生的情绪状态,帮助中学生深入分析形成不良情绪的原因,并通过正向引导,使中学生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最后,家长要运用情感教育法,主动加强和中学生的情感互动,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与关爱,对他们的积极情绪要加以肯定,并帮助他们排解负面情绪。同时,家长要改变家庭教育中“唯分数论”的评价标准,要善于发现和赏识中学生身上的优点,提高中学生的自我认同感,促进其个性化发展。家长运用赏识教育,营造出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有助于中学生保持情绪稳定,提高情绪控制能力,进而形成独立乐观、积极向上的性格品质。

(三)注重心理教育,促进中学生情绪的良性发展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现,是人的心理活动的重要表现。不同的情绪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中学生的情绪具有明显的不稳定性和波动性,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家长要学习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以便更好地帮助中学生克服消极情绪,引导中学生学会控制和平衡情绪。家长可以到图书馆借阅一些关于青春期心理方面的书籍,或者积极参与家校合作,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家长会、家长辅导活动等方式,学习一些家庭教育和心理学方面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教育水平,从而更好地帮助中学生改变负面心理、调节不良情绪、提高情感体验。另外,家长也可以带中学生参与心理健康辅导活动,使中学生能够战胜压力,改善不良情绪。

(四)改善家庭教育环境,构建情绪减压的港湾

相关研究显示,孩子察觉到的父母的矛盾频率、矛盾强度和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之间存在负相关性。冷漠的家庭环境会使中学生缺乏安全感,使其情绪体验糟糕、情绪管理能力低下,不利于他们正常的人际交往,甚至会在他们身上出现一些极端的行为。为此,家长要构建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并积极与中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实时了解他们的情绪变化,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管理好情绪。家长要运用适当的家庭教育方式,多赞美中学生,给予中学生正确的期望,对中学生实施民主教育而非尊崇“棍棒下出孝子”的理念。这有助于消除中学生的紧张、消极、抑郁等不良情绪,真正让家庭成为他们情绪减压的港湾。同时,父母也要言传身教,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情绪管控能力。如果家长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情绪管理者,那么中学生自然会受到家长潜移默化的影响。

(五)运用隐性教育的方式,丰富中学生的情绪体验

隐性教育有着显著的渗透性、内隐性特点,可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使中学生的思维意识、价值观和情感体验受到积极影响,从而提高他们情绪管理的能力。首先,家长可通过充满人文气息的家庭布置,给中学生营造一个愉悦、温馨的家庭环境,从而让中学生产生良好的情绪体验,达到解压的效果。其次,家长应支持中学生积极参与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让中学生在集体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消除不良的心理情绪。最后,家长要与中学生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以增强家庭的凝聚力,打造和谐放松的情绪环境。家长可以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教授中学生改善情绪、宣泄情绪的方法,例如运用转移注意力、角色扮演、体育运动等方式,来改善中学生的情绪状态。家长积极乐观的精神可以感染中学生,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提高他们的自我情绪管理能力。

(六)扮演好多重角色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除了要保持情绪稳定、对中学生进行言传身教外,还应当扮演多重角色,以便有效帮助中学生管理好自己的情绪。首先,家长应当是一个观察者,要细心捕捉中学生的情绪变化,引导中学生说出不良情绪,并对其进行及时疏导。其次,家长应当是一个值得信赖的朋友。家长要以包容之心,接纳中学生的不良情绪,并允许中学生把不良情绪发泄出来,以包容和开放的态度,倾听中学生的想法。家长要及时为中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启发中学生深入思考,投入行动,从而帮助中学生迅速消除不良情绪。最后,家长应当是鼓励者,而不是打击者。家长要充分信任中学生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在成长的路上走得更快更好。根据罗森塔尔效应,家长的期望和热爱,能使中学生的行为发生与家长的期望趋于一致。

综上所述,家是温馨的港湾,家长要关注中学生的心理情况,并帮助他们进行有效的情绪管理。家长要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充分信任与理解中学生,通过赏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营造家庭环境等方式,强化中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提高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培养中学生的优良品质和完整人格,以促进中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中学生情绪家长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家长请吃药Ⅱ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